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1998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2001年0
[提要] 近年来,城市规划行业发展很快,在学术上不断探索,不断引进和观念,国家对城市规划的管理日趋深化,各地在实践中也纷纷采用新的了更好地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为了行业的发展,推动城市规划的技术进步,加快新理论的普及和应用;为了推门在实践中的创新和优秀经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了“中国城市课题组,计划陆续推出城市规划发展趋势年度报告。本文为其第一个报告的成果,在此刊出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 中国城市城市规划发展
1997年是我国城市发展相对平稳的一年。截止到年底,仅新增设市城市市城市达668座。
199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改市的审批;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年。城市的扩张速度开始下
1997年国家开始对前几年开发区热进行调整,大规模的城市规划编制工这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使规划工作者审视自身,向性方面进军。
1998年是我国政府的换届年,3月份我国政府换届以后,提出了社会经济为抵御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国内的需求市场济增长,国家将把住房制度改革作为启动需求市场的主要手段。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为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各地也纷纷开展籍管理制度的改革。特别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可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深人人心,城市环境、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和城市历史文广大市民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回顾1997年城市规划领域的发年城市规划工作的创新,面临的挑战将更具有意义。
1998年将是城市规划行业产生重大变动的一年。城市规划工作将日益受地位不断提高。
一、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的争论和实践,进入1998年城市化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
人们对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的认识将进入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
1.城市化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已有很大的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增长迅速分割现象,存在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现象。
在我国影响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实质性因素是经济发展速度和机制、城市福利制度、城市住房制度和城市教育制度。在这几方面我国目前还留用了策。
我国城市化的思路经过“离土不离乡”、“离乡不背并”、“离土又离乡”,围墙开始松动,城市化逐步走向正常。其实城市化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1997年4月,国务院第五十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允许已经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在小城镇办理城半年重庆市出台了新生子女可随父落户的政策。
1998年我国政府将开始探讨城市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是各地对户籍制2月广州市开始实施《广州市购买商品房申办蓝印户口暂行规定》,凡在市购买合法商品住宅居住的外地人员,可申请在7年内有效的蓝印户口,期满市常住城镇居民户口。深圳市、上海市、北海市等城市也先后制定了购房都市为发展私营企业颁布了纳税大户可以农转非的政策。北京市远郊区县始户籍改革的试点工作。
2.建立标准城市、镇统计区
由于我国处于城市化的起步,多种城市化过程并存,城乡之间的划分不乏准确的城市地域划分,使得我国城市化水平统计指标缺乏准确性。现国内均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的真实情况。准确的统计是一个学科提高科学性的进行行政管理的依据。
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提出的建立标准城市统计区的建议,值得认真研究规划法》的修订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给予确定。
3.建立以实际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战略
面对21世纪,我国将会打破以规模为标准的城市发展战略,将会针对不类型的城市制定更加实际的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不仅是一个数量、规模的问题,还有一个质量、与所在区域协城市发展战略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对城市发展水平应有一个标。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人们身边的一切。虽然现在还无法律和目标指向,但应使城市发展建立一种具有弹性、张力和创新性的机制强的转换资源的能力。
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新的观念。评价城市的发展前景不能仅以拥源,多少劳动力,多少资本为依据,而是要用能力的概念,关键是看其是否综合起来变成现实的经济能力。而这种资源转换能力主要依赖人力资本,从科技和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源泉。
21世纪城市发展将具有新的发展机制,在这新旧机制转换的时刻,应逐展思路,要强化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职能,及早制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注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全球化和国际性城市的建立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域化趋势日益明显,以跨国公司贸易资本和生产布局的改变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同时,新技术革命、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