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20 世纪 50~70 年代 (1)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票证计划供应,生活水 平总体较低。 (2)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 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1)衣: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 多样化。 (2) 食 : 到 1987 年 , 中 国 已 基 本 解 决 了 温饱问题 , 政 府 还 倡 导 “ 菜篮子工程”。
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 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 析导致中国民众
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 的服饰由单一化
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 向多元化变化的
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主要因素。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提示】 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原因: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 对外开放;炫富等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西方 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 (4)社会风俗 ①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 的色彩。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④大城市的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 惯。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Fra bibliotek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2015·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歌曲《文明结婚歌》唱道:“吾祖国,改良婚 礼,社会进文明;莫再说,男尊女卑,同是新国民。”歌词描绘的社会现象最 早可能出现于( )
【导学号:14330104】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华民国初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据王英侠 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 与阶层间的封闭性》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 (3)材料三中把 1978 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 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
第 14 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及特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1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1)衣 ①“洋布”“ 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 ③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
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 文
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 装,
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 现象。
(2)食: ①.传统饮食
北方饮食
南方饮食
②.变化:开始出现西式餐饮。
(3)住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 市里也开始出现西餐馆, 还有面包房、咖啡店。西 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传 入。
(4)风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和婚嫁仪式变化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图说历史:感受衣、食、住、社会风俗的变迁
(1)衣:
①.清代服饰
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常穿的服饰。 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 度只到腰际,本来是北方人在骑马 时穿的。
满族妇女一般都穿长度到 脚的宽长袍,外面再罩一件 像背心的坎肩。
②.变化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 叶
由民国服装设计师参考 满
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
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
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奠定了经济基础。
(3)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与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 (4)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5.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30105】
材料一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
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
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提示】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史料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
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 (2)根据史料二并
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 结合所学知识,分
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
(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
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西方文明的传入等。
(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特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12 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 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 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合作探究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提示:从地域、过程、程度、动力、趋势等方面分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
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 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 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 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其 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到“婚嫁 之身,惟论财势耳”可知“变化”为由重门第向重财富转变。“原因”结合所学 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民 国时期人们的婚恋观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 转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第(3)问,结合材料三中“第二阶段: 1978 年~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 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可知,原因可以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 的决策等进行分析;后一个“原因”可以从第三阶段的时间“20 世纪 90 年代 中期”切入, 联系经济方面的主要史实回答即可。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2015·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
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的是( )
A.中山装
B.列宁装
C.长袍
D.马褂
3、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误区警示]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 中西服饰并行。 (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止缠足。 (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 广大农村仍然处于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3)住: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安居工程”。 (4)风俗习惯: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重环保、讲究卫生、
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66“学思之窗”,思考: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 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工农 业产品丰富,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 极性高涨。
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 哪些?
【提示】 西方侵略的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 观念;时代潮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合作探究】 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
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
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
上一页
返回首页
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下一页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949~1978 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 第二阶段:1978 年~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 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
婚嫁
探究点一 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史料
史料应用
史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 (1)根据史料一并
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 结合所学知识,分
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 析从“扬气”变为
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 “洋气”的原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6、2008 年底,由国内 15 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最 终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黑猫白猫、上网、改革 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这些流行语( )
A.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 B.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 C.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 D.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