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基础:第二章 水的营养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重点

动物营养学重点

第一章化学组成水: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存在于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

结合水(吸附水、束缚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以挥发。

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CP%=N%×6.25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饮作用单胃草食动物(猪)消化道特点◆切齿呈铲状,臼齿连续排列,顶端扁平,下颌左右移动范围大,咀嚼肌发达;◆嗅觉和味觉发达,唾液腺分泌淀粉酶和脂肪酶;◆胃分泌大量盐酸和酶,体积适中;◆小肠≈13-15倍体长,容积相对较大,吸收能力强;◆后肠具有一定的发酵能力;◆胃肠发育较均衡,整体消化吸收能力强。

反刍动物(牛)的消化特点◆唇和舌灵活,切齿发达;◆反刍行为;◆胃分化为四部分;◆肠道长;◆大肠中微生物发酵能力较强。

单胃草食动物(马)消化道特点◆切齿发达;◆胃壁薄,胃容积相对较小;◆小肠相对较短;◆盲肠和结肠发达,体积大,微生物活跃。

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消化率=(食入养分-粪中养分)/ 食入养分*100%第三章水的营养水的来源:饮水,即需水量,主要来源饲料水,变幅大,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

代谢水,三大有机物在动物体内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能满足动物需水量的5%-10%,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

水的流失:肾脏,以尿液形式随体内代谢废物一起排出皮肤,以汗液形式散发体内产生的过量的热呼吸,意蒸汽形式随CO2排出消化道,以粪的形式随未消化物质一起排出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对于单胃动物气能可忽略不计 禽
代谢能 = 总能 -(粪能+尿能)=总能 - 排泻物含量 = DE - UE
猪 代谢能 = 总能 -(粪能 + 尿能)=DE - UE
49
(4).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
表观消化能(AME)= 总能(GE)-粪能(FE)尿能(UE) - 气能
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
反刍动物:尿素 UE = 31M M为尿素含量
47
尿能的来源: 饲料中未被利用的物质 蛋白质周转产生的含氮化合物 (沉积N = 合成N - 周转N) 体蛋白动员产生的含N化合物
48
代谢能 = 总能-粪能-气能-尿能=消化能-气能-尿能 即:ME = DE - (Eg+ UE) = GE - FE - UE - Eg
52
(4)维持净能(NEm) 维持动物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所耗 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
(5).生产净能(NEp) 指饲料能量用于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 功的部分。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增重净能、产蛋 净能,产奶净能,产肉净能,产毛净能等。
53
(三)能量转化规律的实践意义
6
(四)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及相互关系
1.元素比较(表1-2)
7
表1-1 动植物体化学元素比较
2.化合物组成比较
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 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 成分,如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
9
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 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氨、尿素、肌酸等; 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 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动物营养学》水的营养

《动物营养学》水的营养
《动物营养学》
Animal Nutrition水的营养来自内第一节容
水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水的代谢
第三节 各种动物的需水量 及饮水品质
第一节
水的性质和作用
一、水的性质
1. 2. 3. 4. 较高的表面张力 比热大:维持体温恒定 蒸发热高:动物有蒸发散热 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比重变小
二、水的作用
1.构成体组织(表1)
动物种类 肉牛 奶牛 绵羊和山羊 马 猪 家禽 火鸡 需水量 22~66 38~110 4~15 30~45 11~19 0.2~0.4 0.4~0.6
二、影响需要量的因素
1.动物种类:大量排粪需水多 反刍>非反刍>鸟类 2.生产性能 :产奶阶段需水量最高,产蛋,产肉需水相对较低。 3.气温 :气温高于30℃,动物需水量明显增加,低于10℃,则相 反。 4.饲料或日粮组成:含N物质越高,需水量越高; 粗纤维含量越高, 需水量越高; 盐,特别是Na+、cl-、K+ 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 5.饲料的调制类型 :粉料>干颗粒>膨化料
表1 动物体中水的百分含量(%)
动物体 含水量
新生 绵羊 绵羊 仔猪 肥猪 母 雏 犊牛 (瘦) (肥) (8kg) (100k 鸡 鸡 g) 74 74 40 73 49 56 85
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2.参与养分代谢
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
3.调节体温 4.其他功能: (1)润滑作用 (2)稀释毒物 (3)产品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水的代谢
一、水的来源
1、饮水
——水的主要来源
2、饲料水
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
3.代谢水 ——三大有机物在动物体内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 的水。 能满足动物需水量的5%-10%,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 脂肪的代谢水最多,其次是糖,第三是蛋白质。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饲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初水。

