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思考题 小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文学思考题

“三大家”——高启、宋濂和刘基(或曰“明初三杰”)

*“两派”——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

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在台阁体诗风盛行时,于谦独出一格,写出了一些爱国忧民和表现自己坚定意志、坚贞节操的好诗篇。如《出塞》《入塞》《荒村》《田舍翁》《石灰吟》《咏煤炭》等,思想性、艺术性都较高。

“前七子”:袁本文学史p.67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后七子”:袁本文学史p. 70

王世贞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

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一致,概括地讲,主要有两点:

一是其文学发展观极力崇古,贵远贱近,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勿读唐以后书”。这种文学发展观否认了文学的时代特点,实际上是一种文学退化论。

二是其文学创作观由崇古而拟古,用模仿来代替创作,句拟字摹,“守古而尺尺寸寸之”。(李梦阳)

明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声势浩大,但由于用拟古的形式主义来反对“台阁体”的形式主义,实质上对诗文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学复古运动有其积极意义:

在政治方面反对当时宦官权奸当政的黑暗统治,在思想领域力图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在文学上沉重地打击了“台阁体”的风气。

而其弊端在于崇古、拟古,又将文学的发展引入了新的歧路。

前后七子的诗文也有反映现实的较好作品。如李梦阳的《自从行》、《石将军战场歌》,何景明的《岁宴行》,王世贞的《登太白楼》等诗歌;

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李梦阳的《梅山先生墓志铭》等散文,都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人。“童心说”

明代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了“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人的真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人的自然性情。他主张文学要表现人的自然性情,表现个人的独立见解和纯真之情。他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因此,在文学内容和形式上,他都要求创新“体格文字”,与那种“以假人言假言”的理学文字相对立。

公安派

在李贽思想学说的直接影响下,明代后期文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有相当影响的公安派,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和成就最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称之为“公安派”。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针锋相对。(1)从文学发展观来说,公安派认为文随时变,反对贵古贱今、盲目崇古。(2)从文学创作观来看,公安派认为诗文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直抒胸臆,平易率直,强调诗文创作要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的思想感情,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反对“粉饰蹈袭”,反对模拟和剽窃古人古作。

重个性、贵独创,强调表现自我的“性灵说”,是公安派文学主张的核心,它显然受到了李贽“童心说”的影响并有所发展

台阁体指的是明前期(永乐至成化年间)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一种诗歌创作流派。“三杨”都先后官至大学士,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其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应制、颂圣、题赠、酬应之作,艺术上追求雍雅典丽风格,表现得平庸呆板、陈陈相因,毫无生气。

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提倡推崇和思想文化控制,台阁体文风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流行达百年之久,直到前后七子起来极力反对,它才在文坛消失。

茶陵诗派

明前期弘治前后出现了茶陵诗派。其代表人物是官至少师、大学士的李东阳。

针对台阁体给文学带来的不良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台阁体的一次冲击,在当时文坛发生很大影响。

属于此派的诗人有谢铎、张泰、邵宝、彭民望、石瑶、何孟春等人。

因李东阳及同派诗人多是湖南茶陵人,故称之为“茶陵派”。

唐宋派:明中期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人,在散文理论和创作中与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相对立,极力推崇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和文从字顺、平易自然的唐宋文风,因而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偏重散文,他们反对拟古,却以唐宋散文为典范,实际上是另一种文学复古。他们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但却未能有力地改变“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诗风。

竟陵派是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以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竟陵派。竟陵派在文学主张上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模仿,接受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要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 “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钟、谭《诗归序》)也就是要从古人作品中去获取“性灵”;但他们反对公安派的平易率直的文风,而追求“幽深孤峭”、新奇艰涩的文风。竟陵派的追随者有蔡复一、张泽、华淑等人。

小品文:顾名思义,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体裁上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等文体都可适用。

晚明小品文作家除“三袁”及钟、谭外,还有张岱、王思任、祁彪佳、汤显祖、冯梦龙等人,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张岱。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小品文名作有《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复社是崇祯初年由张溥、张采成立的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在抗清斗争中,不少复社文人壮烈殉国,或者退隐山林,不与清廷合作,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人物张溥(1601—1640),江苏太仓人。著有《七录斋集》,散文名作是《五人墓碑记》。

在“娄东二张”创建复社时,松江(今上海松江)人陈子龙和同乡夏允彝、徐孚远、王承光等人创建了爱国文社几社,与复社彼此呼应。在众多几社作家中,最重要的是陈子龙和夏完淳。

明初词家主要有杨基、高启、刘基等人。明中后期杨慎、王世贞、汤显祖等人的词,成就不大。(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清初毛本《三国志演义》选为开篇词。)陈子龙的词如[山花子]《杨柳迷离》,夏完淳的词如[一剪梅]《咏柳》。

明初散曲以皇室作家朱有燉为代表。他有散曲集《诚斋乐府》

明中后期散曲创作呈现兴盛局面,影响较大的散曲作家有王九思、康海、王磐、陈铎、唐寅、杨慎、梁辰鱼、冯惟敏、薛论道、金銮、朱载堉、施绍莘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