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2018
抑郁症发病的脑功能机制研究进展
抑郁症发病的脑功能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李芃菲肖敏马雪娇严兴科马重兵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05期【摘要】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从脑功能和结构角度总结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发现抑郁症与海马、前额叶等脑区密切相关,海马及前额叶皮质面积、体积减小,神经元形态及超微结构损害是抑郁症的解剖和结构基础,血流减少、代谢降低、大脑网络连接异常、神经电生理活动失衡是抑郁症的脑功能机制。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元功能连接结构连接神经电生理Research Progress on Brain Function Mechanism of Onset of Depressive Disorder/LI Pengfei,XIAO Min, MA Xuejiao, YAN Xingke, MA Chongb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24, 21(05): -169[Abstract] Depressive disorder is a mental disease caused by many reasons, and its pathogenesis has not been fully defin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disord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ain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nd finds that depression disord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brain regions such as hippocampus and prefrontal cortex. The decrease in the area and volume of hippocampus and prefrontal cortex and the damage of neuronal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are the anatomical and structural basis of depression disorder. Decreased blood flow,decreased metabolism, abnormal brain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imbalance of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activity are the brain functional mechanisms of depression disorder.[Key words] Depression disorder Neuro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Neuroelectrophysiology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和快感缺失等,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1]。
大学生抑郁症研究进展
大学生抑郁症研究进展摘要: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但抑郁症并非单纯的精神性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会使患者躯体不适,严重时可损害身体各系统并涉及重要脏器。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约3.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每年有近百万人因抑郁而自杀,而自杀已然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本研究旨在对有关抑郁症现状,影响因素及预防和治疗三个方面的文献内容进行整理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防治抑郁症属于一种心境障碍,它会令人失去生活的兴趣和快乐,意志活动减退,睡眠或食欲紊乱,产生内疚感或是自我价值感降低,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方面的损害。
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加剧、内卷化现象严重等原因,精神抑郁问题愈发突出,因抑郁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事件频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本研究综合有关抑郁症研究的文献,对大学生抑郁症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汇总,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1.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抑郁症已然成为21世纪人类第二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2021年,全球约3.5亿人患有抑郁症,而中国的抑郁症患者约5400万,已经成为全球患抑郁症人数最多的国家,在患病人群中,18~29 岁的青年群体患病率高出60岁及以上中老年群体患病率的3倍。
综上所述,患病人数也逐年增多,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占患病人群的绝大多数。
2.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在此将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将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综述,而外在因素将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2.1遗传因素虽然抑郁症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遗传因素仍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的发生与家族聚集现象有关,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患抑郁症的概率就会越高,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复发次数越多或发病时间越早,其亲属患抑郁症可能性也越高,因此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远远高于一般人[1]。
MECT_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3), 4448-4453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3638MECT 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张晓燕,黄永清*内蒙古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收稿日期:2023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24日摘要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世界上最常见、高致残性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随着精神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MECT 治疗重度抑郁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本文就MECT 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抑郁症,重度抑郁症,MECT ,进展Progress in MECT Treatment for Major DepressionXiaoyan Zhang, Yongqing Huang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Feb. 21st , 2023; accepted: Mar. 16th , 2023; published: Mar. 24th , 2023Abstract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highly disabling mental diseases in the world. At pres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drug therapy, psychological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etc.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sychia-tric treatment methods,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MECT for MDD is widely recognized clinically, 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related to MECT for MDD.*通讯作者。
