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与成就
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基础是原潜江艺术师范学校开办的美术专业。

2004年组建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后,于2005年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学制三年。

本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目前共15个班级520名在校生。

2.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电脑技能知识和设计理论知识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技能训练为核心,能学以致用,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

(1)提出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性教学按基本技能训练、基础性教学实验和专业性创新性较强的工程实践等三个层面进行。

专业性工程实践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以艺术设计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它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紧紧围绕提高艺术设计能力的要求而设置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各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内容上相互补充整合。

并通过课程设计、设计师业务实践、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和基本技能分析能力,包括思维、设计、表达的技能,以及政策研究、社会调查、科技活动、经济分析等知识结构及文化素质,实现艺术
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2)实践教学是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特色所在,在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艺术设计课程设计共安排了16周的专项实践教学周,以达到提高学生艺术设计水平的目的。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充足、稳定可靠,有协议保障,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5%。

他们的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熟练进行手绘,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标志设计、CI设计、展示设计,尤其是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具有独立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大众传媒、装饰装修企业等从事设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服务定位:面向中小城市,着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人才培养层次定位:艺术设计专科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1.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
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建设目标是: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特色为宗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重构专业教学体系,
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改革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艺术设计领域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具体建设目标
(1) 树立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高职教育新观念,在基础和专业的关系上注重培养学生有扎实宽广的基础;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系上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上注重学生未来具有自学、探索、创新和创业后劲提升能力的培养。

(2) 在对艺术设计行业进行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提升和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完善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设计特色。

(3) 以加强和培养艺术设计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特色方向,有机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重建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组成的专业教学体系,通过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在实践中完善形成培养方案。

(4) 以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和内部培养等形式,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最终形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5) 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主线。

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使该专
业实践教学在社会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6) 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完善二级管理结构,改善教学管理队伍,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形成特色专业新的管理模式和内涵。

3.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历经7年的专科教学实践,我们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作为技能型专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

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为“一个平台,两个方向,螺旋拓展”。

“一个平台”,就是集合现有的专业教师力量,构筑艺术设计公共教学平台。

我系现有室内外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电脑辅助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师资的引进和培养也是围绕办学需求展开。

我们分析三个专业方向在基础教育中有共同之处,搭建公共教学平台,在基础课程教学中不分专业开课。

“两个方向”,就是课程体系采用主——子模块设置的方法,主模块即为专业基础课模块,子模块为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

分设室内外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电脑辅助设计方向课程,按不同专业方向特点设置课程组合,供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择,以保持课程体系的弹性,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

“螺旋拓展”,就是在课程组织上,我们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干核心,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安排了贯穿整个专科教育阶段全过程的设计类课程,从简单的形体设计训练到复杂的艺术设计、从初级的美术训练到高级的设计表达,循序渐进,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螺旋形的
上升运动,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老师指导下独立思维、方案创新、自主交流、明晰表达的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改革思路
为适应社会需求,在课程教学中,增添适应现实和未来需要的新内容,删除陈旧过时和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的内容。

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等工具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争取在单位时间内加大信息量的提供,使课程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发展规划和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多品种、初步优化配套的教材管理体系。

几年来,教材使用情况良好,满足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实施专业建设改革的突破点
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新世纪高职教育必须实现从传统的办学模式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办学模式的变革,主要有如下几点:
(1)变革教育者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要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必须破除高深知识的继承性人才观,树立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观;必须破除应试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观;必须破除单纯迎合社会发展要求而注重共性要求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既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又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必须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2)变革教育方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主要体现在打破专业、年级界限,采取教师工作室式的开放的教学组合;采用指定阅读材料、课下设计工程、小组讨论、提问、案例分析等开放的教学方法;互联网络学习、社会实践学习、不同年级专业混合交叉学习和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开放的教学环境;打破学科界限,以职业实践需求为引导的开放的技术知识体系要点等几个方面。

