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2015年版)

合集下载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非常重视的问题,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都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直接相关。

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安全水平,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并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方案。

二、目标设定1. 提升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文化,培养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2. 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医疗错误率降低,避免患者因医疗事故而受到伤害。

3. 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4. 加强信息管理和沟通,在医疗团队之间实现良好的信息流动,避免信息传递错误导致的患者安全问题。

三、方案内容1. 建立患者安全管理机构:设立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医务人员代表和患者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

2. 开展患者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患者安全培训,提升他们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引导他们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需求和权益。

3. 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医疗过程中存在的患者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纠正。

4. 加强医疗过程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患者安全标准。

5. 加强信息管理和交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降低因信息传递不畅引起的医疗错误。

6.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参与:通过建立患者安全参与机制,促进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让患者参与决策,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四、方案实施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每一项具体的任务和责任人员,并设立时间节点,确保实施方案的有序进行。

2. 加强组织领导:医院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明确责任分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3. 监督与评估:建立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方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方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主控部门:医务部护理部1.管理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2)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要求:2.1腕带管理:(1)急诊、住院患者均需佩戴识别身份的腕带:(2)腕带标识清楚,需注明患者、出生年月、住院号、性别、药物过敏名称等信息,红色腕带代表药物过敏者,蓝色腕带代表无药物过敏史者;急诊昏迷、神志不清的无名氏患者佩戴的“腕带”,标记为“无名氏+大写字母”作为临时。

(3)佩戴腕带前需核对患者信息。

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保证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

患者出院时及时取下腕带。

2.2识别方法(1)院所有场所都应使用“”和“出生年月”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

(2)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3)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2.3在以下情况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

(2)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血库、检验中心、医技检查科室等任何与患者有关的诊疗活动。

1(3)在交接患者的关键流程中,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2.4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措施(1)患者门诊就诊、入院身份核对1)门诊挂号处:患者需填写挂号信息单或持有效证件挂号,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

2)入院患者身份核实要求:a)所有类型患者身份(医保、市外医保、农合、自费)入院前均须核对。

b)门诊入院患者由入院登记处负责核对,急诊入院患者由急诊护士核对,方能办理入院手续,并在《入院证》反面记录核对情况;因故未能当时进行身份核对(未带证件、病情重等),由门、急诊与收治病区当值护士进行书面交接。

安全管理文档之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安全管理文档之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安全管理文档之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医院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期间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和风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并持续监测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实施方案,帮助医院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安全的保障水平。

一、患者安全目标1.确保由专业医务人员在规范操作程序下进行的病人护理服务项目得到正确、精准的实施。

2.通过制定和实施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急救抢救等制度和规范操作程序,有效防止患者在医院获得医院感染。

3.通过全程质量控制,确保该患者的病情得到恰当的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4.通过有效的医学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患者身体健康得到保证,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因素对其造成危害和伤害。

二、实施方案1.规范操作程序的制定和执行(1)制定和完善一整套健全的工作流程,确保每个关键节点都能被严格执行,精细化的工作标准。

(2)强调员工培训和能力提升,提升工作流程的执行水平和质量。

(3)开展医疗安全培训,帮助员工提高安全意识,规范相关操作流程,防止遗漏和差错。

(4)定义必要的程序,强调程序的执行,比如手卫生程序,提高医务人员注意自身卫生的重要性。

2.医院感染的预防和追踪(1)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的监测制度。

(2)加强医疗用品和医疗器具的消毒和审查,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3)根据制度规范对患者进行筛查,尽早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其扩散。

(4)通过感染案例的分析和评价,总结分析诊疗过程,为预防及早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3.全程质量控制(1)建立并完善患者管理档案。

(2)确保患者病情的第一时间得到稳定发展的逻辑疗法。

(3)前期诊断和治疗阶段须遵循科学和权威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4)治疗后针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4.医学安全管理体系(1)建立并完善医生的跟踪患者情况记录体系。

(2)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医疗安全的质量水平。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例文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例文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例文以下是一个关于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的例文: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目标:提高患者安全水平,减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一、加强机构内部患者安全培训与教育1. 建立患者安全培训与教育计划,包括员工培训、病区培训和持续教育。

