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民俗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文化传承,快乐成长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文化传承,快乐成长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文化传承,快乐成长一、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民俗活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幼儿在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设计1.目标定位:通过传统民俗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民俗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2.活动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如春节舞龙舞狮、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等,根据幼儿特点进行选择。

3.教学内容:介绍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4.教学形式:通过集体活动、游戏、制作等方式,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体验、感受传统民俗活动。

5.教学环境:营造符合传统民俗活动氛围的教学环境,如挂灯笼、贴春联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实施1.活动准备:提前做好活动准备工作,如准备材料、布置教室等,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活动引导:老师要在活动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幼儿正确参与传统民俗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3.活动实施:让幼儿参与其中,亲自动手制作、演练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活动反思: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及时与幼儿进行反思,让幼儿从活动中汲取到知识和情感,加深对传统民俗的理解。

四、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意义1. 文化传承:通过传统民俗活动教育,让幼儿在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了解并爱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 情感体验:传统民俗活动能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增进对民族文化的感情通联。

3. 价值观塑造:传统民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教案设计与实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我认为十分重要的。

中国的民族民俗教案

中国的民族民俗教案

中国的民族民俗教案中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而这些文化也被各地的教师们融入到了教学中。

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民俗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可以使学生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增强他们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以下是几个民族民俗的教案,希望能对相关教师有所帮助。

一、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

结合历史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

同时,在语文课程中可以教授有关的古诗词,让学生们感受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二、春节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压神龙、闹新春等。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年》等相关春节文化经典。

在数学课程中,可以教授填年画、猜谜语等与春节有关的益智游戏。

在艺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春节的相关工艺品来体验春节的氛围和传统文化。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品尝各式佳肴。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中秋节的起源、发展以及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在数学课程中,可以教授各种与月亮有关的数学题目和脑筋急转弯。

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有关中秋节的主题作品,加深他们对这个节日的认识。

四、腊八节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它的早期名称为“腊会”,是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庆祝的。

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吃腊八粥、炖菜、喝腊八酒。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有关腊八节的民间传说和各种与腊八节相关的诗词歌赋。

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有关腊八节的主题作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五、五四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爱国人士的爱国活动而设立的节日。

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人们会纪念李大钊、陈独秀等伟大的爱国者以及中国近代史上其他的先烈。

民俗文化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民俗文化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题名称《民俗文化》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 掌握至少两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 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民俗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 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将抽象的民俗文化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实地考察路线图等。

2.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民俗文化的资料,如节日习俗、民间故事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传统节日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习俗?(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民俗文化资料。

(三)活动实践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实地考察。

2. 每组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考察过程和成果。

3. 回校后,每组进行展示,分享考察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活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七、作业设置1. 完成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2. 收集整理一份关于自己家乡民俗文化的资料。

八、教学后记1. 教师课后小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2. 教师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讨论等。

幼儿园小班社会科学教案多彩的民俗文化

幼儿园小班社会科学教案多彩的民俗文化

幼儿园小班社会科学教案:多彩的民俗文化幼儿园小班社会科学教案:多彩的民俗文化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各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培养其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2. 能够通过展示、游戏等方式体验传统民俗文化,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各地传统节日的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民俗文化的展示:包括舞蹈、歌曲、服装、食品等。

3. 体验民俗文化:包括吃汤圆、做灯笼、赏月亮等传统活动。

4. 游戏体验:猜谜语、玩游戏、听故事等。

教学方法:1. 视频展示:通过视频介绍各地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2. 结合实物:携带相关实物,如灯笼、汤圆、月饼等,让幼儿亲手体验。

3. 游戏体验:开展游戏环节,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4.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相关故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教学步骤:1. 观看视频介绍各地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2. 携带相关实物,让幼儿亲身体验民俗文化。

3. 开展游戏环节,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4. 讲述相关故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5. 学习相关歌曲和舞蹈,通过表演让幼儿更好地体验传统民俗文化。

6. 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复习所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在于让幼儿了解各地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并且能够通过实物、游戏等方式体验传统文化。

2. 难点在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知识,需要通过生动的故事、动画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地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认知能力,并且通过实物、游戏等方式体验传统文化,提高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的展示和体验,幼儿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地文化的多样性,培养了他们的开放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民俗文化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民俗文化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了解民俗文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传统和习俗。

你们对民俗文化有什么了解呢?有没有参加过一些民俗活动?生:……师:很好,看来大家对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感受它的魅力。

2.知识讲解(1)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师:我们来了解一下民俗文化的定义。

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现象。

它包括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

(2)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①民间信仰:如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②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皮影戏等;③民间习俗: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④民间建筑:如古建筑、园林等;⑤民间饮食:如各种地方特色美食等。

