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化学发优秀课件 (2)

合集下载

课件无机化学08 水溶液

课件无机化学08 水溶液

611
C
A
Tf 0
t/º C
拉乌尔证明: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凝固点∆Tf (∆Tf=Tf*-Tf)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 度呈正比。
T f K f m
Kf:溶剂凝固点降低常数 ; m: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一些常见溶剂的凝固点下降常数
溶 剂 水
0.0

5.5
乙酸
16.6 3.9

80.5 6.87
沸点上升实验也是测定溶质的摩尔质 量(相对分子质量)的经典实验方法之一, 但凝固点下降测得的数据更准确。
例:已知纯苯的沸点是 80.2 ℃,取 2.67 g萘(C10H8)溶于100g苯中,测 得该溶液的沸点为 80.731 ℃,试求 苯的沸点升高常数。 解: 萘的摩尔质量 128 g mol ,
所以,两种溶液的蒸汽压均为: p=2.33 kPa×0.991=2.31 kPa
溶液的质量摩尔数相同,蒸汽压也相同。
8-2-2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凝固点:
在标准状况下,纯液体蒸气压和它 的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为该液体 的凝固点。
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 蒸气压,所以溶液凝固点下降。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ΔTf = Kf · b p/Pa B
Tb对m作图,所得直线斜率即为Kb。
一些常见溶剂的沸点上升常数
溶剂 tb/℃ 水 乙醇 丙酮 苯 乙酸 100 78.4 56.2 80.1 117.9 Kb/K· mol-1 kJ· 0.512 1.22 1.71 2.53 2.93 溶剂 氯仿 萘 硝基苯 苯酚 樟脑 tb/℃ 61.7 218.9 210.8 181.7 208 Kb/K· mol-1 kJ· 3.63 5.80 5.24 3.56 5.95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知识梳理课件:8-1 水溶液(43张PPT)(鲁科版)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知识梳理课件:8-1 水溶液(43张PPT)(鲁科版)

2.由水电离的 c(OH )和 c(H )的计算 (1)中性溶液 c(OH-)=c(H+)=10-7 mol/L (2)溶质为酸的溶液 ①来源 O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的 c(H+)=c(OH-)。 ②实例 如计算 pH=2 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方法是先求出 溶液的 c(OH )=KW/10 2=10
b.两强碱混合
- - [OH ] V + [OH ]2V2 1 1 - [OH ]混= V1+V2
c.强酸、强碱混合(一者过量) [H ]酸V酸-[OH ]碱V碱 + 酸过量:[H ]混= V酸+V碱
- + [OH ] V - [H ]酸V酸 碱 碱 - 碱过量:[OH ]混= V酸+V碱 + -
+ -
3.pH 试纸的使用 (1)方法:把小块 pH 试纸放在表面皿 (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 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 比色卡 比较来确 定溶液的 pH。 (2)注意: pH 试纸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否则可能产生误差。
[H ][OH ] 1.KW 的表达式为 [H2O] 2.100 ℃的稀 H2SO4 中,KW>1×10
【解析】
A 项,抑制水的电离,可能为酸或碱或酸式盐; B
项未指明温度,如 100℃时 pH=6 的溶液呈中性;C 项,石蕊呈紫 色时, pH 为 5~ 8,此时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碱性; D 项, c(NH3· H2O)>c(HCl),氨水过量。 【答案】 D
3.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含 H+的溶液 B.pH=6 的溶液 C.[OH-]=10-8 mol· L-1 的溶液 D.[H ]>[OH ]的溶液
1.掌握室温 H2O 的电离的 3 个数据。 (1)c(H+)=c(OH-)=1×10-7 mol· L-1 (2)KW=1×10 (3)pH=7 2.理解影响 H2O 的电离平衡的 4 个因素:温度、酸、碱、盐(弱 离子) 3.掌握 pH 计算的方法 pH=-lg[H+]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课件(共21张PPT)

