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微血管病变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足内科治疗的新进展

糖尿病足内科治疗的新进展
北方 药学 2 0 1 3年第 1 0卷第 3期
5 l
糖 尿 病 足 内科 治 疗 的新 进 展
涂 娟 胡平 安 ( 湖南省中 南大学 湘雅三医院内 分泌 科 长沙 4 1 0 0 1 3 )
摘要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 , 其发病 率 日 趋 增高, 引起 国内外 学者的广泛 关注。随着一 些新 的内科治疗方 法
世界 卫生组 织将糖尿 病足 ( D i a b e t i c F o o t , D F ) 定义为: 糖 尿病 (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ms , D M) 患者 由于 合并神经 病变及各种 不 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 、 溃疡形成和( 或) 深部组 织的破坏 。 D F是 D M患者致残 、 致死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 织统计 ,在各种非外伤性截肢 中, D F 所致截肢约 占 5 0 %t ” 。D F 是一种 多病 因学 的全身性疾病 ,其治疗方案根据溃疡 的严 重 程度 ( wa g n e r 分级 ) 、 血管状况 、 感染 和神经病变 的情 况而定 , 其 中内科治疗 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 本文主要综述 D F内科治 疗 的新进展 。 1药物治 疗 1 . 1 降糖药物 :将血糖控制并稳定在理想水平是 D F治疗的基 础, 因此需根据患者的不 同情况选用不 同的胰 岛素或 口服降糖 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 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 、 格列奈类 、 双胍 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 噻唑烷二酮类等。 目前还有胰高血 糖样肽一 1 ( G L P 一 1 ) 类似物 、 D P P - 1 V 抑制剂等新药应用于临床 。 1 . 1 . 1 G L P — l 类似物 : G L P 一 1 Ⅲ 对胰岛 1 3和 细胞 均有作用 , 可 以促 进胰岛素分泌 , 抑制胰高糖素 的释放 ; 改善胰 岛素的敏感 性, 防止胰岛 1 3细胞的凋亡及促进其再生 ; 延 缓 胃排空及抑制 食欲 , 从而减轻体重 ; 也可直接降低血糖 。正常 隋况下 , 人体 内 的G L P 一 1 在体 内迅速被二肽基肽酶一 1 V( D P P 一 1 V) 降解而失去 生物 活性 。但 G L P 一 1 类似物可抵抗 D P P — V 降解 , I 延长作用时 间, 如依森泰德( e x e n a t i d e ) 和利拉鲁肽( 1 i r a g l u t i d e ) 等 。依森泰 德可升高 2型 D M患者 的代谢调 控能力降低体重 ,与双胍类 和( 或) 磺 脲类药 物联用 , 能有效控 制血糖及 降低这 2 类 药物 的用 量[ 3 1 。B r e g e n h o h等[ 4 1 实验显示利拉鲁肽能使 D M小 鼠的胰 岛1 3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及胰岛 1 3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 。最 近研究发现 , 使用 G L P 一 1 可能诱发胰 腺炎 , 但 例数极少 , 两者 是否确切相关 尚不 明确 。 1 . 1 . 2 D P P 一 1 V抑制剂 : D P P 一 1 V抑制 剂可提高 G L P 一 1 水平 及活 性, 刺 激胰 岛素分泌 , 抑制胰 高血糖素 释放 , 增加胰 岛 1 3细胞 数量 , 改善胰岛 1 3 细胞功能, 抑制 D D P 一 1 V 酶作用 的底物 , 如垂 体腺苷酸环化 酶激活多肽等的降解 , 从而降低血糖。主要有西 他列汀 ( S i t a g l i p t i n ) 和维达列汀( V i l d a g l i p t i n ) 等。Mo h a n等 研 究显示 , 西 他列 汀可显著降低 空腹 和餐 后 2小时血糖 , 并改善 胰岛 B细胞 功能和胰 岛素敏感性 ,并不 增加总体不 良事件发 生率 , 单独 应用时可有 良好 的疗效 , 与二 甲双胍 、 吡格列 酮等 药物联用时具有协 同作用 ,尤其适用于血糖较高且难 以控制 的患者。 实验表 明 , 维达列 汀与西他列汀效果相似 。 维达列汀 还可 用 于 。 肾损 伤患 者 。临床 试验 表 明 , D P P — I V抑 制 剂可 使 H b A l c 水平 降低 0 . 6 %~ 0 . 9 %, 体重影 响不 明显 , 耐受性 好。有 研 究显示该药可能影响免疫功能 ,且有报道其可能增 加上呼 吸道感染 的发生 。 1 . 2治疗血管病 变的药物 : D F患者往往糖脂代谢 紊乱 , 合并 血 管病 变。目前扩张血管 、 抗血小板 、 抗凝剂 、 溶栓剂和降低血黏 度的药物均可用于治疗血管病变 , 常用 的药 物有 : ①前列地 尔 ( 商品名 : 凯时) : 是脂微球为药物载体 的前列腺素 E, 具有强烈 的扩血管作用 , 能扩 张小动脉 、 微动脉 , 增加 血液 供应 , 改善 微 循环, 抑制血小板聚集 , 降低血小 板的反应性 和血栓素 A 2 水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糖尿病足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虽然有关方法的研究很多,有的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本文就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成形术;腔内支架植入术;导管溶栓术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

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DF的常规治疗有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治疗,包括血糖的控制、局部清创等治疗[1]。

下肢血管狭窄主要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动脉转流术和血管腔内成形术[2-3]。

DF患者下肢远端血管易受累,而直接影响足部血供,导致缺血坏疽的发生[4]。

DF 治疗重点应放在下肢血流的重建,辅以内科药物治疗,从根本上解决其因缺血引起的问题,有效改善下肢循环。

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发展,DF的血管腔内成形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DF的介入疗法综述如下。

1 血管腔内成形术1.1 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dilatation,PTA) PTA是经导管等器械扩张再通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主要采用球囊导管进行治疗,其中几种新技术,主要是激光血管成形术(laserangioplasty)、粥样斑切除术(atherectomy)、血管内支撑器(endovascularstent)。

PTA原来主要用于肢体血管,后扩展至内动脉,如肾动脉、冠状动脉并且由动脉发展至静脉,治疗人造血管、移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

