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经济发展规划研究_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番禺区各镇经济总量指标位次表

注:因缺乏1999年各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所以其位次为社会总产值的排序。

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与一般意义上作为农村经济中心的小城镇有所区别,作为大城市的经济腹地,小城镇要承接大城市强大的经济辐射,表现在经济发展上有这样一些特征:或发展与大城市配套的产业,或布局大城市的外迁企业,或为大城市富余资金的溢出地,或作为大城市的居住及相关设施用地。这类小城镇充分利用毗邻大城市的优势(包括资金、资源、技术、市场、创新、基础设施等优势),在经济发展动力、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战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均紧密配合大城市的发展。因此,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经济发展规划也与一般的小城镇有所不同。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产业发展规划。因此,经济发展规划是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很重要的一项主要内容。按照小城镇经济发展规划的一般结构,大致包括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小城镇发展条件分析和发展战略规划三部分内容。如何在这个约定俗成的框架中充分考虑小城镇位于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区位因素,将规划做出特色,就需要规划参与者认真考虑。下面以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经济发展规划(2003年-2020年)为例,谈谈对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经济发展规划的几点认识。 东涌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中部,辖一个居委、十个行政村和一个农场,总土地面积41.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5.4平方公里,河流水域面积5.6平方公里。2002年户籍人口为31279,其中非农户籍人口约为3000人,暂住人口31850,总人口为63129。总结起来,东涌镇的经济发展规划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重比较研究,以数据说话,影响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分析着重考虑大城市的影响。在分析东涌镇经济发展现状时,注重与番禺区各镇经济发展的比较和部分发展指标与广州市平均水平的比较,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和清晰的数据分析得出东

涌镇的经济发展现状,结论明确可靠。在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时,着重考虑了大城市的影响。表1、表2列出了1999至2002年番禺区各镇主要经济指标的位次变化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经济总量指标稳中有升,经济发展在番禺区处于中上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至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两项经济总量指标中,位次有所提前的包括市桥、钟村、石楼、东涌、黄阁和南沙六个镇(区),东涌位居其中,其经济总量稳中有升,尤其是工农业总产值的位次有所上升,表明东涌镇的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从1999年至2002年,东涌镇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位次基本保持在第10位,工农业总产值从1999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10位(番禺区到2002年共有18个镇<区>),东涌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番禺区属于中等。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发现,位次居于东涌镇之前的市桥、南沙、石楼和大岗4个镇(区)与东涌镇不具有可比性。市桥作为番禺区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其强大的经济聚集能力是东涌不具有的;南沙作为具有特殊优惠政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其投资和产业发展环境也是东涌所不具备

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为例

马雪莲

的。而作为由两镇合并的石楼和大岗,其经济总量统计的特殊性也使其与东涌镇不具有可比性。排除这4个镇,东涌镇的经济总量排序将更为靠前,GDP和工农业总产值都由1999年的第8位上升至2002年的第6位。从经济总量的平均增长速度看,东涌镇近几年来GDP和工农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在番禺区的也处于中间水平,大致在第10位左右。

(二)东涌镇的人均GDP排序较前,经济发展效益显著,但与广州市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表2可以看出,2000年和2001年东涌的人均GDP在番禺区位居第2,2002年随着钟村和大石的位次提前,东涌的位次略为退后。从具体的指标看,2002年东涌的人均GDP为35790元,除与钟村(63275元/人,2002年)和沙湾(41731元/人,2002年)的差距较大外,与大石(36053元/人,2002年)的差距并不大。就番禺区来说东涌镇经济发展的效益是比较显著的,但与同期广州市的平均水平(41884元/人,2002年)①相比,东涌镇的人均GDP相对较低,差距较大,还有待大幅度提高。

(三)经济密度指标居中,土地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东涌镇的地均GDP指标近3年内均排在第7位(表2),2002年东涌镇的地均GDP为2686.78万元,与位居前列的市桥、大石等镇(区)相比,其经济密度并不高,只及市桥、大石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方面说明了东涌镇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也表明东涌镇的土地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经济集聚还有较大的土地资源优势。 (四)影响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优势不明显。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方面,除了各镇发展经济的相关政策和体制等因素外,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至少还有镇本身的经济基础、华侨和港澳台胞的回归投资能力、镇的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等方面。深入分析番禺区各镇的经济发展动力可以发现,除了各镇本身的经济基础和外资来源外,目前经济发展位次靠前的几个镇均有非常明显临近强大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如大石由于毗邻广州,承接了较多广州市的产业转移,如湘粤农产品批发市场、广州机床厂等,从而带动了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心城区的用地紧张也使大石成为广州市主要的城郊居住地之一,推动了大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南村和钟村的情况与大石类似,经济发展的位次同样靠前。而沙湾、石基和南村由于毗邻番禺区的中心城区市桥,在承接番禺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上具有地缘优势,经济也得到较快的发展。相对说来,无论是在区位上、本地籍的华侨和港澳台胞的回归投资能力上和本地的经济基础等客观因素上,东涌镇的优势都不明显。

总之,无论从经济总量指标还是经济发展速度指标,东涌镇都属于番禺区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镇。人均GDP指标靠前,经济发展的效益明显。地均GDP位次居中,经济发展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但人均土地面积较大,进一步的经济集聚具有较大的土地开发空间。

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从多个指标及理论出发。在进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时,具体运用到的指标有衡量经济增长量的增加值与总产值;分析产业结构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衡量产业附加值高低的净产值率;衡量产业链长短的感应度和影响力系数;判断产业发展阶段利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及衡量产业结构素质好坏的效益超越系数等多个指标及理论。 从产业增加值看,呈现第一、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而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1999年到200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例平均每年以0.75%的比率、第三产业以平均每年0.6%的比率降低,而第二产业却以平均每年大于10%的速度升高。从总产值看(见表3),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第二、三产业却波动很大。

表2 番禺区各镇近3年来人均地均GDP及人均土地面积位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