知识小结:溶液稀释的PH计算有关规律
1、强酸(碱)每稀释10倍,pH值向7靠拢 一个单位。
2、弱酸(碱)每稀释10倍,pH值向7靠拢 不到一个单位 3、 pH=6或8时,不可忽略水的电离,只能 接近7; 酸碱溶液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7:酸不 能等于或大于 7;碱不能等于或小于7。 4.酸(碱)溶液稀释时,OH-(H+)的物 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方法二:用pH计测定
三、pH的计算 酸性溶液,直接求pH 碱性溶液,先求pOH(或c(H+)),再求pH 混合溶液,先判断酸碱性, 再根据以上方法求 无限稀释接近7
➢pH计算1—— 强酸的稀释
例题:在25℃时,pH值等于3的盐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 100倍,pH 值等于多少?
解: [H+]=
=1.0 ×10-5mol/L
➢pH计算4—— 强酸与强酸混合
例题:在25℃时,pH值等于1的盐酸溶液和pH值等于4 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pH值等于多少?
解:pH=-lg[H+] =-lg(1×10—1+1×10—4)/(1+1) =-lg5×10—2 =2-lg5 =1.3
关键:抓住氢离子进行计算!
➢pH计算5—— 强碱与强碱混合
关键:碱过量抓住氢氧根离子进行计算!
pH计算8 弱酸强碱或强酸弱碱混合
(1)PH为12 的NaOH溶液和PH为2的醋酸溶液等体积相 混合,则混合液呈__酸___性
(2)PH为12的氨水和PH为2的盐酸等体积相混合,则混 合液呈 __碱____性
(3)PH为2的盐酸和PH为12的某碱等体积相混合,则混 合液PH_大__于__等__于__7
√ 6、pH值相同的强酸和弱酸中[H+] 物质的量的浓

化学课件《水的电离和溶液pH值》优秀ppt 人教课标版

化学课件《水的电离和溶液pH值》优秀ppt 人教课标版
为中心
(2)找准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 响及H+和OH-的来源
(3)以水的电离生成的 C(H+)=C(OH-)为辅
内容提要
例题
总结
习题
解题思路
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
1.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10-7 mol/l 时,溶液是 能水解的盐(可能是强酸弱碱盐或 强碱弱酸盐等)
2.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C(H+)<1×10-7 mol/l 时,溶液是 能抑制水的电离的物质(可能是 酸或碱或其他特殊的物质,如NaHSO4等)
强酸强碱盐
4、温度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例题
总结
习题
二、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酸 2、碱
抑制水的电离,KW保持不变
3、盐
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 促进水的电离,KW保持不变
强酸强碱盐 不影响水的电离,KW保持不变 4、温度 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
注意:KW是一个温度函数,只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酸 碱 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 强酸强碱盐 温度
(3)所以答案选D
返回
内容提要
例题
总结
习题
习 题1
习 题2
习 题3
习 题4
习 题5
2、常温时,在PH=8的CH3COONa 和NaOH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和
B的关系为( C)
A、A< B
B、A=10-2B
C、B=10-2A D、A=B
返回
内容提要
94.对一个适度工作的人而言,快乐来自于工作,有如花朵结果前拥有彩色的花瓣。――[约翰·拉斯金] 95.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威廉·班] 96.人生真正的欢欣,就是在于你自认正在为一个伟大目标运用自己;而不是源于独自发光.自私渺小的忧烦躯壳,只知抱怨世界无法带给你快乐。――[萧伯纳]

酸碱滴定法—水溶液中酸碱三大平衡(分析化学课件)

酸碱滴定法—水溶液中酸碱三大平衡(分析化学课件)

