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合集下载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做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喂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比如摇铃),连续了几次之后,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喂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

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

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声。

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

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

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

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

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即没有食物,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

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

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

即:1、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指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2、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应3、食物之外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4.食物之外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应另外,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条件刺激并不限于听觉刺激,只要跟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一种条件反射巩固后,再用另一个新刺激与条件反射相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反射。

同样,还可以形成第三级条件反射。

在人身上则可以建立多级的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

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心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狗实验是条件反射理论的经典案例之一。

通过观察和实验,巴甫洛夫揭示了动物行为中的条件反射现象,并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以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主要侧重于对狗的唾液分泌作用的研究。

实验一开始,巴甫洛夫在狗的口腔中放置了一根导管,用于收集唾液。

随后,他开始用一块响铃和食物之间建立联系。

每当响铃响起时,巴甫洛夫就给狗提供食物。

这样,反复多次后,狗在听到响铃的时候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就算没有食物的刺激。

这一实验观察到了一种条件反射的现象,也被称为“巴甫洛夫反射”。

当狗连续多次听到响铃和食物的组合后,响铃逐渐成为一个无条件刺激,而唾液分泌则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狗已经习惯性地将响铃与食物的到来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听到响铃,就会自动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动物行为中的条件反射现象,将这一现象正式引入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这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使得学者们开始关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其次,巴甫洛夫的实验也为之后的条件学习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对狗实验的观察,巴甫洛夫认识到,刺激的关联可以通过重复和联想建立。

这一观点与后来的条件学习理论相吻合,进一步推动了心理学对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

此外,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也帮助人们了解了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反应。

他发现,当环境与刺激的联系改变时,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狗听到响铃的同时并没有得到食物奖励时,响铃逐渐失去了引发唾液分泌的能力。

这说明环境对于条件反射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已经有过百年的历史,但其对心理学的影响仍然深远。

它不仅揭示了条件反射现象的存在,还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人类行为和学习的规律。

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谢谢大家
解释: 当一个小孩子多次去医院接受治疗(如打针),就会令无 条件刺激(打针)与条件刺激(“医院”的发音)多次结合,这样小 孩子就会形成对“医院”这个词的恐惧反应。因此,当小孩子一听到 “医院”就可能会怕的哭了起来。
2.小孩子对“医院”的恐惧是怎样形成的?
条件反射建立之前: 打针————疼痛、恐惧、哭 医院————无相关反应 条件反射建立之中:医院+打针————疼痛、恐惧、哭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听到“医院”的发音————疼痛、恐惧、哭
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某个刺激和一个 无条件刺激进行反复多次的联结,可使在单独呈现这个刺激时.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一听到“医院”这两 个字”,就吓得哭了起来?
反复多次的强化,使得小孩子建立了医院与打针之间的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 (无条件刺激)
医院(条件刺激)
被医生打针 (无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疼痛、恐惧、哭
3.如何解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是条件反射典型的强化与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 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射后,对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 相同的条件反射。 解释: 当人们某次偶然的机会被蛇惊吓而产生恐惧感之后,很容易也 会害怕其他与蛇的样子相似的事物,如绳子。
4.恐惧是否可以被消除?用什么方法可以 帮助小孩子消除对“医院”的恐惧?
如果无条件刺激不再与条件刺激相结合,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 后,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消退是取 消强化作用的结果。
方法:1.对孩子进行勇气鼓励,并且反复多次去医院接触而不打针。 2.对孩子进行沟通解释,并且在孩子听到医院或者去了医院之后, 进行糖果或者小礼物奖励。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
• 以上4种特征在行为疗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典条件反射著名的例子
经典条件反射著名的例子
• 行为主义经典实验——儿童惧怕情绪获得实验实验开始时,实验者给他呈现 狗、猴子、白色绒棉以及白鼠,被试对这些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 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 当他的手刚触摸到白鼠时,响起钢条敲起的巨大的声 响,他停止动作,但并没有哭。当他再次去触摸白鼠 第二次响起敲击钢条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并张 口大哭。他第三次去触摸白鼠,同样又响起敲击钢条 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张口大哭,并试图爬开。 接下来,者将一只兔子呈现在他面前,他大哭并试图 爬开。然后,实验者又将毛衣呈现在被试面前,被试 并无接近倾向。最后,被试看到带毛发的面具,反应 剧烈,大哭,立即向相反方向爬去。
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
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
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
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
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基本定义
–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典型范例,包含了可 重复的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
•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 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 然恢复作用。 • 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 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 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 生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 泛化的最好例证。
• 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应 (unconditioned response、UR),且不需要经过学习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又称为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conditioning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又称为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conditioning
常的生理现象。 ➢ 遗忘开始快,以后变慢(20min, 41.8%; 30d,
78.9%)。 ➢ 遗忘不是记忆痕迹的消失,复习已忘记的东西比学习
新的材料容易。 ➢ 遗忘的机制: (1)消退抑制;(2)新信息的干扰
记忆障碍:疾病情况下发生的遗忘。 1.顺行性遗忘: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多见于
酒精中毒。机制:信息不能从第一级记忆转为第二级 记忆。
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1. 建立经典条件反射所需的基本条件 无关刺激 + 非条件刺激 (多次结合) 2. 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 只给条件刺激,不结合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消退(条件刺激转化为引起中枢抑制的刺激,不 是条件反射丧失)
3. 人类的条件反射 ➢ 儿童接受语言信号的能力还未健全,研究动物条件
历和学习的事件进行编码、贮存并回忆、再现的过程,包括对发 生在过去的特殊场景和重要事件的回忆和再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的情景式记忆(episodic memory)和对文字、语言和法律等回 忆的语义式记忆(semantic memory)。这种记忆要通过意识, 用语言表达出来。
(2)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不依
赖于意识或认知过程,但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测试才能逐步形成, 是对一系列规律性操作程序的下意识的感知和反射活动,因而又 称为反射性记忆,往往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如驾驶,某些体育 动作等。
2. 根据记忆保留时间长短分类:
(1)短时性记忆:有影像记忆、即刻记忆、操作记忆等。 1)感觉性记忆:不超过1秒,在脑感觉区贮存 2)第一级记忆:数秒到数分,将感觉性记忆进行整合, 形成一个新的连续印象。
(2)长时性记忆:有影像记忆、即刻记忆、操作记忆等。 1)第二级记忆:数分或数年,在第一级记忆的基础上反 复应用、强化 2)第三级记忆:永久记忆,克服了干扰

