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课堂模式说明:
单元整合课为适应中学语文改革的需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科学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大语文”的氛围,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单元整合阅读教学可使语文课堂由“少、慢、差、费”变为“多、快、好、省”,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单元整合课主要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个主题。这种单元除把一个大主题细化、具体化外,还能供学生学习如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达同一主题。
单元整合课流程:
环节1:明确目标和预习提示
1、出示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围绕主题、写作手法等设计
2、出示预习提示
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于过程和方法。要对活动的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时间:3分钟
活动:学生齐读或自读目标、预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环节2:主题探究,归纳写法
要体现语文学习中学生主体性,以及师生、生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侧重学法指导。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全员参与,不能让某一个学生唱独角戏。
时间:7分钟
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掌握学情。
环节3:质疑交流,提升能力
鼓励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表现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围绕主题发表看法,也可以就其他的问题谈看法,总而言之,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
时间:10分
活动:学生质疑,教师适当引导和点拨。教师一定注意要尊重学生个体,不能否定学生个性化理解,不能强加给学生自己的答案。
环节4:赏析积累,培养情感
要求达到品味语言培养语感、丰厚语言积淀两个目的。探究主题是从宏观入手,品味语言需要细读、精度,读关键段,读关键词,从细处入手,深入对主题的了解。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积累语句,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时间:10分
活动:学生品读,师生共同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适时表扬。环节5:迁移拓展,应用实践
意在开发语文资源,实现课内语文与课外语文的对接。语言实践强调学生学习语言的“习得”,特别是培养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让学生小练笔,也可以就本单元的主题或写作手法推荐一两篇课外读物,进行练习。
时间:8分钟
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成果。优秀小练笔要当堂范读。课外篇目不要求精读,达到一课一练即可,练习重点要突出。
案例分析:
被整合的教材:河大版八下第六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柏林之围》《蒲公英》《荷花淀》《百合花》《兵车行》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五篇文章用不同的材料诠释同一主题。这种题型的单元,用课文做范文,让学生学习如何把大主题具体化,如何运用不同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主题。
整合思路:以战争为核心,设计一个主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得出主问题的答案,通过比较各篇主题之间的差别来体会“战争”这一大主题下还可分出许多小主题。同一主题,可以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表达。
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自读课文,概括各篇课文的主旨,每篇课文用一个课时,共五个课时;二是讨论比较各文的主题。在理解了全单元各课的主题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战争反应的主题情感的细微差别之处和所选材料的不同。
“大题小做”话战争
无极实验学校张玲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六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灾难。我们很幸运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但是世界上的战争从未停止。战争这么大的话题,作者如何写得这么真切。今天我们来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环节1:出示教学目标,预习指导
学习目标:
1、回忆并概括五篇课文的主题思想,了解大主题下从侧面反映的不同小主题。
2、掌握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3、品读文章中细节描写的效果。
4、正确认识战争,激发爱国情感。
出示预习指导:
1、小组合作,概括第六单元五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2、合作交流,每篇课文的主题是如何表现的?(围绕写作方法展开讨论)
3、勾画出每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说一说在文中的作用。
4、找出文章中细节描写,讨论其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指导1和指导2分工合作,每位组员负责一篇,向其他组员汇报,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完成指导1和指导2后展示交流,然后再进行指导3和指导4.
(学生自由读,大屏幕停留在此张幻灯片)
时间:时间:3分钟
活动:学生齐读或自读目标、预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环节2:主题探究,归纳写法
教师提问:《柏林之围》一课你能从主人公儒夫上校身上感受到什么?他为什么痛苦?这只是他一个人的痛苦吗?《蒲公英》一课,你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兵车行》开篇就描写了大军将行亲人送行的悲壮的场景,“车辚辚,马萧萧……哭声直上干云霄”一处环境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百合花》和《荷花淀》体现战争的残酷了吗?
教师抛出这几个问题,意在探究课文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指导方法进行讨论,完成对主题的探究。
时间:7分钟
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掌握学情
环节3:质疑交流,提升能力
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展示结果后,教师总结提升:
作者将普法战争带来的灾难与痛苦集中体现在了儒夫上校身上,儒夫上校所想象的法国节节胜利和现实法国惨败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他内心极其痛苦,构思非常巧妙。得出作者将战争这个大的话题体现在了一个人或一些人身上了(板书一个人)。
蒲公英既象征了遭受战争践踏蹂躏后不屈不挠、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精神,也是与蒲公英有同样遭遇的小儿子的象征,作者将战争带来的痛苦承载在了蒲公英这一事物上。所以本文用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将大的话题承载在了一种植物——蒲公英。(板书一个物、一件事)
可以通过场景描写反应战争的残酷。(板书一处景)
教师总结:无论是战争还是其他话题,可以通过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一处景来表现,使空洞的话题从小处入手,变得有血有肉,实在真切,这就是“大题小做”的写作方法。
时间:7分
活动:学生质疑,教师适当引导和点拨。教师一定注意要尊重学生个体,不能否定学生个性化理解,不能强加给学生自己的答案。
环节4:赏析积累,培养情感
描写技巧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