可以有效地扩张狭窄闭塞的微血管。

常用全身肝素化后,将导丝通过导管缓慢旋转的向前推进,通过病变段血管,到达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置入成功后随即导入微球囊,球囊覆盖病变后,使用压力泵逐渐加压扩张,若狭窄解除不满意,可再次扩张,术中及术后采用普通肝素抗凝。

糖尿病足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图分 类号 : R 2 5 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l 7 l 1 0 — 0 1 4 4一 o 3
1 糖 尿 病足 古代 文献 记载 ③ 寒湿 阻 滞证 : 症见 患肢发 凉 皮温 降低遇 冷则 痛得 热则 舒 趾尖 及 糖尿 病足 是糖 尿病 的严 重 并 发症 , 历 代 医家 对其 f l 缶 床症 状 、 病 因 足底部 溃烂 流脓 血 , 可见 间歇 性 踉 行 , 舌淡 苔 自腻 脉沉 细 而 迟 。④ 阳
而截 肢 , 严 重影响 患者 的 生活质 量 。因此 , 如 何促进 糖尿 病足愈 合 , 降低截 肢 率是 当前人 们研 究 的 重点 , 而 中医 药在 治疗糖 尿 痛 足 方 面具 有较 大优 势。 为探 索 中医药在 糖尿 病足 中的治 疗作 用 , 本 文就 近 几年 来对糖 尿病足 的 中医研 究进 展及 治 疗情 况作 一总 结 。 综 述如 下。 关键 词 : 糖 尿病 足 ; 传统 医学 ; 药物 治 疗 ; 研 究进 展 : 综述
1 / 3患者 足坏疽 发 生前 未发 现有 血糖增 高 , 损伤 为本 组 患者 最 常见 的 闭塞 的状 态 , 改 善患 者症 状 。本 研 究首 次提 出了化 腐再 生法 治 疗糖 尿 诱因, 重 症病 例多 合并 症 多漏诊 率高 , 预后差 , 糖尿 病足病 知识 严 重缺 病足 的理论 基 础 , 丰 富 了糖 尿病 足 内治 法 。前 列 地 尔 属 于高 效 生 物 乏, 糖 尿 病患 者 中血管 病 变神经病 变 和感染是 导致 糖尿病 足坏 疽 的三 活性 物质 , 其主 要成 分为 前列腺 素 。 个 主要 因素 。合 并神 经病 变使其 足 的感觉 减退或 消失 j 在此 基础 上造 张建 平 等经 静脉 注射 给 药后 可于机 体 内毛细 血管 , 小动 脉及 发 成 足损伤 , 故 不定 期进 行 足检查 并有 效足 护理 , 可 预防许 多足 溃疡 , 对 生病 变 的主动 脉血 管壁 等处 分 布 , 其 作 用 为 扩 张血 管 增加 血 流 量 , 改 血管 病 变 , 依 其病 变程 度行 血 管重 建 手 术或 内科 保 守治 疗 , 另 外合 并 善组 织缺 氧缺 血情 况 , 抑 制血 小 板 聚集 , 有 效 降低 血液 黏 稠 度并 缓 解 感 染者依 培 养结 果 予敏感 抗菌 药物局 部换 药等 治疗 。 高凝 状态 , 改善 机体 微循 环及 神 经 损 害 , 下降 动 脉粥 样 化 脂 质斑 发 生 2 . 1 . 1 本虚 : 气 阴两 虚 、 脾 肾虚弱 、 肝 肾气 虚 、 脾 胃气 虚 、 气 血 亏虚 气 阴 率 等此外有 研 究显示 , 前 列地 尔 也 属 于环 化 酶激 活 剂 , 可 促进 周 围神 两虚: 气 阴 亏虚 则经 脉失 养 , 脏 腑受损 , 阴损 及 阳 , 阴阳俱 虚 , 虚则 无力 经再 生能 力及 神经 肌 肉接 头功 能重 建 , 使 已经发 生的神 经肌 萎 缩情 况 抗邪, 湿 热之 邪则 乘 虚人 足 , 阴虚则 内热 , 热 盛则 肉腐 , 肉腐则 为脓 , 消 得 到控 制并延 缓病 情进展 , 可替代 (部 分 )神 经生长 因子作 用 。 渴 病痈 脓 而致 。脾 肾虚 弱 : 消渴 日久 , 久 则 脾 肾俱虚 , 脾 气虚 弱 , 水 湿 李 春霞 使用 山莨 菪 碱 联 合 胰 激 肽 原 酶 治 疗 糖 尿病 足方 法 , 将 运 化失 常 , 湿邪 浸淫 , 湿热 蕴结 、 腐蚀 筋 肉 、 足部 坏疽终 成 。脾 胃气虚 : 8 O 例 患 者 随机 分 为对 照组 和 观察 组 , 每组 4 O例 , 对 照 组 在 常 规治 疗 消渴 日 久, 脾 胃气 虚 , 津血 疏布 失调或 运行 障碍 , 津停 为痰 , 痰 在经 络 , 的基础 上 , 口服胰激 肽 原酶 , 1 2 0 I U / 片, 3片/ d , 治 疗 时 间 1个月 , 观察 滞 十血 中 , 直接 阻滞 脉 中气血 的运行 , 致使 局部 血滞为癖 。气 血 亏虚 :一 组 在对 照组 的治疗 基础 上 , 将1 0 m g的 山莨菪 碱 溶 于 2 5 0 m l的生 理盐 消 渴 日久 , 脏腑 功 能失常 , 气血 生化失 源 , 不能濡 养肢体 , 气虚 血滞 , 致 水 中 , 静 脉滴 注, 每 天 1次 , 治 疗 时 间 1个 月 。观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湿 癖痰 毒 化生 , 败坏 肢体 。 9 0 . O %, 对 照组 4 7 . 5 %,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 两组 均 未 出现

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的研究与进展

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的研究与进展

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的研究与进展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也会引起多个器官的病变。

其中微循环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其特点即为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微循环血流障碍,进而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及营养供应不足。

因此,研究糖尿病微循环病变对糖尿病的防治及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的发生机制微循环是人体所有组织细胞能够正常功能运转的重要保障,但在糖尿病患者中,微循环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出现了结构上的变化,导致微循环病变。