2. 每季度组织一次患者安全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并组织相关演练。

3. 将患者安全培训纳入新员工培训计划,确保新员工对患者安全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4. 鼓励员工参加相关患者安全领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并组织参加患者安全相关的会议和研讨会。

二、建立患者安全事件报告与反馈机制1. 建立患者安全事件报告系统,确保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能够及时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2. 对所有患者安全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建立患者安全反馈机制,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反馈患者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

4. 定期组织患者安全事件分析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患者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

三、加强医疗过程管理和安全风险评估1. 制定医疗过程管理的规范和流程,明确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 定期开展医疗过程的内部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高风险患者和复杂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4. 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可靠。

四、提高患者参与和知情权1.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和可能风险的了解,增强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

2. 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关注。

3. 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患者体验评估,根据结果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以上是一个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的例文,根据具体的机构和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确保患者在医疗环境中得到适当的照顾和保护,避免任何可能的伤害。

为了实现患者安全目标,医疗组织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方案。

本文将提出一个综合的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领导支持,文化转变,培训教育,信息技术,跨部门协作和改进措施。

一、领导支持领导支持是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的核心。

领导者应该倡导患者安全文化,并将其列为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具体来说,领导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支持:1. 成立患者安全委员会,由各个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

2. 领导者应该参与患者安全培训,了解最新的患者安全研究和最佳实践,并将其落实到组织的日常工作中。

3. 领导者应该定期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患者安全会议,评估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二、文化转变文化转变是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的基础。

医疗组织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使每个人都意识到他们对患者安全的责任,并采取行动来保护患者。

文化转变的关键步骤包括:1. 患者安全政策的建立和宣传。

医疗组织应该制定患者安全政策,并向所有员工进行宣传,以确保每个人了解并遵守这些政策。

2. 建立患者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

医疗组织应该定期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向员工传授患者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识别和避免潜在的患者安全风险。

3. 建立患者安全报告系统。

医疗组织应该建立匿名的患者安全报告系统,鼓励员工主动报告潜在的患者安全事件和近乎失误的事件,为改进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三、培训教育培训教育是提高患者安全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组织应该为其员工提供必要的患者安全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意识。

培训教育的内容包括:1. 预防患者感染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清洁和消毒操作、标准预防措施等,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2. 药品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正确的药品给药方式、用药错误的预防和发现等,以减少药品错误所导致的患者伤害。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1)投入必要资金,购买和维护医疗设备,保障患者安全。
(2)确保医疗用品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诊疗环境。
3.信息支持
(1)建立患者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实时监控和分析。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患者安全事件上报和处理的效率。
十、考核与评价
1.建立患者安全考核评价体系
(1)将患者安全工作纳入科室及个人绩效考核,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2.建立患者安全事件上报制度
(1)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患者安全事件,为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对上报的患者安全事件进行追踪调查,查明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3.加强患者满意度调查
(1)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意见建议。
(2)根据调查结果,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1)建立患者安全持续改进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促进患者安全工作不断完善。
2.定期反馈与公开
(1)定期向全院公开患者安全工作进展和成果,提高透明度。
(2)接受社会监督,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持续提升患者安全水平。
十三、风险管理
1.识别与评估
(1)系统性地识别和评估患者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
(2)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开展第三方评价
(1)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医院患者安全工作进行评价,提供客观、公正的建议。
(2)根据第三方评价结果,持续改进患者安全工作。
3.内部监督与审计
(1)加强内部审计,确保患者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设立患者安全举报渠道,鼓励内部监督,防止患者安全事件发生。
十一、跨部门协作
1.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患者安全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下面是一个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的建议。

1. 制定患者安全目标: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患者安全目标。

这些目标应包括关键领域,如药物安全、手术安全、感染控制等。

2. 审查和优化流程:对医疗服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查,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点并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优化流程,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流程。

3. 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知识水平,使其能够识别和应对患者安全风险。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患者安全知识、安全工作规范、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等。

4. 信息化支持:建立患者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患者安全相关的数据集中管理和统计,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患者安全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建立定期监测患者安全目标的机制,及时反馈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患者安全委员会会议,进行患者安全状况的跟踪评估和汇报。

6. 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改进和优化医疗服务。

7. 建立患者安全文化: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和宣传,培养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