帕金森病抑郁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 8年4月第30卷第2期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2018 Vol. 30 No. 2帕金森病抑郁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程婷l5M230038)杨文明2木氺氺(1.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合肥230031 ;2.安徽省中医院合肥摘要:抑郁是帕金森病(PD )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受到了临床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
中 医药在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特色和优势,且经验丰富。
本文从临床角度对近年来帕金森病抑郁的中医药 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提供参考。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 277.7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Treatment of Parkinson "s Disease Depressio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 Ting1, Y ANG Wen - ming21.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1, China ;2.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 H efei 23003S t China.Abstract :Depression is the most common non - 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 disease (PD)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 tients. In recent years,it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the clinical attention ,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rkinson 爸 dis- ease depression has better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experienc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Chinese med- icine treatment of P 肛kinson 奂 disease depression from a clinical perspective,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加 icine treatment of Parkinson 备 disease depression.Key words :Parkinson% Disease ;Depression ;Disease Typ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TCM Therapy ;Research Progres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 PD )是常见的神经 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除静止性震颤、运动迟 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四大运动障碍症状外,还 可出现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非 运动症状。
米那普仑与舍曲林治疗大学生首发抑郁障碍的研究
米那普仑与舍曲林治疗大学生首发抑郁障碍的研究田悦、,梁晓亮、,郑琳、,宋丹、,李伟、,李全兵、,胡晓辉、,马文有、,王彩芳4(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河北唐山26302、;2i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河北唐山26302、)[摘要]探讨米那普仑与舍曲林治疗大学生首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优化该类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
选择2218年1月一2222年1月于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62例大学生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米那普仑组和舍曲林组各32例,2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口服,治疗时间均为12周。
观察2组患者治疗2周、4周、8周、1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成本-效果比。
2组治疗2周、4周、8周、12周后HAMD和HAMA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2.251,但2组治疗后同时间点HAMD和HAM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235);米那普仑组和舍曲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26/32)和82.2%(24/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5);米那普仑组和舍曲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4/34)和46.6%(1/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5)。
米那普仑组和舍曲林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5和7.3,舍曲林单位疗效优于米那普仑(P<235)。
对于首发抑郁障碍的大学生患者,米那普仑与舍曲林均有较佳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米那普仑不良反应少于舍曲林,临床应用更安全,而舍曲林达到单位效果比米那普仑所需成本低,二者各具优势,临床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家庭情况做出最佳选择。
[关键词]米那普仑;舍曲林;大学生首发抑郁障碍;安全性;成本-效果分析da1:1.3969/j.issn.1008-8849.2221.06.021[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8-8849(2221)26-2658-25---------------------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因抑郁障碍引发自杀的事[通信作者]梁晓亮,E-m a T:80684915@qq3em件呈不断上涨趋势,大学生处于人格完善、价值观形[基金项目]河北省卫计委科技推广课题(2K7134)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心理特征尚未完全成概况[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8(11):878-880.[I]王佳琪,刘志顺,于金娜,等i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J].河南中医,2018,38(5):467-4721[II]胡丹,胡启龙,马琳,等i密集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35(5):24-66.[1]刘提,杜元濒,李晶i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取穴规律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3,19(5):604-6063[15]刘力源,张建斌,金传阳,等i华佗夹脊穴的归经探索:督脉[J].针刺研究,2018,45(11)644-744[1]刘家庆,张泓,刘桐言,等i经皮胫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 杂志,2018,35(3):151-156;394i [15]李琳琳,郝世杰,王万宏,等i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8,1(11)68—90.[1]王宇臣,宋柏林,丛德毓i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康复治疗现状[J].中国急救医学,201,36 (zl)66-87i[15]韩明亮i电针合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中医临床研究,2015,9(2):57-58.[18]邹光荣i益气行水汤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60-711[1]王策,朱斌,黄萌i自拟利肾通瘀汤联合穴位推拿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8)6459-1611[20]符杨濡i猪苓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8,35(6)64-26.[收稿日期]2020-01-51熟,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习任务繁重,人际交往、融入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很容易在该阶段出现人格特征缺陷、承受能力低下,甚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0],严重影响学业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述情障碍研究
测信 度较 高 (0.81。0.84) +分数越 高 ,述情 障碍 越严 重 。