烘干后的剩余物在空气中平衡水分可制得风干样品。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纤维ADF:无氮浸出物NFE: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一、叙述题:动植物体在化学成分上有何不同?1)水分: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2)碳水化合物: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体碳水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3)蛋白质: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4)脂类: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二、饲料概略养分分析的过程及主要成分?(一)水分:饲料除去水分后的剩余物质称干物质。

干物质有风干物质和全干物质之分。

样品在60-6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风干物质;样品在100-10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全干物质。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精选】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精选】

《动物营养学》课程习题解答绪论1.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2.问答题:(1)动物营养学的任务是什么?(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2.问答题:(1)饲料中概略养分的种类有哪些?(2)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3)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差别。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5)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6)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的营养1.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2.问答题:(1)水的性质有哪些?(2)水的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3)说明水的来源和排泄途经。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5)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6)衡量水质的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1.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2.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2)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6)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特点。

(7)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特点。

(8)动植物体内NPN的种类。

(9)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的问题。

(10)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利弊。

动物营养学习题

动物营养学习题

绪论1、名词:养分、营养、营养学、饲料、动物营养学。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地位与发展趋势。

4、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有何地位和作用?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CP、CA、EE、CF、ADF、NDF。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各种养分如何测定或计算?3.简述养分一般的营养生理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6. 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9.6%、EE3.6%、CF1.3%、CA1.1%、Ca0.03%、P0.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7. 生产猪全价饲料时,每吨配合饲料加入了600g FeSO4·7H2O、200gMnSO4·H2O、700gZnSO4·7H2O、700gCuSO4·5H2O,问此饲料中分别添加了多少ppm的Fe、Cu、Mn、Zn?(纯度85%)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名词:消化,吸收,消化率。

2.比较单胃,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3.瘤胃消化饲料的基础及其优缺点4.蛋鸡每天采食120g饲料,含CP18%,Ca3.5%,每天随粪排出cp4.32g,Ca1.95g,内源cp1.5g Ca0.9g 问cp,Ca的ADg 和Tdg各是多少?5.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第三章水的营养1.简述水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2. 为什么说动物缺水比缺乏其他营养素更危险?3. 试述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及其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4.动物体水的来源和去路分别有哪些方式?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名词:EAA、NEAA、LAA、RDP、UDP、IP。

2.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3.解释氨基酸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

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4.列出猪和家禽常见的EAA名称,常见拮抗氨基酸对、转化氨基酸对。

第一部分 饲料营养成分与作用---第一章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饲料营养成分与作用---第一章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2、不同点
化学成分 干物质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 植物体(饲料)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低,变异大,NPN非蛋白氮多 变异大,主要为简单的甘油三酯 高,含 CF粗纤维 (贮备物质、结构物质) 主要含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含脂溶性维生素 动物体 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 含量高,且近似,13~19%,多为真蛋白 (结构物质) 含量近似,主要为结构性的复合脂肪 (贮备物质) 低,只有 1%以下的糖原,不含 CF
(一)饲料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 产产品、做功等,具有类似化学成分和性质的物质称之。 也称为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水分 饲料养分 干物质 (DM) 有机物
无机物(矿物质)
碳水化合物 CHO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CP FAT(EE) Vitamin
(二)饲料(植物)与动物体的化学成分比较 1、共同点 (1)都以水分含量最高。 但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大,5~95%,动物体水含量 较恒定,约占体重的60~70%。 (2)干物质中都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矿物质和维生素。 但动植物体内,同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作 用极不相同。
第五节 影响饲料养分的主要因素
一、植物生长所处的条件 • (一)土壤 • 黑土:由于其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通透性 好,所以可生产出优质饲料。 • 粘土:通透性差,常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少,生 产出的饲料较为粗糙。籽实CP含量低,茎叶CF 含量高。 • 泥炭土、沼泽土、干爆砂土则生产出的饲料营养 价值更低。
1、饲料中初水的测定(primary moisture) 鲜样在60-70℃的恒温干燥箱中烘3~4小时,取出 在空气中冷却30min,在同样烘干1h,取出,待两次 称重相差小于0.05g时,所失去的水分为饲料的游离 水即初水。 鲜重料重(g)-风干饲料重(g) 初水 = ×100% 鲜重料重(g)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动物科学学时数:40 学分数:2.5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必修课程。

