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越轨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是价值标准在研究中的作用之一。
3. 统计的标准
统计的标准也是统计学的标准,用于测量 越轨的分布和比例。但越轨与统计异常是有根 本区别的。统计异常学的偏离简单地说是指一 种行为的发生频度或多或少地偏离正常水平。 某种行为发生的频度低未必就是越轨。
比如,收集烟盒并不是一件分布很广的行 为,这种行为只是一种统计上的异常,而不是 对规范的违反。反之,分布很广的行为未必不 是越轨,如婚外情、闯红灯、偷税等。
触犯规范的重要性。
二、越轨行为的界定
越轨不仅对社会学家而言是一个主要问题, 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如此。但不同学科提供的 解释方法不同,识别标准也不一样。
例如法律标准和宗教标准对越轨的界定都 是十分严格的。这两种标准都有着专门针对越 轨行为的成文规则,如基督教里有摩西十诫, 佛教里有五戒。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医学标准、 价值标准和统计标准对越轨行为的界定。
第二节 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
❖ 一、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以及心理因素的解 释
❖ 1. 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有机体来解释越轨 ❖ 2.用心理因素来解释越轨
二、社会学的解释
❖ 与环境学、生物学、心理学不同,社会学家 在解释越轨行为时往往强调越轨行为是一种 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因而, 社会学家更倾向于从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 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 其主要的理论解释有:
3. 标签理论
❖ 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该理 论吸收了符号互动理论的一些基本假定作为 自己的理论起点。
❖ 其有关越轨的基本观点是: ❖ 源自文库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
中,给人们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是一个关键因 素。

初级越轨与次级越轨
❖ 埃德文•雷梅特区分了两种越轨行为: ❖ 一是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即偶尔
❖ 该理论认为,与社会主流文化不一致的较小的文化 组成部分就是亚文化,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内部包含 着许多亚文化,每一亚文化都有自己不同于主流文 化的独特的目标和价值。共享某一亚文化的群体就 是亚文化群,它是主文化群的一个分支。
亚文化群体有以下特征 :
❖ (1)它们是主体社会中可以辨认出的组成部分,在 某些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不同于主体社会。
3. 加大越轨行为的成本
惩罚或以惩罚相威胁,是增加越轨成本的常 用方法之一。例如,对罪犯实施监禁,既是对犯 罪行为施加的惩罚方式,也是威胁潜在罪犯的手 段。
三、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
❖ 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 ❖ 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 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 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 2. 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 ❖ 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 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 越轨行为可以从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 越轨行为可以成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预警器。
第七章 越轨行为
❖ 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 现象。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 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 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 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第一节 越轨行为
❖ 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熟悉又陌生)
❖ 阿尔伯特·柯亨为今日美国社会中万花筒似的 越轨现实勾勒出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 他说,他的一部著作的主题是“耍无赖、诈 骗、撒谎、不端、犯罪、偷窃、装病、投机 取巧、不道德、不诚实、陷害人、贪污、腐 化、心怀恶意、过失,简言之越轨” 。因此, 我们就先来看一下越轨的含义以及几个不同 视角的界定标准。
❖ 默顿指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和 穷人,他们可能以以下五种方式对其社会失范的困境 作出反应:
❖ (1)遵从,即认可文化所倡导的目标,又运用社会所 认可的合法手段来实现这种目标。
❖ (2)革新,即接受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但拒绝社会所 认可的手段。
❖ (3)仪式主义,即接受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但拒绝文 化所倡导的目标。
1.医学标准
医学标准依靠的是自然科学的诊断手段, 因此,对于越轨行为的定性有其权威性,经常 可以作为证据来使用。例如,犯罪行为所依据 的是法律的标准,但是司法机关经常要借助于 医学的诊断来确定一位嫌疑人的行为能力,其 标准就是精神学方面的标准。
医学的标准告诉我们,一种生理或心理上 的缺陷,在社会生活中是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 行为方式的,而这种行为方式当中就孕育着道 德和价值的含义。
运用社会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对 社会成员(包括个人、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的 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种 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 狭义的社会控制,则是指社会对偏离社会规 范的越轨行为而采取的限制措施及其过程。
❖ 在社会学研究中,一般来讲,是从广义上使 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的。
❖ (4)隐退主义,即既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也拒绝 社会所认可的手段。
❖ (5)反叛,即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 手段,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
2. 亚文化理论
❖ 亚文化理论又称文化传递理论,试图从人们的社会 文化背景中寻找越轨行为的原因,其特征是将越轨 行为也视作一种文化所规定的社会行为。
❖ (2)作为主体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至少服从 该社会的一部分准则和法律。
❖ (3)作为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集团,它们为其 成员规定了自己所特有的行为规范。
❖ (4)它们是一个发挥某种功能的单位,也就是说它 们至少能够为了某些目标而作为一个整体行动。
❖ (5)它们意识到自己是在某些方向与主体社会相离 异的单位。
(3)硬控制和软控制
硬控制是指运用强制性控制手段,比如政权、法律、 纪律等,来控制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软控制是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比如舆论、风俗习 惯、伦理道德等,来控制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 式。
(4)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外在控制是利用外部力量,即各种形式的社会规范, 对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控制。
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 二是次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即卷入
了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 “越轨”,且越轨者本人也接受了。
4.差异交往理论