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其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1.高血糖导致微循环抵抗力下降血糖偏高会影响微循环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膜通透性增加,致使微循环的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微循环血管口径浮动、微循环抵抗力下降,引起微血管病变。

2.血管舒张功能下降糖尿病患者的弥散性微血管病变会导致微血管发生扩张性缺血,引起神经、肌肉组织的代谢功能下降,血管血栓容易形成,从而引起微血管壁的渗漏性增大。

3.血管异常凝血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黏稠度偏高、红细胞的变形性下降、血液中内皮素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升高等异常情况,这些异常会容易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影响微循环血流。

第三章: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的临床表现微循环是人体整个生理系统中最微小、最脆弱的环节,微循环病变一旦发生,便会造成多个器官的损伤。

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四肢末梢温度降低由于微循环的破坏,使得四肢末梢的血流不畅,因此阳气不足,气血无法滋养肌肉组织,导致四肢末梢温度过低。

2.听力下降糖尿病患者耳朵微循环病变的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若不加以干预,后期还有可能导致各种耳疾。

3.糖尿病足病由于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导致足部血流不畅,容易导致足部神经及组织遭到破坏,最终致使足疮等糖尿病足病的发生。

糖尿病足的护理与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护理与研究进展

经验交流糖尿病足的护理与研究进展吴春丽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上海浦东 200120【摘要】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导致血糖升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科技检测水平的升高,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伴有诸多的并发症。

糖尿病足作为主要的严重并发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通过 介绍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进展糖尿病足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 破坏,通常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周围血管病变有关[1]。

糖尿病足治疗难度大,周期长,截肢率、致死率、复发率高, 一旦患病,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过程痛苦,且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文献报道, 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为1%〜2%[2]。

因此,加强糖尿病 足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界所面临的挑 战。

现将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糖尿病足的成因糖尿病足以微血管病变、血粘度增高、微血流紊乱等 因素导致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病因。

病理学基础, 亦是糖尿病足预后的决定因素。

糖尿病足形成、发展及导 致坏疽的重要原因是足部感染,分局部因素如脚部皮肤受 损、高危足、足部死腔、引流不畅等,全身因素如:代谢紊 乱、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2糖尿病足的日常护理2.1生活护理临床调查发现:糖尿病足患者和存在足病危险因素的 患者,应加强其足部护理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其自护行为[3]。

1)每日检查脚趾间和足底,有无皮肤破损、水疱、红肿、脚癖及鸡眼等。

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足底专项检查。

使 足部皮肤处于干净和滋润状态,尤其脚趾间应保持干燥。

最好让双脚一直处于被保护状态,以防出现外物性皮肤 损伤。

2)勤换袜子,最好选择全棉制品,袜口不宜过紧。

认真检查鞋子,挑选鞋子时,注意检查大小、鞋头宽度、透气 性、质地等。

穿鞋前,注意鞋内有无异物或不平整。

穿新 鞋时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磨泡或淤伤。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厚 以及 系 膜 区 细 胞 外 基 质 的 进 行 性 积 聚 , 蛋 白排 泄 尿

糖 尿病 所 引起 的糖 代 谢 紊 乱 , 致 微 血 管 病 变 , 导
继 而引起 一 系列 并 发 症 , 括 视 网膜 病 变 , 尿 病 肾 包 糖 病 和糖尿 病 足 。糖 尿 病微 血 管 病 变 的机 制 尚不 完 全 明确 , 目前认 为非 酶 性 糖 基 化 终 末 产 物 形 成 、 白激 蛋
医 研 杂 20 月 学 究 志 0 年8 第3卷 第8 1 9 期
・综 述 与 进 展 ・
糖尿病微 血管病变机制 的研究进展
王 慧 娄 晋 宁
糖 尿病 已成 为世 界上 发 病率 最高 、 人类健 康 威 对 胁 最严重 的疾病 之一 。胰 岛 素抵抗 、 岛素功 能缺 陷 胰 导 致胰 岛功 能衰 竭 是 2型糖 尿 病 发 病 的重 要 机 制 之

导致 视 网膜 脱 离 , 成 失 明 。足 细 胞 和 内 皮 细 胞 造 形成 了 肾小球 毛细 血 管 网 , 与基膜 一起 构成 了 肾小 并 球 的滤过 屏 障 。足 细 胞 损 伤 和 丢 失 是糖 尿 病 肾病 的
主要 病理 特征 之一 。 此外 , 尿病 肾 病 早期 出现 肾小 球 肥 大 、 膜 增 糖 基

糖 尿 病 微 血 管 病 变 的 病 理 特 征
内皮 细胞 在糖 尿 病微 血 管病 变 中具有 关键 作 用 , 其 结构 和功 能均 表 现 出显 著 的异 质 性 。来 自不 同部 位 的血管 内皮 在 正 常 和疾 病 状 态 下 的表 型 特 征 并 不 相 同。研 究表 明 , 不仅来 自大血 管 和小 血管 的 内皮 细 胞 的基 因表 达谱存 在 差异 , 且来 自不 同组 织器 官 的 而 微 血管 内皮 细胞 的基 因表 达谱 也不 相 同 , 些差 异 基 这 因对 于 内皮 细胞 的 迁 移 、 管 生 成 、 血 细胞 外 基 质 形 成 和脂 质代 谢 等一 些 生 物 效 应 有 重 要 意 义 。除 内皮 细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公认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疗效差,给病患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日益深入,探索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但目前对糖尿病足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疾病的病因依然不明确、诊断方法有待改善、治疗策略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开展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其病因、完善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总结糖尿病足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并发症和预防措施,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通过对当前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为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防提供指导,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未来在糖尿病足临床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疾病的防治工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

2. 正文2.1 糖尿病足的病因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有关。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易造成周围神经受损,导致感觉减退或消失,从而使患者对足部疼痛、温度和压力等刺激缺乏感知能力,容易忽略细微的创伤。

高血糖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微血管病变和动脉硬化,使足部血液循环受损,难以及时修复受伤处。

糖尿病足的病因还包括足部感染、足部畸形、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缺乏足部护理等因素。

【糖尿病足临床进展】基于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临床进展】基于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临床进展】基于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进展摘要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和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血管结构改变,同时伴有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而微循环的这些变化可通过引发能量代谢障碍、山梨醇积聚和肌醇耗竭及氧化应激异常增高等效应进而造成DPN的发生发展。

