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素芭》优质课教案_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
2、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类型等,把握素芭的形象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能够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小说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赏析素芭美丽孤独的形象,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寄予的同情。
四、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素芭这一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文多钟描写人物的手法的运用。
2、通过对本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理解作者的悲悯情怀。
六、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2、时代背景
当时印度童婚制盛行,十岁出头的女孩子就得嫁人。女孩如果不能出嫁将是父母的耻辱,甚至会被逐出种姓。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不仅如此,印度教经典中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不论他有任何缺陷。这种思想,深入民间,女性从小就被灌输将来做个贤妻良母。
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需索,即使在现在妻子因为父母无力负担,而被夫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於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3、通读小说,梳理小说情节,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外国小说第四单元以人物形象为主题。我们刚刚学习过《娜塔莎》,今天继续来学习泰戈尔的小说《素芭》,学习泰戈尔塑造人物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快速阅读小说,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古赛家的小儿子是唯一
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尔各达城的一份人家。与其说是嫁,不如说是骗了一份人家。新郎家事先完全不知道新娘是哑巴,而自私的素芭父母,为了保住自己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竟狠心的将素芭留在了外乡。
三、感知素芭
1、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思考:素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明确:素芭的眼睛。
2、找出文中描写眼睛的句子并分析(主要5和6段)。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
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茫。
明确:这双迷人的眼睛充满了内涵:有平静也有纠结,有活力也有丧气,有迷惘也有愤怒等,传递着她多情的内心世界。
4、是什么原因让素芭的眼里有了这些内容?你觉得素芭快乐吗?为什么呢?
明确:不快乐。
四、理解素芭
1、请划出文中直接描写素芭心理活动的语句并赏析。
她始终设法躲避众人逼视的目光;内心始终祈祷着,众人若把她遗忘掉,那就该万事大吉了。(p3)
她想说:“你别把我撵到陌生的地方去,你也像我一样用自己双臂紧紧地把我抱住,别赶走我!”(p29)
现在,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响起一种无限的无法言说的哭泣声,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种无声的哭泣。(p35)
明确:她的心里都是孤独和痛!
2、小说《简爱》里简说,你不要以为我丑就没有灵魂。泰戈尔仿佛也在借素芭之口说,不要以为我哑就没有灵魂。可是好像素芭周围的人真的把素芭看做是一位没有灵魂的人物。因此她内心特别孤寂。作者是如何间接表现她内心的孤寂的?
(1)阅读第二部分,素芭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环境?
明确: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这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以乐景衬哀情,这样美的风景,这一群其实并不坏的农人,却对素芭这个本该受到更多关怀的哑女显出极大的冷漠。
(2)阅读第三部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为何如此描写?
明确:彼此依恋、关怀、理解,画面温馨,让人几乎忘了素芭的不幸,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安慰。这个温馨的画面反衬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
(3)这个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哑女素芭的?
素芭的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明确:父母没有给予她更多的关爱,而是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负担,显得冷漠无情。
村民——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留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明确:村民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似乎把她看作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
帕勒达帕——素芭唯一的朋友。“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里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说罢,他又凝视水面。”
明确:素芭唯一的朋友并不理解她。想获得朋友的关注却不能,朋友对她的痛苦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惆怅,只是随意的调侃。
总结: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这一切更反衬出素芭的不幸与孤寂。
(4)美丽孤独的素芭结婚了,她的命运会有转机吗?
明确:素芭将会陷入更悲惨的境地——被丈夫抛弃、是亲人的负担、被世人冷漠。
五、合作探究
1、素芭为什么会陷入更悲惨的境地?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
明确:主要是社会原因,印度对女性的歧视。
时代背景介绍: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需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扶养父母的义务,於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视。
不仅如此,大约西元前750年写成的印度教经典中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不论他有任何缺陷。这种思想,深入民间,女性从小就被灌输将来做个贤妻良母。
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需索,脚踏车,机车,电视或者洗衣机,妻子因为父母无力负担,而被夫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於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事实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亲是女性一生之中极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长应邀到女方家中。女方盛装以待,用丰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长免不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例如强调菜肴都是女儿亲手做的,然后才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
倘若对方满意,双方的父母就开始讨论嫁妆。如果男方的条件好,比方是公务员,嫁妆就要多一些。反之,如果女方的条件好,譬如受过高中教育,嫁妆就可以少一些。如果谈不拢,整个相亲的过程就得重来一次。对女子而言,不论因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亲筹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资而遭到拒绝,都是极大的创痛。
2、小说主旨
素芭是一个美丽聪慧、心地善良的哑女,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却只能独享孤独和寂寞,最后被父母骗嫁到远方,最终被抛弃。作者通过对素芭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情绪。
六、布置作业
心灵的沟通才是真正走向人类灵魂深处的语言。对这么一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姑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请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和素芭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