03
质子平衡
三、质子平衡
酸碱反应达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
质子平衡式(质子条件式)PBE
1.零水准法(质子参考水准) ➢零水准物质的选择 a.溶液中大量存在的 b.参与质子转移反应 ➢质子条件式书写方法 等式左边——得质子后产物 等式右边——失质子后产物 根据质子得失相等原则列出质子条件式
质子平衡式(质子条件式)PBE
质子平衡式(质子条件式)PBE
质子平衡式(质子条件式)PBE
练习:
1.C mol/mL的NH3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 2.C mol/mL的NH4Cl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
质子平衡式(质子条件式)PBE
例1:C mol/mL的NH4 H2PO4的质子条件式
零水准——NH4+,H2PO4-,H2O [H3PO4] + [H +] = [NH3] + [HPO42-] + 2[PO43-]+ [OH-]
例3:C mol/mL的Na2HPO4的电荷平衡式 [Na+] + [H+] = [H2PO4-] +2[HPO42-] +3[PO43-]+ [OH-]
例4:C mol/mL的NaCN的电荷平衡式 [Na+] + [H +] = [CN-] + [OH-]
练习:
1.C mol/mL的NH3水溶液的电荷平衡式 2.C mol/mL的NH4Cl水溶液的电荷平衡式
水溶液中酸碱三大平衡
CONTENTS 目 录
01 物料平衡 02 电荷平衡 03 质子平衡
01
物料平衡
Hale Waihona Puke 一、物料平衡化学平衡中,每一给定的分析浓度等于各存在型体平 衡浓度之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章 溶液 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章 溶液 课件(共39张PPT)
学科素养课件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下
第九章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 溶液
实验中,应取适量的蔗糖(或食盐),如果取用的量过多,在水中 的溶解时间较长,还可能会有固体因不能全部溶解而剩余,无 法判断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 溶液
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实质就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 用下扩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 地分散在溶剂中。
知识点 饱和溶液的含义
饱和溶液有条件,确定温度不能变,溶剂定量要注明,不再 溶解是关键。
知识点 饱和溶液的含义
通过降温结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 通过蒸发结晶析出的食盐晶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硝酸钾晶体
海水晒盐
知识点 饱和溶液的含义
(1)无论是哪种结晶方法,都是先形成饱和溶液后,在维持自 身饱和的状态下,把溶解不了的溶质变成晶体,从而结晶析出, 结晶后剩下的溶液成为新条件下的饱和溶液。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的主要步骤: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降 温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干燥。
知识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 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摇动即会制冷,利用化学溶解吸 热原理而制作的化学制冷剂目前正逐步走入市场。这种 化学制冷剂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适用于食品 保鲜,防暑降温,相当于小型可移动式冰箱。可作为野外 人员夏天的制冷设备。
知识点 乳化现象
乳化剂在生活中的应用 (1)食品行业:乳化剂用于面包制造,主要是维持面包松软的口感,防止淀粉老 化;乳化剂用于冷冻食品制造,主要是提高产品的膨胀率;还可用于制作人造奶 油等。 (2)日化行业:乳化剂被广泛地应用在洗护产品和化妆品中。正常情况下,水相 和油相物质通过乳化剂的添加,可混合形成乳液。一般分为外部是水内部是 油的水包油乳液和外部是油内部是水的油包水乳液。一般来说,首先感觉到 滋润感的是油包水型,而首先感觉到水润感的是水包油型。

人教版(北京)化学中考复习课件【第2课时】水和溶液(52页)

人教版(北京)化学中考复习课件【第2课时】水和溶液(52页)

8.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9 .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第2课时┃ 水和溶液
10.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11 .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了解有关物 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12.能说出一些常见的结晶现象。★
1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第2课时┃ 水和溶液
第2课时
水和溶液
第2课时┃ 水和溶液
|京考要求|
1.用实验的方法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 4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
用水的意识。★★
5.认识溶解现象。★★
第2课时┃ 水和溶液
6 .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 是最重要的溶剂。★ 7.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2课时┃ 水和溶液
2.判断方法
(1) 当 溶 液 中 有 固 态 溶 质 时 , 若 固 体
不再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原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 减少 ,那么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________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 不溶解 , 则 原 溶 液 是 饱 和 的 ; 若 的 溶 质 , 若 __________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2课时┃ 水和溶液
考点5
溶液的形成
一种或几种 物质分散到 __________ 另一种 物质 1 .概念:指 _____________ 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考点聚焦
京考探究
第2课时┃ 水和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

高中化学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课件

高中化学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课件
(2)滴定
当滴入[16]__________标准液,溶液变色,且[17]________内不恢复原色,视为滴定达到终点并记录消耗标准液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18]____________________。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19]______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 _____________计算。
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终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生成的盐的性质,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呈酸性。
2.实验用品
(1)主要仪器和试剂
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2)滴定管的使用①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活塞,能耐酸和氧化剂的腐蚀,可用于盛装酸性或氧化性溶液,但不能盛装碱性溶液。②碱式滴定管下端为橡胶管和玻璃珠,橡胶易被酸性或氧化性溶液腐蚀,所以碱式滴定管一般盛装碱性溶液。
除 外,常见的还有 、 、 等。
3.溶液 的测定
(1) 试纸测定溶液 时,试纸不能润湿。
(2)若某溶液具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则不能用 试纸测定其 。如氯水、双氧水、浓硫酸等。
技巧点拨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
1.根据 、 、 进行判断: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碱性。其中: , , 。
最后半滴
半分钟
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3)终点判断、读数
教材素材变式
1. 实验室用基准Na2CO3配制标准溶液并标定盐酸浓度,应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Na2CO3标准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 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B.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a2CO3标准溶液C.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Na2CO3固体D.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

【课件】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之积是一个常数,记作KW: KW=c(H+)·c(OH-)
KW 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二、水的离子积常数
1.表达式:Kw=c(H+)·c(OH-)
常温时,KW=c(H+)·c(OH-)=1×10-14
特别提示:
① KW 为常数,无单位
SCIENCE 2016.9
任务二 探究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2.Kw 的影响因素 Kw 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 增大
思考与讨论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 H2O H+,+比O较H下- 列情况中,c(H+)和 c(OH-)的值或变化趋势(增大或减少)
体系 c(H+) c(OH-)
纯水
向纯水中加入少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
纯水
(常温) 量盐酸(常温) NaOH溶液(常温) (90 ℃)
c(H+)酸 =
1×10-5 mol/L 103