前列腺素E1、前列环素衍生物和胰激肽原酶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药物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神经组织血流灌注,减轻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

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至10.9%,据此可推测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4亿, 已成为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1]。

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将会出现DPN。

2010年上海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岁以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DPN发病率约为61.8%[2],因此,DPN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关于DPN发病机制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学说,如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和免疫损伤因素等,其中微循环障碍在DP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

本文就DPN中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微循环障碍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基于改善微循环障碍的DPN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DPN中微循环障碍的表现1.血管结构改变:对轻至重度DPN患者的神经活检研究显示,其神经内膜微血管发生了基底膜厚度增加、周细胞变性和内皮增生等结构变化。

糖尿病足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的研究和治疗进展李经【摘要】Diabetic foot was a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had a high rate of morbidity and amputation,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prevention of dia-betic foot had become a critical social problem. To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diabetic foot, diabetic foot control morbidity and amputation rate,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之一,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截肢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糖尿病足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降低临床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控制糖尿病足的致残率和截肢率,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1948-1951)【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进展【作者】李经【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西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糖尿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

长期的血糖增高可导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从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严重的致残、致死率,严重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威胁着患者的生命[1,2]。

糖尿病足(DF)是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3]。

糖尿病足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治疗的研究进展
坏疽 。
的密切关注 。本文综 合近年 来关 于糖 尿病 足及 其治疗 的研
究 T作 , 分 析 糖 尿 病 足 的 病 因 病 机 m 发 , 述 不 同 的 临 床 从 论 表 现 下 针 对 性 的 治 疗 方 法 。 按 照 这 一 思 路 , 文 后 续 章 节 安 本 排 如 下 : 2部 分 概 述 糖 尿 病 足 的 病 因 病 机 ; 3部 分 分类 描 第 第
制 是 多 方 面 的 ]高 血 糖 、 胰 岛索 血 症 与 胰 岛 素 抵 抗 、 化 : 高 氧
应激、 与受体结合诱 导多种 氧 自由基 以及细 胞 因子 、 凝及 促
抗 纤溶 状 态 异 常 、 因 突 变 , 些 因 素 导 致 和 加 速 动 脉 粥 样 基 这
硬化的发生 、 展。 发
的方向。
真菌 的混合感染在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 中占绝对 的比例 , 其 中又以革兰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
3 临 床 表 现
3 1 症 状 .
2 糖 尿 病 足 的 病 因病 机 糖尿病足的病因与发病的研究仍 在进行 中 , 目前 研 究 表
3 11 糖 尿 病 原 发 病 症 状 如 典 型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具 有 多 食 、 .. 多 饮 、 尿 和 消 瘦 二 多 一 少 的症 状 , 年 患 者 症 状 多不 典 型 。 多 三 老 3 12 感 觉 障 碍 患 者 的 肢 体 感 觉 障 碍 主 要 有 以下 几 种 表 现 .. ( ) 称 性 周 围神 经 病 变 , 最 早 最 常 见 的 神 经 病 变 。患 者 1对 为
2 2 神经病 变 .
糖 尿病神经 病变改变 多见于周 围神经 和植
物神经系统 。其 中周 同神经病 变是最 常 见的糖 尿病慢 性并 发症之 一。有 6 % ~7 % 的糖 尿病 患 者会 发生 该病 变川 。 0 0 其 病变可导致关节 畸形及溃疡形 成 , 至发展 到严 重的肢端 甚

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中医特色护理如中药外用、中药内服、足部日常护理以及情志调护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旨在有效提升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为同行们落实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提供循证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护理;研究进展糖尿病患者由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造成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从而形成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情况重者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约85%的截肢是由足溃疡引发,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

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脱疽”的范畴,其发生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而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主要病机,具有“本虚标实、毒浸迅速、腐肉难去、新肌难生”的特点[1]。

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西医主要是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足部溃疡者予以减压、清创、伤口敷料、控制感染,血管重建和截肢等局部处理,并配合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表皮细胞生长、氧疗、负压封闭、电刺激、超声雾化、基因治疗、外科治疗等,费用较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中医护理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基础,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和体质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恢复具有一定的效果。

1 发病机制1.1现代疾病观认为,糖尿病足是由于机体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上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其中血糖升高是基础,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关键,足底压力异常是诱因,在此基础上合并感染可使肢体缺血进一步加重而引发糖尿病足[2]。

此病是全身慢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源于糖尿病足感染、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三大方面。

1.2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属于“消渴”和“坏疽”范畴,其基础病因是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以及经络瘀阻等,其病机为消渴日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与热毒血瘀而成,具体是指阳气不能温养四肢即为标实,淤血停滞加重阴亏即为本虚,标本虚实,两者相互转化,整体以虚为病因。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引起血管病变,最终导致肢端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且并发感染而形成的。

疾病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预防、护理十分必要。

【关键词】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健康教育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由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临床表现多以足部疼痛、肢端坏疽、皮肤深溃疡等为主,同样也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形成影响,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防治、护理为当今讨论热点。

本次就以糖尿病足发生、社会影响、护理等方面研究作以下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防治、护理提供价值参考。

1 DF发生因素多数情况下,均认为DF发生主要是因周围神经病变、血管性疾病联合作用所引发,但近年研究发现,足底承受压力的改变所形成的胼胝为足部溃疡出现的重要原因,当足部溃疡处于严重状态时所发生坏疽可向整体下肢所累及,相应临床需采取膝部以下截肢方式才可得以治疗。

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型患者,由60~70.00%的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且该类患者还存在发生周围血管性疾病的高比例。

疾病会降低患者防御感知功能,延迟足部反应,植物神经病变是引发足部皮肤汗液减少、干燥、甚至开裂的首要原因,同时也是提高感染发生率的直接因素[1-2]。

除外,微循环障碍可能会减少下肢灌注速度,从而令其局部组织氧气、营养成分供给减少;以及,大血管闭塞性疾病、动脉硬化性周围血管疾病均可能称为微血管病变恶化的因素之一,而将以上因素全部综合,会大大提升足部溃疡久治难愈比例[3-4]。

