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第十章讲义饲料添加剂 (2)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动物营养复习题1 1316 20

动物营养复习题1 1316 20

动物营养复习题(补充部分)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25分、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问答题和论述题40。

一、名词解释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称为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动物生存与生产的物质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

饲料:动物的食物亦称饲料,准确定义为: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都称作为饲料。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CF:粗纤维概略养分分析:通过测定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概略营养物质)的含量(给2分),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给1分),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分析(给2分)。

1862年,德国科学家Hennerberg 和Stohmann在Weende试验站创立了概略养分分析法,将饲料成分划分为水分、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

其分析方法为: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给3分),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等(给1分),也可以是复杂的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给1分)。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和。

必须氨基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中提供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EAA)非必须氨基酸:可在动物体内合成,无需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外源性氨基酸:饲料蛋白质经消化酶分解产生的经小肠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

内源性氨基酸:体组织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糖等非蛋白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回转代谢)体组织更新而降解的氨基酸,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080220学时/学分:32/2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介绍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应用等内容的一门专业课。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揭示饲料添加剂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形成添加剂科学合理使用的原理和方法,最终到达确保动物健康、改善养分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的食用安全的目的,为实现动物科学的根本任务发挥添加剂独特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1 )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物质的种类、理化性质;(2 )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作用效果;(3)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合原理、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4) 饲料添加剂及添加剂预混料的科学应用方法,以发挥添加剂的作用;(5)饲料添加剂对人畜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安全性,形成安全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以确保动物健康、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和保护环境。

提高学生运用饲料添加剂以及添加剂配制等方面的技能,能够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增强社会适应性。

二、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局部1.绪论(1 )掌握饲料添加剂的概念、种类、特点,理解饲料添加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2)掌握添加剂预混料的概念及按原料种类的分类方法,了解其它的分类方法,理解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饲料添加剂应用的基本原那么;(4) 了解饲料添加剂学的内容、任务及其在动物科学和动物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2.营养性添加剂3 1 )掌握氨基酸添加剂的作用及添加原那么、常用氨基酸添加剂的应用;4 2 )掌握维生素添加剂的一般作用、添加形式和产品规格,了解其理化特性,合理储藏;(3) 了解常量矿物元素补充料的种类及其特点、掌握各种微量元素的添加形式,合理使用矿物元素添加剂。

3.非营养性添加剂(1 )掌握抗生素的作用和常用抗生素的作用特点、优缺点、添加剂量及使用考前须知,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掌握常用驱虫保健剂的种类、作用特点、使用考前须知、添加剂量和优缺点,作到合理使用。

动物营养学第十章饲料添加剂

动物营养学第十章饲料添加剂
03
生长猪日粮+木聚糖酶,日增重提高22.6%;
02
早期断奶仔猪饲喂复合酶,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得到改善;
01
2)猪日粮中的应用
二、酶制剂的应用
某复合美对玉米豆粕型日粮消化率 (仔猪) 的影响
复合酶
对照组
增乳:乳牛日粮+纤维素酶,增乳
增重:幼年反刍动物饲喂酶,助消化,促生长。
兔、鹿日粮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05
在储存和加工条件下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2、益生素产品,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一、概述
乳酸杆菌类:
二、益生素的种类
1、乳酸杆菌类: G+,厌氧或兼性厌氧 ; 耐酸(pH 3.0-4.5),不耐热(65-75℃); 产生—酸菌素(Acidoline),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 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嗜酸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
Parker(1974)提出:
01
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
02
01
必须能够到达小肠并在此繁育;
02
必须是非病原性的和无毒的;
03
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活菌以建立和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
04
可被迅速激活并有很高的生长率;
使用生长激素后,由于胴体瘦肉率的提高和组织间脂肪分布的变化,猪肉的品质和可加工性会下降。


二、营养重分配剂
又叫β-兴奋剂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禁用
01
02
(2)β-肾上腺素能刺激剂
二、营养重分配剂
三、酸化剂
能使饲料酸化的物质叫酸化剂。 (1)增加幼龄动物发育不成熟的 (2)消化道的酸度 (3)刺激消化酶的活性 (4)杀灭或抑制饲料本身存在的微生物,抑制消化道内的有害菌,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动物营养学发展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动物饲料的化学成分,通过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养分含量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动物对营养的需求。

