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运动队动机气氛与运动员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体育道德推脱研究情况与前景

国内研究现状
1
21世纪初,国内开始有学者研究道德推脱。
2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道德推脱的概念、机制和影 响因素等方面。
3
近年来,国内研究开始关注道德推脱在体育运 动领域的应用。
研究不足之处
道德推脱的机制和 影响因素仍存在争 议。
对道德推脱的干预 手段和实际应用研 究不足。
02
分析2
研究结果还表明,体育道德推脱与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存在相关性,这
表明道德推脱和违规行为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竞赛成绩。
03
分析3
研究结果还发现,体育道德推脱与运动员的道德意识水平存在负相关
,这表明运动员的道德意识水平越高,其道德推脱的可能性越小。
研究讨论
讨论1
本研究发现运动员在竞赛中存在道德 推脱和违规行为,这可能与运动员的 道德意识水平有关。因此,需要加强 运动员的道德意识培养,以降低其道 德推脱的可能性。
05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育道德推脱是指个体在体育运动中 运用不正当手段,为自身或队友的错 误行为推脱或寻找借口。
体育道德推脱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运 动压力、竞争激烈程度、团队凝聚力 等。
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道德推脱与运动 员和球队的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同时 会影响运动员和观众对体育竞赛公正 性的感知。
讨论2
本研究还发现体育道德推脱与运动员 的竞赛成绩存在相关性,这表明道德 推脱和违规行为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 竞赛成绩。因此,需要加强对运动员 的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提高其竞 赛成绩。
讨论3
本研究还发现体育道德推脱与运动员 的道德意识水平存在负相关,这表明 运动员的道德意识水平越高,其道德 推脱的可能性越小。因此,需要加强 对运动员的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 提高其道德意识水平。
心理学视域下的体育行为 ——对我国运动员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究

心理学视域下的体育行为——对我国运动员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究邱 丹结合已有文献知识,整理相关研究数据,从主体和客观两个方面,对我国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包括动机、道德推脱、体育环境以及教练执教风格,并从中找出现有研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为我国运动员运动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充当着道德教育的重要角色。
根据运动心理学相关理论,在体育运动中,依据运动员个体行为结果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将运动道德行为划分为运动亲社会行为和运动反社会行为两个维度。
亲社会行为是指运动员个体表现出的帮助他人或对他人有益的行为,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运动员个体表现出的伤害他人或对他人不利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球场暴力、兴奋剂的使用、球迷行为不当、裁判欺骗等运动道德失范行为层出不穷,运动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运动亲反社会行为逐渐成为运动道德问题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探讨动机、道德推脱和运动环境对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影响,分析影响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主体因素和客观因素,不仅理解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为何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预测和控制未来运动员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1 动机与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1.1 自主动机是运动员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自主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身意愿而从事某种行为的动机。
夏俊丽以运动行为控制量表、运动道德推脱量表、运动亲反社会行为量表三个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对运动员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从而分析出自主动机与运动亲反社会的关系。
其研究结果指出自主动机可以正向预测运动亲社会行为,而无法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自主动机水平与运动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
这说明自主动机水平高的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倾向于使用内化价值观和自我认知与行为相一致的沟通方式,做出亲社会行为这一过程,如尊重对手、帮助受伤运动员,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获得了兴趣、满足了自身心理需求。
体育运动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研究

体育运动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研究研究方案:体育运动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研究一、问题的明确体育运动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承担着许多社会责任,并涉及到诸多道德伦理问题。
然而,目前对于体育运动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索体育运动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1. 分析体育运动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和现状;2. 探讨体育运动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3. 提出改善和完善体育运动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体育运动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的研究现状、理论框架和重要发现,为本研究提供基础;2. 实地调查:选择几所学校或训练机构,在体育教练、体育运动员、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中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不同人群对于体育运动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的看法、意识和实施情况;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和质性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与体育运动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相关的关键问题,并进行比较分析;4. 经验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运动机构,深入研究其在体育运动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经验并提出借鉴建议;5. 提出解决方案:根据研究结果,结合经验案例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体育运动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的方案,包括建议、制度建设、教育培训等。
四、方案实施1. 文献综述:收集与体育运动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相关的文献,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文件等,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形成文献综述报告,并背景信息评估;2. 实地调查:编制问卷和访谈大纲,选取适当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和访谈,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并收集相关数据;3. 数据分析:整理和清洗数据,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揭示问题和关系,生成研究结果;4. 经验案例研究:选择一些具有标杆意义的体育运动机构,建立深入案例研究,并进行访谈和观察,得出相关经验和教训;5. 提出解决方案:根据研究结果和案例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撰写研究报告。
12运动竞赛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5页

