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2课文注释:列夫.托尔斯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注释: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1828年8月28日生于莫斯科以南200公里的贵族庄园雅斯纳斯·波良纳。1844年求学于喀山大学,三年后退学回家经营庄园。1852年从军高加索,同年发表处女作《童年》(与后来发表的《少年》《青年》合成自传体三部曲),开始文学活动。1856年发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为作者赢得了名声。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会大变动时期。1863—1869年,他完成了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完成了第二部著名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完成了集中体现他晚年的思想和艺术特征的长篇小说《复活》。《战争与和平》(1863~1869年)共4卷,130万字。它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以19世纪头25年的俄国社会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齐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波罗金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退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小说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就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这条线索与作品题目中的“战争”对应。一条线索是包尔康斯基、别竺豪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家大贵族的家庭纪事,这条线索与作品题目中的“和平”对应。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将卫国战争与贵族家庭纪事穿插起来,每一卷写一个核心事件。第一卷写奥斯特里齐战役,第二卷写纳达莎与安德烈的恋爱史,第三卷写波罗金诺大会战,第四卷写彼尔被俘。次要事件紧紧围绕在核心事件周围。所以,作品虽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结构却有条不紊,完整统一。在塑造人物方面,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内心独白的手法,并把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同历史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人物形象丰满、真实。另外,作品在对照手法的运用、景物描写和夹叙夹议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杰作之一,全书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的无数画面,描绘了559个人物,上至皇帝、大臣、将帅、贵族,下至商人、士兵、农民,反映了各阶级、各阶层的思想情绪,提出了许多社会、哲学和道德问题。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描绘了19世纪最初20年纵横俄国城乡的广阔画面。在小说中人民被描写成决定俄国命运的伟大力量,但他又认为历史事件都是命定

的,表现了宿命论思想。

《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贵族社会的深刻危机,反映了俄国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书中的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70年代带有个性解放色彩的贵族妇女的形象。她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产生,是个社会性的悲剧。正是以政府部长卡列宁为首的上流社会的虚伪冷酷和渥伦斯基所信奉的“金钱至上”,才造成追求个性和爱情自由的安娜的最后悲剧——卧轨自杀。

由于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列宁认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说:“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俄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见《列宁选集》第2卷,第37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