种应 激事件 的影响 下导致 不愉 的疚 病行 为 。
之 一 。据 国 内外 义 献 报道 PSD 的患 病 率 为 20%.79%。25% 的
患 者 发生 在 脑 卒 巾急 件期 ,约 50% 的患 者 在 脑 卒 巾 后 6个 月
左 右发 病 I1】。PSD 的患 者 可 出现 情绪 低 落 、兴趣 缺 乏 及睡 眠 、
食欲紊 乱 等躯 体症 状 ,甚 至 …现 焦 虑 、 F1罪 自责 、悲伤 、 自杀
往 : 尸 <0、05。
述情 障碍 的检 测T 具 ,TAs-20中文版 的建 立 :TA 20英
3 讨 论
文版 由多伦 多大 学 Bagby、Taylor编 制并 提供 给本 研究 使用 ,
卒 ,lI后 抑郁 患 者 PSD 尚无 统 一 的特 异 性 的诊 断 标 准 ;另
由多伦 多大 学 的 舣语 言 家 翻译成 中文 。量表 的 翻译 在原 编制 者 Bagby的指导 下完 成 ,以使量 表能 充分 体 现原 编制 者的思 想 口】。
均年 龄 (57.78±15.11)岁 ;平 均受 教育 年 限 (11.76±3.42)年 ; 注: P<0.05。
对 照组 5O例 来 fj某 厌 院 职 T 、实 习牛 及 患 者 家属 ,无 抑 郁 及 躯 体症状 ,男性 23例 ,女性 27例 ;平均 年 龄 (57.25±14.53)
褒 2 两组 述惜 羹裘 《TS 》评分 比较 ( ±S J
岁 ;平 均受 教 育年 限 (11.30±3.76)年 。 两组在 年龄 、受教 育
年 限 、性 别 比较 ,若异 尤统 计学 意义 (P>0.05)
抑郁症药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抑郁症药理学机制研究进展摘要: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类疾病之一,已经成为波及全球,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机制研究重点已经能转移到神经系统级联信号通路[1]。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低于正常人。
而经过抗抑郁治疗后BDNF水平会随着症状的缓解而升高。
部分研究表明以BDNF为交汇点的信号转导通路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抗抑郁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2]。
BDNF的上游信号转导通路,BDNF对下游信号基因的调节及其发挥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郁症;神经保护;酪氨酸激酶受体;雷帕霉素蛋白一、抑郁症概述抑郁症是指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伴有精神涣散的情感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记记忆力减退和行动迟缓等,由于治疗开支和生产力的损失伴随抑郁症而产生的是极高的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社会、心理因素、内分泌异常、家族遗传和药物副作用等都可能诱发抑郁症,但其具体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
二、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现状目前来说关于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比较公认的是单胺递质学说,认为单胺神经递质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主导作用,并影响了抗抑郁药的研制和应用,该学说认为抑郁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五羟色胺(5-HT)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出后膜上相应受体部位的神经递质浓度来发挥药理作用的。
之前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5-HT功能障碍[3]。
三、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新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受体水平上研究较多的是NMDA受体和AMPA受体。
NMDA受体拮抗剂通过改变这些结合位点的性质,影响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广泛分布于脑内的NMDA受体影响着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其拮抗剂的副作用也较为严重。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发表时间:2018-10-08T14:00:02.9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许爱曾秀丽周爱花黄仕善[导读] 本文就双相抑郁述情障碍的特征、治疗现状、干预措施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康复中心广西南宁 530021)【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003-02 双相情感障碍[1](bipolar disorder,简称双相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患者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研究显示[2],双相障碍患者自杀率在所有诊断的精神病中最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企图自杀,而患者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
发病机制与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有关。
双相抑郁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多表现为重性抑郁症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负性情绪症候群,双相抑郁是全球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双相抑郁的终身患病率为4%,首次发作后2年内40%~50%复发,常见于25岁以下[2]。
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称“情感难言症”,于1972年由Peter Sifneos提出,是一种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障碍,以情绪识别与表达缺陷、缺乏幻想、外向型思维为特征,是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较常见的心理特点或继发症状,心身疾病为其主要研究对象[3]。
研究显示,述情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 19% [4],且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水平越高,个体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也越严重[5]。
近年来研究[6-8]表明述情障碍与多种心身疾病和精神障碍有关,尤其与抑郁症及双相抑郁关系密切。
NLRP3炎症小体在抑郁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recruitment domainꎬ ASC ) 组 成 的 蛋 白 质 复 合 体ꎮ NLRP3 炎症小体位于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ꎬ负 责识别广泛的危险信号ꎬ被激活的 NLRP3 炎症小体 能活化半胱天冬氨酸 ̄1ꎬ并剪切成白介素 ̄1β( Inter ̄ leukin  ̄1βꎬ IL ̄1β) 和白介素 ̄18( Interleukin  ̄18ꎬ IL ̄ 18) 等促炎细胞因子介导炎症过程ꎮ NLRP3 炎症小 体结构上由三个结构域组成:C ̄末端富含荧光素的 重复序列ꎬ中心定位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和 N ̄末端 结构域ꎮ 当巨噬细胞或小胶质细胞遇到危险信号 刺激时ꎬ含有半胱天冬酶募集区、ASC 及 NLRP3 炎 性体形成复合物ꎮ 这种复合物使半胱天冬酶 ̄1 激 活ꎬ从 而 产 生 成 熟 的 IL ̄1β 和 IL ̄18ꎬ 介 导 炎 症 反应[2] ꎮ
酶 ̄1 将前白介素 ̄1β 和前白介素 ̄18 剪切为成熟的白介素 ̄1β 和白介素 ̄18ꎬ进而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ꎬ参与了抑郁
症的发生发展进程ꎮ 本文主要探讨 NLRP3 炎症小体激活在抑郁症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ꎮ
关键词: NLRP3 炎症小体ꎻ 抑郁症ꎻ 白介素 ̄1βꎻ 炎症
中图分类号:R749.4
1 NLRP3 炎症小体生物学特性
NLRP3 炎症小体是由胞内固有免疫受体ꎬ由半 胱天冬氨酸前体 ̄1 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Apopto ̄ sisassociated speck ̄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收稿日期:2018 - 01 - 27ꎻ修回日期:2018 - 06 - 06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J2110)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 年基 金 ( 15B208 ) 、 湖 南 省 2017 年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项 目 ( CX2017B547) 和南华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 目(2016NH056XJXZ) 资助. ∗ 通信作者ꎬE ̄mail:zhoushouhong@ 126.com.
