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科学学院
一、学院概况
工程科学学院由力学和机械工程系、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和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组成,前身是钱学森先生于1958年创建并担任首届系主任的近代力学系,现任院长崔尔杰院士。
工程科学(Engineering Science)属于应用科学层次,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工程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向工程科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学院摒弃传统“工科型”的办学模式,坚持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科交叉等办学思想,将现代工程科学的知识建立在数学、物理、力学、材料、热物理、电子与计算机、控制、机械等基本理论之上,同时加强学生现代新型工程技能的训练。学院一方面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建立了包括力学基础、机械及测控基础、热科学基础、材料力学、电工基础及CAI(计算机辅助)等实验室的工程科学教学实验中心,还建立了旨在加强先进实验能力培养的专业实验室,同时建设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又掌握了先进的工程思想和工程手段,逐步形成了我校工程科学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每年学院有7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深造,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就业面广,既能从事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又能从事与工程有关的科学理论研究,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术机构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关系,科研实力雄厚。学院充分利用多年形成的研究基础,发挥具有的学科群优势,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0多项,国家863、973等高科技项目60余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近30余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310多项。1990年以来,学院先后获得6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48项中科院及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
学院师资阵容强大,现有两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50人,教授65人。学院的各个学科中,"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为全国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基地;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为全国重点学科;精密仪器与机械、工程热物理为省级重点学科点;“力学”和“工程热物理”为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安全工程专业为国家教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理论与应用力学:国家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基地,设有专门的基地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在力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基础上,开设一系列交叉学科的课程,特别注重学生计算力学以及工程软件的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训练,重点突出数理和力学基础,使学生更适应
258
未来社会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融合了机械、自动控制、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等领域最新成就,是交叉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学科。在科学仪器与机电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化和微型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多项大中型企业的重要科研题目和国家的大科学工程,均是当今在各工程领域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前沿问题。专业办学方针为在理科的氛围中宽口径培养工程研究型人才,强化数理力学基础,强调机、光、电、自动控制和计算机一体化,侧重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
●热能与动力工程: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设置的热科学系。主要培养具有深厚扎实的数理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能,能够从事热科学和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诸如蒸汽动力、航天热控、新能源、建筑热环境、生物医学中热物理现象的研究以及新材料制备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安全工程:以工程热物理与安全工程交叉领域发展起来的热安全工程为专业特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依托于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培养具有宽厚数理基础,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和现代热安全高新技术,能从事安全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咨询、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院系专业设置
力学和机械工程系: 理论与应用力学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安全工程
三、院长签字
259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可进一步深造以从事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和设计,生物工程力学,微系统力学,工程安全和防护技术等力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必要的工程知识及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
本科阶段学制4年。弹性学习期限3-6年。
毕业要求:
总学分修满163分并毕业论文答辩通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直博要求:
在滚动竟争中不被淘汰;
总学分修满178.5学分(包括限选课、选修课和本硕贯通课的学分);
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
基地班要求:
类 别 学 分 比 例
通 修 课 88 49.30 %
学科群基础课 28.5 15.97 %
专 业 课 30+限选9+导选13=52 29.13%
集 中 实 践 8+2 5.60%
合 计 178.5
普通班的要求:
类 别 学 分 比 例
通 修 课 88 53.99 %
学科群基础课 29 17.79 %
专 业 课 30+选修6=36 22.09%
集 中 实 践 8+2 6.13%
合 计 163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