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中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如并集、交集等,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2.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等。
4.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集合的运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分类和集合的运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收集、整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
2. 辅助资料:与集合相关的实例、图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七、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页的“数学广角”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集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通过示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
3. 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讲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4.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和补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分类和交集并集操作。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相关示例等。
2.教具:数学教具、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辅助。
3.板书:整理清晰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计算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授课1.理解集合: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集合的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对集合进行分类。
3.集合的交集并集: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计算。
3. 操练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集合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分类•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以及分类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掌握好集合的相关知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公开课教案第【1】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同学们,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假设7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8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假设3人)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4、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
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5、问题出在哪儿呢?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置?6、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7、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8、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
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9、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标题: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2.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数器、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共同特征,引出集合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二、探究(10分钟)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即一个元素只能属于一个集合。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3.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如将一组物品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三、巩固(10分钟)1. 出示一些物品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2. 让学生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统计班级学生的性别、年龄等。
四、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集合表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让学生尝试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如“所有人都是学生,所以所有学生都是人”。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理解了集合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概念和性质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集合的确定性和互异性,以及如何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和简单的集合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集合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含义的理解。
2.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集合的实例和运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集合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教学中的呈现和操练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向学生展示一些集合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集合的含义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含义,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集合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集合的更多运算方法和不定方程的解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基本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集合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老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并引出“集合”的定义。
2. 学习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如“元素”、“空集”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集合练习,加深他们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2. 学习继续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规则,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1. 复习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做简单的总结。
2. 提高老师出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错题讲解老师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4.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对集合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集合的运算规则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节课需要重点加强集合的运算规则的讲解和练习。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8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8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集合的概念,会用集合的概念表示具体事物。
了解空集、全集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的相关知识点。
2.集合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全面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集合概念的图片和案例。
2.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3.课堂活动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集合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此图片的理解,让学生自己谈谈集合的理解。
2. 概念学习1.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如何用集合表示具体事物。
2.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生活中常见的集合,如对容器、颜色等的集合的概念。
3. 练习1.设计一些集合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2.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
4. 总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他们学到了什么,对集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生活中更多的集合概念,写下来。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更能自主去思考、总结。
但同时也发现一些学生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还有欠缺的地方,因此下节课需要补充集合概念的相关案例,以便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我们身边哪些物品可以组成一个集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分组展示这些物品如何构成一个集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体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们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们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集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集合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集合符号的使用和基本运算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集合运算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类似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集合运算的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很高,展示成果时也能看出他们对集合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集合知识的应用还不够自信。因此,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集合的基本运算:掌握交集、并集和差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举例:A集合{1, 2, 3}与B集合{2, 3, 4}的交集为{2, 3},并集为{1, 2, 3, 4},A集合与B集合的差集为{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11)-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1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集合,并能够用符号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2. 教学难点:用符号表示集合,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都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
(3)引出集合的概念:像这样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些例子,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文具集合等,让学生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2)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集合,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该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3)教师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4)让学生举例说明集合的概念,并尝试用符号表示。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集合,并尝试用符号表示。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判断方法及表示方法。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组成一个集合,并用符号表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讲解、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判断方法和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名单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探究新知1. 情景引入,课件出示通知通知学校定于下周五举行趣味运动会,请三年级各班选拔9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8名同学参加踢毽比赛。
校体育组(1)了解信息。
(2)师:你觉得三(1)班选拔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学生尝试回答参加比赛总人数。
2.出示名单,引发认知冲突(1)课件出示三(1)班学生参加跳绳、踢毽比赛学生名单。