动物营养学是阐明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通过研究摄入营养素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南。

该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科学,是继数学、物理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之后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动物营养学的基础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在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其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是使学生(1)掌握不同种类的动物对饲料中养分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的量变规律及其特点;(2)掌握饲料养分的生理功能及养分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不同种类、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营养需要以及估计和评定营养需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掌握影响动物利用饲料或养分的因素及其解决途径;(5)了解动物营养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掌握初步的科研技能、资料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方法,培养初步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掌握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学习方法及其与有关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生产实践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等。

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3学时)主要内容: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基本功能;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比较;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要求:理解与熟练掌握(1)动物与饲料的相互关系;(2)动植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差别比较;(3)动物、饲料中的主要养分,尤其是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的六大成分的概念。

一般了解与掌握饲料养分的一般功能和表示方法等。

(4)影响动物、饲料中主要养分的因素。

难点:动植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差别比较第二章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3学时)主要内容:饲料的可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以及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水的营养作用导学案-畜禽营养与饲料》

《水的营养作用导学案-畜禽营养与饲料》

《水的营养作用》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水对人体的重要性,掌握水的营养作用,培养正确的饮水习惯。

一、导入
1.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需要喝水?
2. 你知道水对人体的作用有哪些?
二、探究水的重要性
1. 水在人体中的比例
2. 水对人体的作用
- 维持体温
- 增进新陈代谢
- 运输养分和氧气
- 排除废物
- 润滑关节
三、了解水的营养作用
1. 水的补充方式
- 喝水
- 进食含水果蔬菜
2. 水的摄入量
- 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 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饮水量
3. 水的时间分配
- 早晨起床后
- 运动前后
- 饭前饭后
四、培养正确的饮水习惯
1. 喝水的最佳时间
2. 喝水的正确方式
3. 饮水的注意事项
- 饭前饭后不宜过量饮水
- 饭前饭后不宜立即喝冰水
- 注意分辨饥渴和口渴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掌握了水的营养作用,培养了正确的饮水习惯。

希望大家能够每天注意补充水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作业
1. 每天记录自己的饮水量,并总结一周的饮水习惯。

2. 和家人朋友分享本节课学到的关于水的营养作用,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动物营养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大纲

绪论一、基本概念营养:是指有机体摄入、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是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养分:食物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长、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关系的科学。

二、动物营养学的任务(谨记);确定必需营养素及其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关系;(养分缺乏、摄入不足或过量的影响)研究动物营养与人及环境之间的互作规律;制定不同条件下,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研究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利用效率,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研究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三、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和饲料工业中的作用动物生产: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5,保护生态环境。

饲料工业:饲料产品的结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的选用与配比、饲料工厂的设计、饲料机械的选用、饲料加工工艺流程设计等均要以动物营养学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基本概念自养生物:异养生物:饲料:纯养分:概略养分的六大成分(水分-自由水和吸附水、CP、EE、CF、NFE、ASH );Van Soest方案中的NDF、ADF;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一)元素组成比较:动植物体内含量元素最多的为CHON四种。

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

2、元素含量规律的异同:相同处为均以O为多,C、H次之,其他少。

不同之处在于,植物含K高,含Na低,而动物含Na高,含K低。

动物体内含Ca和P高于植物。

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体内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因总类不同,元素含量差异大,还受土壤肥料、气候条件和收获贮藏时间等因素影响。

