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合集下载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作者:杨吉勃兰鹏飞师宁宁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3期【关键词】脊柱微调手法;颈椎病;推拿手法;综述颈椎病是因颈椎退行性变导致颈椎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进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血管、脊髓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1],常见有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混合型6种临床分型。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该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2],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脊柱微调手法又称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是沈国权教授在传统推拿手法的基础上,从提高手法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角度出发,结合脊柱生物力学和关节运动学原理发展而来。

该手法以最轻的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度及关节操作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运动节段空间序列的调整,为神经、血管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内环境,从而阻断疾病的病理循环链[3],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相关疾病,尤其是各型颈椎病的治疗。

笔者查阅检索了近10年来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临床疗效,并总结其对各型颈椎病的干预机理,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该型多出现在早期阶段,以青壮年多见,与颈部长时间屈曲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有颈肩部酸痛、僵硬、功能活动受限等,x线多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征象。

陈俊等[4]在临床中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该型颈椎病,发现脊柱微调手法不但能显著缓解患者头、颈项、肩等部位的疼痛症状,还能提高颈椎的活动度,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朱文彬[5]进一步研究发现脊柱微调手法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颈部僵硬及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和CR片C值评分,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等病理征象。

徐晶等[6]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牵引法,治疗组30例采用脊柱微调手法,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颈部疼痛、压痛、功能活动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整脊之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中医整脊之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手法的脊柱被动运动的过程,不仅使椎间 盘和后关节产生空间位移和内应力变化, 同样可使脊髓、神经根及邻近的血管产生 空间位移和内应力变化。因而,无论采用 哪些被动运动方式,其运动幅度越大,就 越可能因骨结构空间位移及应力增加过大 而造成神经、血管及其它组织的损伤。
要降低手法操作的风险性,必须减小脊柱 的被动运动幅度,降低手法操作的力量。
在手法的可控制性方面,较长杠杆手法更 为准确。
避免了手法应力的多链接传递
节段被动运动集中于或限制于目标作用节 段及其邻近,
2.力量越轻,幅度越小越安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谓:“机触 于外,巧生于内”,樊春洲老先生认为: “手要轻柔性勿烦”
脊柱手法意外的因素,一是手法适应症的 选择不当,属于推拿临床研究的范畴;二 是脊柱手法本身的问题,因操作不当,手 法力和(或)脊柱被动运动过度而造成医 疗性损伤,即脊柱手法的方法学问题,
临床意义 过度的侧屈移动可引起齿突顶 韧带和翼状韧带的损伤,出现颅颈连接 段的失稳。
3.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 (1)寰枢关节的旋转运动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
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的旋转运动 寰枕关节的旋转运动可看作是寰枢节段
旋转运动的延续 (3)临床意义 寰枢关节旋转时,影响最大的是重要结
(2)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由寰椎侧 块的上关节面和枕 骨髁所组成,为一 球窝关节。
2. 韧带连接
(1)连接枢椎齿 突和椎体的韧带 维持枕寰枢复合关 节稳定性的最重要 韧带结构都与枢椎
齿突有关。
(2)连接寰椎前弓和枢椎椎体前面的 韧带
(3)连接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后关 节突的韧带
3. 血管与神经
临床实践证实,只要手法操作得当,即使 没用达到解剖整复,也会在瞬间出现患者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明显缓解,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09-07-17T09:40:29.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陆彤言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沈阳 110004) [导读] 探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22-02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手法基本相同,只有第六步观察组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旋转扳法。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Abstract】 Objective:o investigate the short lever to fine-tune the way the s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results. Methods: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way, only the sixth step-by-step observation of short-lever spinal group to fine-tune the way,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traditional plate method of cervical rota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 <0.01). Conclusion: The short lever to fine-tune the way the spine is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 short lever the way medical treatment cervical disease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推拿手法治疗。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一、定义及背景背景介绍1.定义脊柱微调手法又称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该手法以中医的整体观为出发点,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放射诊断、骨科学等学科而创立;是在对传统手法体系进行反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提高手法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吸收国外按脊疗法与矫形内科的手法精髓而形成的系统手法。

脊柱微调按压振腰法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由单一的腰椎微调手法来实现。

从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的反馈信息分析,采用短杠杆微调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手法后反应轻微,患者的痛苦甚少,疗程明显缩短的优点。

受此脊柱手法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成功经验鼓励,以后沈国权教授又与同事一起,以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相继发展了颈椎、胸椎及骶髂关节的短杠杆微调手法系列,使得中医推拿临床的手法内容更为丰富,也使得大批患者能得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小的医疗费用下迅速摆脱病痛。

二、治疗特色、治疗原理1.治疗特色脊柱微调手法(短杠杆手法)可以弥补长杠杆手法的缺陷,提高临床上推拿手法的可选择性;以脊柱运动生理学理论和关节被动运动手法的阻力理论来指导手法操作,使“以巧代力”具有现实可行性;以节段微调取代解剖整复,使脊柱或节段的被动运动幅度降至最小;以手法前后临床体征的变化为判读手法操作成功的客观依据,而不以手法操作过程中是否发出弹响声及棘突偏凸是否消失作为评判手法的依据。

手法应力最大的节段就是目标作用节段,使得非病变节段不需要承受额外的载荷,不会伤及无辜组织。

再者,短杠杆手法的节段被动运动集中于或限制于目标作用节段及其邻近,因而脊柱的总体被动运动一般控制在5-15°之内,而这一运动幅度范围在患者日常自身的生理运动范围之内,基本可避免脊柱内外神经、血管组织的应力性损伤。