- 科学阶段:20世纪初,随着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开始从单一的化学分析转向对动物营养生理和代谢过程的研究。

- 系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动物营养学逐渐形成了以动物生理代谢为基础,研究营养素对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健康影响的科学体系。

同时,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与基因表达:研究营养素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效率。

- 营养与免疫:探讨营养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 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营养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营养调控改善肠道健康。

- 营养与环境:研究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1.3 畜牧业热词解析(上)- 绿色畜牧:指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畜产品。

这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 精准营养: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生产性能等个体差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营养方案,实现营养的精准供给。

这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 生态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模拟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条件,提高动物福利,生产出高品质的畜产品。

这包括采用有机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提供宽敞舒适的养殖环境等措施。

1.4 畜牧业热词解析(下)- 饲料添加剂: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保障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等目的,而在饲料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2.8饲料添加剂(2)课件《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2.8饲料添加剂(2)课件《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二、饲料添加剂分类
饲料添加剂
营养性 非营养性
微量元素 维生素 氨基酸 生长促进剂 饲料保藏剂 驱虫保健剂 助消化剂 质量改进剂 代谢调节剂
三、饲料添加剂条件
安全 有效 稳定 适口性好 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安全可靠 经济有效 使用方便
急、慢性毒害及不良影响 生殖生理恶变 畜产品中蓄积或残留量标准 违反有关法规规定
成年畜禽8种 生长畜禽8+2种 雏 禽8+2+3种
胱AA、半胱AA、 酪AA和丝AA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 缬氨酸
精氨酸 组氨酸 甘氨酸 胱氨酸
酪氨酸
氨基酸添加剂的作用
1饲粮中添加氨基酸可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利 用 效率和动物生产性能。
2 赖氨酸添加剂可以改善畜禽肉的品质。
第二代:有机酸盐类 第三代: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
醋酸类、葡萄糖酸类、柠檬酸类等。 蛋氨酸类、赖氨酸类、甘氨酸类、胱 氨酸类等 铜蛋白、碘蛋白、锌蛋白等
价格昂贵
生物学价值更高
1、铜
硫酸铜,碳酸铜、氯化铜、氧化铜、碘化铜及蛋氨酸铜 硫酸铜的生物学效价高,有类似抗生素作用 可提高猪增重和饲料效率,用量过大效果相反、中毒 1水硫酸铜好,长期贮存结块,不易与其他饲料拌匀 硫酸铜可促进不稳定脂肪氧化而造成酸败 破坏维生素,在配料时应加以注意
(二)微量元素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中应用最多的微量元素是Fe、Cu、Zn、Co、Mn、 I与Se,这些微量元素对保证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和物质代谢有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添加剂经过了三代的发展 第一代是无机盐类, 第二代是有机酸盐类, 第三代是微量元氨基酸螯合物。
添加形式
第一代:无机盐类