2 DF的分级根据Wagner的分类原则,可将糖尿病足病分为0~5级。

0级为出现足部溃疡,但未形成溃疡;1级为溃疡呈浅表性,未发生临床感染,但有出现胼胝的可能性;2级为足部溃疡发生较深,伴随蜂窝组织炎,但深部无出现脓肿与骨髓炎;3级为有发生深部感染、脓肿、骨髓炎的可能性;4级为存在局限性坏疽;5级为坏疽累及整体足部。

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治疗进展
刘家辰;白超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1
【摘要】糖尿病足溃疡是长期且管理不佳的糖尿病所常见的结果,足部溃疡的后果包括功能状态下降、感染、住院、下肢截肢和死亡,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经济负担。

外周血管系统的血运重建也是溃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足血管病变已成熟的技术(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裸金属支架、覆膜支架、自体静脉搭桥手术、开放式深静脉动脉化)与新技术(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动脉内膜切除术、改良球囊、经皮斑块切除术、血管内碎石术、经皮深静脉动脉化、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介绍,同时探求新的治疗方式,明确各个治疗方式之间的优越性及优缺点。

【总页数】13页(P42-54)
【作者】刘家辰;白超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血管甲状腺外科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下肢血管介入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并发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血管外科治疗进展
3.糖尿病足微血管病变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4.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现状研究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现状研究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现状研究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重要并发症,是因为下肢远端神经养分异样和差异水平的四周血管病变而招致的足部变化、溃疡与深部组织毁坏[1]。

糖尿病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糖尿病兼并神经病变,使足部神经阻碍,兼并四周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

在此基础上,足部创伤合并感染致使发生溃疡、坏疽,甚至截肢[2-3]。

国际报道: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糖尿病足占糖尿病的 14%,糖尿病足是招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大并发症之一。

近几年来各个地区各大病院采纳中西医的医治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医治和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糖尿病足患者减轻了苦楚、提高了生存品质。

本文就近几年来糖尿病足的中西医治疗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糖尿病足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兼神经病变以及各种不同水平末梢血管病变而致下肢感染、溃疡构成或深部组织毁坏,是糖尿病病人常有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为足部麻痹、受凉,呈现肿胀或发黑、感触减退、疼痛、皮肤深溃疡、坏疽,招致抗感染力减退,伤口愈合缓慢,有时甚至没有办法愈合而截肢。

2 糖尿病足发生原因2.1 血糖管制不良有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足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长时间血糖管制欠佳。

血糖管制不良者产生神经病变和截肢的危险性较大,因为长时间血糖管制欠佳,糖代谢异样引发脂代谢混乱,呈现肢体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变化,起糖尿病足。

2.2 末梢神经病变机体感觉神经迸发病变时,可使糖尿病病人足部无法感触,对各种冷、热甚至疼痛都不敏感;运动神经受损以致足部形态变化;自主神经受损时,糖尿病病人的皮肤枯燥、易裂,最终造成溃疡。

2.3 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迸发血管病变时,就会造成部分缺血、循环差、阻塞景象,当供血的动脉阻塞,便构成足部坏疽。

2.4 感染感染是糖尿病病人迸发糖尿病足病变的诱因。

在四周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基础上,因为保护措施不得力,如日常习惯中的轻微创伤、修剪趾甲过短而引发出血、医治足癣不妥等,均易导致足部感染。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诊疗现状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诊疗现状

·综述·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诊疗现状张杨1,蔡念2,李辉3,梁刚柱4,张望德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北京100020,;2.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普通外科,中国澳门999078;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北京10002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北京100038)DOI:10.3969/j.issn.1674-7429.2018.01.017基金项目:1.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110/2015/A );2.澳门医学科技研究协会2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青年科研基金(YQ2015-12)通讯作者:李辉,电子邮箱:huilee@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 )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并且增加了卫生保健资源消耗。

其最主要的相关致死原因就是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 )。

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是导致DF 并发症的3个病理原因,往往同时发生。

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 )在DF 发病中的作用一直被低估了。

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ation,DFU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DM 患者住院治疗的首要原因。

半数DFU 患者存在PAD ,是导致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很难被发现。

对合并PAD 的DFU 患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促进DFU 伤口愈合、降低截肢率的关键,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1流行病学特征DM 是目前全球慢性疾病及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全球有3.66亿成年DM 患者(占全球人口的6.6%),预计到2035年DM 患者将增至5.92亿人[1]。

DF 是常见病,DFU 是导致患者住院和截肢的主要原因,超过85%的DM 患者的截肢原因是DFU 。

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诊疗进展答案(市二类2.5分)-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诊疗进展答案(市二类2.5分)-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诊疗进展(市二类2.5分)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一、《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解读1.DSPN最开始影响()参考答案:下肢远端2.下列属于营养神经的药物是()参考答案:甲钴胺3.小纤维神经病变评估方法诊断的金标准是()参考答案:皮肤活检4.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参考答案:以上均是5.下列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二、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管理1.()糖尿病患者数居世界第一参考答案:中国2.腹型肥胖标准,男性腰围≥()cm,女性腰围≥()cm参考答案:90853.下列关于内脏脂肪评价指标腰围(WC)、腰臀比(WHR)说法有误的是()参考答案:当BMI正常,WC水平增高,可能会造成CVD风险被高估4.下列不属于降糖药物的是()参考答案:辛伐他汀5.大量研究显示肥胖与CVD存在密切联系。