建立患者安全文化,形成全员参与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

8. 检讨和改进:定期对患者安全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检讨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以上是一个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的大致内容,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和安排。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2015年版)为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推动我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组织及职责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

健全与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后及时补记。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工号),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履行知情同意手续等)已经全部完成。

5.手术后的废弃物。

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级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

2.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3.严格执行听似、看似等易混淆药品的管理规章制度。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六)严格执行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查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医技部门“危急值”项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并公布。

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一、前言在当今医疗环境中,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为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制定并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方案,旨在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目标一:确保患者身份安全1.1 背景在医疗流程中,确保患者的身份安全是一项基本的保障措施。

错误的身份识别可能导致错误的治疗、误诊、手术错误等严重后果。

1.2 实施措施(1)患者身份验证: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身份识别的标准流程,如核对身份证件、或进行生物识别等方式,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2)信息科技支持:应引入信息科技系统,通过患者信息匹配及身份证件扫描等功能,提高身份认证的自动化程度。

目标一的实施措施旨在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身份准确性,减少因身份认证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风险。

三、目标二:预防医疗相关感染2.1 背景医疗相关感染是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患者安全问题。

手术创口感染、院内感染等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2.2 实施措施(1)手卫生:医疗机构应加强手卫生的教育培训,明确手卫生的程序和要求,并设置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以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标准。

(2)环境卫生:医疗机构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床位、环境等,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3)器械消毒与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器械消毒和使用无菌操作,确保患者手术和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目标二的实施措施旨在减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

四、目标三:防范药物错误使用3.1 背景药物错误使用是造成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剂量等方面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严重后果。

3.2 实施措施(1)药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和监测。

(2)药物标识和识别:医务人员应保证药品标签清晰可读、易识别,确保患者药物的正确使用和避免混淆。

2015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

2015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主控部门:医务科护理部1.管理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1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1.2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的要求:1.2.1腕带管理:(1)急诊、住院患者均需佩戴识别身份的腕带:(2)腕带标识清楚,需注明患者姓名、出生年月、住院号、性别、药物过敏名称等信息,红色腕带代表药物过敏者,蓝色腕带代表无药物过敏史者;急诊昏迷、神志不清的无名氏患者佩戴的“腕带”,标记为“无名氏+大写字母”作为临时姓名。

(3)佩戴腕带前需核对患者信息。

腕带佩戴松紧适宜,保证皮肤完整无损伤、手部血运良好。

患者出院时及时取下腕带。

1.2.2识别方法(1)院内所有场所都应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

(2)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3)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1.2.3在以下情况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

(2)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血库、检验中心、医技检查科室等任何与患者有关的诊疗活动。

(3)在交接患者的关键流程中,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1.2.4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措施(1)患者门诊就诊、入院身份核对。

1)门诊挂号处:患者需填写挂号信息单或持有效证件挂号,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

2)入院患者身份核实要求:a)所有类型患者身份(医保、市外医保、农合、自费)入院前均须核对。

b)门诊入院患者由入院登记处负责核对,急诊入院患者由急诊护士核对,方能办理入院手续,并在《入院证》反面记录核对情况;因故未能当时进行身份核对(未带证件、病情重等),由门、急诊与收治病区当值护士进行书面交接。

开展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共青城市人民医院开展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活动实施方案(2015年)一、开展活动指导思想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以患者安全目标为主题,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针对医院管理和医疗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医疗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作风,实现创建平安医院的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活动,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和医疗质量体系,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开展活动的时间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全院范围开展“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三、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采集标本、给药、或输血时等,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015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5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危急值处理制度检验“危急值”即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危急值”是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

“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临床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危急值”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性质的医院有不同的危急值。

同时,由于检验样本的分析前段并不都能由临床实验室所控制,有时出现的“危急值”并不是患者的实际检验结果,患者并无相应危急症状。

每年经实验室与临床医生商讨,对于某些重要检验项目的“危急值”指标进行评估和修改并写入作业指导书,并正式公布。

临床检验中危急值的处理当出现上述危急值时,应立即复查:①检查室内质控是否在控,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确认样本状态(如无凝块或无凝固,无溶血等),确认样本采集是否符合要求;②询问医生该结果是否与病情想符;③无条件复查,必要时通知临床科室重新采集样本进行检测。

