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化学溶解度及计算(含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溶解度解答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复习---溶解度解答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2022•湖北)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丙(填“>”“<”或“=”)。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丙。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填序号)。
A.甲溶液仍是饱和溶液,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答案】(1)=;(2)丙;(3)C。
【解答】解:(1)t1℃时,甲、丙两种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丙。
(3)A、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晶体析出,甲、乙溶液均仍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晶体析出,但选项说法无法确定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的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晶体析出,甲、乙溶液是t1℃时的饱和溶液,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2)丙;(3)C。
2.(2020•朝阳)如图,请根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 。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在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C 。
(4)在t3℃时,将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 g。
【答案】(1)A=B>C;(2)降温结晶;(3)C;(4)70。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3)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中的溶剂最少,C中的溶剂最多,降温到t1℃,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4)在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将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的晶体,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九年级化学有关溶解度计算题

九年级化学有关溶解度计算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初三化学专题------有关溶解度计算题(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1.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
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是:50克-12克=38克设:20℃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溶质 溶剂 溶液12g 38g 50gx 100g (x+100)gg g x g 1003812= 解得x=31.6g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1)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
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设: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溶质 溶剂 溶液13.6g 40g 53.6gx 100g (x+100)gg g x g 100406.13= 解得x=34g答: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2)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溶质 溶剂 溶液4g 11g 15gx 100g (x+100)gg g x g 100114= 解得x=36.4g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
则:(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解析:设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和y 。
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质量为z 。
初中化学 北京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溶液 第三节 溶解度习题

第三节溶解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b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并充分搅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得到M的不饱和溶液B.t1℃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C.温度升高到t2℃时,M、N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D.温度升高到t2℃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2.实验室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钾溶液,李晓取出一部分溶液,向其中加入6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李晓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3g B.9g C.15g D.18g3.将一不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水20克,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3克;若向原溶液投入该晶体7克后,发现溶液中有2克晶体不能溶解,求该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A.15克B.30克C.45克D.40克4.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
向第一份加入9gA 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g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g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
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A.40g B.20g C.8g D.无法计算5.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若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11.515.119.424.437.6 A.30℃-40℃ B.20℃-30℃ C.10℃-20℃ D.0℃-10℃6.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B.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C.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D.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7.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的溶解度______B的溶解度(填”>”或”<”或﹦”)(2)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______(3)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______法提纯B;(4)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质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8.t℃5%的硝酸钾溶液200克,若蒸发掉150克水,恢复到t℃恰好变成饱和溶液,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克,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溶解度》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1.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B. 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C. t2℃时,等质量的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 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2.将2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A. 升高温度B. 加入溶剂C. 加入溶质D. 倒掉一半溶液3.60℃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B.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C.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4.如图所示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t1℃时,三种物质中 B 的溶解度最大B. t2℃时,取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只有 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 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 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 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结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干水分可得HCl晶体B. 将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可得硝酸钾晶体C. NaCl的近饱和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得到饱和溶液D. 通过将CaO加入水中的方法可以得到CaO的饱和溶液6.如图是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小B. 20℃时,分别向50g水中加入15g氯化钠和碳酸钠,充分溶解后都形成饱和溶液C. 升高温度可以将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D. 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碳酸钠晶体7.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另一瓶为5%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 加一定量的水B. 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 略降低温度D. 室温时,蒸发少量水2.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C.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D. 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3. ( 2分) 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C.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 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4.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B. 升温可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C.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40℃时,将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二者都变为不饱和溶液5. ( 2分)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6. ( 2分)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 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D. 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7. ( 2分)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⑤D. ①②⑤8. ( 2分) 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20℃时,20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B. 20℃时,把20g硝酸钾溶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C. 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D. 20℃时,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二、多选题9. ( 3分)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B. 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C. 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 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10. ( 3分)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40℃, 溶液中两物质的质量均不变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C. 乙中含有少量甲时,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D. 40℃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11. ( 3分) 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温度升高可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后变成饱和溶液C. 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12. ( 3分)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提优练习: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word版有答案)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2)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晶体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3)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4)升温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5)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6)通常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食盐()[核心知识]1.饱和溶液三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
2.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注意:Ca(OH)2在上述过程中温度的改变方向相反。
3.结晶方法:(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易错点拨]溶液中如果没有溶质固体存在,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所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2.如,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
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A.砂糖水颜色很深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3.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B.加水C.加KCl固体D.倒出部分溶液4.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可得到食盐B.利用海风降温可析出食盐晶体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可制得食盐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可得到食盐5.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A.生石灰B.氯化钠C.硝酸铵D.氢氧化钠6.将5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
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溶液的质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7.在萝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向倒出的食盐水中加足量食盐使之饱和(设温度不变),则食盐水的质量 ()A.增加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8.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若要判断③中溶液是否饱和,可在烧杯中加入少量蔗糖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9.20 ℃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
中考化学溶解度计算题及答案[2024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溶解度]
![中考化学溶解度计算题及答案[2024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溶解度]](https://img.taocdn.com/s3/m/49c14c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d.png)
1.已知硫酸铜的溶解度为1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硫酸铜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硫酸铜的质量为10g.
