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阑尾炎手术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多发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卫生部为规范阑尾炎诊治,制定了阑尾炎诊治临床路径[1],按路径要求,阑尾炎手术住院病程应控制在一周左右,抗生素使用无特殊情况应控制在48小时以内。一旦阑尾炎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病人住院周期延长、经济负担增加,甚至可能诱发医患纠纷,这些均不利于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的实施。对此,我院采取了一些措施,明显降低了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阑尾炎病人115例,其中男69例,女72例,年龄6岁-89岁,其中老年病人(>60岁)为23例,占20%。阑尾炎分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1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32例。合并糖尿病3例。

1.2手术方法:1)切口保护:皮下脂肪组织切开时不使用电刀,以防止切口缘组织的坏死,减少切口感染的形成因素。撑开腹内斜肌与腹横肌时避免使用暴力,减少肌层出血。到达腹膜层后,腹膜切口小于皮肤切口,使用血管钳将腹膜固定于切口周围治疗巾上,使”切口腹膜化”。2)术中处理:术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尽量避免腹腔渗液、阑尾等污染切口。对于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术中常规送脓液培养+药敏,阑尾切除后,及时更换手术器械及手套,必要时术中加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将腹腔冲洗干净。3)术毕切口处理:缝合腹膜时不宜过紧过密,肌层及皮下碘伏浸泡消毒,肌层缝合松紧适中,既达到止血的效果,又避免了因肌肉血供受影响而出现肌肉坏死。对于术后可能出现切口感染的高危患者,如高龄患者、体质较弱、合并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术中阑尾化脓甚至穿孔等,在切口脂肪层留置碘伏浸泡的引流管引流,切口上方外敷稀碘伏纱布,一般术后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如切口皮下渗出较多,适当延长拔管时间。4)抗生素的使用:术后先经验用药,必要时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必要时更换敏感抗生素。5)术后处理: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定期观察切口红肿情况,敷料渗出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合并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注意监测其血糖情况。一般情况差的,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2结果

单纯性阑尾炎及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愈合良好,32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中仅出现1例切口轻度红肿,切口皮下引流管内有较多淡血性液体渗出,经延长皮下引流管拔管时间、切口予乙醇纱布外敷等处理后,红肿很快,亦达到Ⅰ期愈合。

3讨论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穿孔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一般为7%-9%,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率可高达30%[2]。一旦术后并发切口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随之延长、住院天数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均不利于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实施,我院针对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3.1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阑尾炎手术术中处理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腹膜外翻保护切口、提取及切除阑尾时与四周隔离、钳夹与切除阑尾的器械不再重复使用、关腹时更换手套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术前有典型腹膜炎体征的患者,切开腹膜时如操作不慎可能使大量脓液外溢污染切口,故切开腹膜时可先开小切口并准备好吸引器,如有脓液溢出立即吸尽,再扩大腹膜切口。在处理化脓性阑尾炎时,手套、衣袖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术毕冲洗时,尽量将腹膜提起,避免冲洗液污染切口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3.2术毕切口的处理:切口的处理对预防切口感染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腹膜的缝合不宜过紧过密,这样有利于切口下方积液渗入腹腔,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缝合腹膜后,切口常规碘伏浸泡消毒,其杀菌力强,无毒、无刺激,在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方面效果显著[3],需要强调的是,碘伏作为一种消毒剂本身可能增加切口内渗出,术中应尽量用干纱布将冲洗液吸尽。肌层的缝合的目的在于止血,但缝合太紧可能会影响肌肉的血供、甚至出现切割现象,这些均容易导致切口感染。皮下脂肪层除明显肥厚者单独缝合外,一般表皮和皮下一层缝合,切口的缝合绝对不能残留死腔。由于阑尾手术一般不使用电刀,切口的止血至关重要,血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一旦切口下方积血,出现切口感染的机会将明显增加。

3.3合理的引流:对于术后是否留置切口引流,目前意见不一,部分学者认为切口引流等于在切口内放入异物,提供细菌孽生媒体,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董维宁[4]等报道:在坚持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同时并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且可以达到伤口甲级愈合的时间水平。笔者在对高危患者皮下脂肪层放置碘伏浸泡的引流管,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取得了与其类似的效果。笔者认为:对于高危人群,如手术时间长、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全身营养状况差等,术后切口下方渗出较多,容易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不及时引出,势必增加感染的机会。为避免因引流管本身可能诱发感染,我们采取了将皮下引流管多剪侧孔尽量使引流通畅,切口表面外敷稀碘伏纱布、术后如渗液不多及早拔除出引流管等预防措施,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3.4抗生素的使用: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目前公认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以肠道内源性多重细菌混合(需氧菌和厌氧菌)为主,从我们近1年来的药敏试验可能看出,奎诺酮类药物对于相当一部分患者大肠埃希菌耐药。阑尾炎临床路径严格限制了抗生素使用周期,掌握细菌的药敏结果对预防切口感染、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作用明显。但需要强调的是: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绝不能替代外科无菌操作。

3.5术后处理:阑尾炎术后要勤观察、多换药。如发现切口周围稍红肿,切口皮下引流管持续有渗液引出时,需引起重视,必要时撑开皮下将积液引出、使用湿乙醇纱布外敷等措施在切口感染早期就将其有效控制。如确认切口已感染,应及时拆开缝线、通畅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根据药敏试验更换敏感抗生素,使切口能尽快愈合。对于化脓性阑尾炎且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腹腔炎症重,病人术后大多食欲较差,组织修复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需求,机体消耗大量蛋白,也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之一,故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的病人,应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这对预防切口感染,疾病康复大有好处。

通过上述综合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外科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79号。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51。

[3]杨世宁,陈丽红,陈钢,局部应用碘伏预防切口感染的观察[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7,17(4):405-406。

[4]董维宁,尚昕,张金玲,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8,18(11):1581-15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