3.案例分析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

(1)案例一:春节习俗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哪些习俗呢?生:……师:很好,同学们说得很详细。

春节习俗主要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饺子等。

(2)案例二:端午节习俗师: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有哪些习俗呢?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端午节习俗主要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4.互动环节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互动环节。

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所了解的民俗文化,然后选代表进行分享。

生:……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教育活动教案

民俗文化教育活动教案

民俗文化教育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民俗文化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用具体的教育活动推广民俗文化的方法;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民俗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的种类和方法;3. 民俗游戏的规则和含义;4. 民俗艺术表演的准备和呈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民俗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激发讨论。

2. 概念解释(10分钟)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对民俗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活动介绍(15分钟)分享一些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的案例,介绍活动的种类和方法,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乡村游览、手工制作等。

4. 民俗游戏(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民俗游戏,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游戏规则的介绍和演示。

5. 民俗文化展示(30分钟)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民俗艺术形式进行学习和准备,如民间舞蹈、民乐演奏等。

学生们可以编排表演节目,展示在校内或社区的文化活动中。

6. 总结(10分钟)针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合作和创新能力;2. 评估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兴趣程度;3. 参与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表演的质量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参与各类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2. 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民俗文化节日或活动中参与,并进行体验和分享。

六、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概念解释阶段的展示;2. 传统民俗游戏的规则和材料;3. 学生自行准备的民俗艺术表演的音乐、舞蹈等素材。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通过启发学生参与民俗文化教育活动来推广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刻意义、历史渊源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俗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和历史渊源。

2.介绍与每个节日相关的民俗文化、习俗和风俗。

3.分组讨论各个节日的原因、意义、民俗文化,并撰写小结。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2.学生能够分辨各种节日、了解其文化内涵和深刻意义。

3.学生能够对各个节日的民俗文化和习俗进行探究、总结并归纳。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的探究和认识可能存在局限性和迷茫。

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课前学生自学预习、提问答疑。

3.小组讨论和汇报。

教学资源1.课本和教辅资料。

2.PPT和视频资料。

3.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种类、特点和重要意义。

第二步:讲解传统节日(30分钟)教师依次讲解每个节日的名称、时间、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深刻意义,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第三步:展示民俗文化(30分钟)通过PPT或者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所对应的民俗文化、习俗和风俗,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象征。

第四步:小组讨论(30分钟)让学生分组,探究各自分配到的节日,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深刻意义,探究其相关的民俗文化和习俗,并撰写小结。

第五步:课堂展示(20分钟)引导每个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介绍自己研究的节日的相关内容,并让其他小组进行提问、交流和补充。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穿插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含义。

2.学生能够辨别各种节日的民俗文化和习俗。

3.学生合作能力和总结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1.朱化民主编. 中国民俗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

2.赵孝成编著. 四季节庆.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

幼儿园中班探究民俗文化教案

幼儿园中班探究民俗文化教案

幼儿园中班探究民俗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课堂教学让幼儿了解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习俗。

2. 提高幼儿们的文化素养,增加他们的文化自信。

3. 通过相应的活动让幼儿们对民俗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 各地方的民俗文化(如昆曲、京剧、四川川剧等)。

教学资源:1. 多媒体投影仪。

2. 录音机,录音设备。

3. 《中国民俗文化》等相关书籍和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通过播放代表中国传统意义的音乐,向幼儿们引入本次课的主题——“民俗文化”。

2. 讲授环节(20分钟)a. 向幼儿们介绍三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并让幼儿们了解当地传统的习俗和传说故事。

b. 着重介绍一些节日中的重要习俗,例如春节的放烟花、重阳节的登高和赏菊等等。

c. 讲解一些民俗文化的知识,例如昆曲、京剧、四川川剧等。

3. 互动交流环节(30分钟)a. 组织幼儿们表演各种传统节日的歌曲和舞蹈,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

b. 让幼儿们通过游戏或其他活动来体验节日中的一些习俗文化,例如模拟燃放烟花,练习京剧脸谱画等。

c. 让幼儿们自由发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讲述自己家乡或者当地一些有趣的民俗文化习俗,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4. 总结环节(5分钟)老师与幼儿们进一步交流讨论本次课程的主题,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情感,以及真切地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

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讲授:利用多媒体工具帮助幼儿理解课程内容。

2. 互动方法: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3. 情景还原法:通过情境还原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节日文化习俗。