动物营养学 第10-12章

动物营养学 第10-12章

(3)指示剂的来源:内源和外源
①内源指示剂:
饲料本身含有的稳定物质。饲料中酸(2或 4mol/L HCl)不溶灰分。也可用SiO2、木质 素等,但不易测定。内源指示剂法
②外源指示剂:常用Cr2O3(回收率98%)。也
有用Fe2O3、Ti2O3、BaSO4等。一般以0.2%1%添加于日粮中(Cr2O3 0.5% ),拌均匀。 外源指示剂法
过于笼统,界线不明,有些成分间有交叉,特别 是CF与NFE之间。
精饲料中NFE主要是易被动物消化的淀粉、单糖、双糖 等。但分析含CF量高的粗饲料时,NFE中含大量溶于稀酸 或稀碱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其营养价值不高。
(二)粗饲料分析法
20世纪70年代Van Soest粗饲料分析方案。 用NDF、ADF和ADL作为测定饲料中纤维性物
(三)纯养分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各种仪器分析法)
养分纯化学成分: AA、Vit、元素、FA等。
主要仪器和方法: 电泳、层析分离、AA分析仪、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 收光谱等。
二、动物组织和血液成分分析
(一)组织 (二)血液
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相关的酶
三、尿成分分析 新陈代谢产物
四、粪便成分分析 消化试验和平衡试验
第二节 化学成分分析法
一、饲料成分分析
测定饲料中营养物质与营养抑制因子的含量来评定
(一)概略养分分析法: 常规分析法,传统分析法---六大概略养分 (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现场分析 ) 粗饲料分析法
1.分析方案
又称常规分析法。德国Weende试验站Henneberg和 Stohmann 100年前提出的食物近似分析法。 分析方案如下图。 饲料组成分概括为水分、CA、CP、EE、CF、NFE。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16
饲料成型加工技术
压片
将粉碎后的原料压制成薄片状,提高饲料的密度和硬度,减少粉尘 和浪费。
制粒
将原料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状饲料,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方便动物采食。
膨化
通过高温高压处理,使原料膨化成为多孔、松脆的结构,提高饲料的 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2024/3/27
17
饲料调制技术与方法
添加营养性添加剂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水分
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
蛋白质
构成动物体组织的基本成分,参与代谢过程。
脂肪
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
2024/3/27
碳水化合物
主要能量来源。
维生素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矿物质
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 性,参与酶系统的组成等。
• 牛饲料配方:以粗饲料(如青贮玉米、干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精料(如玉米、豆粕等)和矿物质、 维生素等添加剂,满足牛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
• 羊饲料配方:以粗饲料(如青贮玉米、干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精料(如玉米、豆粕等)和矿物质、 维生素等添加剂,满足羊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同时,针对羊对铜和硒的特殊需求,需要在饲 料中添加适量的铜和硒制剂。
5
营养与动物健康
营养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的免 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动物对疾 病的易感性。
营养与动物繁殖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 如发情、排卵、受孕、妊娠、分娩等。
营养与动物生长

饲料添加剂课件(共27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2)

饲料添加剂课件(共27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2)

饲料添加剂
一、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常用微量矿物质元素添加剂
元素 铁 铜 锰 锌 硒 碘 钴
化合物 七水硫酸亚铁 五水硫酸铜 五水硫酸锰 七水硫酸锌
亚硒酸钠 碘化钾 七水硫酸钴
微量元素含量(%) 20.1 25.5 22.8 22.8 45.6 76.5 21.0
饲料添加剂
一、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3.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
(5)泛酸添加剂 泛酸添加剂的形式有两种:一是D-泛酸钙,二为DL-泛酸钙,只有D-泛酸钙才 具有活性。 (6)烟酸添加剂 烟酸添加剂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烟酸(尼兊酸),二为烟酰胺,两者的营养效 用相同。 (7)生物素添加剂 生物素添加剂的活性成分含量为1%和2%两种。 (8)叶酸添加剂 叶酸添加剂的活性成分含量一般为3%或4%,也有95%的。
甘氨酸具有甜味,谷氨酸及其钠盐(味精)具有鲜味,因
此常作调味剂使用,另外甘氨酸还是雏鸡的必需氨基酸。
饲料添加剂
一、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2.矿物质元素类饲料添加剂
为劢物提供矿物元素养分的饲料添加剂称为矿物元 素添加剂。
根据《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公布的有82种, 按照产品形态可分为无机微量元素类(43种)、有机酸微量元素配位化合物类(12种)、氨基酸金属元素配位 化合物类(17种)、金属元素不部分水解蛋白质螯合物 类(4种)、其他(6种)。
饲料添加剂
(10)胆碱添加剂
胆碱添加剂的化学形式是氯化胆碱, 氯化胆碱添加剂有两种形式:液态氯化胆 碱(含活性成分70%)和固态粉粒型氯化 胆碱(含活性成分50%)。
饲料添加剂
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保证或者改善 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而掺入饲料中的 少量或者微量物质。