抑郁症临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抑郁症临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目的:探究抑郁症临床诊疗研究现状,分析未来诊疗技术发展趋势。
方法:通过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抑郁症目前的医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技术发展方向。
结果:对抑郁症的临床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许多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
讨论:目前临床治疗大多以调节单胺类递质系统为基础,但是对兴趣缺乏、疲乏感、睡眠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不明显,导致疾病复燃或慢性化。
因此需要结合广大专家的用药经验和循证医学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客观、全面的用药参考,从而促进抑郁症患者治疗结局和预后的改善,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关键词]抑郁症;临床治疗;研究现状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而且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目前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为3%-5%,属于高发区域,临床治疗中主要选用艾司西酞普兰、阿戈美拉汀、度洛西汀、帕罗西汀、文拉法辛,或者联合用药模式进行治疗。
本文研究中对常用诊疗方法进行综述,探究该疾病的诊疗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西医治疗抑郁症现状与进展西医在治疗抑郁症中,大部分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是以调节单胺类递质系统为基础,主要通过增加5-羟色胺(serotonin,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多巴胺(dopamine,DA)等递质水平缓解情绪低落症状。
例如洪武(2018)研究了阿戈美拉汀临床应用中的循证证据、用药方法、安全性、临床应用特色等。
认为阿戈美拉汀治疗急性期抑郁症的有效率和治愈率与某些 SSRIs、SNRIs 及伏硫西汀相当,甚至更高,且耐受性较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SSRIs/SNRIs。
不同人群抑郁症知识和态度的研究进展
不同人群抑郁症知识和态度的研究进展胡菁;赵爱平【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8(037)001【摘要】研究近年来关于抑郁症知识和态度,以期了解医务工作者、普通居民及抑郁症患者这三类人群在抑郁症的知晓、识别、就诊等方面的认知情况.目前,国内居民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高,且对抑郁症的治疗还存在一定误区,因此还需加强抑郁症在社会中的宣传力度,以期抑郁症患者能够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tudies of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bout depression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about the awareness, recognition and consult of depression of medical workers, ordinary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t present, the recognition rate of depression is not high in China, and there ar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de-pression in society, so that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can get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总页数】4页(P2-5)【作者】胡菁;赵爱平【作者单位】201209 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201209 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平凉市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人群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2.潮州市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3.佛山市顺德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4.河南省上蔡县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5.社区不同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论文
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论文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引言:青少年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其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提供对策。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是其心理健康的基石之一。
研究表明,家庭亲子关系的质量、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因素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1. 亲子关系质量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使青少年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减轻潜在的抑郁情绪。
2. 父母教养方式积极、支持性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比之下,过度控制和否定的教养方式容易增加青少年的负面情绪。
二、同伴关系的影响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增加归属感,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增加。
1. 孤立与排斥被同伴孤立和排斥是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常见因素。
这种社会心理影响会使青少年感受到无助和自卑,从而增加抑郁的可能性。
2. 同伴压力同伴关系中的负面评价和群体压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了他们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的学校环境会对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1. 学业压力过高的学业压力会使青少年焦虑和紧张,进而引发抑郁。
应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学业支持。
2. 校园暴力与欺凌校园暴力和欺凌行为会导致青少年受到伤害和威胁,进而产生抑郁症状。
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减少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少年抑郁障碍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和学校环境等因素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减少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1] 王丽华. 青少年抑郁症因素的研究[D]. 西安交通大学, 2018.[2] 硕张雯, 张彤彤. 社交媒体社交行为与青少年抑郁二级过程效应的实证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 28(7): 1015-1019.[3] 吴华.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抑郁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D]. 北京师范大学, 20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研究进展穆怀典;沈美珠;徐丽;周敏;殷少军【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9【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临床上以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COPD的患病人群在我国日益增长,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我国大于40岁人群的COPD患病率达到8.2%[1]。