2.治疗原理脊柱微调手法直接施力于病变节段,通常以组成该节段上下两椎的棘突或横突为骨杠杆,直接在病变节段的棘突、横突或关节突上发力,调整相邻脊柱解剖位置异常,进而起到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压迫、应力失衡、失稳。

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缓和使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缓和使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年第12卷第1期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1,Vol.12No.1•43••医学康复•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缓和使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李明明(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常规西医药物疗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结论:在常规西医药物基础上应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积极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且有利于降低复发率,有较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西药;疼痛程度;生存质量;安全性[中图分类号1R681.5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21)01-0043-04DOI:10.19787/j.issn.l008-1879.2021.01.014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ort Spine Lever Fine-Tuning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LI Ming-ming(F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Foshan Guangdong528000)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spinal short lever fine-tuning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110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2017to June2019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55cases each by lotter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ort spine lever fine tuning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only.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changes of pain degree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s were compared after6months of follow-up.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VAS and SF-36scores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VAS and SF-36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During treatment and follow-up,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the application of spine short lever fine tuning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easy to operate and saf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positively improve the pain degree of patient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and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which is of high promotion value.Keywords Lumbar disc prominent;Spinal short lever fine-tuning manipulation;Western medicine;Pain level;Quality of life;Security腰椎间盘突岀症是由外伤或腰椎间盘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常见骨科疾患,腰椎间盘单纯性突岀也称为纤维破裂髓核突出症⑴。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脊柱长杠杆手法的方法学缺陷
(根据手法施力点与目标关节的距离远近分类)
长杠杆手法
利:

力矩长 机械应力大 操作者省力
弊:


应力传递链长,难以准确定位和精确控制。
应力分布不均匀,可能达不到节段整复的目的,
反而引起正常节段的意外损伤。

被动运动难以集中和控制,从而加大被动运动的
范围,副损伤大。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一)
中医传统手法理论自古就十分重视整骨手法的 技巧性,反对采用暴力整复。自70年代末期开 始,由于脊柱手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手法 意外的频频发生,脊柱手法的安全性问题,一 再引起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重视。脊柱短杠杆微 调手法即是在深入剖析国内外手法理论和方法 的基础上,对中医传统脊柱手法的安全性和方 法学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结合现代脊柱生 物力学研究成果并综合各种手法的优点而发展 起来的。

最小的力 最小的运动幅度 最安全的作用方式

长杠杆手法——“超限运动”,
短杠杆手法——“顺势而动”
6、整体观念:

脊柱的运动不是孤立的单一节段的运动,脊柱的稳定也是由 每一个功能运动单位共同维持的 脊柱任何一个功能运动单位的病变,都会导致应力的失衡和 重新分布 当病变节段附近的功能运动单位失代偿时,必将引起更远的 运动单位的应力失衡和运动异常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因此,手法治疗脊柱源性疾病时,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影像 学异常的部位或有明显临床表现的部位上。 在手法治疗学中,脊柱整体的稳定较之节段性稳定有更实际 的临床意义。
外源性(动力性)稳定系统——肌肉
肌肉
脊 柱
肌肉
骨盆
3、松解手法——减少来自痉挛肌肉的阻力是关节微 调手法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完整版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完整版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完整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的由来1. 脊柱长杠杆手法的方法学缺陷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手法,可把正骨手法操作时将手法力从力点传递到目标关节的骨、韧带连接视作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早在古希腊时,医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ic)就以《以杠杆力整复关节》为书名,介绍了脊柱手法。

因而在手法分类方面,可根据正骨手法施力点与目标作用关节的距离远近而划分为长杠杆手法和短杠杆手法两大类。

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脊柱手法如颈椎旋转扳法、腰椎斜扳法为长杠杆手法,而脊柱按压复位法则归属于短杠杆手法。

脊柱长杠杆手法由于施力位置与手法目标作用节段之间有着较长的力距,可通过杠杆的机械力放大作用,在较省力的条件下完成手法的操作。

然而,有一利则有一弊,长杠杆手法操作时,手法力要通过多个链节的应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节段,从而完成复位移动。

如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来整复颈椎错位时,来自颅骨的旋转扭力,首先使寰枕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转动,引起寰枕韧带紧张;紧张的寰枕韧带进一步带动寰枢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而旋转,使得寰枢关节的关节囊、韧带依次紧张;带动颈2、3节段发生旋转……这样,扭力通过骨关节—韧带链节的逐次传递,到达下颈椎的目标作用节段。

由于长杠杆脊柱手法需要多应力传递链节实现关节整复,这些应力传递链节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解剖和病理上的差异,对于传递链节的调整和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临床上常有难以准确定位于目标作用节段的事例发生。