1×10-8
mol/L
盐酸
稀释前 pH=5
HCl电离的H+主要 H+
H2O电离的 次要 H+
稀释后 pH=6.96
次要
主要
OH- :H2O电离
总结提升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H2O H+ + OH− ∆H >0
定性 定量
1.可逆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0.001 11.0 1.0×10-11 1.0×10-11
0.001
1.0×10-14
0.1 13.0 1.0×10-13 1.0×10-13
0.1
1.0×10-14
常温时,两溶液中c(H+)·c(OH-)相等,这是巧合吗?

初中化学《溶液》 PPT课件 图文

初中化学《溶液》 PPT课件 图文

知识精要
• 结晶是溶液中的溶质形成晶体的过程. 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的方法主要有: ①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
小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晶体。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 溶液获得硝酸钾晶体.
注意:①固体溶质结晶后往往还需要过滤来取得
知识精要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物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气体体积.
规律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 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知识精要
• 三.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 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5)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列表法;②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物 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交点温度下两种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 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能 进行有关的计算.
溶液的稀释、配制、混合问题
抓住溶质相等列等式
稀释前溶质质量 稀释后溶质质量
配制前溶质质量 = 配制后溶质质量
混合前溶质质量
混合后溶质质量
关键是记住溶
质的表示方法 M质=M液A%=Vρ ×A%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溶解度》PPT课件(第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溶解度》PPT课件(第2课时)
的升高而减小。

乙 丙
温度/℃ a1 a2 a3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的气体体积。 3.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 信息。
新课学习
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四点注意:
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 状态:饱和
溶剂:水 单位:1
新课学习
1标准大气压下,20℃时部分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 氧气 氯气 溶解度 1:0.03 1:2
1:700
二氧化硫 1:40
氯化氢 氨气 1:500 1:70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溶解度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 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夏季的青海湖
冬季的青海湖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新课学习
200g水中 100g水中
20 72.0g 36.0g
40 73.2g 36.6g
60 74.6g 37.3g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压强与温度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 大。
知识运用
3.(1)夏天鱼常浮头,而冬天则少见,说明了什么? 夏天温度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中缺氧 3.(2)雷阵雨前鱼常浮头,说明了什么? 雷雨前,大气压强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 低,水中缺氧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优秀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优秀课件

活动探究2
实验9-4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 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只试管中滴 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 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只试管内 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只试管的 内壁是否干净。
油分散在水中的系列小实验视频 点击画面播放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解析: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 ,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A选项错误 。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 ,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B选项错误。 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 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C选项正确。用刷子刷 除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的摩擦作用,不是利用了乳 化作用,故D选项错误。
基本题型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请你帮他们填写下表
(2)从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物__质__溶__解__时__伴__随__吸__热__或__放__热__现__象____。
基本题型二 乳化作用
例2 (2013·福建厦门)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C)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点击画面播放
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液
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 度/℃
溶解现象
24℃
温度计示数无明显 变化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 温度/℃
24℃
NH4NO3
24℃
温度计示数明显 下降 14℃
NaOH
24℃ 温度计示数明显
上升 57℃
• 把植物油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蒸气压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不同溶剂蒸气压不同,相同溶剂温度升高,蒸气压
增大。例如:p(H2O, l , 298K)=3167 Pa;
p(H2O, l, 373K)=101.325kP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在密闭容器中: 纯溶剂:V蒸发=V凝聚,达平衡状态,
产生饱和蒸气压,用pB*表示。 溶液: V蒸发=V凝聚,达平衡状态,
p
101.325kPa
溶剂 溶液
p<101.325kPa
Tbp Tb
T
图3.1 沸点上升示意图
例:将17.1g蔗糖溶于100g水中,溶液的沸点是多少?
解;已知水的 Kb0.51K2kg m o 1 l
m 31 4 g.1 m 7 g 2 1 o 1 1 l 0 00 0 0 .500 m0 k o g 1 l △Tb=Kb·m=0.512×0.500=0.265
解: p B *p H *2 O 2 .3k3P ; C a 1H 22O 21分 1 子 34量 2 m 31 4 g.1 m 7 g 2 1 o 1 1 l 0 0 g g 0 0 0 .5 00 m0 k o g 1 l
pp* H 2O 5m .6 52 .3 3 5 0 ..5 6 50 .0k 2P 1a
水溶液化学发
本章学习要求
v 了解溶液的通性。 v 明确酸碱的近代概念; v酸碱的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的概念; v掌握有关pH的计算; v了解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及其移动; v 掌握沉淀与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及其有关计算;
3.1 溶液的通性 3.2 酸碱解离平衡 3.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3.4 水的净化和废水处理(自学)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nA量为的溶浓质度的c物(质摩的尔量浓)度):c(mo l1l)n V A 溶 (m (液 l))olmV A溶 /M 液 A
2.质量摩尔浓度m: (nA为溶质的物质的量):
m(molkg1) nA m溶剂
例:50.0g水中溶有2.0g甲醇,求该溶液的m,
已知:甲醇的分子量为32。
∵ △P=P剂-P液
ppH *2O p2.3 3 0.0 2 2.3k1P moa lkg1
溶质若为葡萄糖、甘油、萘等,只要m=0.5 ,均能使溶液比
水的蒸气压下降了

