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医院心力衰竭患者诊疗护理常规
医院心力衰竭患者诊疗护理常规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严重阶段。
据国内50家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病死率高达40%。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一、慢性心力衰竭(一)概述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由于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增高,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
1.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其他如维生素B₁缺乏及心肌淀粉样变性。
(2)压力负荷过重: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肺栓塞。
(3)容量负荷过重: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有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过于紧张、妊娠和分娩、血容量增加,其他原因有疾病治疗不当,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出现了风湿活动;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不恰当停用洋地黄制剂。
3.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
①症状:a.呼吸困难是左侧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卧位。
b.咳嗽、咳痰和咯血开始常发生于夜间,由于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导致咳嗽和咳痰,坐位或立位时可减轻或消失;慢性肺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支气管黏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卧位护理: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明显的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坐位,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宜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适当限制水分。
3.病情观察:1)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并做好记录。
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量。
病情许可者每周测体重1次。
2)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及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变化,皮肤弹性、色泽,观察药物疗效及病情变化。
4.用药观察:如用吗啡,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如用利尿剂,应严密观察尿量;如用血管扩张剂,要注意输液速度及血压变化。
5.基础护理:加强口腔、皮肤和肺部护理,协助其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便秘者应及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诱导排便,必要时行灌肠。
6.专科护理:呼吸困难时给予低流量间断氧气吸入;严重呼吸困难尤其是出现急性肺水肿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以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增加氧的交换。
7.安全护理:对昏迷、偏瘫、躁动患者加用床挡以防坠床。
8.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精神安慰和鼓励工作,尽量减轻患者因突发的呼吸困难而产生的濒死感和恐惧感以及不安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健康教育】1.活动: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当心功能好转后,可下床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床边走动、室外散步等,但要掌握活动量,不宜疲劳,尤其是当脉搏>110bpm或感到有心慌、气促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2.饮食:要限制钠的摄入,心功能I~Ⅱ级患者摄入食盐应<5g/d,心功能Ⅲ级患者限制为<2.5~3g/d,心功能Ⅳ级患者<1g/d。
忌食腌制食物,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不可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忌饮浓茶、咖啡,以免因心率增快而加重心脏负担。
3.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给药,不可擅自停药,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后果;指导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有头痛、恶心、出汗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排便困难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①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②体位: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
③活动与休息: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及基本状况决定活动量。
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1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不受影响。
皿级: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
级:绝对卧床休息,生活由他人照顾。
④饮食:限制盐的摄人,一般每天可摄取23g钠;限制水分的摄人,严重心衰患者,24小时的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ml。
进食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产气食物,忌饱餐,多食水果与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气促、粉红色泡沫痰。
②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和 SPO 。
③观察患者水肿情况,每天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出人水量。
④保持大小便通畅,3日内未解大便或腹泻者,通知医生给于处理。
(3)用药护理: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个体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需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①洋地黄类药物给药前,应测量患者的脉搏,注意节律和频率,如果心率太快或低于60次/分,或者节律变得不规则,应暂停给药并及时通知医生,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视等洋地黄中毒表现。
2)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应随时注意观察。
③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
(4)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让他们知道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5)预防并发症:①卧床患者做好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护理。
给予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2心衰患者在卧床期间,要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预防血栓形成。
输液时避免在肿胀的肢体穿刺以免加重肢体的水肿。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2、给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3、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4、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洁,防止褥疮发生。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心率、心律、脉搏、呼吸及血压等,并记录。