道德失范的原因
02 道德教育功能萎缩,导致个人利己主义的泛化以及
价值观的扭曲
在我国,体育行业的从业者往往没有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因而自身文化层次较 低。同时,由于竞技运动的功利性日趋加强,运动员过分追求比赛结果,自然而然 形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运动员的价值观开 始出现扭曲。比如:运动员只在意体育能带给他的物质,而几乎忘了体育本身的精 神。因此导致了运动竞赛中的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的原因
01 存在“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象
相较于法律的其它部分,目前而言,体育法存在着覆盖面小,针对 性差,约束力弱等现象,所以让很多人在运动竞赛活动中可以去钻漏洞, 因而出现很多不良行为。当出现不良行为以后,由于缺乏监管,所以这 些人也不会得到严厉的处罚,因此法律在体育方面的约束力效果并不是 很好。
运动竞赛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主讲:杨成波 时间: 2018 年12月
道德失范
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 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 为社会行为混乱,道德失范在社会各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在社 会的转
自我决定动机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关系: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

DOI:10.15942/j.jcsu.2018.03.01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44卷)第3期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LniversitvVol.44 No.3.2018自我决定动机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关系: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 DeterminationMotivation and Pro - social & Anti - socialBehaviour: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portMoral Disengagement夏俊丽XIA Junli摘要:为考察我国运动员自我决定动机对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采用运动行为控制量表、运动道德推脱量表和运动亲反社会行为量表对203名运动员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1)自主动机可以正向预测运动亲社会行为,受控动机可以正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和运动反社会行为;(2)运动道德推脱在受控动机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受控动机既可以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运动道德推脱对运动反社会行为产生间接效应。
结果提示,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注重对运动员自主动机的培养,减少受控动机的塑造以及降低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这将有助于增加运动员的运动亲社会行为,减少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动机;道德行为;运动道德推脱中图分类号:804.8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9154(2018)03 -0088 -06近年来,运动员运动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已引 起了越多越多的关注[|-3]。
班杜拉[4]认为评价个体 行为道德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行为的结果,因此,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通常依据运动员个体行 为结果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将运动道德行为划分为 运动亲社会行为和运动反社会行为[5-7]。
运动道德推脱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中的非道德行为关系研究

2018年第34卷第1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4 No.1 2018(总第157期)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Sum.157)文章编号:1673-1646(2018)01-0111-06运动道德推脱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中的非道德行为关系研究马 虹1,杨继平2(1.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晋中030619;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 通过对山西省六所高校36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运动道德推脱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中的非道德行为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
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道德推脱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的;大学生在运动道德推脱中较多采用“行为重构”“非人化”“责备归因”和“免责任化”策略,较少采用“结果曲解”和“有利比较”策略;非道德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大三年级开始消失;运动道德推脱的“免责任化”“结果曲解”和“有利比较”维度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运动中的非道德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运动道德推脱;体育专业大学生;非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 G804.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8.01.022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Moral Disengagement and Unethical Behaviorsof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portMA Hong1,YANG Jiping2(1.Dept.of Education,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Jinzhong 030619,China;2.Dept.of Education Sciences,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 moral disengagement and unethical be-havior in sport,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mong 366student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from 6universities in Shanxi province.Results show that: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sportmoral disengagement among student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and male students get significantlyhigher scores than female students;strategies of moral disengagement,such as Conduct Reconstruction,Dehumanization,Attribution of Blame,and Non-responsibility,are adopted more frequently than Distor-tion of Consequences and Advantageous Comparison by students;the gender difference of unethical behav-ior in sports begins to disappear for those students in the junior grade;Non-responsibility,Distortion ofConsequences and Advantageous Comparison positively predict unethical behavior in sports among students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Key words:sport moral disengagement;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unethicalbehavior0 引 言中国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但与此同时,人们似乎忽略了传统的道德观念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和新的冲击。
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

