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说课稿

一、要教给学生什么?

知识上: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借助对意象的分析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4、运用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指导写作,提高学生写作中借景抒情的能力。

情感上:1、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2、使学生感受词中别离之情的凄苦,从而教育学生珍惜身边之情。

二、怎么教?

以诗词讲诗词。以讲读为主,同时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主要采用诵读、讨论,在有针对性的意象分析和意境解读中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文本解读

背景方面解读

1.词的地位:

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本单元教学以词为主。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它比诗更通俗更灵活,更易表达情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2.婉约派的特点:

词分两派——婉约和豪放。婉约派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哀婉之美。但多数婉约词内容比较窄狭。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表达男女之情的闺怨词,又在词中增添了游子羁旅之思和别恨离愁,使词的境界有所扩大。《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3.柳永生平

由于上一册中学过柳永的《凤栖梧》,学生对柳永的生平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此环节中首先由学生自主发言,介绍“我所知道的柳永”,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介绍过程中不只限于作品及创作风格的叙述,还可以补充词人的生平逸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

强调几个点:怀才不遇、青楼歌馆、花前月下、真挚。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奉旨填词柳三变”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

一生潦倒、群妓合金下葬

4.本词创作背景

仕途失意又不甘于在夜夜笙箫中消磨自己一生的柳三变。决意要漫游江南,结交仕宦。看看能否以另一种方式进身仕途。他在汴京城外与情人道别,离开了可以倾诉的知己,前路又十分渺茫,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就产生了这首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雨霖铃》。

5.词牌来历

宋·王灼《碧鸡漫志》记载:

《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情感方面解读:

我们已经知道,这首曲原本是一首悼亡曲,那么柳永用这首悼亡之曲来填上离别之词,我们由此便可有一个对这首词词风的预设——想必这词一定凄婉哀怨深感人至深。下面我将为大家用意象分析法对本词进行解读。

上片解读:

寒蝉:秋蝉,其形象既有餐风饮露的清高,其鸣声又充满了生命短促的哀怨。词人以这样一个充满伤感意味的形象开篇,则听蝉人内心的凄切自在不言之中。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长亭:点明送别地点。长亭为古今最伤心处也,也是一个富含悲剧色彩的意象。李白: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骤雨:初歇的骤雨使空气中充满湿漉漉的感觉,心情也跟着湿漉漉的。用阴冷潮湿的环境,渲染凄凉的心境。

这句中,寒蝉交待季节为深秋长亭给出了送别的地点骤雨交待了当时天气。为实写眼前景物。时当秋季,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蝉鸣。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下一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转写人物活动。

写饯别时的心情无所释处,纵有美酒也无心情。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在这里虽然没有明说,也是离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劝君更尽一杯酒”。

“留恋处,兰舟催发”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心理:一边留恋情浓,一边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舟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李白乘舟将欲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里用舟而不用船是因为舟没有船的笨重,而是轻小,柳永要独自南下,前路迷茫,未来似一叶扁舟,随浩浩江水飘零,故舟在此处体现了漂泊无依之感。(板书:兰舟)

接下来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正所谓“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一般来讲,在这种时刻,彼此之间应该有许多话说,而词中的一对恋人,却为何“无语凝噎”?

情到极处,气咽喉堵。一个“竟”字道出了那种想说该说而终没有说出来的伤痛和惋惜。无语是因为悲极而无法说,然而说不出不等于没有想到。下面的大段文字都是词人的想象之辞。此乃“无声胜有声”之境,暗示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觉得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那么多的柔情密意,所以无须说。苏轼《江城子》云:“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语同此意。

此时离别之情已涨至高潮。但是词人接下来并没有继续抒情,而是笔锋一转,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图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上一句说“无语凝噎”,然而作者心中却有万千思绪,这些都被一个“念”字点破,也照应了下片中的对“此去经年”的想象。

这里我强调三个意象,分别是:烟波、暮霭和楚天。

烟波、暮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望之极远也望不断重重烟波。仰之极高也望不穿沉沉暮霭。在这里,柳永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描绘了景物的阔大辽远,对比了人的渺小。

楚天:楚地天空,楚是今天湖南湖北一带,而作者在京都汴京,即今天河南开封。此时兰舟尚未南下,所以这最后一句为虚写想象中的景物。

提示:柳词与前代闺怨词的不同

柳永因写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触怒皇帝,一生不被重用。始终在为生计而奔波辗转。在这最后一句中,词人抛开了儿女情长,而写出了对漂泊生涯的忧虑和惶惑,对前途渺茫的失意之叹。这种羁旅之思,不适合再用前面精巧的小景致去表现(板书:小),这里,我们也看出柳词境界与前代那些模拟女子口吻的闺怨词不同,他把前面与恋人的离别之苦和这里羁旅之苦成功的交织在一起,意境也由俗转向了雅,景致变得开阔(板书:大)。他不仅写情爱,也在情爱中夹杂了人生的感慨。

下片解读:

《雨》词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

“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此句中“清秋”照应首句的“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今宵”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酒醒”呼应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这里可以捎带讲一下灞桥折柳的典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这里注意的意象有秋、柳、晓风、残月。

这句的学习中可以提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句经典的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评价,从而更好的理解这句中晓风残月所代表的婉约意境。

“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尾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我们可以用“伤离别”三个字可以概括柳永这首《雨霖铃》主调。全词用了大量的意象,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我对这首词的意象分析法解读就到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