肥胖引起的CVD常见的有()参考答案:以上均是三、2022ADA糖尿病诊疗标准1.2022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推荐所有()岁以上成人应开始筛查2型糖尿病参考答案:352.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应至少每()年进行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筛查,维持终身参考答案:3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作为糖尿病筛查手段时,试验前()天应确保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参考答案:34.无糖尿病病史的妊娠妇女,妊娠()周进行妊娠糖尿病检测参考答案:24-285.下列关于糖尿病合并症评估的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以上均正确四、从2020ISH国际高血压指南看我国高血压诊疗实践1.诊室血压策略指()参考答案:测量三次,取第2,3次的平均值2.下列不属于降压药的是()参考答案:罗格列酮3.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均作为一线推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正确4.与既往指南相比,ISH2020在多个方面有所更新,亮点包括()参考答案:以上均正确5.高血压常见的合并症包括()参考答案:以上均是五、T2DM血糖稳态治疗新策略1.机体血糖稳态系统由葡萄糖调动;作为葡萄糖调控第一步,()感知葡萄糖水平变化并启动核心调糖靶器官的精密协作,是血糖稳态自主调节机制运转的关键参考答案:葡萄糖激酶2.正常生理状态时,人体血糖水平稳定在()mmol/L,这种状态称之为血糖稳态参考答案:3.9-5.63.下列关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原则说法正确的包括()参考答案:以上均是4.多个参与葡萄糖调控与利用的器官组成血糖稳态系统,共同维持血糖稳态;包括()等参考答案:以上均是5.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包括的内容有()参考答案:以上均是六、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1.调脂治疗的目标是()参考答案:有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患者LDL-C<1.8 mmol/L2.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鉴别要点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三多一少症状典型3.α-糖苷酶抑制剂药理作用机制是()参考答案:抑制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4.中国糖尿病现状,患病人数多,世界第一,并发症严重,至少有一种并发症的概率是()参考答案:60%5.糖尿病发病年轻化,<40岁约占糖尿病患者的()参考答案:10%七、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微血管瘤,出血属于()参考答案:Ⅰ期2.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下面哪项不属于自主神经病变内容()参考答案:动眼神经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参考答案:以上都是4.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包括()参考答案:以上都是5.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参考答案:以上都是八、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筛查及防治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参考答案:双侧远端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2.下列哪项不属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参考答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经皮氧分压的正常范围是()参考答案:60-70mmHg4.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参考答案:心血管疾病5.下列哪项不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参考答案:吸烟九、糖尿病肾病的规范化诊治1.2型糖尿病患者筛查肾病的时机为()参考答案:确诊糖尿病后应立即进行肾脏病变筛查,以后每年至少一次2.GFR低于30ml/min/1.73m2时可选择的降糖药物是()参考答案:DPP-4抑制剂3.糖尿病诊疗的宗旨不包括()参考答案:延长寿命4.中国糖尿病并发症的直接医疗费用以()最高参考答案:肾脏并发症5.()是诊断DKD的金标准参考答案:肾穿刺病理检查十、糖尿病足的诊疗1.下列检查不可预测糖尿病足截肢平面()参考答案:ABI2.下列哪项不是负压伤口疗法的适应症()参考答案:癌性溃疡3.下列哪项不一定是糖尿病足截肢的适应证()参考答案:糖尿病足 Wanger3 级坏疽4.糖尿病足溃疡按病因分为,不包括()参考答案:混合性溃疡5.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评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常规用MRI检查十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规范化诊疗教程1.降压治疗可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为首选药物参考答案:RAS阻断剂2.近年来()呈增加趋势,成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病3.()是评估黄斑水肿的最佳方法参考答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4.以下哪项不是正常眼底的表现()参考答案:视网膜动静脉比约2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参考答案:以上都是十二、糖尿病心肾并发症的指南变迁及综合管控1.糖尿病心血管极高危患者LDL-C的目标值为小于()参考答案:1.8mmol/L2.2019ADA指南关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推荐,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确诊ASCVD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治疗3.2019ADA指南关于高血压/血压控制的A类推荐是()参考答案:心血管事件风险较低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10年心血管风险<15%),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4.大多数T2DM合并ASCVD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为()参考答案:<7.0%5.如果应用ACEI、ARB类或利尿剂,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参考答案:血肌酐/ eGFR和血钾十三、中医适宜技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1.下列选项中,中药保留灌肠的适应症是()参考答案:糖尿病肾病2.在应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最常用的穴位是()参考答案:足三里、三阴交3.祛浊救肾灌肠方治疗消渴病肾病常用药物不包括()参考答案:天麻4.关于中药热奄包治疗疾病的机理描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安慰剂作5.中药热奄包的作用有()参考答案:以上都是十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药干预的机制与临床新证据1.我国将迎来糖尿病危害的洪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减少2.关于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史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1922年研制出首个口服降糖药物——癸烷双胍3.关于糖尿病并发症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5年以上发生率98%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不容忽视十五、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康复药学监护(一)1.以下可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轻至中度肾病的磺酰脲类药物是()参考答案:格列喹酮2.吡格列酮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参考答案:最大推荐量不应超过45mg/d、1次/d3.以下属于罗格列酮禁忌证的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4.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参考答案:胃肠道反应5.以下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的是()参考答案:格列美脲十六、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康复药学监护(二)1.以下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的是()参考答案:利格列汀2.卡格列净不良反应有()参考答案:以上均是3.以下属于阿卡波糖禁忌证的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4.以下药物中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5.以下属于阿格列汀严重不良反应的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是。

糖尿病治疗新进展(两篇)2024

糖尿病治疗新进展(两篇)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糖尿病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其中包括胰岛素治疗的创新、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营养治疗的优化、个体化治疗的策略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正文内容:一、胰岛素治疗的创新1.1高效胰岛素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1.2基于肠胃道的胰岛素释放剂的研究进展1.3胰岛素泵的改良与优化1.4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研发与应用1.5组织工程胰岛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二、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2.1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2.2SGLT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2.3双胍类药物的创新应用2.4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与开发2.5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新进展三、营养治疗的优化3.1个体化膳食指导的实施3.2高纤维饮食的疗效与推广3.3微生物组与糖尿病的关系3.4膳食补充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3.5运动与糖尿病的结合治疗四、个体化治疗的策略4.1基因检测与糖尿病风险评估4.2个体化阶梯治疗方案的制定4.3医生与患者合作的关键性4.4糖尿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4.5药物个体化治疗的前景与挑战五、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5.1微血管并发症的综合治疗策略5.2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与治疗5.3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与治疗5.4肾脏并发症的干预与治疗5.5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胰岛素治疗的创新使得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更加方便和有效。

新一代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产生了更多选择,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营养治疗的优化使得患者在控制饮食和血糖方面有更好的指导。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使得治疗更加有针对性和个体化。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成为治疗的重点。

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精品】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精品】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摘要】:【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

本文将降血糖药物研究进展按作用机制分别综述如下。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高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即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NIDDM),其中2型患者占糖尿病病例的80%以上。

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

而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传统的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疗效有限,并且无法根本阻止胰岛13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导致胰岛素依赖。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本文将降血糖药物研究进展按作用机制分别综述如下。

1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及其制剂胰岛素(insulin)是一种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A、B两链通过两个二硫键共价相联。