在教学中利用Internet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CAI课件等先进设施和技术,为学生学习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开展合作办学
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特点,从多方面开展产学协作办学: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开展教学活动以及校企合作进行科技开发;与地方行业专家共同组建校级专业教育指导与评估委员会,使行业介入专业教育的指导与评估工作;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或邀请其做学术讲座等形式,借助社会行业力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水平;在学校设立学生及专业教师的实训基地和职业协会、学会组织,增加专业师生直接接触职业实践的机会;与行业部门单位合作,进一步突出设计的实训效果;紧密与地方行业部门的关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工作,对专业教学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取向结合,相对提前介入职业岗位等等。

依托专业创办企业,学校依托学校专业师资力量和专业设备设
施优势,兴办校办企业,高度实现校企结合,开展专业的企业化实训和职业培训,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办学。

找准学校专业优势与产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创办企业的切入点。

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教材,营造实践教学环境,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开展生产性实训,促进“技能产品”、“企业产品”和“市场产品”的衔接转换。

例如:学校依托艺术设计专业创办“美利达文化传播公司”、“湖北省珑艺装饰有限公司”。

继续寻求与企业合作,加强市场研究。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和建设专业,使学校直接或间接地加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才能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向经济社会的通道,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

(4)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为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转的决策和实施,需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其基本思路与方案是:要按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完善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改善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

教学管理队伍包括主管教学的院长、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

要改善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使一批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并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严格按照教学管理的归档要求,对教学档案进行收集归档工作。

加强对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从课程负责人的确定、教师安排、教材选用、上课、考试、学生反馈等各个环节都加
大对这些课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加强对实习环节的监督和信息反馈工作,规范学生实习报告的格式和实习日志的填写。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规范毕业设计的开题审批、学生自由选题等各项制度,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的维护记录和实验室开放记录工作。

通过对现有实验设备功能的挖掘和改进,开设出更多的符合教学计划要求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为教师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立项以及实验教学改革立项创造条件。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规格
一是调整和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是提高我院教师的科研水平,根据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每位教师的专业基础及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各专业教师的专业方向,建立科研工作新老帮带制度。

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双师型”比例及规格。

一方面引进新毕业的硕士、博士生,另一方面引进行业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工程师。

进一步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一步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开展产学合作,继续选派一部分青年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

加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构建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在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过程(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及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教学环节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以团队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6)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建立与“双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逐步适应“双证书”制度的推行。

让学生真正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职业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本行业管理和运行过程,并有一定解决现场问题、技能运用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获得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职业资格,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

五、研究中、高职教育特点,做好培养衔接
1.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和专业结构布局的优化
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

要通过中、高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衔接研究,进一步明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找准本专业的位置。

研制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相衔接的教学标准,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

2.课程设置的衔接
依据岗位,我们可以根据中职和高职所相对应的设计专业,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或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体系”,由课程的对接来保证两个层次职业能力的对接,从而达到两种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认知规律,我们系统化制定中职和高职设计专业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配和排序,将中职的职业教育课程转
化为高职职业教育的准备课程。

将高职的职业教育课程转化为中职的后续课程。

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从而达到合理的无缝对接。

3.教育教学过程的衔接
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加强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人人成才。

4.信息技术应用衔接
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同时,也为中职学生提供拓展学习资源。

5.人才培养途径衔接
积极招收中职相关专业毕业生,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毕业生职后教育,拓宽人才成长途径。

6.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衔接
提高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积极组织专业技能竞赛,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相关社会组织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推进评价模式改革。

7.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
按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思想和艺术设计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组建起相对稳定的专业骨干师资队伍,面向社会招聘一批有特长的一线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起外聘兼职
教师师资库,专兼结合打造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8.产教合作和校企合作的衔接
进一步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引入合作企业、团体和相关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参与课程开发,发展更多的开放式实训基地。

加快校办产业“美利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湖北省珑艺装饰有限公司”的发展,以公司为平台,以专业资源为优势,引入更多企业和团体,推进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六、监测与考核指标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课程体系更加贴合培养目标。

2.积极开发课程,将行业企业工作标准引入专业教学,将来自一线的工作内容引入教学内容体系。

3.校内专业实践条件进一步改善,更新实践设备,“校中公司”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规范。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更多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5.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规范,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6.“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有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更加合理。