6、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以15-20滴/分为宜,同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7、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便秘者给予缓泻剂。
8、应用洋地黄药物者,注意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每次给药前询问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力模糊、黄、绿视等,听心率时如心率低于60次/分或有严重胃肠道及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时,停药并通知医生。
9、呼吸困难时,给半卧位,低流量吸氧。
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应给予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水肿,高流量吸氧4-6升/分,或氧气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
10、加强心理护理,态度和蔼,给予精神安慰,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全身器官的需要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慢
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的一些要点。
1.体位
2.饮食
3.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如
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
辅助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2、B6等对患者的康复
也有一定的帮助。
4.监测生命体征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律
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5.体力活动
6.心理支持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
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7.定期复诊
8.教育与宣传
护士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如心脏保健常识、用药知识、饮食控制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包括体位、饮食、药物治疗、监测生命体征、体力活动、心理支持、定期复诊以及教育与宣传等内容。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2.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及深度、心率及血压、肺部湿罗音等。
3.评估反映病人缺氧的程度的指标如意识、精神状态、皮肤
粘膜颜色等。
4.评估病人的出入量。
(二)操作要点
1.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紧急情况下可行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流。
3.给高流量氧气吸入,特别严重者在湿化瓶内加入 30%~50% 乙醇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速效强心,利尿、扩血管
药物,如速尿,西地兰、硝普钠等。
5.安慰病人,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必要时使用吗啡镇静、抗心衰。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7.保持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三)指导要点
1. 介绍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诱因,指导病人针对性预防。
2. 告知病人在输液前向医务人员说明心脏病病史,以控制输液速度。
(四)注意事项 1.预防感染。
2.定期复查心电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心律失常。
3.避免劳累过度、情绪激动。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
常见病因有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瓣膜返流,高血压危象、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
以急性左心衰较常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病人常突发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卧位、咯粉红色泡沫痰、极度烦躁不安、紫绀。
治疗原则为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心功能。
一、主要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所致肺瘀血有关。
3.液体过多与左心衰竭所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二、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深度,肺部有无湿啰音,
有无粉红色泡沫样痰,意识状况,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和易激怒现象。
2.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变化。
三、护理措施
1.按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让病人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
量。
3.症状护理:遵医嘱给病人20%-50%的酒精湿化吸氧,以保证
足够的血氧分压。
4.药物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药,并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20-30滴/分。
5.心理护理,安抚病人情绪,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四、健康教育
1.鼓励表达内心的恐惧不安。
2.鼓励家属适当的探视,以帮助病人摆脱恐惧与焦虑。
3.告知病人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头痛、恶心、出汗等应及时
诉说。
4.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氧和营养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引起一系列症状,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管理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本文将介绍心力衰竭护理的常规,包括病情评估、护理计划制定、用药管理、饮食控制、体力活动管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
一、病情评估病情评估是心力衰竭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病情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心功能、心电图、心肌酶谱、血液学检查等。
二、护理计划制定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护理目标包括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治疗、饮食控制、体力活动管理、心理支持等。
护理计划应具体、可行、定期评估,以确保有效实施。
三、用药管理心力衰竭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药物剂量。
护理人员还需监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及时纠正不良反应和调整治疗方案。
四、饮食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控制很重要,既要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又要减轻心脏的负担。
推荐患者低盐饮食,减少纳入的钠盐量,限制高盐食物的摄入。
此外,要注意患者的水分摄入量,避免过多饮水,以防加重血液循环负担。
五、体力活动管理适量的体力活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很有帮助。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体力活动计划,如日常走动、呼吸操、适度的有氧运动等。
患者需遵从医嘱并进行规范的锻炼,同时监测患者在活动中的症状变化,调整活动强度和频次。