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王栋;陈华东;翁滢渌;李娜【摘要】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运动反社会行为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成为运动道德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研究采用运动员道德意识量表、运动反社会行为量表和运动道德推脱量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测查,旨在考察运动员道德意识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即探究运动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SEM)发现:(1)运动员道德意识可以对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运动道德推脱可以对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运动道德推脱在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关系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说明:道德意识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在运动中越少会使用运动道德推脱,也越少从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道德意识既可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又可通过运动道德推脱间接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结果提示,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当加强对运动员道德意识以及运动道德推脱方面的教导,以更好地预防和降低我国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期刊名称】《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0)004【总页数】5页(P364-368)【关键词】运动员;道德意识;运动道德推脱;运动反社会行为【作者】王栋;陈华东;翁滢渌;李娜【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17;福建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17;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8运动反社会行为是指,运动员个体表现出的伤害他人或使他人不利的行为[1]。
大学生足球比赛鲁莽犯规行为与亲社会倾向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足球比赛鲁莽犯规行为与亲社会倾向的相关性研究焦巍1归淑英2张佳骏3赵翀1*(1.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201100;2.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201101;3.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学院上海201100)摘要: 该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男子组)比赛中运动员鲁莽犯规行为与亲社会倾向的相关性分析,探究鲁莽犯规行为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生源地来自城市、城镇,且父母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亲社会倾向得分较高;亲社会倾向越低,其获得的黄牌数会越多;亲社会倾向得分相比生源地因素,对得黄牌与否的影响更加明显。
这说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亲社会倾向有显著影响,并导致赛场鲁莽犯规行为的产生。
因此,关爱、尊重、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以及价值观正确、学习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亲社会倾向,塑造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 足球 鲁莽犯规 亲社会倾向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26-0177-04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kless Foul Behavior and Prosocial Orientation in College Football MatchesJIAO Wei1GUI Shuying2ZHANG Jiajun3ZHAO Chong1*(1.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 Shanghai, 201100 China;2.Shanghai Qibao High School,Shanghai, 201101 China;3.School of Health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Sciences, Shanghai, 201100 China)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asons of reckless foul behavior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thletes' reckless foul behavior and prosocial orientation in Shanghai University Football Association (men's group).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from cities and towns with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have higher scores of prosocial orientati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lower prosocial orientation will receive more yellow cards, and that compared to the origin factor, the score of prosocial orientation has a more obvious impact on whether to win a yellow card, which indicates that family educ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social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lead to reckless foul behavior on the field. Therefore,family education with care, respect, equality and democracy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with correct values and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are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prosocial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haping a healthy psychology.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Football; Reckless foul; Prosocial orientation足球运动是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作为一项能够培养团队精神的体育运动,足球项目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相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运动员运动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关系探究

我国运动员运动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关系探究
翁滢渌
【期刊名称】《福建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6(035)001
【摘要】为进一步揭示运动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的关系,探索预测运动道德推脱
的动机类型。
采用运动道德推脱量表(MDSS)、运动行为调节量表(BRSQ-6)对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和运动动机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1)运动道德推脱在性别、项目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运动等级上无显著差异;2)自主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受控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正相关;3)自主动机可以负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受控动机可以正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翁滢渌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86
【相关文献】
1.运动动机与运动员早期退役研究--对我国甲A男子排球联赛运动员的调查与分析[J], 靳小雨;徐国红;平越
2.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 [J], 王栋;陈华东;
翁滢渌;李娜
3.我国运动员目标定向与运动道德推脱的关系探究 [J], 林俊;王栋
4.我国运动员目标定向与运动道德推脱的关系探究 [J], 林俊;王栋;
5.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J], 王栋;陈作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运会赛场道德失范的表现形态、成因及对策研究

全运会赛场道德失范的表现形态、成因及对策研究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应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体育事业不断成长壮大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价值依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道德困境,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道德失范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运会赛场的道德失范现象是我国竞技体育领域道德失范的一个缩影,如何应对这些现象,最大限度的预防、降低甚至消除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是全运会乃至我国整体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中必须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为营造一个和谐的赛事文化发展氛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近5届全运会的相关比赛录像和媒体新闻,对近5届全运会赛场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索导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寻全运会赛场道德失范的应对策略,为促进全运会赛场乃至整个体育事业良好有序的赛场环境的形成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研究表明,频发的全运会赛场道德失范现象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因素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体育道德建设不平衡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竞技体育文化的迷失与“金牌至上”价值认同的压力等,是全运会赛场道德失范现象频发的社会源头;从内部因素看,我国竞技体育管理、运行体系不完善是全运会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源,竞技体育商业化的利益驱动是道德失范现象的直接诱因,竞技体育特性及制度不健全为道德失范提供了可乘之机,惩治不力、法律衔接不畅等降低了道德失范行为的成本,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及薪酬、激励制度的缺陷、竞技体育教育的错位等都是导致体育道德失范频发的重要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外部对策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重视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从内部对策看,要完善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快体育法规、制度的建设进程;加强对全运会赛程全过程的监督力度和对赛场道德失范行为的惩治力度,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及薪酬激励制度,加强对体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
体育比赛中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的检验