动物营养学知识点(全)

动物营养学知识点(全)

动物营养学绪论1、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全称。

2、概略养分分析主要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六种概略养分。

3、三大有机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第一节 动植物体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动物与植物1、动植物的代谢特点·动物代谢特点:异养生物,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而要依赖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

·植物代谢特点:自养生物,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简单无机物合成所需有机物。

2、动物与植物的关系 二、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一)元素组成的比较1、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有机元素均以C 、H 、O 、N 的含量最多 ·植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5% ·动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1%以上主要以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形态存在,其中均以碳为最多,氧和氢其次,氮最少。

3、无机元素·植物:含钾高,含钠低 ·动物:含钠高,含钾低 ·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对较稳定 4、元素含量 ① 植物·元素含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植物种类不同,元素含量差异大 ② 动物·一般须从饲料中获得,含量相对稳定。

·动物间差异小 (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干物质动植物体 水分无机物质(粗灰分或矿物质)有机物质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无氮化合物乙醚浸出物(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1、水分①一般情况下,动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②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③影响因素不同·植物: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动物: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等④饲料分类·按水分多少>45%:青绿饲料≤45%:青贮饲料·按蛋白质多少≥18%:蛋白质饲料<18%:粗饲料2、碳水化合物①植物:干物质中的3/4结构物质贮备物质②动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1%3、蛋白质①植物:除真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化物)②动物: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主要是真蛋白质及游离AA、激素无其他氨化物动物体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品质优于植物蛋白。

动物营养学知识要点

动物营养学知识要点

2017 级动物营养学知识要点第1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试解释他们的概念。

(1)水分或干物质初水分:即自由水、游离水或原始水分。

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测定初水分的饲料、经自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在100~105℃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为吸附水。

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干物质DM:除去初水分和吸附水的饲料为绝干饲料。

(2)粗蛋白质CP: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包括了真蛋白和非蛋白含氮物。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 即为粗蛋白含量。

(3)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测定的粗纤维是在1.25%稀酸、稀碱各煮沸30min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

(4)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

(5)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分析中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乙醚浸出物。

(6)无氮浸出物NFE:主要由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 也包括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有机酸、树脂、单宁、色素、水溶性的维生素。

NFE% = 100% -(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2. Van Soest 分析方法如何对粗纤维进行分类。

植物性饲料经中性洗涤剂煮沸处理,不溶解的残渣为中性洗涤纤维(NDF),主要为细胞壁成分,其中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

植物性饲料经酸性洗涤剂处理,剩余的残渣为酸性洗涤纤维(ADF),其中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

酸性洗涤纤维经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木质素和硅酸盐,从酸性洗涤纤维值中减去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饲料的纤维素含量。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植物与动物1.1 植物的营养需求与供给植物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水分、养分和光能。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因素,其含量约占植物体积的70%~90%,对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光合作用和渗透压有重要的影响。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养分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基本物质基础,一般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光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其吸收与利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1.2 动物的营养需求与供给动物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水分、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水分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因素,对于体液稳定、体温调节、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

能量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基础,其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蛋白质和脂肪是动物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和进行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动物的微量营养物质,对于机体新陈代谢、骨骼形成、酶系统活性和激素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1.3 植物和动物的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植物和动物的营养物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为动物提供营养物质的来源。

而动物通过摄食植物及其他生物性食物,将其内含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营养物质的来源2.1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植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光能。

植物的根系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并将有机物质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最终合成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2.2 动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动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包括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植食动物通过吃植物及植物性食品,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肉食动物则通过捕食其他动物,将其体内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营养物质的分类3.1 营养物质的基本分类营养物质主要分为宏量营养物质和微量营养物质两大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绪论1.2. 1937 年, Maynard 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 标志着动物营养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 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 国际上通常采用 1864 年德国 Henneberg 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2.3. 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100%-4.第三章 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1. 动物的消化方式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利用要。