药用胰岛素多从猪、牛胰腺提取。

目前可通过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胰岛素,还可将猪胰岛素B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替代而获得人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一般采用运动饮食疗法和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的联合治疗。

科研人员在开发胰岛素类似物并寻找更方便的输药系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有多种产品面市。

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2协爱栋安中医院上海市 201900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文旨在对糖尿病足的病因进行分析,并综述糖尿病足的治疗进展。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对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结果显示,高血糖、神经病变、动脉病变及感染等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

治疗方面,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和控制是基础,结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干预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足的发展,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干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对足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密切相关,糖尿病足的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1]。

因此,对糖尿病足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糖尿病足的病因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系统的了解,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糖尿病足的定义和流行病学(一)糖尿病足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进行性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导致足部受累的病症。

其主要特点是感觉异常、动力异常和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出现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等严重并发症[2]。

根据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的不同,糖尿病足可分为5个级别:1.0级:无感觉缺失,但可能存在神经病变的迹象;2.1级:感觉缺失,但无明显皮肤破损;3.2级:浅表溃疡或骨/关节感染;4.3级:深部感染,炎症累及关节、骨骼或深部软组织;5.4级:严重感染或坏疽,可能导致指、趾或部分足的切断。

(二)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糖尿病足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造成糖尿病患者疾病负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人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足患者约占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i Ju a o It r e r ioa adWet nMein 2 1 , o. , o6 r or l fne a dTa t nl n s r dc e 02 V 17 N . d n g t di e i
・5 33 ・
为主 的血 液流变 性 的 改变 , 糖 尿 病 微 血 管病 变 过 在
能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 保护及修复 内皮 细胞 , 对抗血 栓形 成 , 高 血 液 灌 注 量 , 而 防 治微 血 管 提 从
病变 。
(R 明显升高 , I) 红细胞 电泳率 ( M ) E R 明显降低 , 血
小板粘 附性 增高 , 聚集 性增 强 , 释放反 应异 常 。
P C通 路 的激 活可 影 响一 系列 血 管 功 能 , 进 血 小 K 促 板聚集 , 高血液 黏 稠度 , 提 改变 血 液 流 变性 , 成 微 造 循环 障碍 , 使微 血管 病变 的发生 。 促
( ) 液流变 学 : 5血 以红 细胞 比积 , 细胞 变形 性 红
世 界 中西 医结 合 杂志 2 1 0 2年第 7卷 第 6期

基 理 特 征 : 循 环 功 能 性 改 变 , . 微 内皮 损
伤, 基底 膜 增 厚 , 液 黏 稠 度 增 高 , 细胞 聚集 , 血 红 血 小 板粘 附 和 聚集 , 微 血 栓 形 成 , 微 血 管 病 变 的 致 是 主要过 程 。糖 尿 病 微 血 管 病 变 共 同 的 病 理 基 础 是 微 血管 的功 能和 结构 改 变 , 周 细胞 的丢 失 可能 是 而
少血 管 内皮 细胞 氧 化 应 激 , 正 微 血 管 、 流 动 力 纠 血
学异常, 进而改善微循环障碍。
( ) 氧化剂 : 防治 氧 自由基 对 机体 的损 害 , 2抗 为
目前 已有 如维生 素 C、 一硫辛 酸 、 黑 素 、 褪 L一丙 酰

的发生 和发 展 , 期 的 高血 糖 导 致糖 基 化 终 末 产物 长 水 平上 升 , 基化 终 末产 物 与 其 特 异性 受 体 结 合后 糖 激 活细 胞 内的蛋 白激酶 C, 引发氧 化应 激反 应 , 导致 细 胞 内一系列 生 理生 化 改 变 和血 管 功 能 障 碍 , 而 从 产 生糖 尿 病 微 血 管 病 变 。 目前 我 国临 床 上 在 使 用 中西 医药物 防治 糖 尿 病 微血 管病 变 发 面 已经 取 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其是 中 医药 治疗 糖 尿 病 足微 血 管 尤 并发 症 方面有 其独 特 优 势 , 血 液流 变 性 及 下肢 血 在 液灌 注 量 方 面 改 善 更 为 明 显 , 许 多 研 究 尚属 初 但
发生 和发展 。
() 2 氧化 应 激 : 高 糖 状 态 下 存 在 氧 化 应 激 增 在
强, 高血 糖 促 使 线 粒 体 电子传 递 链 生成 活性 氧 ( O ) 增 加 超 氧 自由基 的生 成 , 活 几 乎 所 有 已 R S, 激
知 的与糖 尿 病 微 血 管 并 发 症 发 生 发 展 有 关 的信 号 传导 通道 , 括 :K 包 P C通 路 、 元 醇通 路 、 多 己糖 胺 通 路 以及 A E 形成 等 。此外 , O Gs R S水 平增 高可 通 过 多种 机制 使 氧 化 性 更 强 的过 氧 化 亚 硝 酸 盐 合 成 增
流变性 的作 用 , 瓜 蒌 、 白配 伍 具 有 强 烈 的抑 制 其 薤 血小板 聚集 作用 , 而抑制 血栓 形 成 。温 心胶囊 从
的高分 子 化合 物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越 大 , 越 长 , 链 血 液黏 度越 高 。血液 流变 学 的研 究 表 明 , 与对 照组 相比, 糖尿 病 组 全 血 各 黏 度 指 标 , 细胞 刚 性 指 数 红
加, 从而使硝化酪氨酸水平增高 , 造成 D A的损伤 , N 进 一步促 进糖 尿病微 血管并 发症 的发 生发展 ] 。
( ) 基 化终 末 产 物 及 其 受 体 : 3糖 晚期 糖 基 化 终 末 产物 导致 糖 尿 病 足 的机 制 可 能 包 括 : A E ① G s在
细胞外基 质 的蓄 积 , 引起 异 常 的 蛋 白交 联 , 血 管 使
者大 多临 床 表 现 符 合 中 医 血 瘀 证 的 临床 表 现 。血 瘀证 与微 循 环 障碍 关 系 十 分 紧 密 。微 循 环 障 碍 是
中医血 瘀 理论 的 重要 客 观 指 标 之 一 , 是 中 医 “ 也 久 病人 络 ” 论 的病理 实质 。 中医 采用 活 血 化瘀 法 改 理
素( 6一k t eo—P F a 水 平 , 而 抑 制 血 小 板 聚集 , G 1) 从 改善微 循 环 灌 注 。瓜 蒌 薤 白 白酒 汤 具 有 改善 血 液
伤 , 终形 成 微 血 管 病 变 。纤 维 蛋 白原 水 平 升 高 , 最
可增加 血 液 黏 度 , 变 内皮 细 胞 , 进 血 栓 形 成 。 改 促 胆 固醇 的增 高对 血 液 黏度 改 变 的 影 响尤 为 明显 , 可 能与胆 固醇 的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及 结 构 有 关 。 血 浆 中
微血 管是 指微 小 动脉 和 微 小静 脉 之 间 , 腔直 管 径在 10 m 以下 的毛细 血 管 网 。毛细 血 管基 底膜 0
增厚 是糖 尿病 性 微 血 管 病 变 的主 要 病 理 特 征 。微
() 1 多元 醇通路 的激 活 : 糖 还 原酶 ( R) 构 醛 A 是
成多元 醇 通 路 一 系 列 酶 中 的关 键 J 。在 高 糖 状 态
微血管病变 的最早期表现 。糖 尿病 患者肢体末端 微血管 病变 表现 为微 血 管 基 底膜 增 厚 、 内皮 细胞 增
生 。微 血 管形 态 改 变 , 成 微 血 管 瘤 , 之 血 黏 度 形 加
增高 , 流 细 胞 聚 集 , 时 微 血 管 变 粗 糙 , 腔 狭 血 同 管
的弹性 减 低 、 管 壁 增厚 、 管 腔 狭 窄 ; A E 血 血 ② G s和 许 多 细胞表 面 的 A E G s受 体 ( A E) 合 , 响 多 RG 结 影

