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各执一端,强调一面而忽视其他,上述三大理论学派都难以单独完满地解释现实。在 综合各派学术观点的基础上,金培(2003)较为全面地将企业竞争力来源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所处环境,特别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二是企业所拥有控制的资源,尤其是战略 资源;三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四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特别是获取流量 知识。应该特别说明的是,企业竞争力来源的四类要素在概念内涵上不是截然排斥的,外延 上不免有所交叉,甚至是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不用映像。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的资源、能 力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笔者认为,从综合性角度看,金培(2001)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最为全面,该定义明 确指出了企业竞争力的五个基本内涵。第一,企业竞争力所涉及的产业,存在于竞争和开放的 市场中;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谈不上企业竞争力。第二,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的相 对生产率(或工作效率)。第三,企业竞争力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和消费者满意) 和企业自身利益(赢利和发展)两个方面。而且,从动态和长期的角度看,这两方面是密不 可分的,它们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这一结论容易理解,只有对消费者有价值,受到消费 者欢迎,企业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第四,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 存在状态,因此,企业竞争力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第五,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 的综合性质。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经常发生相互作用;所以, 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决定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存在状态产生影响。
能力学派以哈默(G.Har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的 竞争优势来源于自身拥有的核心能力,企业之间核心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效率和收益的差异。 企业核心能力隐藏在资源背后,它是一种开发、利用、组合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在探寻企业 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过程中,能力学派剥离了企业资源,强调企业竞争优势根源于核心能力。 应当看到,能力学派在弥补结构学派和资源学派的缺陷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的局限;它不 仅极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而且忽视了资源是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
2
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企业可通过低成本和差异化这两个基本途径来创造竞争优 势。从学术意义上看,结构学派首次明确提出了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但该学派着眼于从 企业外部环境——产业结构出发,对企业内在因素未做深入研究。
资源学派以沃纳菲尔特(B.Wernerfelt)、科林斯(D.Collis)和蒙哥马利(C.A.Montgmery)等 学者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或支配的资源。企业要在市场竞 争中长期取胜,就需要开发利用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非模仿性、非流动性的资源,特别是 开发利用非物质性的无形资产;凭借这些关键资源,企业可以获得经济租金。资源学派一定 程度弥补了结构学派的不足,然而,它忽视了并非所有资源都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事 实。在高效运作的市场中,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大多资源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竞争优势 与多数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从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可以看出,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决定因素。但是, 企业经营成败也并非完全由竞争力决定。例如,市场条件(特别是市场的非经济性垄断和封 闭)、外部环境的偶然变动、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后果等也会对企业经营成败产生重大影响。
(二)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家对企业竞争力来源做了艰苦探索,逐步形成了结构学派、资源学派 和能力学派三大学派。 结构学派以波特(M.E.Poter)为代表,其理论建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结构——行 为——绩效”这一分析范式之上。结构学派认为,企业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即由 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现有竞争者的威胁、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 讨价还价能力、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所决定。从这一认识出发,结构学派提出,价值链是
4
优化资源以达到目标的才能和技能。企业的能力是组织内部所特有的,必须在组织内部发展。 能力特有的价值之一在于难以模仿和转让,它与企业的无形资产构成了竞争力难以模仿的特 征。
系统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资源转换体。环境为企业提供资源、机会和限制,企业将 这些输入进行转换,为环境提供产品和服务,然后经过反馈,由环境来评价企业的产出并据 此决定将来给予企业的输入。企业只有实现这一转换过程的良性循环,它才能求得生存和发 展。企业的资源转换功能是以企业能力为基础的,而能力是企业资产、人员和规程的有机结 合;这里,规程是指把输入转变为输出所采用的方法和过程,它在生产实践中决定了企业的 效率。企业能力包括存量与增量两个层次,前者是指企业重复过去活动的能力,后者是指企 业创建新能力的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学习能力。
四是企业活动所处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是 否存在进出口壁垒、国外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实行国民待遇原则还是歧视性制度、汇率变 动是否会对本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等。
五是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包括本企业所在地的技术创新环境、 金融环境、人文治安环境、产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等。
1 转引自:包昌火,《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华夏出版社,2001 年,第 176 页。 2 转引自: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年,第 36 页。
1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学界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并产生了一系 列有影响的成果。金培(2001)指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 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 素质”。李显君给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是:“企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形态之一,它是指厂商在竞 争的环境中,通过配置和创造资源,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和维持发展等方面与同业其他厂 商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能力。”