特别是在患者肌肉痉挛难以解除,错位节段处于保护性交锁状态下,更是如此。

其次,由于胶元组织的粘弹体特性和不可避免的关节被动运动存在,每一链节在应力传递过程中均有能量损耗,这样就形成了手法应力在各链节的不均匀分布。

来自颅骨的旋转扭力要不断消耗于每一节段运动,在不需要出现超生理运动的上颈椎各节段出现了很高的扭转应力,而在需要产生超生理运动的下位颈椎只有很小的扭转应力,不足以满足关节复位的需要。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180例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180例
关键词 颈椎病 推拿治疗 短杠杆 微调手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沈国权教授所创。 2006 年 6 月至 2008 年 2 月,笔者运用微调手法为 主治疗颈椎病 180 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80 例,男 72 例,女 108 例;年龄 20~68 岁,平均 42.7 岁;病程 4 天~5 年;其中颈型 68 例,神 经根型 31 例,椎动脉型 24 例,交感型 27 例,混合型 30 例。 2 诊断标准
本学习班突出 5 个新字:一是治疗颈腰椎病的新理念 (慎牵引、轻按摩、首钩活);二是颈腰椎病的新治法(钩活术: 减压、减张、松解、疏通、立平衡);三是颈腰椎病的新针具(巨 钩针);四是治疗颈腰椎病三大新穴(颈三穴)、腰椎病的三大 新穴(腰三穴);五是治疗颈腰椎病的效果奇特(只需 10 分 钟)。学员可在医院观摩手术的全过程,亲眼目睹其效果,本 班采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学员每天能 看到病人、看到手术,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学员可带病人前来 (治疗费减半),学期 7 天,学费 1980 元,见习费 100 元(7 天),资料费 20 元。另设痔瘘病班(680 元)、乳腺增生班(500 元)、新骶管注射班(3·1·3 注射法 500 元)、穴位埋线班(360
出现的几率较少见,所以在治疗本病时,因根据造成 本病的原因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应用恰当的治疗 方法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也是取得满意疗效 的有效方法。
《按摩与导引》 2008 年 12 月第 24 卷 第 12 期(总 168 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 Qi Gong therapy . Dec 2008 ,Vol . 24 ,No . 12
!!!!!!!!!!!!!!!!!!!!!!!!!!!!!!!!!!!!!!!!!!!!!!!!!!!!!!!!!!!!!!!!!!!!!!!!!!!!!!!!!

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脊柱微调手法体系

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脊柱微调手法体系

第二节骨关节退变
第一节椎间盘退变
第三节软组织退变
第一节痛生理 第二节神经压迫病理
第三节神经功能紊乱
第四节躯体—内脏相 关理论
第五节脊柱相 关性疾病
第六节躯体化 症状与心因性 疼痛
1
第一节脊柱一 般检查
2
第二节脊柱触 诊
3
第三节脊柱X线 检查
4 第四节脊柱空
间序列评价和 生物力学分析
5
第五节脊柱CT 检查
第八节骶髂关节骨 关节炎
第一节强直性脊柱炎
第二节青少年脊柱侧 弯
第三节脊柱骨质疏松 症
第四节全脊柱失衡综 合征
作者介绍
这是《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脊柱微调手法体系》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脊柱微调手法体系》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脊柱 微调手法体系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手法
关节
脊柱
核心
整体观念
手法Hale Waihona Puke 微调手法脊柱
治疗 脊柱
功能
微调
节段
腰椎
疾病
姿势
综合征
损伤
内容摘要
脊柱微调手法体系是有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倡以最轻的手法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 度、最短的必要手法操作步骤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安全的医疗保障和最舒适的病人感受是本书的核心价值, 以脊柱生物力学分析为核心的临床思维方式为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表达提供了科学 的依据。

毛氏全脊椎短杠杆直接调整手法

毛氏全脊椎短杠杆直接调整手法
维普资讯
W o l o r a f r dto a i eeO rh p d c rdJ u n lo a i n lCbn s t o e s T i i
18 2
M Ao h l p n ho tLe e r c a i u a i n T c n q e W o eS i eS r v rDie t M n p lto e h i u
As u h,sn e h u a d o y a s Ch n s a s c i c t o s n s f e , r i e e nd w e t r n a h r p s a e b e e sse l e k ng se m u lt e a ith v e n p r itnty s e i n a h e ta d mos fe tv p n lm n Pu ai n tc n q t e b s n te f c i e s i a a i l to e h i ue
要 ,成 为这 一 门独 特 的医疗 技术 的核心 内容 。

A e h i u e  ̄ r d un e a e p e s ,a c a t c n q e p r me d r s f r mi e c u ・ r
tl,f r esya da owi ae ig n ul dur g ey e o ls n l t e s,n ei s ajs n t l s h o y i
s i a n a i u ai n r h a i g o p n i e s ,i t e p n l l n P l to ,o e ln f s i e d s a e s h
a it o c r u pn l aj s n aey n te bly t ar o t s i du t t f o i y a me s l h tree etba ho g ia aj s e te h iu . ag td r r ru hs n l dut n c n e v e t p m t q