2.3. 饲料某养分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种某养分) ]/食入 饲料中某养分×100% 所以一般地,4 .影响养分消化率的因素 (论述)①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同;②年龄和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能的发育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同年龄、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的不同,对同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仍有差异。

①种类。

不同种类的饲料因营养物质含量及质量有较大的差异。

②化学成分。

饲料的化学成分中以粗蛋白和粗纤维对消化力的影响最大。

③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④饲料加工调制。

①饲养水平。

随饲喂量的增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力降低。

②饲养条件。

动物在温度适宜和卫生、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对饲料的消化力较高。

③饲料添加剂。

提高对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率;可利用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蛋白;可合成必须氨基酸、必须脂肪酸和维生素B发酵过程使饲料能量损失过多,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形成了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等;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变成了中等质量的微生物蛋白;营养物质的二次利用效率降低。

第四章水的营养1.2.3. TDS是测定溶解在水中的总无机物含量的指标4. 水的生理功能:水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参与体温调节;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其他作用第五章蛋白质的营养1. ,而在瘤胃未降解的饲粮蛋白。

动物营养学 思考题

动物营养学 思考题

12.生物素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3. 叶酸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4.维生素B12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5. 胆碱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6. 维生素C的营养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第十章 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一、名词解释:
1.能量蛋白比与蛋白能量比
二、问答题:
1.营养需要及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消化试验的种类有哪些?
3.说明全收粪法测定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4.比较全收粪法与指示剂法的优缺点。
5.饲养试验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6.饲养试验的种类有哪些?
7.比较屠宰试验的适用范围、屠宰方法及测定指标。
一、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EFA)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二、问答题:
1.简述脂肪的分类。 来自2.说明脂类的主要性质。
3.说明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
4.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脂肪消化代谢的特点。
5.EFA的分类。
6.简述EFA的营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状。
9. 计算肉鸡饲粮中含钠、钾和氯分别为0.18%、0.05%和0.20%的电解质平衡值?
10.说明饲粮电解质平衡对动物营养的重要性。
11.铁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2.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3.哺乳仔猪容易缺铁的原因。
14.锌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5.铜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2.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
3.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
第三章 水的营养
一、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或化合物│安全上限浓度│元素或化合物│安全上限浓度 ──────┼──────┼──────┼──────

│ 0.2



0.1

│ 0.05 │ 汞 │ 0.01

│ 1.0



1.0

│ 1.0 │ 硝酸盐 │ 100.0

│ 0.5 │ 亚硝酸盐 │ 10.0
氟化物 │ 2.0



0.1
一、动物体水的来源
主要三来源。 1.饮水: 主要来源。 2.饲料水:特别是青绿多汁饲料、某些食品加
工副产品(如酒糟、糖蜜等) 。 3.营养物质代谢水:即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
生的内源水。(见下表)
三大有机营养物质代谢产水量
三种来源水的营养价值相同
水的供给
(一)水的供给方式:生产上 一般采取自由饮水。 (二)动物饮水的质量要求:必须清洁、卫生。
应无色,透明,无异味,不含腐败物,水中的固体物质含量应低于0.25%;
特别要避免饮水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有 害微生物的污染和铅、汞砷、农药、等有毒 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
下表为潜在有毒元素或化合物在动பைடு நூலகம்饮水中的安全
上限。
供水方式
潜在有毒物质在饮水中的安全上限浓度(mg/kg)
━━━━━━┯━━━━━━┯━━━━━━┯━━━━━━
━━━━━━┷━━━━━━┷━━━━━━┷━━━━━━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1.水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2.动物体水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这些来源
的水对动物的生理功能是否不同? 3.动物饮水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4.生产上一般采取什么方式给动物供水,
为什么?
第二章 水的营养
第一节 水的生理作用
一、水的生理功能 P27 二、缺水的后果 P33 对生产的影响:限制饮水对肉用仔鸡的影响见
下表
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限制饮水对肉用仔鸡增重和 饲料消耗的影响
第二节 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一、水的来源 二、水的流失:粪、尿、肺、皮肤和产品 三、水的平衡与调节:
第三节 动物对水的需要和水的供给 P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