第二节 饲料添加剂.ppt

第二节 饲料添加剂.ppt

经济效益
加工与储存稳定性好
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无配伍禁忌
不影响采食
安全可靠 经济有效 使用方便
对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无害
四、饲料添加剂基本作用
1、提高饲料利用率 2、改善饲料适口性 3、促进畜禽生长发育 4、改善饲料加工性能 5、改善畜产品品质 6、合理利用饲料资源
克伦特罗
瘦肉精简介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而不是一种特定的 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饲料添加剂。 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 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它是一种肾上腺 类神经兴奋剂。
初筛盐酸克伦特罗的方法;
3.酶联免疫法
酶标克伦
特罗结合物 、标准溶液或
酶底物
者样液
终止剂
吸附在固相 载体表面的 克伦特罗特
异性抗体
洗涤
结合的酶标
克伦特罗的 结合酶的催化 蓝色物质
结合物 (无色底物)
酶标检测仪
黄色物质
操作简便、准确、投资小、成本低、速度 快、仪器设备简单,适合对活体动物做大批 量样品的快速分析,但不能实现现场检测。
第二节
饲料添加剂
一、饲料添加剂概念
配合饲料中 添加量很少
重要微量 活性成分
饲料添加剂
配合饲料的科技核心,研究、 开发与应用颇受重视
配合饲料的添加成 分,专指为强化日 粮的营养价值、提 高饲料利用率、促 进动物生长和预防 疾病、减少饲料贮 存期营养物质的损 失以及改进动物产 品品质等而加进饲 料的微量添加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对象:动物尿液
原理:对样品在pH=5.2的缓冲溶液中进行提取。 萃取的样液用C18和SCX小柱,固相萃取净化, 分离的药物残留经过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 (BSTFA)衍生后用带有质量选择检测器的气相 色谱仪测定。

动物营养学重点章节复习

动物营养学重点章节复习

绪论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动物生产的特点:1.从生产人类食物的角度看,动物生产的重要特点是物质利用效率低。

2.动物可以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

一、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1) 保障动物健康。

(2)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 改善产品质量。

(4) 降低生产成本。

(5) 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即为初水。

粗蛋白CP: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 NEF: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绪论1.2. 1937 年, Maynard 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 标志着动物营养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 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 国际上通常采用 1864 年德国 Henneberg 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2.3. 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100%-4.第三章 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1. 动物的消化方式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利用要。

2.3.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种某养分) ]/食入 饲料中某养分×100% 所以一般地,4 .影响养分消化率的因素 (论述)①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同;②年龄和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能的发育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同年龄、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的不同,对同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仍有差异。

①种类。

不同种类的饲料因营养物质含量及质量有较大的差异。

②化学成分。

饲料的化学成分中以粗蛋白和粗纤维对消化力的影响最大。

③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④饲料加工调制。

①饲养水平。

随饲喂量的增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力降低。

②饲养条件。

动物在温度适宜和卫生、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对饲料的消化力较高。

③饲料添加剂。

提高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率;可利用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蛋白;可合成必须氨基酸、必须脂肪酸和维生素B发酵过程使饲料能量损失过多,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形成了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等;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变成了中等质量的微生物蛋白;营养物质的二次利用效率降低。

第四章水的营养1.2.3. TDS是测定溶解在水中的总无机物含量的指标4. 水的生理功能:水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参与体温调节;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其他作用第五章蛋白质的营养1. ,而在瘤胃未降解的饲粮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四、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2、趋势
(1)加强管理,限用或禁用; (2)加强兽用专用抗生素品种的开发,不与医
用抗生素争品种; (3)加强专用饲料添加用抗生素的研究开发; (4)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四、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3、采取的措施
(1) 立法: 《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日本:“饲料安全法” (2) 制定畜产品中抗生素的最大允许残留标
“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 专用饲用抗生素,人兽药分开。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饲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效果
1、种类:200多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有60多种
• 多肽类 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持久霉素、 维吉尼亚霉素等
•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泰乐菌素、北里霉素、螺 旋霉素、林肯霉素等抗生素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一节 抗生素
一、概述 二、饲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效果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四、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一、概述
1、抗生素(Antibiotics,曾称抗菌素)
微生物(细菌、放射菌、真菌等)的发酵产物, 对特异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广义的抗生素也包括用化学合成或半合成法 生产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或结构不同但功效 相同的物质。