果 ; 此 , 定 义 道 德 行 为 时 并 没 有 考 虑 实 施 行 为 时 的 原 因 或 因 在
e tt n Th ie ev rin o o o i1 n t o ilB h vo nS o tS ae( n ai . eChn s eso fPr s ca dAn i ca e a iri p r cl PABS 2 tms h s o a s S, 3 i e ) a ac p a l aiiisa d rl bl isa d cn b p l d i ee rh o r l n s o ti ie eahee ce tbev l t n ei it n a ea pi n r sa c n mo a p r n Chn s t lts d e a ie e i
注重的是比赛 中 的不 公平竞 争 问题 。虽然 降低 比赛 中的负面
行 为和非公平竞争行 为对 于道德来 说是重要 主题 , 只有 全面 但
研究体 育运 动中的积极 和消极 行为 之后才 能更 好地 理解 体育
道 德 的本 质 。
动机 。B n ua2 ad r¨ 区分了道德的积极面( ] 实行对他人有利的积极 行 为E ) 。 和消极面 ( 复实 施伤 害他人 的行 为_ ] 。尽 管道 德 反 4 ) 行为包括积极面 和消极面 , 目前 的研究 大多集 中在关 于消极 但 面 的问题 。最近有研 究 0 验 了运动情 境 中道德 的亲 社会 规 检 范行 为和反社会规范行为 。研究表 明 , 动情境 中亲社会行 为 运 与反社会行 为都有 出现 , 并且 这 2 种行 为是相 互独立 的。也 就 是说 , 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并不一定意 味着低水平 的反社会 行 为, 因此 , 在运动竞赛 中为 了更好地 理解道德 行为 , 必须 同时考 虑 亲社会规范行 为和反社会规范行为 。
我国运动员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研究

Abstract In order to reveal the at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thletes pro— and anti social sports,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 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athlet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ed that:1. Chings athletes pro antisocial behavior includes 1 8 tree
social behaviors l 1 3 types of sports anti—
social behaviors and 3
types of tree nodes recurring in sports pro— and anti— social behaviors. 2. the attribution of sports prosocial behavior of athletes in
China show s a internal attribution tendency,while the attribution of sports antisocial behavior shows a external attribution tendency.
3.A ttribution of sport prosocial behavior and attribution of sport antisocial behavior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direc~
nodes,such as’’Good personal relationships”,”passive counterattack。Answer blows with blows”。”team spirit”and ”Tactical ar—
运动员核心价值观与运动中亲反社会行为关系:成就取向的中介作用

运动员核心价值观与运动中亲反社会行为关系:成就取向的中介作用作者:***来源:《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目的:检验成就取向对运动员核心价值观与运动中亲反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
方法:采用《运动员核心价值观问卷》《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和《运动中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量表》对815名运动员进行调查。
结果:(1)运动员核心价值观对运动中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任务取向对运动中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自我取向对反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任务取向在运动员核心价值观对运动中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自我取向在运动员核心价值观对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运动员核心价值观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亲反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成就取向表现出显著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运动员核心价值观;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成就目标取向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3-0001-08Abstract:Objective: To verify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he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hlete’s core val ues and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rs in competition. Methods:815 athletes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using athletes’ core values questionnaire,questionnaire of task orientation and ego orientation in sports and the scale of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competition. Results:(1) the core values of athlete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prosocial behavior, the core values of athlete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antisocial behavior; (2)task orientation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prosocial behavior, self orientation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antisocial behavior; (3) task orientation played a role of a partial mediating variable between the core values of athletes and prosocial behavior, self orientation played a role of a partial mediating variable between the core values of athletes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Conclusion:The core values of athletes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athletes’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competition. The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has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hletes’ core values and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rs in competition.Key words:Athletes’ core values; Prosocial behavior; Antisocial behavior;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运动员核心价值观是指运动员基于运动队的需要和利益所形成的对运动员价值的根本看法,是运动员在对训练和比赛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认知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1]。
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研究