2.已知硝酸银的溶解度为2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银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的质量为20g.
3.已知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36g.
4.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20g.
5.已知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铵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氯化铵的质量为40g.
6.已知硫酸铁的溶解度为3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硫酸铁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硫酸铁的质量为30g.
7.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钾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的质量为50g.
8.已知硝酸钠的溶解度为25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钠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硝酸钠的质量为25g.
9.已知硝酸铜的溶解度为15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铜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硝酸铜的质量为15g.
10.已知氯化钙的溶解度为40g/100mL水,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钙的质量。
答案:溶液中含有氯化钙的质量为40g.。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a 、b 、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的饱和溶液由t 2℃降温到t 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 .将a 的溶液由t 2℃降温到t 1℃,一定有晶体析出C .t 2℃时,50g 的a 溶于50g 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D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2.20℃时,15 g A 与 30 g 水混合正好形成饱和溶液,40℃时,20 g 水最多能溶解 5 g B 物质,则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 .S A >SB B .S A <S BC .S A =S BD .无法确定3.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X 酸性氧化物 溶液 浓溶液 游离态Y 非金属氧化物 乳浊液 饱和溶液 化合态 A .A B .B C .C D .D4.下列有关氯化钠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氯化钠溶液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各部分组成完全相同的混合物B .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C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溶解过程中没有热量转化D .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可继续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5.下列操作不能加快溶解速率的是A .升高温度B .加溶剂C .搅拌D .粉碎固体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C.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20℃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D.将2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10%8.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t2℃时,将甲、乙各14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再缓慢降温,甲首先达到饱和状态9.下图为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克 t /℃ ·P 溶解度及计算
i .20℃时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发生如下不同变化,其中不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温度不变,蒸发溶剂
D 通入CO 2
ii .要使wg 10%的NaCl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再加入w 10g 固体NaCl
B 蒸发浓缩成w 2
g NaCl 溶液 C 蒸发掉一半溶剂 D 再加入2wg 25%的NaCl 溶液
iii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
的曲线如图:
现分别在50g A 和80g B 中各加水150g ,加热溶解后并
都蒸发水50g ,冷却到t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溶液中A 、
B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B t 1℃时溶液中A 的浓度小于B 的浓度
C t 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
D t 1℃时析出固体B
iv .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v .右图是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 点表示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M 未完全溶解 D 无法配制
vi .将5g 纯净物A 投入95g 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
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一定等于5%
B 一定大于5%
C 一定小于5%
D 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5%
vii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若用8%硫酸25g ,通入直流电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则电解水的质量为
A 2.5g
B 5g
C 8g
D 10g
viii .已知某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现将一定量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当温
度降至30~20℃时,才发现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
则原盐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能的是
A 15%
B 20%
C 18%
D 22%