COPD患者的病情常呈进行性发展.【总页数】4页(P1073-1076)【作者】穆怀典;沈美珠;徐丽;周敏;殷少军【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张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20150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内科,上海 201599;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内科,上海 201599;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内科,上海 201599;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呼吸内科,上海 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2【相关文献】1.帕罗西汀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 [J], 孙锎;张萍;蒲波2.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J], 李朕;符德玉3.氟西汀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疗效研究 [J], 杨晓萍;殷彬;姜文青;李乐;刘怡4.西酞普兰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研究 [J], 杨晓萍;刘怡;李乐;姜文青;胡海波5.药物整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刘晓萍;赖香茂;王海全;陈玉梅;张冬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抑郁症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Somatic Treatments for Depression
WANG Liang1, LI Qi2, XU Yong1
(1.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r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9)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年第 18 卷第 28 期
71
抑郁症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
王靓 1,李琦 2,徐勇 1
(1.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2. 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自杀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抗抑 郁的一线药物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起效慢,维持时间长,另一方面是复发率高。相比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应用能够弥 补药物治疗的不足,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抑郁症的物理治疗主要有电休克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 迷走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磁休克治疗和光照治疗这几种技术。本文将从临床疗效、作用机制、缺点弊端几个方 面分别对这几种技术展开综述。 关键词:抑郁症;电休克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迷走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磁休克治疗;光照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28.029 本文引用格式:王靓 , 李琦 , 徐勇 . 抑郁症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28):71-73,75.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5-10T12:02:48.1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黄起志[导读] 抑郁症即抑郁障碍,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兴趣减退或丧失、持续性情绪低落。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精神病医院)535000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针灸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能够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神经肽( NPY)、信号转导通、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等因素,调节该因素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抗抑郁的治疗效果。
笔者通过综述,以加深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的认识,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场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抑郁症治疗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针灸;抑郁症;针灸;作用机制抑郁症即抑郁障碍,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兴趣减退或丧失、持续性情绪低落、思维迟钝、颓废等,可伴有消化功能减弱、失眠、乏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1]。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预计在2020年占总疾病患者人数的首位,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方式探究成为医学界严重的重点与热点[2]。
治疗抑郁症的西医治疗方式通常会出现断药反应、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弊端,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我国中医针灸在治疗抑郁症中具有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少、经济实惠等优势。
针灸治疗抑郁症主要通过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神经肽、免疫功能、神经递质等发挥抗抑郁的作用。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针灸对神经内分泌的作用抑郁症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改变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肾轴( HPA轴)功能紊乱。
抑郁症患者的HPA轴亢进,可能促使皮质醇( CORT)释出出现控制异常,导致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CRH) ) 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分泌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增加[3]。
通常而言,HPA 轴异常程度与年龄增长、抑郁严重程度成正比。