5 32 ‘
世界中西 医结合杂志2 1 0 2年第 7卷第 6期
w。l Jun lf nert r i08 adwet皿 Meiie 02 v。17, . r ora o Itga dTa t n1 n d e di s e dc 2 1 n . N。 6


博 士论 坛 ・
二 、 善微循 环 药物治 疗 改 1 改善 微循 环西 医药物 . ( ) 糖 还 原 酶 抑 制 剂 ( R ) 目前 A I 要 1醛 A I: R 主 有托瑞 司 他 、 帕 司 他 、 a i s t A 依 R n et ( S一3 0 ) 索 r a 21 和 比尼 尔 、 甲索 比 尼 尔 等 ¨ 。研 究 表 明 2, R 1 A I对 ]
糖 尿 病 足 微 血 管病 变 及其 药物 治 疗 的 研 究 进 展
修 丽梅 王振 平 严雪梅 张 丽娜 魏 军平 施 萍 王 亚娜
【 关键词 】 糖 尿病足 ; 微血管病变 ; 作用机制 ; 药物治疗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 572 【 R8.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7 — 632 1)6 03 — 3 63 61(02 0 — 52 0
有 明显 的 改 善 , 要 体 现 在 肢 端 麻 木 症 状 明 显 减 主 轻, 四肢 末梢 供血 不足得 到 明显改 善 。
三、 结论 与展 望 综 上所 述 , 种 因素可 导 致 糖 尿病 微 血 管 病变 多
A R有很 强 的抑制 作 用 , 可纠 正 多元 醇 代 谢 紊 乱 , 减
流量减 少 , 注 不 足 , 织 缺 氧 , 管 内 皮 细 胞 损 灌 组 血
善微循 环 障碍 , 治疗 糖 尿 病足 微 血 管 病 变显 示 出巨 大优 势 。 ( ) 方 治 疗 : 究 显 示 ¨ 大 建 中汤 能 降 低 1复 研 , 血栓 素 B (X 2 水平 , 高大 鼠血浆 6一 前列 腺 2TB ) 升 酮
窄 , 至完 全 闭塞 , 而引起 微循环 障碍 j 甚 从 。 2 发 病 机制 : 尿 病 足 的形成 是 一个 多 因素多 . 糖 环节参 与 的病 理 过 程 。 发 病 机 制 目前 尚不 完 全 清 楚, 主要 与血 管 病 变 、 经 病 变 、 染 、 面愈 合 延 神 感 创 迟等 密切 相关 。
者 的生 活质量 。

活性 增加 , 多元 醇通 路 则 被激 活 。葡 萄 糖进 入 多元 醇通路 , 细胞 内 山梨 醇 、 糖 过 度 堆 积 , 使 果 导致 细胞 内高 渗 , 细胞 渗透 性 水 肿 , 而致 内皮 细胞 受 损 , 管 血 通透 性增加 , 这些 改 变促 使 糖 尿病 微 血 管 并发 症 的

应激 反应 和游离脂 肪酸 增加均 可 导致 P C激 活 ] K 。
基金项 目: 中国中医科学 院广安 门医院所 级课题 ( o 20 ¥ 1 ; N .0 3 7 ) 人 事部 -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 目( o2 0 L R 1 ; N .0 5 H 0 ) 中国博士后基 金 资 助项 目( o2 0 N .0 8年 14号 ) 0 作者单 位 :.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 门医院 , 北京 10 5 ;. 0 0 3 2 北京 中医 药大学 , 京 10 2 ;. 北 0 0 9 3 通州中西医结合 骨伤 医院, 北京 110 0 10 通讯作 者 : 王振平 ,m i:zl 1 @s a em E alw p 17 i .o n
下, 当过剩 的葡 萄 糖无 法 通 过 正 常 途 径 代谢 时 , R A
循 环是微 动 脉 与 微 静 脉 之 间毛 细 血 管 中 的血 液 循 环 。在致 病 因素 作 用 下 , 液 成 分 的 改 变 , 管 腔 血 使 狭 窄 ; 液 流速 减 慢 或 血 栓 形 成 , 全 身 或 局 部 组 血 使 织 缺 血 缺 氧 甚 至 坏 死 , 而 引 起 一 系 列 临 床 症 从 状 … 。糖 尿病微 血管 病 变 常伴 有 微循 环 障碍 , 以 可 见 于全 身任 何 部 位 , 仅 发 生 在 肾脏 和 视 网膜 , 不 也 可 累及 肢体末 端 微 血管 。同 时 , 尿 病 微血 管 病 变 糖 是 各慢 性并发 症 的病 理基 础 , 重 影 响 到糖 尿 病 患 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