教师资格证考试、特岗招教考试系列6: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教师资格证考试、特岗招教考试系列6: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文/张晓全一、巴甫洛夫: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是俄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

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他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

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

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

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定义: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体即能引起机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

2.几个专业术语:(1)无条件刺激:不需要学习就能产生反应的刺激。

比如:人或者其它高等动物饿的时候,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种刺激叫作无条件刺激,这种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射。

(2)中性刺激(无关刺激),也叫信号:与反应无关的刺激。

比如:当狗进食之前,摇响的铃声就属于中性刺激。

(3)条件刺激:经过一段训练后,中性刺激单独呈现就能引起反应,这时,中性刺激就转变成为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就变成了条件反射,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无条件刺激(UCS)是指能够引发本能反应的刺激,如食物、疼痛等。

例如,在狗实验中,食物就是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射(UCR)是由无条件刺激触发的不需要学习形成的本能反应,是一种自动的反应。

例如,在狗实验中,唾液分泌是无条件反射。

有条件刺激(CS)是一种在训练过程中与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的中性刺激,最初不会引发有条件反射。

在狗实验中,巴甫洛夫使用了铃声作为有条件刺激。

有条件反射(CR)是有条件刺激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逐渐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

在狗实验中,当狗听到铃声后开始分泌唾液,唾液分泌就是有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的过程为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后,有条件刺激会引发有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的形成是通过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的关联学习而实现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的原理可以用“刺激-反应-结果”来解释。

当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有条件刺激作为中性刺激,没有引发有条件反射。

然而,重复多次同时出现后,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了关联,有条件刺激开始引发有条件反射。

这种关联学习是一种可以被强化和衰减的条件反射过程,通过反复的训练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对心理学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反应和行为的产生,还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学派和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理论揭示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学习过程,通过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同时出现,形成了条件反射。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形成及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历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考试中经常会考到的考点,这部分内容对我们的广大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对咱们大部分教育学、心理学的零基础的考生们,所以在这里希望通过对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地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理论。

[MISSING IMAGE: , ]一、实验的缘起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前苏联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实验生理学家。

早年因消化生理学研究而闻名。

他的研究多以狗为被试,在实验中他和助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研究人员在给狗喂食时,狗会分泌唾液,此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反复多次之后,狗只要看到食物,即使没有吃到,也会分泌唾液,甚至尚未看到食物,只看到食物容器或听到研究人员的脚步声,都会分泌唾液。

这个现象引起了巴甫洛夫的好奇,为此,他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这便是著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也(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二、实验目的探讨条件刺激如何取代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二者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从而引起个体相同的反应,相似条件刺激的作用是否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三、实验过程及结论在实验中,为确保刺激源的唯一性,巴甫洛夫专门建了一个隔音的实验室,把狗带进实验室,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在实验中,他选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狗吃到食物时会自然地分泌唾液。