教学评估:1. 听从指示:能够遵循老师的指示,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和学习。

2. 知识掌握:能够掌握本次课程涉及的民俗文化知识和习俗。

3. 情感体验:能够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是否完整、合理、有效?2. 教学内容是否丰富、精彩?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4. 是否开展有益的游戏、互动和体验活动?5.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以上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民俗文化教案

民俗文化教案

民俗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民俗文化的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民俗文化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 探索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等。

3.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引入,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什么是民俗文化吗?你了解你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吗?”知识讲解:3. 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包括传承性、多样性和反映社会生活等。

4. 分析民俗文化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例如传承历史、增强文化认同和促进社会凝聚力等。

实践活动:5.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6.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选定地区民俗文化的资料。

7. 学生整理资料,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方面,并制作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展示和讨论:8.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所了解到的有趣的民俗文化。

9. 全班讨论,比较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探讨其共同点和差异性。

10. 引导学生思考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拓展活动:11. 邀请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者或专家进行讲座或互动活动,加深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评估:13.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评估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14.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素材-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 展板或PPT制作工具- 邀请讲座或互动活动的联系人- 问卷调查表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小册子或网页,并在学校或社区内进行展览。

2. 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实际行动,例如参与相关社区活动或志愿者工作。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民俗文化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合作和研究能力。

关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关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关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了解传统民俗文化幼儿园中班教案:传统民俗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社会文化教育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场所,需要将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融入教学中,帮助幼儿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以幼儿园中班教案为探讨对象,阐述了如何在幼儿园中班进行传统民俗文化的教育。

一、教学目标通过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幼儿可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传统节日教育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传统手工艺教育了解常见传统手工艺如剪纸、中国结等的制作方法和意义。

3.传统习俗教育了解我国传统的生活习俗如长辈尊重、节约用水等。

4.传统饮食文化教育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及其文化内涵,如中式茶道、糕点文化等。

三、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节日、习俗、手工艺等文化元素,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游戏教育通过各种游戏形式,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习和感受。

3.童话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向幼儿传达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四、实施方法1.学科整合将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园各类课程中,如语文、美术、音乐等,通过不同的学科来呈现传统文化。

2.家园共育幼儿园家长在日常教育中,也可以积极参与到传统民俗文化的教育中,与园方共同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

3.实地参观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传统民俗文化相关的场馆和景点,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评估以观察评估、听说评估、作品评估等方式考核幼儿对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总结通过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对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的人格养成和心理健康发展。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化》教材第四章“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中国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京剧等)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品欣赏;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素养。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

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中的传统节日习俗。

4. 例题讲解:讲解民间艺术品的鉴赏方法,以剪纸、泥塑、京剧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欣赏并分析教材中的民间艺术品。

6. 讲解: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如团圆饭、年夜饭等。

7.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文化2. 教学重点与难点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

(2)请分析教材中的一幅民间艺术品,并阐述其艺术特点。

(3)请介绍一种你家乡的特色美食,并说明其民俗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第四章相关内容。

(2)例:剪纸《福字》,以红色为底色,寓意喜庆吉祥;采用对称构图,形象生动;刀法细腻,线条流畅。

(3)例:汤圆,寓意团圆美满,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教学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

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使幼儿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感性认识;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2. 中国民间艺术表演:京剧、武术、杂技等;3. 民间工艺技能:剪纸、中国结等。

教学流程:一、情境营造(5分钟)在教室中布置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相关的作品和文化信息,如春联、剪纸、中国结、中国画等。

二、口头导入(5分钟)通过和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和家人一起庆祝的传统节日和活动。

三、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20分钟)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与生活相关的习俗、食品等文化特色。

四、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表演(20分钟)向幼儿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如京剧、武术、杂技等。

引导幼儿体验并提出感性认识。

五、动手制作民间工艺品(30分钟)引导幼儿尝试制作一些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如剪纸、中国结等。

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能。

六、总结(5分钟)通过集体讨论,问答等方式,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心得,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要点:1.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 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3.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采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1.师生互动;2. 观察、体验式教学;3. 创设情境、的游戏教学。

教具准备:1.中秋节月饼、春节贴画、端午粽子等;2. 中国节日场景模拟和相关文化信息展板等;3. 完成剪纸、中国结等的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评估:1.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答题情况、制作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估;2. 通过幼儿手工完成的民间工艺品、口头表述和互动等方式,考察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通过班级集体表演、故事分享等形式,全面考察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水平。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小班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小班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通过民俗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民俗文化教学,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料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一些民俗文化知识,做好听课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民俗文化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民俗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展示民俗文化实物。

教师可以带来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实物,如传统服饰、民间工艺品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4.学生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民俗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小组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根据所学的民俗文化知识,设计一些有趣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民俗节日庆祝、传统手工制作等。