第33卷第12期2017年12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Vol.33No.12December ,2017收稿日期:2017-07-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5YJC890003)作者简介:李琳鹭(1991—),女,河北唐山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排球的社会科学研究.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研究李琳鹭1,陈华东2,高松龄2(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福州350108)摘要:对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分析不但能为体育文化道德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对排球运动进校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质性研究法以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排球(大学组)预赛的主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女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基本归因大致相同.从自由节点百分比示意图看,男女运动员对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不同,男子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更加细致化和多元化.从归因条目和自有节点数来看,男子亲反社会行为归因条目和节点总数比女子更多.关键词: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归因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600(2017)12-0061-05Research on college volleyball players'attribution of pro-antisocial behaviorLI Linlu 1,CHEN Huadong 2,GAO Songling 2(1.School of Sport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 :The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volleyball players'anti-social behavior not only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the study of sports culture morality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into the campu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ttribution of college students'volleyball players'pro-antisocial behavior by usingthe main athletes of the 13th students'volleyball (college group )preliminar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sic attribution of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pro-antisocial behavior is roughly the same.From the percentage of free nodes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have different attribution of pro-antisocial behavior ,and the return of male athletes is more detailed and diversified.Fromattribution items and the number of their own nodes ,the number of attribution items and nodes of men's pro-antisocial behavior is more than women's.Key words :volleyball player ;prosocial behavior ;antisocial behavior ;attribution伴随着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运动员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运动员的亲反社会行为是运动员道德问题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运动中,运动亲社会行为是指运动员自身表现出的对他人伸出援手或使他人受益的行为,如帮助受伤的运动员、对队友进行口头言语的鼓励等;运动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运动员自身表现出的对他人造成伤害或使他人不利的行为,如对对手进行有意的身体侵害、辱骂嘲讽对手等[1].目前,对运动员目标定向、道德推脱、动机气氛、运动员的亲反社会行为等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层见叠出,但对于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的研究还很少见,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的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是由某种结果出发寻找原因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体育比赛中也普遍存在.[2]通过对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分析,不仅仅理解这些亲反社会行为表现为什么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预测和控制未来运动员不道德问题的发生.因此,通过分析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究其根本、始末原由,进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养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探讨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与归因之间的关系,建构我国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预测模型以及增加干预手段的新思考.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排球(大学组)预赛的主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取被试运动员40人,其中男排运动员20人,女排运动员20人;其中健将级运动员有5名,一级运动员有35名.运动员平均年龄20.10岁(SD=1.52);平均训练年限7.7年(SD=1.56).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等检索,搜集到的相关论文纸质及电子文献和书籍,搜索有关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及心理学中归因理论的相关知识及研究,了解目前对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1.2.2访谈法借助祝大鹏修订的运动员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量表设计访谈稿,对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排球(大学组)预赛的运动员进行访谈,并记录运动员在竞赛中所表现出亲反社会行为的原因.该量表共23个条目,4个维度,即亲社会行为(对手、队友),反社会行为(对手、队友).该量表的信度为0.845,4个分量表的信度为0.827、0.782、0.885、0.816.关联校标、内容和结构效度都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3]1.2.3质性研究法运用质性研究分析软件QSRNvivo8.0,对访谈所得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三阶段的编码方式,先对访谈内容进行开放编码,然后对形成的自由节点进行主轴编码,最后根据主轴编码的信息进行选择编码,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2结果2.1大学男子、女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维度分析通过对开放性编码的29个自由节点进行分析、讨论,将最终有效的自由节点树状编码,再找出树状节点的父项即主轴编码.本研究的主轴编码是以归因理论的归因三维度:内外源、可控制性、稳定性进行组合而得出8个主轴编码,通过对自由节点的进一步分析、讨论,依据编码信息把29个自由节点归类在8个主轴编码中.从内外源来看,私交好、团队精神、个人良好价值观、保护队友等都是由运动员自身决定进行调节的,因此可以将这些自由节点归为内部的原因.而体育文化、官方礼仪、队友表现、战术安排、时机利己等这些都是运动员自身之外导致它变化发展的原因,因此把这些自由节点归为外部的原因.原因的第二个分类维度是原因的稳定性,在行为的内、外部原因中都有一些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另一些是不稳定、易变化的,私交好、为取胜、团队精神、个人价值观等这些自由节点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而战术安排、时机利己、队友表现太差、沟通不顺等都是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所以属于不稳定原因.从原因的可控制性来看,私交好、团队精神、沟通不顺、战术安排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是由个体的意志所控制的,因此属于可控制的原因.体育文化、官方礼仪、时机利己等行为是运动员自身不能够随意改变和控制,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归为不可控制的原因.2.2大学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分析通过对大学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进行编码,共形成19个最终自由节点,其中亲社会行为归因为8个,反社会行为归因为11个.如表1表1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主轴编码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主轴编码(总参考点)原始编码(节点参考点数)主轴编码(总参考点)原始编码(节点参考点数)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私交好(24)团队精神(31)保护队友(6)增加队友自信(6)个人良好价值观(12)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为取胜(18)自身性格易怒(8)自我性格豪放(6)为队友着想(5)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很疲劳想休息(6)外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外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26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续表1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主轴编码(总参考点)原始编码(节点参考点数)主轴编码(总参考点)原始编码(节点参考点数)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体育文化(23)官方礼仪(9)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队友表现出色(2)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队友表现太差(4)被对手挑衅(6)沟通不顺(4)队友犯错(10)战术安排(14)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机利己(10)由表1可见,对这19个自由节点内容作进一步的深层次分析,再将最终的自由节点进行编码,即为主轴编码,主轴编码以维纳(Weiner )提出的经典归因三维度结合拉塞尔(Russell )对可控性的修改形成内外源、可控制性和稳定性,共8种类别.