在确认仪器设备。

试剂、医务、样本等正常的情况下,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各专业实验室应本着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原则,尽快发出报告,及时电话通知临床,并在《检验医学中心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电话报告给临床医生,医生无法接听电话时报告给科室,并有记录。

临床医生接到电话后首先考虑两点:一是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二是如果临床症状不符,样本的留取是否有问题,如需要则重留样本,进行复查。

a)达到该标准的检测项目通知临床医生前必须复查,确认检测无误后方可通知临床医生。

b)心肌损伤标志物一律按急诊项目处理(40分内出报告),且急诊科病人首次检查结果须尽快电话通知临床医生。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一、患者安全目标
1.确保有效的药物管理和治疗
2.提高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度
3.改善患者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情况
4.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率
5.促进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安全
6.提高护理质量
7.改善患者的护理隐私保护
8.改善护理服务的连续性
1.规范药物管理
(1)建立健全药物管理制度,以确保药物的正确用药
(2)规范药物调剂、缴库、进货、收回、处置等环节
(3)增强药物管理监督力度,实施药物质量及药物安全审查(4)建立合理有效的临床用药指南,定期更新
2.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1)提高护理员的专业水平和护理知识
(2)建立完善的护理信息管理系统
(3)强化护理质量控制和改进
(4)提高护理满意度,定期评估护理效果
3.改善患者隐私保护
(1)建立严格的患者隐私保护机制
(2)及时向患者提供护理信息和治疗方案
(3)建立患者护理信息记录系统,加强信息管理
(4)定期审查患者信息的访问权限
4.加强患者感染控制
(1)安装温度检测仪和湿度检测仪,定期检测患者环境(2)实施和完善护理流程。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开展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活动,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活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医患沟通和查对制度,改进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严格贯彻落实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消除医疗护理隐患,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成立实施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组长:郑建健副组长:田琼书、叶阳春、居益清、陈友明、郭健英成员:陈锦克、李年容、孙中华、项芳、潘志文、张国芬、桂亚雄、方小琴、柯贤胜、张红、朱志成、朱时燕、项少英、陈菊芬、伍少卿、项小霞、陈平、曾彩虹、陈万春、陈木荣、余凌云、蔡美容、柳常玉、兰宝容三、具体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二)、保证用药的安全;(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嘱;(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机值”报告制度;(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六)、清洁的医疗,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四、主要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手术(麻醉)室与病房、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例文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例文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例文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范文论述了患者安全的概念,分析^p 了患者安全的现状与隐患,提出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保障体系:确立患者安全目标,下面来看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范文。

为认真落实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开展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活动,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通过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活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医患沟通和查对制度,改进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严格贯彻落实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消除医疗护理隐患,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成立实施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具体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二)、保证用药的安全;(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嘱;(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机值”报告制度;(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六)、清洁的医疗,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四、主要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手术(麻醉)室与病房、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2015年版)
为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推动我院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组织及职责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患者安全目标实施过程重要事项或问题的决策,日常组织协调工作由质控科负责。

2.各职能部门针对主管领域中涉及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的内容,完善相应的制度、流程,组织培训并督导执行,保证患者安全目标的有效实施。

3.各业务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管理工作,科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各项措施,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作为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推动患者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二、患者安全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效识别患者身份
1.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信息科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

健全与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重点是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

5.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记录。

(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工号),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履行知情同意手续等)已经全部完成。

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3.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手部卫生。

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2.操作。

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3.器材。

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4.环境。

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5.手术后的废弃物。

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
用毒性药品级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

2.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3.严格执行听似、看似等易混淆药品的管理规章制度。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按药品说明书应用。

6.有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操作规范及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医院能集中配制、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

7.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发现严重、群发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记录。

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资料证明。

8.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9.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六)严格执行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1.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查人员能为临床
提供咨询服务。

“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医技部门“危急值”项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并公布。

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1.建立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制度,并落实。

2.完善医院环境防止跌倒、坠床的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床挡等。

3.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挽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4.建立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置预案和工作流程。

5.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2.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3.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建立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

2.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正确理解与选择。

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

3.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4.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