应激状态状况时
二、酶制剂的应用
(3)环境条件 动物在断奶前后、高温季节、换料之后以及其 他试应激状态下更应使用酶制剂。 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复合酶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酶制剂的应用
3、酶的应用效果
(1)饲料加酶能够提高动物生长速度; (2)改善饲料利用率; (3)降低动物发病率; (4)减少养分的排泄量 ; (5)提高生产效益;
肠绒毛变长, 提高养分吸收收率; 4. 减少幼龄动物的腹泻;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杆菌肽锌作用机理之一
与病原菌的细胞膜结合,使其通透性增加,胞 浆易于流失。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 杆菌肽锌
胞浆流失
细胞分裂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四、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1、焦点
(1) 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问题; (2)抗生素在动物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问题;
精品jing
动物营养学第十章饲料添加剂 (2)
目的要求
在学习了解饲料添加剂概
念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 握抗生素、益生素和酶制剂 等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 作用特点、应用效果和各类 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内容
第一节 抗生素 第二节 酶制剂 第三节 益生素 第四节 其他饲料添加剂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5.1
青霉素
9.5
8.7
8.11
4.5
链霉素
-
-
7.3
1.9
青霉素+
14.9
7.4
-
-
链霉素
四环素+
22.9
8.5
-
-
青霉素+
磺胺
三 、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 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发病率; 2. 抗生素能抑制动物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区
系,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态; 3. 抗生素使小肠重量变轻,肠壁变薄,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述
2、 饲用酶制剂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1) 饲料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2)动物由于生理(如幼龄、老年、高产)或
病理(如应激、疾病)因素的影响使体内缺 乏某些酶(如单胃动物的纤维素分解酶、植 酸酶)或消化酶分泌不足;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述
(3) 生态畜牧业的需要; 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有机质、 氮、磷等物质的排泄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准及检测方法;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二节 酶制剂
一、概述 二、酶制剂的应用 三、应用酶制剂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概述
1、概念
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蛋白质,作 为饲料添加剂的主要是助消化的水解酶, 品种约20-30种。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述
用量最大的有:五大类 非淀粉多糖酶;
包括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甘露聚 糖酶、半乳糖苷酶、胶酶。 植酸酶; 淀粉酶; 蛋白酶; 脂肪酶。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酶制剂的应用
2 使用条件
(1)饲料类型 不同饲料因所含的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数量不 同,所适用的酶制剂种类就有异。
(2)动物状态 单胃动物、幼龄动物、老龄动物、高产动物以 及患病动物使用酶制剂的效果明显。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幼龄动物
蛋白酶、淀粉酶、脂

断奶时
肪酶。

健康状态不佳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述
2、饲用抗生素
指以亚治疗剂量应用于饲料中,以保障动 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与生产、提高饲料 利用率的抗生素。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述
3、发展 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 50—60年代,种类:人畜共用 ; 第二阶段 60年代以后,
研制专用饲用抗生素; 第三阶段 从80年代开始
(4) 酶制剂是一种最安全的饲料添加 剂, “天然”或“绿色” 。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酶制剂的应用
1、基本情况
品种虽然有20多个,但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 在欧洲,木聚糖酶用量最大,占使用总量的 40%,其次是β-葡聚糖酶,占27%,植酸 酶占20%,α-淀粉酶和蛋白酶共占3%,果 胶酶占5%。美国由于饲粮类型是玉米—豆粕 型,甘露聚糖酶的用量较大,占酶总消耗量 的10%。
(1)幼年动物比成年动物更有效 (2)生产潜力发挥越低的动物效果越好; (3)环境条件越差,效果越突出 (4)抗生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表10-2 抗生素结合使用的效果
抗生素
生长猪
生长鸡
四环素
提高日增 重(%)
10.8
提高饲料
利用率(%)
6.3
提高日增 重(%)
7.3
提高饲料
利用率(%)
表10-1 抗生素作猪生长促进剂的效果
断奶猪 日增重
饲料利用率
1950-1977
1978-1985
1990-1996
16.1
15.0
24.53
6.9
6.5
5.9
4.0
3.6
9.0
2.1
2.4
3.6
二、饲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效果
•与抗生素使用效果有关的因素
二、饲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效果
• 含磷多糖类 黄霉素、魁北霉素; • 聚醚类 莫能菌素、盐霉素; • 拉沙里菌素; • 四环素类 土霉素和金霉素; • 氨基糖苷类 潮霉素B、越霉素A等; • 化学合成抗菌化合物 磺胺类、喹乙醇、卡
巴多、呋喃唑酮、硝呋烯腙及有机砷制剂。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2、饲用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