[4]有关原因的“控制性”的分类标准是将其理解为“可以由活动者自己控制”,还是将其理解为“可以由任何人控制”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目前比较能为人们接受的是后一种观点.[5]通过主轴编码,将男子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归纳为3个类主轴编码,分别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和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主轴编码.而反社会行为归因主要表现在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和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4种类别.从对应数据来看,男子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占主导的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而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则是反社会行为归因的主要表现.2.3大学女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分析通过对大学女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进行编码,共形成了11个有效的自由节点,其中亲社会行为归因有5个,反社会行为归因有6个.具体见表2表2女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主轴编码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主轴编码(总参考点)原始编码(节点参考点数)主轴编码(总参考点)原始编码(节点参考点数)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团队精神(63)保护队友(8)私交好(8)个人良好价值观(17)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为取胜(2)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自身不良情绪(6)外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外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体育文化(6)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队友犯错(5)战术安排(12)发生争执(21)队友表现差(1)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由表2可见,对这11个自由节点进行分析并归纳到主轴编码中,大学女子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主要表现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和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两种类别,反社会行为归因主要表现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和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3类主轴编码.研究结果表明,女子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占主导作用的类别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而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主轴编码则是反社会行为归因的主要表现.3讨论3.1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维度分析男女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相似.在亲社会行为归因中,运动员均倾向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而将反社会行为归因于36第12期李琳鹭,等: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研究某些偶然的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似,[6]运动员可能把表现出的帮助他人或使他人受益的行为归因于是由自身内部因素产生的,内部因素能增加运动员的积极表现,提高运动员的亲社会行为意识.然而,并不是一切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都是伤害他人或使他人不利的表现.因此,在比赛中,运动员和教练员应该正确看待运动员的亲反社会行为,以免把反社会行为都归于外部因素,把亲社会行为归于内部因素.在亲反社会行为归因中,男女运动员都主要倾向于可控制的归因,同时也表现出不可控制的归因.男子运动员不可控的归因更精细化.可能是因为男子喜欢寻求刺激,冒险,占主导地位.而女子运动员则喜欢被主导,思考方式也是从感性出发,即便有攻击性的行为,多数是用语言方式代替打架方式.这可能也与男女的思维特点、行为等有关,女性更注重理性思考,攻击性行为要明显少于与男性.3.2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自由节点分析通过自由节点发现(图1),男女运动员对亲社会行为归因较为一致,但男子运动员的积极因素比女子更多,其中对亲社会行为的很多归因也是女子运动员未出现的,包括增加队友自信、队友表现出色和官方礼仪等,这一结果提示男子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更加细致化和多元化.而且把内部和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训练和比赛都是有利的归因方式.另外,男子运动员将“体育文化”归因为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女子运动员的主要因素却是“团队精神”.可见,男子和女子相比,在移情水平、道德认同水平等存在着差异,这很可能会使他们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虽然Kavusanu 等的研究从实证角度对性别和运动项目进行了研究,[7]但性别和运动项目还尚未引起其他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将来的研究应当进一步验证性别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的影响.图1男、女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自由节点百分比男女运动员对反社会行为归因存在较大差异(图2).其中男运动员反社会行为归因表现,包括为队友着想、时机利己、被对手挑衅、沟通不顺、自身性格易怒、我很累想休息和自我性格豪放等,是女子运动员未提及的.而女子运动员反社会行为归因表现,如发生争执和自身不良情绪,是男子运动员未提及的.男子运动员将“为取胜”归因为反社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而女子运动员则为“战术安排”.因此,男子运动员对反社会行为所归属的因素反而较多,这有助于他们对自尊心的维护,同时会期望未来能够取得成功,对自己队伍从而赢得比赛.对男子和女子反社会行为,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改造和教育,这比赢得比赛的胜利要更为重要.这对于运动员的自信心建立和良好性格的塑造颇为重要.图2男、女排球运动员反社会行为归因自由节点百分比3.3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归因条目数量分析由表1和表2可见,男子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113个条目,反社会行为91个条目;女子排球运动员亲社会行为102个条目,反社会行为47个条目.按照性别、亲反社会行为进行分类,经过几轮开放性编码,将原因内涵相似的归类于同一个自由节点(例如:团队意识、团结队伍、集体精神等归为团队精神),最终形成30个有效的自由节点.研究结果表明,与女子排球运动员相比,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条目、自由节点总数更多;原因可能与男女的性格相关,女运动员更多的表现感性人格、乐于照顾他人、情绪化的品质,在亲社会行为中基本表现在内部的、可控制的,Kavussanu 指出感性人格能力对亲社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对反社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8]而男运动员除了表现在内部的,还有一部分表现在外部的.一般认为典型的男性品质是雄心、有干劲、富于竞争等理性人格,这可能也使男子运动员比女子运动员更多地表现出反社会行为.46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4结论与建议4.1结论(1)在亲反社会行为归因中,男子和女子运动员的基本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而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是反社会行为归因的主要表现.(2)男子运动员亲社会行为归因更加细致化和多元化,并且很好地把内部和外部因素相结合,而女子运动员更看重团队精神;与女子运动员相比,男子运动员对反社会行为所归属的因素较多.(3)与女子排球运动员相比,男子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条目、自由节点总数更多,而女子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4.2建议(1)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均主要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是运动员自身导致它发展变化的,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从运动员自身找出问题,进行归因训练,采用道德干预的措施来增强运动员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减少运动员反社会行为的表现.(2)因性别差异,个体差异的不同,可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来制定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平衡运动员的亲反社会行为表现,在竞技比赛中力争道德上的自我完美.参考文献:[1]Hay DF.Prosocial Development [M ].John Wiley &Sons ,Inc.,2007.[2]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M ].上海:上海教育人民出版社,2010.[3]祝大鹏.体育比赛中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的检验[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2):170-173.[4]迈尔斯.质性研究资料分析[M ]: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05.[5]Alen MS ,Jones MV ,She ffield D.Attribution ,emotion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in sports teams [J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Practice ,2009,13(3):205-217.[6]陈华东,高松龄,陈作松.中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的研究[J ].福建体育科技,2014,33(4):108-112.[7]Kavussanu M.Moral behaviour in sport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 ,2008,1(2):124-138.[8]Kavussanu M.The influence of social variables and moral disengagement on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s in field hockey andnetball [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9,27(8):843.[责任编辑:徐明忠]56第12期李琳鹭,等:大学排球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的归因研究。
体育运动中的利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研究——执教风格、动机、道德推脱的作用

