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训诂学基础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说文· 言部》:“训,说教也。”段 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 之。”“诂”,《说文· 言部》:“诂,训 故言也。”段玉裁注:“‘训故言’者, 说释故言以教人。”《说文》认为二者是 动词,同义。 当今多数学者(包括训诂学家董志翘先生) 认为“训诂”应该理解为动宾词组,本义 为“解释古语”。
后代“训诂”内容也就大致延续并发展为 三类:“说文”类、“方言”类、“求源” 类。
3训诂简史
萌芽:春秋前期以上,远在甲骨文时期。 初步发展:春秋后期,到战国末期。 兴盛:两汉。焚书坑儒造成了文化的毁灭 和断层,刺激了汉初统治者,迫使他们进 行抢救古籍的工作。汉代注解工作主要限 于儒家著作,讲究实证。涌现出一大批训 诂学家。 毛亨:西汉鲁人,世称 ‚大毛公‛,相传 是 ‚毛诗学‛的开创者。有《毛诗故训 传》。
第一节 训诂和训诂学
训诂 训诂学 训诂简史 训诂体例 十三经注疏
1训诂
1.1定义: “诂”“训”二字来源于《尔雅》,这部 书的前三篇为《释诂》《释言》《释训》, 这里“训”“诂”都是名词。两字连用发 端于汉代毛亨《毛诗诂训传》,其中“诂、 训、传”三词同义。 “训”与“诂”原是并列词组,所以能倒 过来说“诂训”。
《毛诗笺》。 《毛诗》篇首‚郑氏笺‛ 孔颖达疏: ‚ 郑于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 吕忱《字林》云:‘笺者,表也,识也。’ 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 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
4.3 疏(正义)
疏:疏,本义“开通”。疏,是一种经 注兼释的注释体例。义疏,产生于魏晋 南北朝时期,唐代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 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 的注疏唐人称为 “正义”。如孔颖达 《五经正义》。
中落时期:宋元明 朱熹:《四书集注》 复兴时期:清代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句读》、《说 文释例》 高邮王氏四种: 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 《经传释词》、《经义述闻》。
4训诂体例(古注形式)
2训诂学
“训诂”是解释语言的工作,是具体的。 “训诂学”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 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 科,全面研究解释文献语言的方法、原则、 规律的科学,是抽象的。
训诂学的三类方向
①许慎《说文解字》,求“词”本义。 ②扬雄《方言》,以通语解释方言,注意 不同地域的语言差异。 ③刘熙《释名》,希望探求语言中音和义 的关系,探索事物命名的缘由。
1.2训诂的内容:
(一)诠释词义。词义训释是训诂的中心,因为 训诂的其他内容是建立在解释词义的基础之上 的。 (二)疏通文意; (三)阐释语法; (四)分析篇章结构; (五)阐明修辞表达方式; (六)说明历史背景、典章制度等。
1.3训诂产生的原因
语言发展演变造成理解障碍 秦焚书坑儒,秦以前的许多典籍传到汉代, 人已经不能完全读懂,于是有一些人专门 为这些古书做注解。到了唐代,许多汉代 人的注解唐代人已经不理解了,于是出现 了一种新的注解,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 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 文字形体变化 古籍传抄讹误
4.1传: 解说;注释。
注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
《汉书· 淮南衡山王传》:‚初,安入朝,献所 作《内篇》,新出,上爱袐之。使为《离骚 传》,旦受诏,日食时上。‛ 颜师古注:‚传 为解说之,若《毛诗传》。‛
4.2笺
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 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训 诂体例上指补充和订正“传”,如郑玄
孔颖达 疏:‚杜言集解,谓聚集《经》《传》 为之作解。 何晏 《论语集解》,乃聚集诸家义 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
5十三经注疏
版本:清代阮元主持校勘。 (一)《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 颖达等正义。 (二)《尚书正义》: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 正义。 (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 达正义。 (四)《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五)《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 正义。 (六)《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诗经》:毛亨传、郑玄笺பைடு நூலகம்孔颖达疏
4.4 注
给书中或文中的字句做解释。古代有传、 注、故、训、笺、疏、章句、解诂等名称, 后通称为“注”。
张舜徽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第一编第一 章第四节:‚注,取义於灌注。文义艰深,必 解释而后明,犹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通。‛
4.5集解
(一)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 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集解》 (二)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
郑 玄:东汉古文经学集大成者,字康成。 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世称 ‚后郑‛(世 称郑兴、郑众父子为‚先郑‛)。有《毛 诗笺》、《三礼注》。 高诱 :有《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 《淮南子注》等。 王逸 :东汉今文经学家,有《楚辞章句》。
深入发展:魏晋至五代 《史记》三家注: 南朝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 义 颜师古:唐初训诂学家,著名学者颜之推之孙、 人称‚小颜‛。有《匡谬正俗》、《汉书注》。 孔颖达:隋唐间经学家,为孔子第三十三代孙。 有《五经正义》。 陆德明:隋唐间儒家学者,经学家。 有《经典释 文》。
《古代汉语通论》
训诂学基础
学习秘诀: 1实践阅读《毛诗正义》、《左传注疏》 2联系词汇学一章理解有关训诂方法问题
教学安排:6学时 教学内容:1训诂和训诂学;2训诂的方法;3训诂 术语;4古文标点和翻译。 学习目标: 了解训诂的定义、训诂研究的内容、训诂与训诂 学的关系、训诂简史、训诂体例、训诂方法、训 诂术语。了解古文标点、翻译原则。 掌握各个代表阶段训诂学家的训诂著作。 掌握笺、疏、集解训诂体例。掌握《十三经注疏》 名词。掌握声训、形训、互训、读为、如字等概 念。掌握衍文、脱文等意义。 掌握“右文说”;掌握《十三经注疏》注疏体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