六、心理支持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困惑和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医院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医院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发病情况了解引起心衰的基础疾病,帮助病人寻找发病的诱因。
询问洋地黄、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情况。
2、心功能评估询问病人有无活动后心悸、气促或休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
若有劳力性呼吸困难,还需了解病人产生呼吸困难的活动类型和轻重程度,如:步行、爬楼、洗澡等,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心功能。
3、症状及体征了解病人有无咳嗽、咳痰及其性质。
询问病人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感觉呼吸费力、垫高枕头或坐位后缓解等现象。
对于右心衰的病人,应注意了解病人是否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体重增加及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等情况。
4、日常生活形态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是否喜爱咸食、腊制品及发酵食品,是否吸烟,爱喝浓茶,咖啡等;了解病人的睡眠情况及排便情况,是否有便秘;评估病人的日常活动情况,是否为活动过度导致的心衰。
5、心理社会评估长期的疾病折磨和心衰的反复出现,使病人的生活能力降低,生活上需他人照顾,反复住院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常使病人陷于焦虑不安、内疚、恐惧、绝望之中;家属和亲人也可因长期照顾病人而身心疲惫。
【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2、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有关3、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时间卧床、水肿、营养不良有关5、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6、知识缺乏与慢性病程、病情反复发作呈加重趋势、担心疾病预后有关【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卧位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这样可使肺的扩张较大,氧合作用增加,同时可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也可使用床上桌,让病人的头伏在小桌上,手臂放桌两侧休息。
如果病人要下床坐在椅中休息,应双脚抬高,以减轻下垂肢体的水肿2、活动与休息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及病人基本状况决定活动量。
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坚持动静结合、逐渐增加活动量的活动原则。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病情:
1) 生命体征监测
2) 症状和体征:有无咳嗽、咳痰;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感觉呼
吸费力;有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等情况。
2、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
1、休息与体位: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休息,卧床休息等,协助取舒
适卧位,有严重呼吸困难取端坐呼吸,环境安静、舒适,限制探视,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2、遵医嘱给予输氧。
(2-4L/分)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忌饱餐,
适当进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根据情况控制摄水量。
4、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的作用及辅佐用,严格控制输液的速
度和输液的量。
5、准确记录出入量或尿量,定期称体重。
6、水中的患者做好皮肤护理,穿宽松棉质衣裤,预防压疮的发生。
7、做好心理护理。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吗,注意避免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感染,尤其是
呼吸道感染,育龄妇女应避孕。
2、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
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度。
3、遵医嘱正确服药,以免因不恰当的停药而诱发心衰;服用洋地黄
者要详细交代病人及家属识别不良反应,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
4、定期复诊,出现胸闷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就诊。
2009年10月份制定
2011年11月第一次修订 2016年08月第二次修订。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2.体液过多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如低氧血症时短暂给予高浓度吸氧,急性左心衰时予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
烦躁不安者,遵医嘱给镇静剂。
3.急性心衰发作时患者有濒死恐惧感,要关心安慰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使其有安全感。
4.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纠正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密切观察用药过程及用药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药物副作用出现,如低钾、血钠变化及洋地黄的毒性作用;注意液体平衡,根据生命体征调整
和控制滴速,一般以每分钟20-30滴为宜;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必要时每天测量体重。
【健康教育】
1.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忌烟酒,预防感冒。
2.饮食护理:限制盐及水分的摄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限钠和养成清淡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高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
3.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和运动,活动量以不引起气促为宜。
4.定时服药,定期复诊。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常规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在充足的回心血量的前提下,心博出量不能满足周身循环和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临床表现】婴幼儿特点:呼吸快速、表浅50~100次/分,心率快150~200次/分,喂养困难,烦燥多汗,哭声低弱,肝脏增大达肋下3cm以上,听诊心脏可听到奔马律,浮肿首先及于颜面、眼睑等部位。
年长儿心衰的症状与成人相似。
二、护理诊断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肌收缩力降低有关。
2、体液过多与心功能下降、微循环瘀血、肾灌注不足、排尿减少有关。
3、潜在并发症:药物副作用、肺水肿。
三、护理措施1、按儿科重症护理常规护理。
2、给氧,改善气体交换患儿呼吸困难和有青紫时应给氧,有急性肺水肿如吐粉红色泡沫痰时,可在湿化瓶中放入20~30%酒精,间歇吸入,每次15~20min,间隔15~30min,重复1~2次,因乙醇吸入后可使泡沫表面张力减低而致泡沫破裂,增加气体与肺泡壁的接触,改善气体交换。
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征,脉博必须数满1min,必要时监测心率,详细记录出入量,定时测量体重,了解水肿增减情况。
4、用药护理应用洋地黄制剂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用药前测心率1分钟,婴幼儿心率低于120次/分、年长儿心率低于80次/分时,应与医生联系;注意观察洋地黄的中毒症状,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应用利尿剂时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开始利尿的时间和尿量,以及患儿的反应等,用药期间252应鼓励患儿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同时观察低钾的表现。