抑郁障碍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HI际精神病学杂志JOURNAL (>F INTERNATIONAL PSYCHIATRY 2021 年第 48 卷第1期抑郁障碍物理治疗研究进展时玉东U张凯12 夏磊宁晓帅I2汪松U刘寰忠U【摘要】抑郁障碍是一种全球性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其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对部分MDD患者无效,心理治疗则应用范围局限物理治疗作 为一种可靠的辅助疗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一些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抑 郁患者本文旨在对物理治疗进行分类,探讨抑郁障碍急性期治疗有效率、维持治疗有效率、预防 复发率等,以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物理治疗;脑刺激;抑郁障碍【中闬分类】R749.4【义献标识码】A【义章编号】丨(V73-2952 ( 2021 ) I) 1 -00〇7_〇4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 一种持久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流行病 学调查结果显示,芡国18〜25岁的成年人中M DD 患病率约为13.1 %,约有1730万成年人一生当中至 少荇过一次重度抑郁发作H Huang等全闰范围内 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国内抑郁障码发病率低丁美国,其十终生患病率约为6.9%,年患病率约为3.6%气R前MDD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 理治疗美国的一项序贯研究(STAR*D )认为药物 治疗总累计缓解率约为67 % ,约30 %的患者对药 物治疗无效:3 ,除此之外药物治疗还存在延迟效应、体重增加、失眠等不良反应心理治疗对治疗师有很高的要求,患者需要有一定水准的认知能力,使 用范闱有局限性。
物理治疗|'1上世纪30年代而世后,一直是一种可靠的辅助治疗F•段、随着科技的发现,有越乘越多的物理治疗方法应川丁-MDD的治疗,本 文将就MDD物理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使读荇对于物 理治疗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一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丨120世纪30年代以来,ECT•直是治疗MDD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方式由最初的iF.弦波刺 激逐渐被方波短脉冲(0.5-1.5m s)刺激所取代,双 额、双颞、单侧是ECT治疗中5种最常用的电极放 置方式。
抑郁症患者实施叙事护理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患者实施叙事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在当下,抑郁症已经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而针对抑郁症的治疗目前处于相对停滞阶段,主要以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为主,长期的抗精神用药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机体不良反应。
而为提升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上开始大力推荐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心理干预模式,叙事护理在其中表现理想,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研究现对近期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叙事护理;抑郁症;进展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是该病属于目前临床上治疗效果最佳也最为容易的精神疾病,该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心态长时间的持续低落,多数患者会表现对生活丧失信心、兴趣,故临床上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自杀、自残等行为[1]。
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和护理支持方式,因为抗精神药物较强的副作用,长期用药的可行性较差,因此针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往往成为患者是否能够获得良好改善的主要因素[2]。
因为种种原因,针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精神支持效能快速减弱,因此临床上多是研究其他干预方式,在这其中叙事护理效能显著,广受好评,被大量的学者进行观察研究。
1.抑郁症概述部分患者可能会伴随一定的幻觉、妄想,严重的则有可能发生抑郁性木僵,临床表现为面部表情呆滞、僵硬,对于语言或者其他刺激缺乏回应[3]。
此外多数抑郁症患者一般言语较少,自身活动也较低,总结可以形容成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维意志活动低。
临床医学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一般认为抑郁症对患者自身以及其家庭的影响巨大,因此临床建议及时予以针对性干预治疗[4]。
2.叙事护理对于抑郁症的意义与价值正常情况相下,抑郁症患者来到医院治疗时,其对于医院的信任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本身的认知以及希望。
而在治疗过程中,抗精神药物的药物副作用再加上治疗中对行为习惯的约束,以及抑郁症本身可能出现的妄想等情况,导致患者对于医院的信任值逐渐走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等措施效果开始快速降低,甚至出负效果,患者极易对其产生抵触心理。
缓解期抑郁障碍患者面孔情绪识别特征的研究
1 对象和Leabharlann 法1.1 对象 研究组:选择 2016年 6月至 2017年 4 月在我中心诊断为重度抑郁障碍、经住院治疗后症 状明显减轻可出院的抑郁障碍患者 30例。入组标 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版抑 郁障碍诊断标准;入院时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 表(CGIS)≥4,汉 密 尔 顿 抑 郁 量 表 (HAMD17)> 24,出院前 CGIS=1,HAMD17<7且贝克抑郁自评 量表(BDI)<13;病程 <2年。排除标准:严重躯体 疾病、脑外伤史、物质依赖及滥用和其他能导致认知 障碍;接受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者;合并严重认知障 碍、精神症状、双相情感障碍、广泛焦虑障碍及注意 障碍者;视 力 障 碍 或 眼 部 疾 病 者;妊 娠 及 哺 乳 期 妇 女。男 9例,女 21例;中国汉族;右利手;平均年龄 (30.73±9.09)岁;受教育年限(15.47±2.85)年。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whetherthereareimpairedfacialemotionrecognitioninremitted depressedpatientscomparedwithhealthycontrolsubjects. Method:Thirtyremitteddepressedpatientsand sexageandeducationmatchedhealthysubjectsperformedthetestusingtheclassicemotionalprimingpara digm.Theaveragereactiontimes,errorrateandthedegreeofagreementwerecomparedrespectively. Results: Theaveragereactiontimesofremitteddepressedpatientswerelongerthanthecontrols(P<0.01).Inremitted depressedpatients.Theerrorrateofneutralfacessad(χ2=14.652),neutralfacesflat(χ2 =4.837)andposi tivefaceshappy(χ2 =8.251)inremitteddepressedpatientswerehigherthanthecontrols(P<0.05orP< 0.01).thedegreeofagreementofpositivefaceshappy(F=28.680)andneutralfacesflat(F=35.342)inre mitteddepressedpatientswerelowerthanthecontrols(P<0.001). Conclusion:Theremitteddepressedpa tientspresentslowidentificationofhappyandneutralfacesandanegativeidentificationbiastowardneutral facescomparedwithhealthycontrolsubjectsandsameidentificationofnegativeasnormalpeople.