体育运动中的利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研究——执教风格、
动机、道德推脱的作用
薛誉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4)009
【摘要】对环境因素(如执教风格)和个人因素(如动机)二者之间与体育运动中的利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是否存在一定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中以道德推脱行为作为调节这种关系的一个中介.研究结果表明:自主支持型执教风格与对队友的利社会行为相联系,而这种关系受自主动机的调节.受控动机往往与对队友或对手的反社会行为相联系,这两种关系受道德推脱行为的调节.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薛誉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68;G803
【相关文献】
1.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J], 傅旭波;吴明证
2.自我决定动机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关系: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 [J], 夏俊丽
3.运动员道德意识与运动反社会行为: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 [J], 王栋;陈华东;
翁滢渌;李娜
4.教练风格对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影响: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 [J], 盛炯;王栋;陈作松
5.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J], 王栋;陈作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体育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体育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祝大鹏;漆昌柱【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56)12【摘要】体育道德强度反映了个体对体育情境中道德事件本身道德性质的认知水平,对于个体在运动中的体育道德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以56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男生307名,女生261名,平均年龄=19.1±1.04)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理统计检验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和体育道德推脱在体育道德强度与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显示,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体育道德推脱对体育道德强度和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研究表明,体育道德强度一方面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总页数】7页(P78-84)【作者】祝大鹏;漆昌柱【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心理学系;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黄冈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8【相关文献】1.论大学生体育道德教育的困境及体育道德能力的培养2.自我决定动机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关系: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3.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关系研究4.青少年运动员完美主义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关系:自主和控制动机的中介作用5.青少年运动员完美主义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关系:自主和控制动机的中介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动员体育道德: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与展望