6.展示成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他们设计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7.总结反思。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对民俗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堂作业。

1.复习民俗文化的相关知识,写一篇心得体会。

2.收集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资料,做一份民俗文化展板。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培养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增强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体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中班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中班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民俗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师准备有关民俗文化的教材、图片、音频、视频等。

2、教具,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

3、课外资料,教师准备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课外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风情。

3、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

4、展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5、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舞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民俗文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同时,教师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的设计还需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方法还需更加灵活多样等。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使学生对民俗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幼儿园民俗文化教案:传承中华文化,童心向阳

幼儿园民俗文化教案:传承中华文化,童心向阳

幼儿园民俗文化教案:传承中华文化,童心向阳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我们民族的传统和历史,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民俗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共享一个幼儿园民俗文化教案,帮助幼儿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民俗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4.增强幼儿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1.民俗文化概念解释: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民俗文化的概念,包括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等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民俗文化的广泛内容和内涵。

2.中国传统节日:通过讲故事、观看图片、制作手工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增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情感。

3.传统手工艺体验:组织幼儿参观手工艺品展览,或邀请手工艺人到幼儿园进行现场展示制作,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乐趣,培养其细心、耐心和动手能力。

4.民间习俗游戏:组织老师和家长一起,向幼儿介绍一些传统的民间习俗游戏,如踩高跷、耍大刀、踢毽子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活动1.主题讲座:由老师进行讲解,介绍民俗文化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2.手工制作:安排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制作传统节日的装饰品,如春联、灯笼、粽子等,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游戏体验:安排民间习俗游戏体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乐趣,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4.民俗文化展览:布置民俗文化展览区,陈列传统节日的习俗物品和手工艺品,供幼儿观赏,增强他们对民俗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民俗文化优秀教案

民俗文化优秀教案

民俗文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民俗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我国的节日民俗3.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4.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 身边的民俗文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节日民俗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身边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民俗文化相关书籍、资料。

2. 课件:民俗文化图片、视频等。

3.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剪纸、风筝等民间艺术制作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知识的掌握。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剪纸、制作风筝等。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感想,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讲解我国的节日民俗3. 第三课时:分析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4. 第四课时:探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 第五课时:调查身边的民俗文化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节日民俗,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身边的民俗文化。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俗文化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节日民俗和民间艺术,让学生深入理解民俗文化。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身边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精神。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2.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3.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 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兴趣。

主要内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第二章:中国传统民俗信仰与宗教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信仰和宗教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信仰和宗教的理解和尊重。

主要内容:道教、佛教、儒家思想、民间信仰等。

3. 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艺术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欣赏和创造力。

主要内容:民间绘画、剪纸、雕塑、民间舞蹈等。

4. 第四章:中国传统民俗习俗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习俗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习俗的认同和尊重。

主要内容: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习俗等。

5. 第五章:中国传统民俗饮食文化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饮食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饮食的兴趣和健康饮食意识。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美食、饮食礼仪、饮食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2024小学语文三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民俗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三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民俗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三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华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民俗的起源、特点和传承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俗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传承意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民俗的丰富内涵与多样化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中华民俗文化》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习作、教学反思等相关素材。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观看一段中华民俗文化的视频片段。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你对这些活动有什么了解?3. 教师给出提醒,引导学生思考民俗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民俗文化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

Step 2 概念解释(20分钟)1. 展示《中华民俗文化》的书籍封面和内容简介,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解释民俗文化的概念:民俗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并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节日、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了解哪些民俗文化活动?它们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何体现?Step 3 民俗文化的特点(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民俗文化的不同特点。

2. 教师介绍民俗文化的特点: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具有地域性、代际传承和节庆性等特点。

3. 学生小组互动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讨论并总结该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Step 4 民俗文化的传承意义(20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俗文化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 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中华民俗文化传承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参与和传承民俗文化。

请到我家乡来——民俗教案

请到我家乡来——民俗教案

请到我家乡来——民俗教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其中,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内涵深厚、历史悠久的文化形式,尤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我们特别编写了一份《请到我家乡来——民俗教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历史渊源。

2.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和地方特色。

3.了解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方式。

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历史渊源民俗文化指的是某一地区、某一社会中的民间文化现象,包括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传统文化、技艺、仪式、礼仪、习俗、信仰等方面的文化。

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

2. 各地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地方特色我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形式各有不同,凸显着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比如,崇明岛有海角神庙的庙会;苏州的元宵灯展;山西的花会,玉林的荔枝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形式和表现方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当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