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1 . 3 . 1 . 1牵 引 坐 式牵 引 , 牵 引力 与 躯 干 呈 1 0 o 一 2 0 o ,
从3 - - 4 k g 开 始, 逐渐增加重量 , 不超过 l 0 k g 为 宜。
每次牵 引2 0 mi n , 每日1 次, l O 次为一疗程 , 疗 程 间
休息3 天, 共治疗2 个疗 程… 。 1 _ 3 . 1 . 2 脊 柱短 杠 杆 微 调 手 法 先 用 一 指 禅 推 法 放
与受害神经相对应 的活动节段存在退行性征象 ; 物 理检 查提示颈 神经病 变定位在神 经根 , 排 除 脊 髓 内、 神经 丛 、 神经 干病 变 的可能 性 。
l - 3 治 疗 方 法
突, 另 一侧 手 掌托 住 患者 患侧 颈 根 部 , 医 者 托 患 者
头 颈部 之 手 先将 其 向上 提 托 , 对 患 者头 颈 施 纵 向拔 伸力量并引导患者头颈向健侧侧 曲 1 0 o 左右 , 觉 患 者颈部肌肉放松 , 与 医 者手 法 操 作 协 调 的 前 提 下 , 再 突 然 加 大 头 颈 侧 曲幅 度 o 5 。 , 拇 指 同时 向上 内
松颈 肩部 , 充 分 放 松 后 行 脊 柱 短 杠 杆 微 调 手 法 操
作 。上颈 椎 : 患者 坐于 凳 上 , 医 者站 其 背 后 , 一 侧拇
者, 随 机 分为 治疗 组 及对 照 组 。治 疗 组 3 0 例, 其 中 男1平均 4 1 岁, 病程 1 ~
外推 冲 关节 突 , 即可 整 复 。下 颈椎 : 患者 坐 于 凳 上 ,
医者站于 其背后 , 一 侧 拇 指 顶 住 患 者 错 位 颈 椎 棘
内侧 缘 常 有 酸 胀 疼 痛 感 , 出现 颈 神 经 放 射 性 疼 痛 ;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一、定义及背景背景介绍1.定义脊柱微调手法又称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该手法以中医的整体观为出发点,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放射诊断、骨科学等学科而创立;是在对传统手法体系进行反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提高手法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吸收国外按脊疗法与矫形内科的手法精髓而形成的系统手法。

脊柱微调手法将脊柱作为躯体结构的中心,治疗中除了调整产生症状的病变局部,还重视调整人体脊柱的力线,旨在以最轻的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动运动幅度及关节操作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既能使作用力渗透到软组织的深部,又能避免暴力带来的组织损伤,通过运动节段空间序列的调整,为神经、血管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内环境,从而阻断疾病的病理循环链。

2.背景介绍错位和整复理论是目前在脊柱推拿领域中的主导理论,以手法整复关节和筋膜软组织解剖位置异常是已被长期临床实践证实了的有效方式。

故无论是我国的正骨推拿还是国外的按脊疗法、矫形内科,都把整复脊柱活动节段的错位作为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关键方法。

随着整复理论被国内外从事非手术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接受,隐藏在这一理论内部的非理性成分逐渐暴露出来,并在临床工作中造成了频频发生了医源性事故。

因而从1995年开始,沈国权教授开始构思并应用腰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最大的优势是手法操作的可控制性,并简化了脊柱手法步骤,使成套的腰椎斜扳法、后伸扳法和按压振腰法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由单一的腰椎微调手法来实现。

从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的反馈信息分析,采用短杠杆微调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手法后反应轻微,患者的痛苦甚少,疗程明显缩短的优点。

受此脊柱手法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成功经验鼓励,以后沈国权教授又与同事一起,以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相继发展了颈椎、胸椎及骶髂关节的短杠杆微调手法系列,使得中医推拿临床的手法内容更为丰富,也使得大批患者能得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小的医疗费用下迅速摆脱病痛。

牵引下脊柱短杠杆微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例

牵引下脊柱短杠杆微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例
同程度 的单 侧或 双侧 颈 、 、 疼痛 , 痛 引肩 胛 内 肩 臂 或 侧缘 , 或伴有 手 指麻 木 、 冷 、 肢 无力 等。 ( ) 肢 上 3 臂
丛神经 牵拉试 验 (+)或 椎 间孑 挤 压试 验 (+) 或 , L ,
常) 3例 , 效 ( 疗后 症 状 及 功 能无 改 善 ) 无 治 3例 , 显 效率 8 .% ; 87 对照 组 5 2例 相应 为 l、2 l 、0例 , 8 1 、2 l
5 2例 , 2 男 7例 , 2 女 5例 , 年龄 2 7 5~ 7岁 , 平均 4 . 97
岁, 病程 3天 一 O年 , 均 1 . 2 平 0 1个 月。两 组患 者基 本情 况一致 , 经统计学 处理无 显著性 差异 , 有可 比 具
性。
对 照组 以约等 于病 人体 重十分之 一 的力量 牵引
体重五 分之一 的力量 间歇 坐位 牵 引 , 引 1 钟 问 牵 分 歇1 分钟 , 牵引 时在 颈椎 部 位施 以短杠 杆 脊柱 微 调 手法 : 医者立于患 者背后 , 根据颈椎 病变部 位椎体 之
间的位移情 况 , 以右手 大拇 指 着力 于病 变部 位 上位
症状为较典型的根性症状 , 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 支配 的区域相一 致 , 根性 痛 、 木感 、 性肌 力 障 如 麻 根 碍 、 反射 改变 、 腱 颈部痛 、 压痛及颈 椎挤压 痛 、 后枕 部
2 0分 钟 。 3 治疗 结果
根据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发 布 的《 中医病 症 诊 断 疗效 标准 》 ¨ 制定 标 准 。经 1 疗程 治疗 后治 疗组 个 5 3例 中痊 愈 ( 治疗后 临床症 状 消失 , 功能恢 复 正常 , 可正 常工作 )3例 , 效 ( 疗 后 临床 症 状 明显 减 3 显 治

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李小华;陈松;江云蓉;李丽;徐龙;汤兴华【摘要】目的研究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以2018年1—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64例,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牵引方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以及显效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效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单纯牵引治疗相比有明显提高.【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23【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牵引;脊柱;短杠杆微调;神经根;颈椎病;疗效【作者】李小华;陈松;江云蓉;李丽;徐龙;汤兴华【作者单位】南平市第一医院顺昌分院康复科,福建南平 353200;南平市第一医院顺昌分院康复科,福建南平 353200;南平市第一医院顺昌分院康复科,福建南平353200;南平市第一医院顺昌分院康复科,福建南平 353200;南平市第一医院顺昌分院康复科,福建南平 353200;南平市人民医院推拿科,福建南平 3507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颈椎疾病。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推广应用,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组织出现各种形态改变,导致颈椎神经根受压或受到其他刺激引起[1-2]。