若溶质为NaCl、CaCl2等(电解质)及N2、O2等(挥发性 气体不符合这一规律。
2. 溶液的沸点上升
沸点:一种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沸腾)。 (用Tb表示)。 在外压为101.3kPa(1atm)时的沸点称为正常沸点, 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
解:
m2/ 501.2m 5 o k lg 1 321000
3.摩尔分数:x溶质溶 的质 物 溶 的 质剂 物 的的 质 量物 的 n质 量 AnAn的 B
3.1.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 蒸气压下降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及其蒸气达到相平衡时,蒸气 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简称蒸气压。
汽压。若溶液的p质量pA摩 尔xB 浓 度pA为 nmAnB,Bn则B
pA
nB nA
pA
nB wA
(
pA
MA
)
nB wA
k mBΒιβλιοθήκη MA式中,k为只与溶剂性质有关的常数。
蒸气压下降的应用
测定溶质分子的相对摩尔质量
设质量为WB的溶质溶于质量为WA的溶剂中,则有: ppAW A/M W A B/M W B B/MB
干燥剂工作原理
CaCl2、NaOH、P2O5等易潮解的固态物质,常用作干燥 剂。因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其表面形成溶液,该溶 液蒸气压较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不断凝结进入溶液而达到消除空气中水蒸气的目的。
例:20℃,p*H2O=2.33kPa,将17.1g蔗糖C12H22O11溶于100g 水中,求:溶液蒸气压。
△Tbp = Tb,液– Tb,剂= kbp•m 其中:△Tbp=Tb,液-Tb,剂 > 0
稀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溶 液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 与溶质的种类无关——稀溶 液的依数性。
m: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Kbp:溶剂的摩尔沸点升高常数, 单位:K.kg.mol-1 随溶剂不同而不同,与溶质无关。 H2O 0.512、苯2.53,
溶液的沸点:溶液上方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 溶液中若有难挥发的溶质存在,它的蒸气压 总是会小于溶剂的蒸气压(p液 < p剂), 因此 溶液的沸点就肯定高于溶剂的沸点(T液>T剂)。 这一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用△Tb表示, △Tbp=Tb,液-Tb,剂。
由拉乌尔定律推导出 :
难挥发物质的溶液的沸点 总是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二者之差为:
2. 摩尔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以溶液中的总物质的量除
任何一物质的量,即为该物质的摩尔分数,是单位为一的量。
设有双组分溶液,溶剂A和溶质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和nB,则
xB
nB nA nB
nB n总
xA
nA nA nB
nA n总
xAxB 1
注意:无论有若干种物质,摩尔分数之和总是等于1。
气相中溶剂分子相对纯溶剂蒸发产生的分子数 减少了,所以饱和蒸气压下降了。 即p液< pB*
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法国物理学家拉乌尔据实验得出以下定量关系:在一定 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Δp与溶 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即:
Δp = pA·xB
其中xB是溶质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pA是纯溶剂的蒸
3.1 溶液的通性
溶液有两大类性质: 1)与溶液中溶质的本性有关:溶液的颜色、密度、酸碱性和 导电性等; 2)与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身性质无关。 如:溶液的蒸气压、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等。 l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有一定的共同性和规律性。该类性质 称为稀溶液的通性,或称为:依数性。 l包括:稀溶液蒸气压的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
稀溶液的渗透压。(与纯溶剂比较)。
这些性质与一定量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的数量成正比, 又称稀溶液定律。
组成的标度 —— 溶剂A + 溶质B
1. 质量摩尔浓度m: 1k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SI单位mol•kg-1
mB = nB/wA
nB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wA—溶剂的质量,单位为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