他又选择铃声将其作为中性刺激,它与食物毫不相干,不会引起唾液的分泌。

在实验中,巴甫洛夫首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立即给它喂食,这时,狗会分泌大量的唾液。

反复多次训练之后,巴甫洛夫向狗单独呈现铃声而不给它食物,观察狗的反应。

如同他们预期的那样,听到声音后狗就像已经吃到食物一样,自然地分泌唾液。

此时说明条件反射已经形成,原本的中性刺激铃声已经成为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刺激。

举例说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的概念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举例说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的概念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举例说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的概念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目录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结构概述1.3 目的2.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概念2.1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简介2.2 概念获得与消退2.3 泛化与分化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3.1 实验目的和假设设定3.2 实验方法和步骤描述3.3 结果数据收集与分析解读4. 讨论与启示4.1 讨论研究结果及其意义解释4.2 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的思考4.3 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展望5. 结论5.1 研究结论总结5.2 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描述了一个有关学习和行为形成的过程。

巴甫洛夫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到了动物在特定条件下出现刺激-反应的现象,并提出了条件反射的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学习、行为以及精神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影响。

巴甫洛夫的实验主要以狗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予狗食物并同时敲击钟声,使得狗在多次实验后开始将钟声与食物联系起来,并产生了唾液分泌等条件反射。

这种经典条件反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于学习和行为形成过程的广泛兴趣。

1.2 结构概述本文将详细阐述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概念获得与消退,以及泛化与分化。

首先,我们将介绍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背景知识。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概念获得与消退的过程,并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接着,我们将介绍概念泛化和分化的定义和过程,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一个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以验证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概念获得、消退、泛化与分化的现象。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验中的表现。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对研究结果及其意义进行讨论,并提供了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的思考。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约翰·华生的小阿尔伯特
约翰·华生认为人类的情绪(如恐惧)也是能够被条件的。并相信行为的产生,能够透过由非条件刺激伴随 原来无法产生任何反应的中性刺激,在自然而然地产生非条件反应之后,使中性刺激成为能够单独产生条件反应 的条件刺激。
在他的实验中,华生制造了一个恐惧反应,对象是医院中一位孤儿阿尔伯特。在实验开始之前,华生经过测 试之后发现这位男孩不害怕包括老鼠、兔子、猴子、狗、棉絮、和没有头发的面具之类的东西。并发现阿尔伯对 铁锤敲打的巨大声响产生恐惧。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引起预期的、需 要学习的反应,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即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第二个刺激是无条 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反应(本能)——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 就引起唾液分泌。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 前就会发生的反应;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被刺激)而开始发生的反应(流口水)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 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通 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刺激寄生于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 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一个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单独出现即可引起条件 反应(唾液分泌)。
以下实验俱可简化为三部分:
非条件前提: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应
非条件插入:非条件刺激 +中性刺激 →非条件反应
条件效果:条件刺激(=中性刺激) →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教育学里面心理学经典条件反射

教育学里面心理学经典条件反射

心理学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唾液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的典型范例,包含了可重复的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刺激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应,且不需要经过学习,非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反应的关系,称做非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则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初始中性刺激,这是需要学习的。

且条件刺激与心理学上立即性和长期性的期待、满足与恐惧有关,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的关系,称做条件反射。

当非条件刺激重复性地或是猛烈地伴随着某个中性刺激,这个中性刺激会成为一个条件刺激,并产生条件反射以下实验俱可简化为三部分:非条件前提: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应非条件插入:非条件刺激 + 中性刺激→ 非条件反应条件效果:条件刺激(=中性刺激) → 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

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

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

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

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应(UCR)。

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条件反射之前就会发生的反应。

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

通常,无条件刺激紧跟着条件刺激出现。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随出现数次后,条件刺激就逐渐引起唾液分泌。

这时,动物就有了条件反应。

一度中性的条件刺激(铃响)现在单独出现即可引起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如下是有关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一.经典条件反射的定义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

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

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射(CS)。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

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响。

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SC)。

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现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

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做无条件(UCR)。

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CR),即没有肉,只有铃响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作用的主要规律1.习得、强化和消退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

该阶段必须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才能建立这种联系,这就是条件反射的习得或者叫获得。

这种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就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如果反应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的条件反射也将会减弱并且消失,这被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2.泛化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这被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例如,用频率500赫兹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食物分泌条件反射。

在实验的初期阶段,许多其他音调同样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只不过它们跟500赫的音调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效应就越小。

3.分化(辨别)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

泛化是指对类似的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辨别则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会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关刺激)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的过程。