临床上常采用头颈持续或间断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无需手术,治疗风险较小,但大部分患者反映其见效较慢,疗效有待提高[3-4]。

对此,为提高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以我院近期收治的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牵引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脊柱短杠杆微调方式进行治疗,其具体应用方式及疗效参考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总共64例,均为我院2018年1—6月收治。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第六节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是在对国内外手法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对提下根据脊柱生物力学的特点及在研究脊柱子法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脊柱手法操作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具有安全性高、方法更为合理的一种新型的独特的治疗手法:一、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的优点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是直接施力于病变节段的手法,通常以组成该节段上下两椎的棘突或横突作为骨杠杆。

因此,治疗脊柱源性疾患,较之长杠杆的整复手法或传统的脊柱治疗方法更具有其优势。

l以弥补长杠杆手法的缺陷,提高临床上推拿手法的可选择性。

2以脊柱运动生理学理论和关节被动运动手法的阻力理论(包括阻力的来源和降低阻力的途径)指导手法的操作使“以巧代力”具有现实可行性.3以节段微调取代解剖整复使脊柱或节段的被动运动幅度降至最小,使手法更趋合理和安全。

4以手法前后临床体征的变化为判断手法操作成功的客观依据,而不以手法操作过程中是否发出弹响声及棘突偏凸是否消失作为评判手法的依据。

二、几种常用的进住泪杠杆微调手法(一)上颈椎微调手法1、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1)姿势:患者坐势,医者立其后,以一侧拇指顶于错位颈椎骨对侧(棘突偏歪侧的对测)后凸之关节突内下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2)动作:医者托患者头颈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部施加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度左右。

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同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颈旋转运动幅度3”-5”,顶于错位颈椎骨之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

(3)适应对象: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旋转到错位及颈3、4以上节段旋转型错位。

第六节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2、仰卧位上颈椎拔伸下侧屈微调手法(l)姿势:患者仰卧,医者立其头侧端.以与患者同侧之拇指顶住患者寰椎凸起之横突外侧,手掌托位患者之枕部.以对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前臂则置于患者一侧面部和颞部。

(2)动作:医者两手协调,先将头颈纵向拨伸片刻并慢慢侧届至15”左右,觉患者预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扩大头颈侧屈运动幅度3”-5”,同时拇指向内顶推寰椎横突。

脊柱调整手法

脊柱调整手法

附着韧带产生紧张性保护而不易纠 正,转动的常是相邻的正常关节。
2 斜扳法改良
斜扳法改良即在斜扳的基础上 适当调整用力的角度、方向以及体 位、辅助外力应用等,以提高定位的 效果。在脊柱各段所用手法有所不 同。 2.1 颈段手法 主要是角度调整斜扳 法。此方法有两种观点,陈忠良认为 头前屈位操作较安全;罗志瑜认为头 后伸位较安全各自以头前屈或后伸 角度来控制调整的节段,其共同点均 以在 0~5 度角为上颈段,5~10 度角 为中颈段,lO~l5 度角为下颈段。不
以提高斜扳时的定位程度。其操作方 式是在通常斜扳基础上利用助手或 术者自己的拇指或食指采用推接或 勾拉棘突方式加载于病变节段,使其 在操作过程中该节段所受剪应力明 显高于相邻节段。 2.2.3 调控斜扳法:这是笔者在临床 操作中体会到的一种手法。即在斜扳 法基础上.通过控制肩部后旋与髋部 前旋角度的分配,以及在旋转极限 时,主发力在臀部,或肩部,或两部 位均等发力的选择,有助于提高定位 情况。 3 定位旋转法
转向患侧,并头呈侧倾状态,在颌枕 部施加侧向挤压力以调整颈椎,其定 位控制是通过侧倾角度的调节和侧 向挤压力方向的把握来达到的。 7.2 胸段手法 由于胸椎与肋骨、 胸骨相互连接成胸廓,其活动度较 小,所以该节段错位的调整手法以按 压为主,或在按压基础上的演变,如 后伸扳法,颈椎扳肩法,扩胸膝顶对 抗法,抱胸膝顶对抗法,以及李卫华 提出的抱体加压法等。 7.3 腰段手法 有背法、牵抖法、按 压法等。对于按压法,范炳华认为按 压用力的方向对治疗效果有影响;黄 真则在学习使用澳式疗法治疗下腰
短杠杆调衡疗法是以沈国权为 代表于近年提出的一种脊柱调整手 法,其特点是运动范围小,用力相对 集中,定位准确性较高,操作安全等。 操作方法是以病变节段相邻两椎体 的横突为其着力点,利用横突的长度

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心得

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心得

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心得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口的老龄化,使这一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推拿治疗颈椎病也已经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运用短杠杆微调治疗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短杠杆微调颈椎病【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39-01概述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在传统推拿疗法中,多采用斜扳法或定位旋转扳法及侧屈板法来整复病变节段,以达到治疗目的,上述的这类手法从生物力学角度讲,称之谓长杠杆类手法,它需要通过一个比较长的骨杠杆的力量传递来达整复目的。