从学界各种界定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是个多层次含义的综合性范畴;它不仅涉及 企业内部要素结构和经营管理能力,而且还涉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 市场占有和赢利能力,而且还关系到企业利益集团和国家福利;它不仅涉及国内市场竞争, 而且还涉及国际市场竞争;它不仅是静态的比较能力,而且还是动态的发展能力。
一、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与来源 (一)企业竞争力内涵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直观含义明显但又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国内外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 对此做过阐述。 1985 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把企业竞争力理解成企业的一种能力, 即 “企业在目前和未来环境中以比其国内外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设计和销售货 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1994 年,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企业竞 争力含义进行了修订,将其定义为“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的 财富”,这一界定是从企业最终目标和国家福利角度展开的。 美国哈佛大学斯宾塞(A.M.Spence ,1988)教授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一国企业在国际 市场上的贸易能力。他认为,贸易流向、技术开放管理、一般产业政策和特殊产业政策、国 内管理政策、竞争垄断等都对企业有深刻的影响。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1985) 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 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这一定义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展 开的,带有福利经济学色彩。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菲什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有较竞 争对手更强的获取、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1。这一定义是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角度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的,即把企业竞争力视为一种知识能力。哈佛大学教授波特从强势竞争力角度定义了企 业竞争力2,“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公司在产业内的优势地位。”显然,波特是从竞争力 的直接表现来进行界定的。
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
企业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交流的主要媒介。 金融生态系统运行良好的核心特征是,企业与金融主体——特别是金融机构之间能顺畅进行 资金交流。决定这一过程能顺利完成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有竞争力;一个没有市场生存能力 的企业,只能吸收金融机构的资金而无法偿还。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竞争力评价是金融生 态环境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企业知识 追根溯源,企业核心能力根源于企业拥有的知识,这包括发现市场、识别市场机会的知 识,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研究开发能力,将个人创意整合到新产品中去的能力,将企 业生产的知识产品推向市场、传播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 能力。也就是说,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发现商机和 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和企业拥有的知识密切相关。拥有自己核心能力 的企业不易被对手模仿,从而形成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企业在 于创造新的知识,并在企业内迅速扩散。 5.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小结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由其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决定。内部因素 是指企业的资源(一般资源和战略资源)、能力(一般能力和核心能力)、知识(显性知识和 隐性知识)。资源是企业形成和运作的基础和前提,从而也是企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其中, 战略资源具有异质、不可流动、难以模仿、不可替代等特性,它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 和基础。然而,资源和战略资源毕竟只是竞争优势的前提和基础,它需要经过配置、使用才 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在组织过程中配置和优化资源以达到目标的才能和技术就是能 力;其中,独特的资源配置能力就是核心能力,它具有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是持续竞争优 势的来源。隐藏在能力背后并决定能力大小的是企业掌握的知识。能力是存量知识的表现, 存量知识的多少决定了企业能力的大小。新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外部因素是 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社会关系,其中,起直接作用的是产业环境。 二、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
2.企业内部资源 从理论上讲,环境对身在其中的所有企业应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然而,处于同种环 境下的不同企业却往往有不一样的市场绩效。这一现象说明,环境只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 势的条件,而企业资源才是竞争优势的内因。企业资源是指,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并使得企 业能够在市场中运营的投入要素,它既包括有形的财务和物化资源,也包括无形的市场商誉、 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基础结构资源。企业资源可以通过两个渠道对企业竞争力 产生影响:一方面,企业资源能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例如,大规模生产能力和已建 立的质量声誉能使企业收益超过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企业资源作为企业能力的基础,对企 业价值创造会产生间接影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是战略资源——并非所有企业资源才能对持续竞争优势产生作用。 当企业所处环境相对稳定时,企业战略资源就能发挥基础性作用;它一方面直接创造竞争优 势,另一方面构筑防护机制以维护企业竞争优势。 3.企业能力 对建立企业竞争力而言,企业资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资源,竞争力就成为“无米 之炊”。然而,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在资源使用效率和有效性方面往往表现出巨大差异;这 一现象说明,企业的成功不仅依赖企业资源,还依赖于隐藏在资源背后的配置、开发、使用 和保护资源的能力,这是产生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素。能力是企业在组织过程中配置和
1. 企业所处环境 企业所处环境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一是企业所处的产业状况。企业所在的产业是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还是不具有比较 优势的产业?是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还是夕阳产业?是高赢利、高增长产业还是低赢利、低 增长产业?这些对企业竞争力都有重要影响。例如,一般认为,中国纺织、玩具、家用电器 等产业中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航空、化工产业中的企业则国际竞争力较弱。形 成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前者为中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后者为中
3
国没有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是行业的五种竞争力状况。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身处某种行业环境之中,行业环境