1.实验与解释巴甫洛夫在动物实验中,把食物为引起动物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称为非条件反射,食物便称为非条件刺激(UCS)。

而当食物等非条件刺激和与唾液分泌无关的中性刺激(如铃声)反复结合后,铃声就成为食物的信号,转化为条件刺激(CS)。

此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就被巴甫洛夫称为条件反射(CR)。

也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条件反射就是在大脑皮质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

它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强化而获得的习得性行为,个体无法随意操作和控制条件反射的过程。

2.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1)强化(reinforcement):环境刺激使个体某一行为反应增加的过程称为强化。

条件反射形成就越巩固,程度随强化次数的增多而增强。

(2)泛化(generalization):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似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称为泛化。

这是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种结果,主要机制是大脑皮质内兴奋过程的扩散。

(3)消退(extinction):如果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相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消退是取消强化作用的结果。

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躯体的不愉快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较难消退。

这是因为个体在条件刺激引起条件性(恐惧、害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反射的同时,还会随之产生回避行为以减轻躯体反应,形成回避操作条件反射,这种回避操作条件反射使躯体反应减轻,增强了原有的条件刺激与躯体反应之间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联系,因而不易产生消退作用。

3.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认为任何环境刺激,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影响个体的行为(包括内脏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经典实验:狗分泌唾液实验。

条件反射中四个基本事项: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如曾被大狗咬,也怕小狗),叫刺激泛化。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如让狗区分圆和椭圆光圈。

实际教学中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

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三)缺点: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

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日前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启动,改革方案将于今后两年内完成。

改革后,中国设大约50个省级政区,为此至少有4个城市将升格为直辖市。

按照中国“财经网”透露的消息,新增直辖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大的区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同现有直辖市保持一定距离。

第二,人口不能少于200万。

第三,经济总量应高于全国大城市平均值,财政至少能够自给自足。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如书写,讨论,演讲等。

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对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对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sponse。

巴甫洛夫给狗做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基本元素

巴甫洛夫给狗做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基本元素

巴甫洛夫给狗做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基本元素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基本元素包括:
1. 无条件刺激(UCS):指一种自然反应,如食物或糖水,会引发无条件反射,如流口水或反射性咀嚼。

2. 无条件反射(UCR):指由无条件刺激(UCS)引发的自然反应,如流口水或反射性咀嚼。

3. 条件刺激(CS):指在无条件刺激(UCS)之前给动物引入的一种刺激,如钟声。

4. 条件反射(CR):指在经过一定训练之后,条件刺激(CS)所引发的反应,如听到钟声后流口水或反射性咀嚼。

5. 中性刺激(NS):指在实验开始时并不会引起反应的刺激,如声音。

6. 消退(extinction):指如果反复给动物呈现条件刺激(CS)而不再跟随无条件刺激(UCS),则条件反射(CR)的强度会逐渐减弱,最终消失。

7. 再生(spontaneous recovery):指在经过消退之后,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CS),则往往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原来的条件反射(CR),这就是
再生效应。

8. 干扰(interference):指在实验过程中不相关的刺激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关刺激)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的过程。

1.实验与解释巴甫洛夫在动物实验中,把食物为引起动物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称为非条件反射,食物便称为非条件刺激(UCS)。

而当食物等非条件刺激和与唾液分泌无关的中性刺激(如铃声)反复结合后,铃声就成为食物的信号,转化为条件刺激(CS)。

此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就被巴甫洛夫称为条件反射(CR)。

也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条件反射就是在大脑皮质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

它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强化而获得的习得性行为,个体无法随意操作和控制条件反射的过程。

2.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1)强化(reinforcement):环境刺激使个体某一行为反应增加的过程称为强化。

条件反射形成就越巩固,程度随强化次数的增多而增强。

(2)泛化(generalization):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似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称为泛化。

这是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种结果,主要机制是大脑皮质内兴奋过程的扩散。

(3)消退(extinction):如果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相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消退是取消强化作用的结果。

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躯体的不愉快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较难消退。

这是因为个体在条件刺激引起条件性(恐惧、害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反射的同时,还会随之产生回避行为以减轻躯体反应,形成回避操作条件反射,这种回避操作条件反射使躯体反应减轻,增强了原有的条件刺激与躯体反应之间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联系,因而不易产生消退作用。

3.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认为任何环境刺激,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影响个体的行为(包括内脏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

所以无论正常的或异常的行为,都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获得。

心理治疗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大量运用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改变个体行为的方法,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疗法,就是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性的松弛反应,来帮助求助者克服的紧张行为反应达到症状缓解或消退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