长杠杆脊柱手法操作中,整段脊柱的所有节段都处于被动运动中,而不能选择性地使脊柱的被动运动集中或限制于病变节段,并且危险性相应比较高,特别是斜扳法,操作时需要通过控制颈椎的屈伸运动来达到整复目的,所以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经验缺乏者,往往为了达到目的,盲目加大力量,增加运动幅度,很容易造成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

短杠杆微调手法是在对国内外手法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对比下根据脊柱生物力学的特点及在研究脊柱整法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脊柱手法操作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具有安全性高、方法更为合理的一种新型的独特的治疗手法。

该手法弥补长杠杆手法的缺陷,提高临床上推拿手法的可选择性;以脊柱运动生理学理论和关节被动运动手法的阻力理论来指导手法操作,使“以巧代力”具有现实可行性;以节段微调取代解剖整复,使脊柱或节段的被动运动幅度降至最小;以手法前后临床体征的变化为判读手法操作成功的客观依据,而不以手法操作过程中是否发出弹响声及棘突偏凸是否消失作为评判手法的依据。

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评价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我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8例,根据抽签法的要求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个小组有39例,实验组采用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分析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PRI感觉评分。

结果:实验组的效果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之前PRI评分之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

治疗之后实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互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工作中,采用牵引结合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推广的优势很高。

【关键词】牵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近年来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病症,在发病之后症状多表现为颈部、肩背位置疼痛,还可能会伴有上肢的疼痛症状与麻木症状。

为探索出最佳的治疗措施,下文分析我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合理分析不同措施的应用差异。

1 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在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期间我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合理的选入78例进行分析,利用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归入39例。

实验组:年龄:62岁到81岁,中位(73.22±1.46)岁。

性别:男有19例,女有20例。

中医分型:风寒湿11例,瘀血阻络14例,肝肾不足14例。

对照组:年龄:62岁到82岁,中位(73.23±1.47)岁。

性别:男有20例,女有19例。

中医分型:风寒湿10例,瘀血阻络15例,肝肾不足14例。

纳入: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精神异常;肾脏功能异常。

数据对比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实验组:牵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在牵引中取坐位,将其和肢体躯干之间呈现出15度,从3.5kg开始进行牵引,逐渐加重,最终控制为10kg,每次牵引二十分钟,每天一次,十天为一个疗程,在一个疗程之后休息三天,进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

毛氏全脊椎短杠杆直接调整手法

毛氏全脊椎短杠杆直接调整手法

脊柱调整手法是整脊疗法的主要治疗手段,对脊椎的有效被动调整,则是整脊疗法的主要治疗途径与过程。

在整脊疗法中,安全有效地对目标脊椎进行调整的手法技术,是整脊疗法治疗疾病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中外脊椎矫治专家们就一直不懈地探讨研究调整脊椎的手技方法。

如何在安全的前题下,准确、自如而又轻松巧妙地调整椎体,满足迅速、稳定地纠正脊椎排列结构的异常状态并恢复相关软组织及其相关系统功能的需要,成为这一门独特的医疗技术的核心内容。

新加坡毛氏,在临床实践中成功地研究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脊椎调整手法,能够以一种手法,对人体所有的脊椎及相关软组织逐一进行轻松自如的控制性调整。

一、毛氏全脊椎短杠杆直接调整手法的技术特征一般情况下,整脊推拿医师按压调整脊柱时,脊椎稳如泰山,牢固连接,纹丝不动。

只有运用以下三种类别的手法操作技术,脊椎才可能被动发生一定范围的旋转或移动。

猛力冲压:以高速.低振幅.冲压为特征的美式整脊手法技术:较长杠杆力的扳动:目前流行于世界推拿正骨、整脊学界的各种长杠杆颈胸腰椎扳动技术;短杠杆微调:西方整脊术、上海短杠杆微调技术等;这是目前世界脊椎调整手法的现状。

也就是说,现有的流行推广于整脊推拿医学界的脊柱手法基本上从属于上述三种特征性手法技术类别。

毛氏手法的技术特征:手法调整脊椎的力量:1 0—2 0公斤,力量均匀柔和⋯一非猛力;力的施发过程有一个相对短的但持续的时间,一下一下有节律地徐徐而施的用力方式⋯.可控制性、非高速、非冲压;施术者推拿手的作用部位直接推挤控制脊椎棘突进行脊椎调整...一短杠杆力;使脊椎单体或节段性整体被动发生相对较大幅度的弹性回复或摇摆或挫动运动⋯一调硬(骨),振幅相对较大,非微调;调硬(骨)的同时对脊椎内外韧带等软组织进行被动的牵拉挤压扭转等的调整...一调软(软组织),振幅相对较大,非微调;因此,毛氏手法的技术特征是:全脊椎、短杠杆、低速度、高振幅、可控制性脊椎及相关软组织调整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的由来1.脊柱长杠杆手法的方法学缺陷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手法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手法,,可把正骨手法操作时将手法力从力点传递到目标关节的骨标关节的骨、、韧带连接视作最简单的机械机械——杠杆杠杆。

早在古希腊时早在古希腊时,,医圣希波克拉底(波克拉底(Hippocratic Hippocratic Hippocratic)就以《以)就以《以杠杆力整复关节杠杆力整复关节》》为书名为书名,,介绍了脊柱手法柱手法。

因而在手法分类方面因而在手法分类方面,,可根据正骨手法施力点与目标作用关节的距离远近而划分为长杠杆手法和短杠杆手法两大类。

根据这一分类标短杠杆手法两大类准,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脊柱手法如颈椎旋转扳法、、腰椎斜扳法柱手法如颈椎旋转扳法为长杠杆手法,,而脊柱按压复位法则为长杠杆手法归属于短杠杆手法。