通过市场对企业产生影响。影响企业竞争力水平的主要行业环境因素有: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三是企业的社会关系。企业的各种社会关系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社会关系 主要指企业和高校、投资商、政府、标准机构、咨询机构的关系等;其中,企业和政府的关 系最为关键,它涵盖政府对本企业所在产业的管制制度(是否允许自由进入)、有关的产业 政策(鼓励发展还是限制发展)、税收政策、区域政策等。
笔者认为,从综合性角度看,金培(2001)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最为全面,该定义明 确指出了企业竞争力的五个基本内涵。第一,企业竞争力所涉及的产业,存在于竞争和开放的 市场中;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谈不上企业竞争力。第二,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的相 对生产率(或工作效率)。第三,企业竞争力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和消费者满意) 和企业自身利益(赢利和发展)两个方面。而且,从动态和长期的角度看,这两方面是密不 可分的,它们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这一结论容易理解,只有对消费者有价值,受到消费 者欢迎,企业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第四,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 存在状态,因此,企业竞争力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第五,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 的综合性质。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经常发生相互作用;所以, 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决定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存在状态产生影响。
能力学派以哈默(G.Har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的 竞争优势来源于自身拥有的核心能力,企业之间核心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效率和收益的差异。 企业核心能力隐藏在资源背后,它是一种开发、利用、组合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在探寻企业 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过程中,能力学派剥离了企业资源,强调企业竞争优势根源于核心能力。 应当看到,能力学派在弥补结构学派和资源学派的缺陷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的局限;它不 仅极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而且忽视了资源是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
2
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企业可通过低成本和差异化这两个基本途径来创造竞争优 势。从学术意义上看,结构学派首次明确提出了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但该学派着眼于从 企业外部环境——产业结构出发,对企业内在因素未做深入研究。
资源学派以沃纳菲尔特(B.Wernerfelt)、科林斯(D.Collis)和蒙哥马利(C.A.Montgmery)等 学者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或支配的资源。企业要在市场竞 争中长期取胜,就需要开发利用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非模仿性、非流动性的资源,特别是 开发利用非物质性的无形资产;凭借这些关键资源,企业可以获得经济租金。资源学派一定 程度弥补了结构学派的不足,然而,它忽视了并非所有资源都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事 实。在高效运作的市场中,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大多资源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竞争优势 与多数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从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可以看出,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决定因素。但是, 企业经营成败也并非完全由竞争力决定。例如,市场条件(特别是市场的非经济性垄断和封 闭)、外部环境的偶然变动、企业决策的不确定性后果等也会对企业经营成败产生重大影响。
(二)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家对企业竞争力来源做了艰苦探索,逐步形成了结构学派、资源学派 和能力学派三大学派。 结构学派以波特(M.E.Poter)为代表,其理论建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结构——行 为——绩效”这一分析范式之上。结构学派认为,企业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即由 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现有竞争者的威胁、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 讨价还价能力、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所决定。从这一认识出发,结构学派提出,价值链是
4
优化资源以达到目标的才能和技能。企业的能力是组织内部所特有的,必须在组织内部发展。 能力特有的价值之一在于难以模仿和转让,它与企业的无形资产构成了竞争力难以模仿的特 征。
系统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资源转换体。环境为企业提供资源、机会和限制,企业将 这些输入进行转换,为环境提供产品和服务,然后经过反馈,由环境来评价企业的产出并据 此决定将来给予企业的输入。企业只有实现这一转换过程的良性循环,它才能求得生存和发 展。企业的资源转换功能是以企业能力为基础的,而能力是企业资产、人员和规程的有机结 合;这里,规程是指把输入转变为输出所采用的方法和过程,它在生产实践中决定了企业的 效率。企业能力包括存量与增量两个层次,前者是指企业重复过去活动的能力,后者是指企 业创建新能力的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学习能力。
四是企业活动所处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是 否存在进出口壁垒、国外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实行国民待遇原则还是歧视性制度、汇率变 动是否会对本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等。
五是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包括本企业所在地的技术创新环境、 金融环境、人文治安环境、产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等。
1 转引自:包昌火,《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华夏出版社,2001 年,第 176 页。 2 转引自: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年,第 36 页。
1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学界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并产生了一系 列有影响的成果。金培(2001)指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 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 素质”。李显君给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是:“企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形态之一,它是指厂商在竞 争的环境中,通过配置和创造资源,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和维持发展等方面与同业其他厂 商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能力。”
从学界各种界定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是个多层次含义的综合性范畴;它不仅涉及 企业内部要素结构和经营管理能力,而且还涉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 市场占有和赢利能力,而且还关系到企业利益集团和国家福利;它不仅涉及国内市场竞争, 而且还涉及国际市场竞争;它不仅是静态的比较能力,而且还是动态的发展能力。