3.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及保护方式民俗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它还具有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价值。

对于保护民俗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保证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或者其他传统文化活动,扩大文化透明度、连通性和交流性。

(3)提高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向更多人传达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民俗文化的知识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体验法: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文化活动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文化的真实表现。

3.交流法: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学校、地方交流的方式,展示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形式。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反思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反思

丰富的民俗文化教案反思一、教案背景。

民俗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一定社会群体所创造、传承、发展的各种传统文化现象的总称。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民俗文化逐渐被淡忘,甚至消失。

因此,加强对民俗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民俗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

1.民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3.中国传统婚礼的民俗文化。

4.中国传统饮食的民俗文化。

5.中国传统戏曲的民俗文化。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中国传统节日、婚礼、饮食、戏曲等民俗文化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3.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民俗文化实践活动,如包粽子、赏月、舞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的责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取生动有趣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

2.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践、讨论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3.教学资源的丰富利用,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展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六课浓郁的民俗文化1课时达州外国语学校--
温艳茹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图文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增强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感。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方法和手
段、改进建议)
一、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个外地同学,周末我们要带他了解咱们
四川的民俗文化。

那么我们就暂定一个计划,这一天该怎么安
排。

请同学们说说能代表我们四川特色的有哪些?
二、新课讲授
1、行程一——川剧艺术
教师讲授: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
可以说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川剧由昆曲、高腔、
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其中川剧中的三绝分别是:
变脸、吐火、滚灯。

给学生简单介绍川剧三绝,着重介绍川剧绝活——变脸,
播放视频——川剧变脸
教师讲授: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脸谱
中有颜色、文字图片等作为造型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段
学生讨论:脸谱颜色代表的含义
总结:蓝色脸谱:举例窦尔顿。

用蓝色来代表勇猛、
刚强。

红色脸谱:举例关羽。

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
面色如重枣,性格是耿直忠义,是典型的赤胆忠心的红脸
形象。

黄色脸谱:举例典韦。

是曹操手下一员勇猛、刚强且
凶猛的武将。

黄脸有时也代表凶猛和残暴.
白色脸谱:举例曹操或项羽。

具有君王的狡猾和奸诈。

有时太监也用白脸,往往形容一些内心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黑色脸谱:举例张飞或包公。

黑脸原意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人,张飞的性格正好符合。

包公用黑脸主要是由于传说中他面色黝黑且又用来形容他铁面无私的性格。

还有;例如:牛皋脑门上写隶书“牛”字;李逵脑门上写隶书“李”字;阎王脑门上写楷书“阎”字;人们常说“脸就是招牌”,脸谱起到了介绍剧中人物的招牌作用。

学生活动——做一做:尝试设计包公脸谱。

学生展示:设计完成的包公脸谱。

2、行程二——四川美食
教师讲解:川菜是以成都、重庆两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

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说一道自己最爱吃的川菜。

总结: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盐烧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蚂蚁上树、灯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鸭子、白油豆腐、鱼香肉丝、泉水豆花、盐煎肉、干煸鳝片、有酸菜鱼、毛血旺、口水鸡、水煮肉片和水煮鱼、辣子鸡、烧鸡公、芋儿鸡和啤酒鸭、泡椒鸡杂、泡椒鱿鱼和泡椒兔干锅排骨和香辣虾等。

课后实践:请同学们回去学做一道川菜。

3、行程三——川茶飘香
教师讲解:中国是茶的故乡,底蕴丰富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渊源流长。

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思想精髓,尤其将儒家的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巴蜀大地将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演变发展成独具特色的----四川茶文化。

而在四川,茶馆不仅仅是喝茶的地方,这里更是四川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而茶馆里面还可以欣赏茶艺表演。

让我们共同欣赏咱们盖碗茶长嘴壶的茶艺十八道。

播放视频——长嘴壶茶艺表演。

学生思考:盖碗茶与普通茶杯相比,有什么优势?
学生活动:解密盖碗茶密语。

4、行程四——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教师讲解:四川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远在青铜时代,这里就出现了灿烂的文明。

四川地跨南北,又处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境内有长江横贯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纵贯西部地区,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

因此,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素有“民族走廊”之称。

目前除汉族外,境内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白、傣、壮等14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460多万。

约占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边缘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

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性民族风情。

学生欣赏:彝族、藏族、羌族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咱们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川剧、川菜以及四川茶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都让我们四川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在重温巴蜀文化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思考,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继承和弘扬咱们四川的民俗文化方面,可以做到的还有哪些方面。

谢谢大家!
●作业设计
预习后边内容,
讨论课后的问题。

教学反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