脊柱长杠杆手法由于施力位置与手法目标作用节段之间有着较长的力距,可通过杠杆的机械力放大作用,,距,可通过杠杆的机械力放大作用在较省力的条件下完成手法的操作在较省力的条件下完成手法的操作。

有一利则有一弊,,长杠杆手法然而然而,,有一利则有一弊操作时,,手法力要通过多个链节的应操作时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节段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节段,,从而完成复位移动。

如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来成复位移动整复颈椎错位时,,来自颅骨的旋转扭整复颈椎错位时力,首先使寰枕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转动,引起寰枕韧带紧张引起寰枕韧带紧张;;紧张的寰枕韧带进一步带动寰枢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而旋转,使得寰枢关节的关节囊、韧带依次紧张;带动颈2、3节段发生旋转段发生旋转………………这样这样这样,,扭力通过骨关节—韧带链节的逐次传递韧带链节的逐次传递,,到达下颈椎的目标作用节段椎的目标作用节段。

由于长杠杆脊柱手法需要多应力传递链节实现关节整复整复,,这些应力传递链节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解剖和病理上的差异地存在着解剖和病理上的差异,,对于传递链节的调整和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困难,,因而临床上常有难以准确定位于目标作用节段的事例发生于目标作用节段的事例发生。

特别是在患者肌肉痉挛难以解除在患者肌肉痉挛难以解除,,错位节段处于保护性交锁状态下,更是如此处于保护性交锁状态下,更是如此。

其次其次,,由于胶元组织的粘弹体特性和不可避免的关节被动运动存在,,每一不可避免的关节被动运动存在链节在应力传递过程中均有能量损耗,这样就形成了手法应力在各链节的不均匀分布的不均匀分布。

来自颅骨的旋转扭力要不断消耗于每一节段运动要不断消耗于每一节段运动,,在不需要出现超生理运动的上颈椎各节段出现了很高的扭转应力出现了很高的扭转应力,,而在需要产生超生理运动的下位颈椎只有很小的扭转应力,,不足以满足关节复位的的扭转应力需要。

其结果或是扭力过轻而达不到需要整复目的,,或是上颈椎扭力过大而出整复目的现的意外损伤。

再者长杠杆脊柱手法操作中,,整段再者,,长杠杆脊柱手法操作中脊柱的所有节段都处于被动运动中,,脊柱的所有节段都处于被动运动中而不能选择性地使脊柱的被动运动集中或限制于病变节段集中或限制于病变节段。

如以颈椎旋转复位法来整复中、下颈段的错位,,转复位法来整复中、下颈段的错位必须使颈椎整体旋转6060°°以上以上,,才有实现整复的可能。

而根据颈椎运动学实现整复的可能和临床研究,如此大幅度的颈部旋转,已有在上颈椎造成一侧椎动脉扭曲、压迫的可能性。

而所谓短杠杆手法是指直接施力于病变节段的手法,,通常以组成该节段病变节段的手法上下两椎的棘突或横突为骨杠杆。

与上下两椎的棘突或横突为骨杠杆长杠杆手法相比,,在手法的可控制性长杠杆手法相比较长杠杆手法更为准确。

由于方面,,较长杠杆手法更为准确方面短杠杆手法直接在病变节段的棘突、、短杠杆手法直接在病变节段的棘突横突或关节突上发力,,只要操作者对横突或关节突上发力人体骨性标志熟悉人体骨性标志熟悉,,就很容易准确地如施力于于控制所要整复的节段位置控制所要整复的节段位置。

如施力C5C5、、C6对角位横突上的交叉按压微调手法只能节段发生被动旋转,,手法只能使使C5C5、、6节段发生被动旋转绝不会引起其它节段的旋转。

其次,,绝不会引起其它节段的旋转。

其次短杠杆手法避免了手法应力的多链接传递,,应力最大的节段就是目标作接传递用节段用节段,,使得非病变节段不需要承受额外的载荷,不会伤及无辜组织。

再额外的载荷,不会伤及无辜组织者,短杠杆手法的节段被动运动集中于或限制于目标作用节段及其邻近,,于或限制于目标作用节段及其邻近因而脊柱的总体被动运动一般控制之内,,而这一运动幅度范围在5-155-15°°之内在患者日常自身的生理运动范围之基本可避免脊柱内外神经、、血管内,基本可避免脊柱内外神经组织的应力性损伤组织的应力性损伤。

即使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加手法调整,,也可在保证椎病患者施加手法调整手法安全性的基础上,,取得理想的脊手法安全性的基础上髓减压效果。

力量越轻,幅度越小越安全2.2.力量越轻,幅度越小越安全整骨手法应轻巧而忌蛮力是多数中医整骨和推拿专家的共同认识,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谓::《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谓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樊春洲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要轻柔性勿烦””。

但传先生认为::“手要轻柔性勿烦先生认为统手法理论只是笼统地提出了整骨手法的这一理想化要求,,并未进一步手法的这一理想化要求以巧代力””具体思路和方提出实现提出实现““以巧代力法学研究,,不能不说是整骨理论的遗法学研究憾。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导的分析,,导憾。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导的分析致脊柱手法意外有两方面的原因致脊柱手法意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法适应症的选择不当,,对某些推是手法适应症的选择不当拿禁忌症如脊柱肿瘤的患者实施了脊柱手法引起医疗性损伤,,属于推脊柱手法,,引起医疗性损伤拿临床研究的范畴;;其二是脊柱手法拿临床研究的范畴本身的问题本身的问题,,因操作不当因操作不当,,手法力和(或))脊柱被动运动过度而造成医疗(或性损伤,即脊柱手法的方法学问题性损伤,即脊柱手法的方法学问题,,则属于推拿手法学研究的范畴。

