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时练-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中历史课时练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巩固提升
课堂巩固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2.沃尔特·拉费伯尔在《美国、俄国的冷战》一书中写道,杜鲁门“进入白宫仅24小时,这位新总统就
自信满满地告知国务卿,‘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地对付俄国人’”。此后,美国最先采取的对付苏联的措施是()
A.出台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发动朝鲜战争
年3月,美国首次公开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即杜鲁门主义,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
是扶持西欧的措施,故B项错误;1949年北约成立,故C项错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故D项错误。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
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
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行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第二次柏林危机
年华约建立,与1949年建立的北约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提出的,马歇尔计划是1948年开始实施的,第二次柏林危机主要发生在1961年,故A、
B、D三项均排除。
4.美苏冷战期间,处于两大集团之外的部分国家成了美苏竞争的“中间地带”。下列国家中,属于“中间
地带”的是() A.印度尼西亚 B.民主德国
C.英国
D.澳大利亚
5.在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使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核战争。这一危机指()
A.修筑柏林墙
B.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C.古巴导弹危机
D.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使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核战争”可以判断此危机为古巴导弹危机。修筑柏林墙并未发展到接近核战争的边缘,故A项错误;B、D两项不是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故C项正确。
6.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反映了()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
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1964年6月”,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仍旧是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北约”是美国与欧洲同盟的机构,据材料“从北约到联合国”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并未解体,故C项错误;据材料“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D项正确。
7.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使美苏冷战格局基本结束
B.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
C.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D.是中国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其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美苏冷战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故A项错误;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是第三世界力量发展壮大的表现,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D项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状况,与题意无关,排除。
8.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其前提是苏联()
A.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B.试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C.对美国不断退让和妥协
D.政治改革过于激进和西化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苏联经济滑坡,深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美苏的攻守之势又发生了变化,苏联对美国不断退让和妥协,使得美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故C项正确。
9.《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冷战的和平而迅速的终结,让戈尔巴乔夫在国际关系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而□□□□则使他(戈尔巴乔夫)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其中□□□□应为()
A.华约解散
B.苏联解体
C.东欧剧变
D.经济改革
,故B项正确。
10.当今世界,一方面出现朝韩对话和东西德合并等现象,另一方面又出现中东局势继续恶化和科索沃宣布独立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结束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C.地区动荡加剧
D.世界和平趋势加强
,世界形势整体走向缓和的同时,地区性的矛盾开始凸显,因此材料中所说的两种现象出现,故A项正确。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摘编自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内涵,并分析杜鲁门演说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实施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为此采取的对抗性措施及结果。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冷战关系下“既能使‘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受到撼动’”的典型事例。
“两种生活方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美国措施: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苏联措施:成立经互会、华约。结果:两极格局形成。
(3)德国分裂;朝鲜战争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1942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得伊朗的石油,苏联军队驻在伊朗北部。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美国的行动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