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避免血压过度下降,给药时避免药物外渗,以防局部的组织坏死。
5、营养支持一般给予低盐饮食,钠盐每天不超过0.5~1g,重症患儿有时给无盐饮食。
要少食多餐,防止过饱。
婴儿喂奶也要少量多次,所用奶头孔宜稍大,但需注意防止呛咳。
吸吮困难者采用滴管,必要时可用鼻饲。
6、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心肌功能休息,以降低代谢,减少耗氧,减轻心脏负担。
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定义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二、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疲倦,少尿等症状,提示左心衰竭。
2.如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等现象,提示右心衰竭,应尽早通知医生。
(二)、症状护理1.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可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也可使用床上桌,让病人的头伏在小桌上,手臂放桌两侧休息。
如果病人坐在沙发上休息,应双脚抬高,以减轻下垂肢体的水肿。
2.对于不能平卧的患者将床头抬高15-30°、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安静休息,鼓励多翻身、咳嗽,尽量做缓慢的深呼吸。
3.根据缺氧程度选择氧流量,改善通气。
(1)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给予鼻导管吸氧。
(2)当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时应积极采取通气支持疗法,在患者没有合并二氧化碳潴留时,应尽早加压吸氧。
(3)当患者出现由急性左心衰所致,应尽快使用急救药物和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尽快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4.休息与活动: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应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及患者基本状况决定活动量。
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Ⅱ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不受影响。
Ⅲ级: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
Ⅳ级:绝对卧床休息,生活由其他人照顾。
(三)、一般护理1.患者因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及活动受限等因素,易产生紧张及焦虑情绪,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指导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指导: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忌饱餐。
(1)限制食盐及含钠食物:Ⅰ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钠摄入量应限制在2g左右;Ⅱ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1g左右;Ⅲ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0.4g左右。
医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心功能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为心功能不全(heartinsufficiency)。
在疾病的早期,机体能够通过心脏本身的代偿机制以及心外的代偿措施,可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相对恒定状态,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此为心功能不全的代偿阶段。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简称心衰,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是指心功能不全的晚期,属于失代偿阶段,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泵功能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心排血量绝对减少或相对不足,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理过程。
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心力衰竭按危险因素和终末等级进行了分类,并指出新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A和B阶段指患者缺乏心力衰竭早期征象或症状,但存在有风险因素或心脏的异常,这些可能包括心脏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
C阶段指患者目前或既往有过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气短等。
D阶段指患者目前有难治性心力衰竭,并适于进行特殊的进阶治疗,包括心脏移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基本病因心力衰竭的关键环节是心排血量的绝对减少或相对不足,而心排血量的多少与心肌收缩性的强弱、前负荷和后负荷的高低以及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
因此,凡是能够减弱心肌收缩性、使心脏负荷过度和引起心率显著加快的因素均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2.诱因如下所述。
(1)感染:呼吸道感染为最多,其次是风湿热。
女性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亦常见。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常诱发心力衰竭。
(2)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3)钠盐摄入过多。
(4)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5)妊娠分娩。
(6)输液(特别是含钠盐的液体)或输血过快或过量。
(7)洋地黄过量或不足。
(8)药物作用:如利舍平类、胍乙啶、维拉帕米、奎尼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9)其他:出血和贫血、肺栓塞、室壁膨胀瘤、心肌收缩不协调,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急诊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抢救护理常规
【评估】
1.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有无气短、是否使用呼吸机。
2.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出冷汗,口唇发绀,面色青灰。
3.焦虑的程度及其正常的应对机制。
4.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
【急救护理】
1.半卧位或坐位,双下肢下垂。
2.鼻导管吸氧3~5L/min,给予30%~50%乙醇湿化,间断吸氧。
必要时面罩吸氧。
3.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等。
4.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
5.心电血压监护,请心内医生会诊。
6.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拍X线片、抽血生化全项、血气等。
7.鼓励、协助病人咳嗽,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通畅。
8.了解咳嗽发生的时间,咯血的性状及量。
【病情观察要点及记录】
1.观察神志、面色、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皮肤颜色及温度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
通知医生。
2.观察病人的喘憋程度是否有所改善,缺氧纠正的情况,并有记录。
3.采取恰当的体位,并观察效果及记录。
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特殊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记录。
5.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并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有关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2.鼓励病人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3.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