一、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与来源 (一)企业竞争力内涵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直观含义明显但又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国内外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 对此做过阐述。 1985 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把企业竞争力理解成企业的一种能力, 即 “企业在目前和未来环境中以比其国内外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设计和销售货 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1994 年,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企业竞 争力含义进行了修订,将其定义为“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的 财富”,这一界定是从企业最终目标和国家福利角度展开的。 美国哈佛大学斯宾塞(A.M.Spence ,1988)教授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一国企业在国际 市场上的贸易能力。他认为,贸易流向、技术开放管理、一般产业政策和特殊产业政策、国 内管理政策、竞争垄断等都对企业有深刻的影响。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1985) 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 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这一定义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展 开的,带有福利经济学色彩。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菲什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有较竞 争对手更强的获取、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1。这一定义是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角度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的,即把企业竞争力视为一种知识能力。哈佛大学教授波特从强势竞争力角度定义了企 业竞争力2,“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公司在产业内的优势地位。”显然,波特是从竞争力 的直接表现来进行界定的。
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
企业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金融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交流的主要媒介。 金融生态系统运行良好的核心特征是,企业与金融主体——特别是金融机构之间能顺畅进行 资金交流。决定这一过程能顺利完成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有竞争力;一个没有市场生存能力 的企业,只能吸收金融机构的资金而无法偿还。从这一意义上说,企业竞争力评价是金融生 态环境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企业知识 追根溯源,企业核心能力根源于企业拥有的知识,这包括发现市场、识别市场机会的知 识,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研究开发能力,将个人创意整合到新产品中去的能力,将企 业生产的知识产品推向市场、传播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 能力。也就是说,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发现商机和 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和企业拥有的知识密切相关。拥有自己核心能力 的企业不易被对手模仿,从而形成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企业在 于创造新的知识,并在企业内迅速扩散。 5.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小结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由其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决定。内部因素 是指企业的资源(一般资源和战略资源)、能力(一般能力和核心能力)、知识(显性知识和 隐性知识)。资源是企业形成和运作的基础和前提,从而也是企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其中, 战略资源具有异质、不可流动、难以模仿、不可替代等特性,它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 和基础。然而,资源和战略资源毕竟只是竞争优势的前提和基础,它需要经过配置、使用才 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在组织过程中配置和优化资源以达到目标的才能和技术就是能 力;其中,独特的资源配置能力就是核心能力,它具有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是持续竞争优 势的来源。隐藏在能力背后并决定能力大小的是企业掌握的知识。能力是存量知识的表现, 存量知识的多少决定了企业能力的大小。新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外部因素是 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社会关系,其中,起直接作用的是产业环境。 二、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
2.企业内部资源 从理论上讲,环境对身在其中的所有企业应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然而,处于同种环 境下的不同企业却往往有不一样的市场绩效。这一现象说明,环境只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 势的条件,而企业资源才是竞争优势的内因。企业资源是指,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并使得企 业能够在市场中运营的投入要素,它既包括有形的财务和物化资源,也包括无形的市场商誉、 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基础结构资源。企业资源可以通过两个渠道对企业竞争力 产生影响:一方面,企业资源能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例如,大规模生产能力和已建 立的质量声誉能使企业收益超过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企业资源作为企业能力的基础,对企 业价值创造会产生间接影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是战略资源——并非所有企业资源才能对持续竞争优势产生作用。 当企业所处环境相对稳定时,企业战略资源就能发挥基础性作用;它一方面直接创造竞争优 势,另一方面构筑防护机制以维护企业竞争优势。 3.企业能力 对建立企业竞争力而言,企业资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资源,竞争力就成为“无米 之炊”。然而,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在资源使用效率和有效性方面往往表现出巨大差异;这 一现象说明,企业的成功不仅依赖企业资源,还依赖于隐藏在资源背后的配置、开发、使用 和保护资源的能力,这是产生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素。能力是企业在组织过程中配置和
1. 企业所处环境 企业所处环境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一是企业所处的产业状况。企业所在的产业是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还是不具有比较 优势的产业?是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还是夕阳产业?是高赢利、高增长产业还是低赢利、低 增长产业?这些对企业竞争力都有重要影响。例如,一般认为,中国纺织、玩具、家用电器 等产业中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航空、化工产业中的企业则国际竞争力较弱。形 成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前者为中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后者为中
3
国没有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是行业的五种竞争力状况。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身处某种行业环境之中,行业环境
通过市场对企业产生影响。影响企业竞争力水平的主要行业环境因素有: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三是企业的社会关系。企业的各种社会关系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社会关系 主要指企业和高校、投资商、政府、标准机构、咨询机构的关系等;其中,企业和政府的关 系最为关键,它涵盖政府对本企业所在产业的管制制度(是否允许自由进入)、有关的产业 政策(鼓励发展还是限制发展)、税收政策、区域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