7.社会服务能力高,社会行业认可度高。

七、建设进度与预期绩效
1.艺术设计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建设(201
2.4)
预期目标:定期开展活动,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开发、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一系列专业建设重大问题的方案论证与制订工作
要点:专业建设委员会有关专业建设活动资料(不少于2次)专业建设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
2.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2012.6)
预期目标:依托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积极进行社会培训和组织技能鉴定,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要点:社会培训服务材料;组织社会人员技能鉴定资料;组织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材料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7)
预期目标: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点:建立企业调研制度;制定年度企业调研方案(不少于3家企业);调研报告;校企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研讨记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4.课程体系改革(2012.8)
预期目标:继续实施学习领域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计划,继续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并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加强质量监控,对学习领域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完善要点:学习领域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实施过程资料、照片等;有关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和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标准活动记录;新教学模式教学研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等;有关新课程教学模式的
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实施效果与质量监控分析报告
5.教学团队建设(2012.10)
预期目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每位教师每年培训研修至少1次以上。

继续推行教师进企业研修制度,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

鼓励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师学历及职业技能等级。

新增2名兼职教师。

要点:培训日程表、培训名册等相关记录、资料;培训或进企业研修总结1份/人;培训、研修成果(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践研修手册);兼职教师档案库,兼职教师任课表,兼职教师授课计划、教案,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研讨记录
八、建设资金预算
经费来源预计三部分:中央财政拨款200万、潜江市政府拨款100万、学校拨款100万,共筹资400万。

主要用于下列工作:
1.专业调研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25万,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5万;
2.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改善与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建设:120万,其中中央财政支持70万;
3.实训耗材补贴:80万,其中中央财政支持40万;
4.“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50万,其中中央财政支持20万;
5.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50万,其中中央财政支持25万;
6.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20万,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0万;
7.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30万,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5万;
8.教改课题研究:25万,其中中央财政支持5万。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工作组”。

组长:杨文堂(院长)
副组长:李永华(副院长)、张书银(江职教育产业集团总经理)成员:廖江涛(教务处长)、何贞华(江职教育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邓霁岚(江职教育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李金桃(楚天技能名师、海南现代舞团艺术总监)、李锡军(潜江市珑艺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潜江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刘成明(督导室主任)、袁航(科研处长)、耿同梅(音乐学院院长)、张远珑(设计学院院长)、蔡艳(教育学院院长)、马金诚(管理学院院长)
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廖江涛兼办公室主任。

2.本专业设执行小组。

组长:张远珑(设计学院院长)、李锡军(潜江市珑艺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潜江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副组长:蔡绍山(资深工艺美术师)、熊伟(设计学院副院长)成员:潘新庭(潜江市华昌广告公司总经理)、廖军涛(潜江市艺居装饰公司首席设计师)、金辉、李宗亮、刘思奇、刘亚非、万勇、王德琴、范汝赛、周路杰、魏然、
3.共从四个层面进行质量控制:
第一层面:项目执行小组自我控制;
第二层面: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工作组”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督导;
第三层面:学校主办单位检查、督导;
第四层面:教育厅、教育部等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查、考核。

4.质量控制制度:
学校研究制订一系列质量检查、督导、评估制度。

5.主要措施:
(1)教学督导。

完善学院督导和教务处、设计学院两级两条线的督导体系,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和协调机制,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分工合作地按照质量标准规范督导的工作模式。

建立、完善教学督导质量手册、督导程序文件、教学督导规范、督导质量记录等一系列有效文件,对教学督导全程进行真实记录,使教学督导工作实现标准化管理。

(2)教学检查。

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教学运行的状况以及完成专项教学任务的质量,做到检查目标明确、工作到位、改进措施得力,杜绝检查流于形式。

(3)跟踪调查。

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采用问卷、典型分析、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和与家长进行交流等方式进行。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能否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及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

通过调查所取得的反馈信息,修改完善教学计划和制订相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