(2)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总人数是17人吗?(3)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很快看出哪些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3.合作探究,体验过程(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
(2)汇报交流。
4.介绍韦恩图(1)介绍韦恩图的来历。
(2)结合例题明确每一部分表示的含义。
指生说一说。
5.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生尝试列式,全班交流。
讲清算式的含义。
6.估计:咱们班可能选拔多少人参加这两项比赛?(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组成和特点。
2.能够掌握集合中元素的增减运算。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增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1.理解集合的概念的抽象性。
2.掌握集合元素的增减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教学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集合的知识。
2.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而集合是元素的总体。
3.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表示,里面列举出集合中的元素,如集合A={1,2,3,4}。
4. 集合的运算4.1. 集合的元素增减运算•集合的元素增减运算包括添加元素和删除元素两种操作。
添加元素时,将新元素加入到集合中;删除元素时,将指定元素从集合中去掉。
4.2. 集合的并运算•集合的并运算指的是将两个集合合并成一个新的集合,新集合中包含原有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4.3. 集合的交运算•集合的交运算指的是找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5. 练习1.已知集合A={1,2,3,4},集合B={3,4,5,6},求A和B的并集。
2.已知集合C={2,4,6,8},集合D={3,6,9},求C和D的交集。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规则,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练习,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
七、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朓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5)-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4.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的元素。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篮、文具盒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集合元素,从而引入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讲解集合的分类,让学生理解有限集和无限集的特点。
(4)讲解集合的运算,让学生掌握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物品,如水果、文具等,然后让学生用列举法表示这些物品的集合。
(2)让学生用描述法表示一些常见的集合,如男生集合、女生集合等。
(3)让学生举例说明有限集和无限集,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4)让学生进行集合的运算练习,如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一些常见的集合。
2. 请学生举例说明有限集和无限集,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3. 请学生进行集合的运算练习,如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集合,并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实践操作的表现。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逻辑推理通过对集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应用意识让学生将集合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集合中元素的重复问题,能正确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三、教学设想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集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集合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参加兴趣小组、运动会报名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集合的实际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维恩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集合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圆形和长方形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讲述:“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不同的项目。
有的同学参加了跑步比赛,有的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
那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同学参加了哪些项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集合。
”1.认识集合出示两个小组的学生名单,一组喜欢语文,一组喜欢数学。
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小组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引出集合的概念: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合。
2.用维恩图表示集合介绍维恩图,用两个相交的圆形分别表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学生集合。
把学生名单中的名字分别填到相应的圆形中,中间相交的部分表示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学生。
让学生观察维恩图,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3.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以刚才的学生名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设计)
4.列式解答,加深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1)尝试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列示算式。
(3)汇报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第(1)题的?要注意什么?
2.完成第105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提问:是求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集合
跳绳的 踢毽的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设计)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九单元
总(2)课时
课题
数学广角——集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练维恩图的应用,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种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
小黑板、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104页例 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
2.继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种性。学准备、资源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基本练习
1.106页第1题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第三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具体章节为第57页至第5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级里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等问题,引出集合的概念。
2. 讲解教材内容:我按照教材的章节,详细讲解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4.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和例题后,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我在课程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等关键知识点,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小明,小红,小李,小张,小王};(2){小丽,小花,小草,小燕,小美}。
答案:(1)A∩B={2,3},A∪B={1,2,3,4};(2)C∩D={4,5},C∪D={3,4,5,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实录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授课课题】《数学广角—集合》【教学目的】1、通过生活中易于理解的简单实例,初步掌握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根据策略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了解集合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会利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借助直观图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课之前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看咱们班谁的脑筋会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呢?预设1:学生猜出来了师:你可真聪明,谁听懂他的意思了?师:哦!原来他们中有一个人被数了几次?这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
预设2:学生猜不出来师:看来这个脑筋急转弯有点难,给你们点小提示。
(出示图片)二.探究新知1.发现信息师: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看,我们班准备要参加体育比赛,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编号,仔细观察,从表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师:快来数一数,参加跳绳比赛的有几人?(5人)参加踢毽子比赛的有几人?(7人)师:现在问题来了,参加比赛的同学一共有几人呢?生1:12人生2:10人师:为什么一个同样的问题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生:因为有2个人是重复参加的。
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现在请大家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你发现的信息,请同学来读一读活动要求。
2.自主探究师:请同学上来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1:把编号都列出来,把相同的都圈出来。
预设2:先写出跳绳比赛参加的同学,再写出参加踢毽比赛的同学,如果重复就不再写了。
师:同学们真厉害,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了结果,其实啊,还有另一个好玩的方法。
我们一起来配合,把这个方法找出来,好不好?师:老师这里有2个呼啦圈,一个表示跳绳的同学,一个表示踢毽的同学,现在现请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到前面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课时:2课时教材来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分类4. 集合的运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集合。
2. 引导学生观察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二、新课导入1. 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内涵。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 讲解集合的分类,如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2. 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2.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导入1. 讲解集合的运算,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集合的运算。
2. 强调集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运用集合思想。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集合的魅力。
在讲解集合的运算时,要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和运用,避免抽象讲解。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唐浩瑛(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
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
必要的基础。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爸爸黄伟光。
李玉,他的爸爸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
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
师追问:为什么减1?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唐浩瑛(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
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爸爸黄伟光。
李玉,他的爸爸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
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
师追问:为什么减1?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唐浩瑛(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
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爸爸黄伟光。
李玉,他的爸爸李文华。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1 预设:列式一:2+2=4(人)
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
师追问:为什么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