运动员体育道德: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与展望
祝大鹏
【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47)007
【摘要】运动员体育道德是当前体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运动员体育道德受到年龄、性别、动机、道德推脱等自身因素和动机气氛、道德气氛、教练员的执教风格、同伴、奖励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运动员体育道德的概念、测量和影响因
素进行分析,并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改进测量工具,加强实证研究,以有效促进运动员体育道德的发展.
【总页数】7页(P64-70)
【作者】祝大鹏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87
【相关文献】
1.运动亲反社会行为: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展望 [J], 陈华东;高松龄;翁慧婷;
王栋
2.运动员倦怠的概念、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 [J], 叶绿;王斌;马红宇;吴敏;董良山
3.运动员压力应对:概念、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及展望 [J], 吴敏;王斌
4.运动员组织压力源的概念及研究展望 [J], 吴敏
5.运动员体育道德焦虑:概念、影响因素和积极作用 [J], 祝大鹏;李爱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运动队动机气氛与运动员比赛中亲—反社
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体育道德推脱是解释运动员不道德行为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其通过八个相互关联的推脱机制(道德辩护、有利比较、责备归因、责任转移、责任扩散、忽略或扭曲结果、非人性化和委婉标签)使道德的自我调节功能失效。
同时,它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关系密切,并对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运动队动机气氛分为任务取向与自我取向,都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关系密切。
本研究探讨体育道德推脱、运动队动机气氛及运动亲—反社会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体育道德推脱以及运动队动机气氛与运动员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首先,对国外体育道德推脱量表(MDSS)进行了适应性检验,修改了一些条目,形成了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中文版体育道德推脱量表,该量表由26条目组成,
测量体育道德推脱的六个方面,分别是道德辩护、责任转移、非人性化、结果扭曲、有利比较、委婉标签。
经检验,修订后的量表具备良好信效度,能较好地应用于本研究。
其次,考察了运动队动机气氛、体育道德推脱分别对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运动队动机气氛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相关不显著,任务指向的动机气氛和自我取向的动机气氛对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均不明显;体育道德推脱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相关显著,体育道德推脱与运动亲社会行为呈负相关,与运动反社会行为呈正相关。
体育道德推脱能预测运动亲—反社会行为。
最后,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中介
效应检验,发现运动队动机气氛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三者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修订的中文版体育道德推脱问卷具备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的良好量表。
第二,体育道德推脱中“道德辩护”维度与反社会行为(队友)、反社会行为(对手)之间都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责任转移”维度与亲社会行为(队友)、亲社会行为(对手)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反社会行为(队友)、反社会行为(对手)之间都存在显著性正相关;“非人性化”、“有利比较”和“结果扭曲”维度与反社会行为(队友)、反社会行为(对手)之间都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责任转移”成为预测体育道德推脱的最佳变量,能够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反社会行为。
第三,运动队动机气氛中“队内竞争”维度与亲社会行为(队友)呈负相关关系,并且“队内竞争”能够有效预测亲社会行为(队友);“独特认知”与反社会行为(对手)呈正相关,并且“独特认知”能有效预测反社会行为(对手)。
第四,运动队动机气氛在体育道德推脱和运动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