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力的存在word说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力的存在》说课稿
说明
教材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只有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理解课程标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为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提供依据。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不同课堂结构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共同方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总体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确定的教学目标,将为教学指明方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做中学”,在活动中感受力,在探索中体验力,在应用中体会力。教师积极引导,使学生处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中,让学生主地动脑、动口、动手,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发现,从而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有关力的知识,逐步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一、分析教材与学生: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有关力的基本知识是力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最基本的重要的知识之一,建立有关力的基本知识是一个逐步深化和扩展的过程。本节课中,让学生能体会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作用的相互性,为以后学习重力、压力、摩擦力及有关力与运动的关系等知识夯实基础。
本节内容中有许多是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学生学习是有利的,但学生中也存在较多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能吸引人,人不能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等等。这些已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的自我判别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所以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3、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重难点为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例确认力的相互性。
二、陈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据力作用产生的现象能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据力的作用效果确认力存在。(2)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例能确认力的相互性,据力的相互性去解释一些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力的作用,探索力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认识力的相互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抽象、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体验过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观看“神州号” 发射的录象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陈述教学设想:
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教学流程设计如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体验,激发表现。流程:力的现象——探索体验——分析比较——交流归纳——达成目标。学生:感受力——探索力、体验力——体会力。
在这个教学流程中,教学过程设计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研究,亲身体验,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科学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展示的教法主要是“引导体验”,学法主要是“在体验中学”。
本节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见教学过程。
四、设计教学过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
看一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
做一做,主体参与:学生实验:
试一试,探索体验:学生A:
学生B:
学生C:
议一议,交流归纳: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看一看,展示课件:
想一想,当“推、拉、提、夺、压”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种作用都涉及到几个物体呢?议一议,
试一试,
议一议,
看一看,课件演示:录像“神州号”飞船发射。
用一用,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