❖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萨瑟兰提出来的。 他认为,与其他一切社会行为一样,越轨行为 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接触 到遵纪守法者,也可能接触到越轨行为者。一 个人是否会成为越轨行为者,取决于他与什么 样的人交往。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对 越轨所做的定义是:
❖ 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 为或偏离行为。越轨行为的特点有:
❖ (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 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 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
❖ (2)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 ❖ (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 ❖ (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 ❖ (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
2. 社会控制的特征
从社会控制的内涵来看,社会控制具有: 普遍性、统一性、强制性、多重性等特征。 其中,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普遍性与强制性。
(1) 普遍性
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维持社会秩序的必不可少的 机制,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代之中。
(2) 统一性
没有统一的社会控制,社会必然陷入混乱。社 会控制的统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控制手段、控 制范围、控制的准则是统一的。
❖ 道格拉斯的“越轨漏斗”—— ❖ (1)某种事物不对劲、陌生、奇特的感觉。 ❖ (2)厌恶、反感的感觉。 ❖ (3)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感觉。 ❖ (4)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和道德价值的感觉。 ❖ (5)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的判断。 ❖ (6)某种事物违反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的判断。 ❖ (7)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轻罪法的判断。 ❖ (8)某种事物违反正统道德重罪法的判断。 ❖ (9)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 ❖ (10)某种事物绝对邪恶的判断。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
❖ 1.社会控制的类型 ❖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各种
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有: ❖ (1)制度控制与非制度控制 ❖ (2)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 ❖ (3)硬控制和软控制 ❖ (4)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1)制度控制与非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指每个社会都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向其 他成员标明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行为是受到鼓励 的。
❖ 社会失范理论、亚文化理论、标签理论、差 异交往理论等。
1. 社会失范理论
❖ 迪尔凯姆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概念之一就是 “失范”(Anomie)。失范也称为社会反常 态,指价值观发生冲突、趋于淡漠,甚至消 失的社会状态。
❖ 迪尔凯姆认为,当现有的社会结构不再对个 人的需要加以控制时,失范的状态就会产生。 失范是社会的一种状况和特性,而不是指人 的一种状况。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犯罪和 其他社会问题(如自杀)将易于产生。
一、越轨的含义
❖ 对于越轨的含义,道格拉斯认为,我们 应使用一种不封闭的定义,它有助于在现实 生活表明我们正在研究的东西。他将越轨定 义为:“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判定是违反其准 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为 了理解这一点,道格拉斯设计了一种上大下 小的“越轨漏斗”,其中装满了各种可能的定义。
内在控制是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对 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
2. 社会控制的手段
❖ 罗斯把社会控制手段分为两类: ❖ 一是伦理的控制手段,它们的形成是由于感情
的力量,比如舆论、暗示、个人理想、社会宗 教、艺术和社会评价等控制手段; ❖ 二是政治的控制手段,比如法律、信仰、礼仪、 教育和幻想等 。
非制度控制,是指用舆论、风俗、习惯、教化、伦 理道德等力量,影响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进而对其行 为进行控制。
(2)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
积极控制,指以舆论、教育等措施,引导、鼓励社 会成员按社会规范要求的方式行动,从而预防越轨行为 的发生。
消极控制,指在积极控制失效的情况下,对违反 社会规范的个体行为进行惩罚。
2. 价值标准
以道德、习俗或价值观作为认定越轨的准 则,这是最为总要也是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标 准。因为不需要借助于纯科学的手段就可以表 达对越轨的态度,这恰恰是反实证主义学派的 基本立场和研究方式,因此这是从本体的意义 上理解越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在现实中,实证研究同样也要伴随着思辨 的方式的越轨的价值含义加以界定。比如对酗 酒者酒后驾车违章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测量 酒精对人的辩证能力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会 注意到开车去喝酒的人,在没有酒后驾车之前, 他们的规范意识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某种偏差。 也就是说,他在清醒的时候就有过超常规的违 章记录,或是喝酒时就决定了酒后驾车,而不 是因为他喝多了而稀里糊涂地驾车肇事的。
三、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 越轨行为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 防止越轨行为的有效途径主要有:
1. 改变社会规范 任何社会规范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
着历史条件的改变,它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社会规范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修改或取 消。
2. 消除产生越轨行为的社会条件和形成原因
这是控制越轨行为的根本途径。例如,让年 轻人尤其是青少年远离越轨者群体,从而减少青 少年犯罪,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第三节 社会控制
❖ 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学科着眼点的不同等 等,学者们对社会控制的内容、性质和方式 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社会控制的规定也不 一样。
❖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社会控制的含义。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和特征
❖ 1. 社会控制的含义 ❖ 一般认为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依靠自身的力量,
(3)强制性
不管愿意与否,任何人都要受到外在于他的社 会规范的束缚和影响。一方面,统治阶级都会通过 社会控制,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另一方面,任何社会,都会用强制的方式,对 害群之马严加控制。
(4)多重性
各种控制手段的控制作用,叠加在控制对象身 上,使之受到多种控制手段的作用,这就是所讲的 社会控制的多重性。比如一名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 要受到政权、法律、风俗、习惯、政纪等各种控制 手段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