4.根据不同疾病指导病人选择不同的饮食,少量多餐,禁烟酒。
5.病人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二护理评估
1.起病的时间,方式,诱因。
2.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
3.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4.对疾病认识程度。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现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
(2)急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
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 (≤2.2L/min·m)。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2.慢性心力衰竭
(1)左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大多数左心衰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
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多种形式。
运动耐力下降、乏力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现。
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陈-施呼吸,提示预后不良。
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左心室增大、脉搏强弱交替,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
(2)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淤血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改变,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
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心脏增大、颈静脉充盈、肝大和压痛、发绀、下垂性水肿和胸腹水等。
(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LVEF>40%~50%),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
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气促、肺水肿。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和休息原则:心功能一级患者,可不限制活动,但应增加午休时间;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二级)患者,可起床稍事轻微活动,但需增加活动的间歇时间和睡眠时间;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三级)患者,以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四级)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坐位。
对卧床患者应照顾其起居,方便患者的生活。
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损伤、消化功能减退及精神变态等不良后果。
(2)饮食:患者应摄取低热量饮食。
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补充热量和高营养。
饮食以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为宜;选择富有维生素、钾、镁和含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含钾量。
(3)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
需训练床上排便习惯,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发生便秘,应用小剂量缓泻剂和润肠剂,病情许可时扶患者坐起使用便器,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4)吸氧:一般流量为2~4L/min,应观察吸氧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随时评估呼吸困难改善的程度。
(5)加强皮肤口腔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应勤翻身,以防局部受压而发生皮肤破损。
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由于药物治疗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的口腔黏膜感染。
(6)控制静脉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1.5m1(20~30滴)。
2.心理护理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紧张和焦虑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应加强床旁监护,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减轻焦虑,以增加安全感。
3,病情观察和对症护理
(1)注意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心率增加、乏力、头昏、失眠、烦躁、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加强观察。
如迅速发生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等表现,同时胸闷、咳嗽、呼吸困难。
发绀、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应警惕急性肺水肿发生,立即准备配合抢救。
(2)定期观测水电解质变化及酸碱平衡情况:低钾血症可出现乏力、腹胀、,心悸、心电图出现U波增高及心律失常,并可诱发洋地黄中毒。
少数因肾功能减退,补钾过多而致高血钾,严重者可引起心脏骤停,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等。
4.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1)呼吸道感染: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两次,避免阵风,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长期卧床者鼓励翻身,协助拍背,以防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坠积性肺炎。
(2)血栓形成:由于长期卧床,使用利尿剂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
应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下肢和作下肢肌肉收缩,协助患者作下肢肌肉按摩。
用温水浸泡下肢以加速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当患者肢体远端出现局部肿胀时,提示已发生静脉血栓,应及早与医师联系。
五健康指导
(一)合理服药: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切记自行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用药期间定期随访,以帮助调整剂量,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记下服药感受,及时请医生帮您调整
(二)平衡饮食:平衡膳食,规律饮食,总量控制,适量饮水,晚餐应少而清淡限盐:每天盐摄入量<5克;限水:保持出入量平衡,出量略大于入量;保持大便通畅,增加蔬菜水果,补充维C;少吃多餐,戒烟酒,忌浓茶咖啡。
(三)日常起居: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发生呼吸道感染尽早就医;
合理休息,适当运动,建议每天午睡;急性期和重症心衰应卧床休息;心功能好转后,可做些有氧活动,但要掌握活动量以不劳累为宜,如有难受应立即停止并休息。
(四)定期复查:定期抽血,复查钾、钠、尿素氮、肌酐等,并争取保持在健康范围。
定期体检,复查心电图和心功能;
自我监测,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早就诊。
(五)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疗成功的开始,对待病情不能悲观,要乐观豁达,面对现实,泰然处之。
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是关键;家属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理解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