从脊柱手法操作方法学层次上,,考查从脊柱手法操作方法学层次上脊柱手法的作用过程。

当手法引起脊脊柱手法的作用过程柱被动运动时,,不仅使组成活动节段柱被动运动时的椎间盘和后关节产生空间位移和同样可使脊髓、、神经根内应力变化,,同样可使脊髓内应力变化及邻近的血管产生空间位移和内应力变化因而,,无论采用哪些被动运力变化。

因而其运动幅度越大,,就越可能动方式动方式,,其运动幅度越大因骨结构空间位移及应力增加过大而造成神经、血管及其它组织的损伤。

考虑到脊柱手法往往是在具有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椎骨骨质增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生、骨质疏松等多种病理改变的患者身上进行操作身上进行操作,,这些患者脊柱运动的安全空间要远小于健康者的正常值,,安全空间要远小于健康者的正常值即使在进行生理性的脊柱运动中,,也即使在进行生理性的脊柱运动中有出现神经、、血管受压的现象如脊柱有出现神经体位性神经痛、、头颈位置性眩晕的可体位性神经痛要降低手法操作的风险性,,必须能。

要降低手法操作的风险性减小脊柱的被动运动幅度,,降低手法减小脊柱的被动运动幅度操作的力量。

对同一个操作对象而言,手法所引起的被动运动幅度越手法力量越轻,,则脊柱及其附属小,手法力量越轻结构的空间位移量和内应力增高越小,则越不可能引起医疗性损伤小,则越不可能引起医疗性损伤,,手法的安全性越高。

当然当然,,上述理想化的脊柱手法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或者只能是一种长期上是不存在的努力的目标努力的目标。

要使脊柱活动节段出现整复运动,必然要克服各种阻力,,必整复运动,必然要克服各种阻力须使其活动幅度超过生理限制位,,需须使其活动幅度超过生理限制位要一定强度的手法动力。

临床上为何要一定强度的手法动力有些医生能以相对轻巧的力量完成脊柱整复,,而多数医生却只能用蛮力脊柱整复来实现脊柱整复呢?沈国权教授认为其原因就在于能否降低手法操作过程中的阻力樊老认为,,手法是一过程中的阻力。

樊老认为种灵感,必须见机而作,因势利导。

种灵感,必须见机而作,因势利导但如果此类灵感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其为广大临床医生所用使其为广大临床医生所用,,不能不说是暴胗天物不说是暴胗天物。

为了从理论上探讨整骨手法此类灵感””的规律性的规律性,,更整骨手法此类““灵感重要地是为解决““以巧代力以巧代力””实现的重要地是为解决思路和方法学问题思路和方法学问题,,沈国权教授在新编的《《推拿手法学推拿手法学》》中提出了关节运编的动手法的阻力理论。

关节复位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关节复位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韧带的弹性张力、、关节面的关节囊关节囊、、韧带的弹性张力摩擦阻力和肌肉的张力。

关节被动运摩擦阻力和肌肉的张力动阻力诸因素中①关节面摩擦阻力是由关节软骨磨擦系数和关节面压力所决定的擦系数和关节面压力所决定的,,即F=μN。

由于同一个体的同一关节在特定时间内的磨擦系数却是一常数,,故定时间内的磨擦系数却是一常数磨擦阻力主要由变量关节面载磨擦阻力主要由变量关节面载荷荷N的大小所决定。

影响关节面载荷大小的大小所决定因素有体位因素有体位、、跨关节胶元组织的弹性张力和跨关节肌肉的收缩力。

②关节囊和韧带的弹性张力是被动力,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将手法动力从施力处传递至目标作用节段,,从而带施力处传递至目标作用节段动关节面相互滑动,,恢复正常解剖关动关节面相互滑动系,是手法整复过程中的必要应力传递环节。

并将牵拉应力传递至目标作递环节用节段后关节面用节段后关节面,,拉开椎间隙和关节间隙,,降低关节面负荷降低关节面负荷,,减小关节摩间隙擦阻力。

③肌张力是是其中最活跃的变化因素,肌肉紧张增加关节面载荷肌肉紧张增加关节面载荷,,甚至引起脊柱后关节面交锁引起脊柱后关节面交锁,,从而对关节复位造成困难,,并直接对抗手法的操复位造成困难作,影响手法的顺利操作。

因而要降低脊柱手法复位阻力,,可采因而要降低脊柱手法复位阻力用以下途径:①降低肌肉紧张度②适当分离关节面适当紧张韧带、、关节囊等胶元组织③适当紧张韧带④正确的运动和施力方向微调与整复的区别3.3.微调与整复的区别错位和整复理论是目前在脊柱推拿领域中的主导理论领域中的主导理论,,以手法整复关节和筋膜软组织解剖位置异常是已被长期临床实践证实了的有效方式。

故长期临床实践证实了的有效方式无论是我国的正骨推拿还是国外的矫形内科,,都把整复脊柱按脊疗法、、矫形内科按脊疗法活动节段的错位作为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关键方法疾病的关键方法。

随着整复理论被国内外从事非手术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接受,,隐藏在这的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接受一理论内部的非理性成分逐渐暴露出来,,并在临床工作中造成了频频发出来生了医源性事故生了医源性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