抑郁症实施心理治疗的临床进展
抑郁症实施心理治疗的临床进展2 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万州 404000)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常见疾病表现为兴趣低下、信心低下、精力缺乏、容易兴奋以及情绪低落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关于该疾病尚无具体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状况,对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是对抑郁症实施心理治疗的临床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治疗;临床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其致残率高、自杀风险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伴有表情僵硬、失去兴趣、缺乏主动性、缺乏睡眠、悲观、长期抑郁、焦虑、身体不适等临床表现[1-3]。
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发生自杀和自残。
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互动过程,使用不同的心理方法和技术影响患者行为、情绪、态度、思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4]。
本文对抑郁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治疗应用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指导后续治疗。
1 抑郁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源性抑郁症,主要是在心理层面上,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神经质[5]。
本质上,抑郁症是一种心脏病,发病原因如下:患者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患者对环境事物的理解和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个人失去自己的价值和存在。
对局域心理学理论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理论、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6]。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要详细分析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全面讨论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需要与自身的认知、心理、行为理论相结合,制定完善的心理治疗方案,以改善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的身体症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7]。
在生活事件和环境压力事件上,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抑郁也会产生一种神经官能症,在不同认知程度、不同反应、不同刺激下,抑郁会带来不同的症状[8]。
因此有必要有效地消除这种不良情绪,避免不良症状的发生。
如果抑郁的程度不严重,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或视频来改善状况,可先进行面对面的调整,适当增加电话频率,确保患者形成独立思维能力,积极面对困难,增强治疗自信心。
曲唑酮对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曲唑酮对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李志武;刘世红;姜珺;李锟【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18(002)009【摘要】目的:探讨曲唑酮对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治的120例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阿普唑仑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曲唑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结论:采用曲唑酮治疗抑郁症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安全可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2页(P238-239)【作者】李志武;刘世红;姜珺;李锟【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精神科北京 100076;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精神科北京 100076;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精神科北京 100076;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精神科北京 10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0【相关文献】1.曲唑酮对围绝经期伴有焦虑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J], 张见平2.曲唑酮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r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江玉玲3.曲唑酮对老年抑郁患者主观睡眠感受影响的临床研究 [J], 佘立群;满建成4.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与曲唑酮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J], 曹兰芳;罗丽华;范云虎5.曲唑酮对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J], 李志武;刘世红;姜珺;李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L-18促进Th1-和Th-2相关炎症反应,IL18−/−老鼠显示减少抑郁和焦虑行 为。IL18参与了啮齿类动物应激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同时导致多巴胺 能退化。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mmunity
• IFN-γ
IFN-γ 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特性。可以与结合到IFNγ 受体(IFNGR),IFN-γ 受体(由两个亚基组成。IFN-γ 结合并激活其 受体调节JAK-STAT通路。IFN-γ 激活抗原提呈细胞,通过上调转录因 子T-bet而促进I型辅助T细胞(Th1细胞)的分化。 IFN-γ 可以通过CAP1激活,IFN-γ 信号驱动Th1的发展,因此, 在MDD中Th1/ Th2向Th1的转移可能与创伤事件早期增加的IFNG信号有 关。
Pathogenesis
• 单胺假说 该学说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中单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 色胺(5-HT)、多巴胺(DA)功能不足所致。
• 受体假说 单用单胺假说很难解释一些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以及抗抑郁药 用药起效慢和对神经递质改变快的矛盾。人们对突触后受体敏感性的 改变更为重视,提出抑郁症是脑中NE/5-HT受体敏感性增高的缘故 (即超敏)。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mmunity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mmunity
• 在MDD中,HPA轴会变得异常活跃。皮质醇升高、 ACTH对CRH的反应减弱、糖皮质激素抵抗、糖皮质激 素信号减弱以及垂体和肾上腺增大,这些都强化了这一 现象。 • 抗抑郁药物使HPA轴正常化,增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表 达和功能。
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Introduction
•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是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伴有不同程度认知和行为