ix .已知某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现将一定量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当温
度降至30~20℃时,发现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
则原盐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不可能的是
A 15%
B 20%
C 18%
D 22%
x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原温度,则
A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xi .Ca(OH)2在80℃时的溶解度为x g ,20℃时溶解度为y g ,取80℃时Ca(OH)2的饱和
溶液a g 蒸发掉w g 水后,再恢复至20℃,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 、y 、z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x >y >z
B y <z <x
C x <y
D y >z
xii .常温分别将10g 下列固体与90g 水充分反应混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 CuSO 4·5H 2O
B Na 2O
C KNO 3
D CaO
xiii .有m 1g KCl 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1%。
采取某种措施后析出m 3g KCl 晶体,母液质量为m 2g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2%。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C 1一定大于C 2
B m 1-m 3=m 2
C m 1-m 3=100m 3
D 原条件下KCl 的溶解度小于c 1g
xiv .某学生在10℃时取100g 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g 水加入35.4g 硝酸钠配成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
已知10℃时,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依次为31g 、80g 、35.8g 、20.9g 。
通过计算可推断出析出的晶体是
A 氯化钾
B 硝酸钠
C 氯化钠
D 硝酸钾
xv .X 、Y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①t 1℃时,X 、Y 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②若X 晶体中含少量Y 晶体,则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X ;
③若Y 晶体中含有少量X 晶体,则可用重结晶法提
纯Y 晶体;
④将t 1℃时的100g X 饱和溶液和300g Y 饱和溶液
分别蒸发掉20g 水,然后温度仍降至t 1℃,则Y 析出的
晶体多;
⑤将t 2℃的100g X 饱和溶液和100g Y 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至t 1℃时,则析出晶体一样多,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③④⑤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xvi .Na 2SO 4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A 点表示Na 2SO 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降温和加入Na 2SO 4·10H 2O 晶体都可使其饱和·
B B 、
C 点表示t ℃时,Na 2SO 4溶液在B 点的溶解度大于在C 点的溶解度
C 在C 点时Na 2SO 4溶液降温或升温,都会使其溶液变浑浊
D 制取芒硝的最佳方法是在100℃时配成Na 2SO 4的饱和溶液,并降温至0℃,可析出Na 2SO 4·10H 2O 晶体
xvii .浓度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和时,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 %,而等体积混和时为b %;浓度不等的两种乙醇溶液等质量混和后,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也为a %,而等体积混和时为c %,则a 、b 、c 间的关系时是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不可比较
xviii .已知:t ℃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 中含溶质m g ,若蒸发b g 水并恢复到t ℃时,析出溶质m 1g 。
若原溶液蒸发c g 水并恢复到t ℃时,则析出溶质m 2g 。
用S 表示该物质在t ℃的溶解度,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S ·B
·C ·A
0 t 100 ℃
A S=100m
a m
-
B S=
100
2
m
c
C S=100
12
()
m m
b c
-
-
D S=
100
1
()
m m
b c
-
-
xix.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和物中提取A(不考虑A、
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取50g混和物,将它溶于100g热水,然后冷却
至20℃。
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和物中B的质
量百分比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2)取Wg混和物,将它溶于100g热水,然冷却至
10℃,若仍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下列两种情
况下,混和物中A的质量百分比应满足什么关系式?(以
W、a、b表示)
①当W<a+b时,
②当W>a+b时,
.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
NaNO3 KNO3 NaCl KCl
10℃80.5 20.9 35.7 31.0
100℃175 246 29.1 56.6
(计算时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过滤晶体时,溶剂损耗忽略不计)取23.4g NaCl和40.4g KNO3,加70.0g H2O,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50.0g H2O,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
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高温);将滤液冷却到10℃,待充分结晶后、过滤,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低温)。
i A
ii B、D
iii B、D
iv D
v B
vi D
vii B
viii C
ix A
x A
xi C、D
xii D
xiii B、C
xiv D
xv B
xvi B、D
xvii B
xviii C
xix (1)40% (2)①A%>a
W
×100%;②A%≥
W b
W
-
×100 %
100℃析出的NaCl质量:m高温=15.6克10℃析出NaCl晶体质量为:0.68克;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36.2克;析出晶体总质量m低温=36.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