改变,可有精神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也常被叫做抑郁 症。 • 根据 WHO2012 年的流行病学统计,全球约有 3.5 亿抑郁 障碍患者,我国患病率约2.1%。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mmunity
• 外周细胞因子有多种途径通过BBB,包括: 1.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管 2. 主动转运或受损的血脑屏障 3. 在室周器的交叉 4. 与流经大脑的血管中的受体结合
Blatteis CM (1992) Role of the OVLT in the febrile response to circulating pyrogens. Prog Brain Res 91:409 –412 Banks WA (2005) Blood-brain barrier transport of cytokines: a mechanism for neuropathology. Curr Pharm Des 11(8):973–984 Maier SF, Watkins LR (2003) Immune-to-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mmunication and its role in modulating pain and cognition: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and cancer treatment. Brain Behav Immun 17(Suppl 1):S125 –S131 Louveau A, Smirnov I, Keyes TJ, Eccles JD, Rouhani SJ, Peske JD, Derecki NC, Castle D et al (2015)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atic vessels. Nature 523(7560):337–341. https:///10.1038/nature14432
Pace TW, Miller AH (2009) Cytokines and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signaling. Relevance to major depression. Ann N YAcad Sci 1179:86–105. https:///10.1111/j.1749-6632.2009.04984.x Fitzgerald P, O'Brien SM, Scully P, Rijkers K, Scott LV, Dinan TG (2006) Cutaneous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sensitivity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in antidepressant-resistant depression. Psychol Med 36(1):37–43. https:///10.1017/S003329170500632X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mmunity
• 应激可通过内源性危险信号识别(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胶
质细胞、巨噬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引发无菌性炎症。多在细胞内发
生,所以不被免疫系统识别。一旦释放到细胞外,DAMPs就会起到报 警信号的作用,通过模式识别受体(主要是Cap1)向免疫细胞发出
Erny D, Hrabe de Angelis AL, Jaitin D, Wieghofer P, Staszewski O, David E, Keren-Shaul H, Mahlakoiv T et al (2015) Host microbiota constantly controlmaturation and function ofmicroglia in the CNS. Nat Neurosci 18(7):965 – 977. https:///10.1038/ nn.4030
Intestinal Flora and Immunity
• 肠道微生物组可以调节小胶质细胞的稳态和成熟,而肠道微生物组 复杂性的降低会损害小胶质细胞的功能。SCFAs对小胶质细胞的成 熟密切相关,且可自由进出血脑屏障(BBB),但CNS缺乏其受体 FFAR2。
• 维持小胶质细胞的成熟状态也明显是一个由微生物源信号控制的活 跃过程,如果由于抗生素诱导细菌清除,小胶质细胞就会重新恢复 到不成熟的状态。
警报,做好免疫反应的准备。
• 这一反应诱导了一系列免疫基因的转录上调,如IL1B、IL6和TNF。 这导致在大脑和周边区域产生促炎症环境,并激活传入神经,进而 导致在大脑中产生促炎症细胞因子,并最终发生抑郁样行为。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mmunity
• IL-1B和IL-18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 心境低落
2. 思维障碍:联想,内容
3. 意志活动减退
4. 认知功能损害
5. 躯体症状 6. 其他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 在2013 年的《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发表之前, 是作为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的一种类型,无具体分型。 • DSM-5抑郁障碍作为独立一类疾病,分为以下8型: 1. 2. 3. 4. 5. 6. 7. 8.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重型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MDD) 持续性抑郁障碍(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 PDD) 经前期烦躁障碍 物质/药物所致的抑郁障碍 其他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其他特定的抑郁障碍 未特定的抑郁障碍
AMPs激活导致炎性小体NLRP3组装,它由NLRP3蛋白、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斑 点样蛋白组成,其中包含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1。活化的CASP1将pro-IL1B 和pro-IL18切割成成熟的、可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亚型。
IL-1B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1)结合,导致许多急性期炎症基因的激活, 缺乏IL1受体的小鼠在长期应激后能够抵抗抑郁样行为的发生。
Contents
Stress and Immunity
Intestinal Flora and Immunity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mmunity
01
02
03
Stress and Immunity
1
Stress and Immunity
•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 应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蓝斑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 肾上腺素,作用于NE受体促进炎症因子上调,导致炎症信号上调,将 CNS免疫转为促炎。
Intestinal Flora and Immunity
2
Intestinal Flora and Immunity
• 肠道菌群对HPA轴的调节不容忽视。无菌的小鼠相比于野生型的小 鼠对应激反应表现出更大的血 ACTH 浓度和更高的皮质醇峰值。而 喂食新生双歧杆菌后,这一效应逆转。
Sudo N, Chida Y, Aiba Y, Sonoda J, Oyama N, Yu XN, Kubo C, Koga Y (2004) Postnatal microbial colonization programs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system for stress response in mice. J Physiol 558(Pt 1):263–275. https:///10.1113/jphysiol. 2004.063388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mmunity
• 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强调,MDD患者存在系统性慢性低度
炎症,其T细胞、单核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活化增加。其特点是Th1细胞因子(如IL1、IL2、IL6、 TNF、IFN-γ )增加,Th2细胞因子(如IL4、IL10)减少, 调节性T细胞减少。由此产生的炎症因子失衡引发了多层 次的功能障碍,如新陈代谢、神经传导、肠道微生物群 和神经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