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研究 形象学 译介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形象学在中国 郭嵩焘:《使西纪程》(1876)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 钱钟书:《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1937)China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Chinese literature



美国学派:一方面警惕异国形象研 究对“文学性”忽视,另一方面主要 从事的是文化政治研究,并且更具 实用性。 各种后现代理论特别是后殖民批评 对异国异族的研究:“东方主义”“异 国情调”“中心与边缘”“族群认同”等 概念进入形象学。后殖民批评对莎 士比亚作品中的形象评判。 形象学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获益。 提供了方法论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近代有个德国人到中国后说:中国是我的 梦中情人,当我走近以后发现,这个情人 已经衰老。


三、套话
套话是表达“社会集体想象物”的最小单位, 是出于自身需要对异国形象的虚构。 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 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约定俗成的词组, 是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对他者形象的一种 象征性表述。 套话是在个人表达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某种 一致性,众人认可,众人使用,在话语交 往中有特点的所指,标志着对他者固定的 看法。


在《大中华帝国志》一书中,门多萨神父 叙述了中国人的外貌与秉性,中国人都身 体健康、心灵手巧、聪明开化。“他们都 是伟大的发明家,勤劳而工巧。”中国人 有自己的人生观,“中国人是心智最高的 人种。他们有一套自己关于天地起源,人 类诞生的看法。”中国人自足乐观,“他 们是个喜欢宴乐的民族,什么时候都避免 悲伤。”
二、翻译的性质和要求
关于翻译,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1、《翻译的理论概要》:“翻译的等值就是表 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 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2、《论翻译的原则》:“原作的长处完全转注 在另一种语言里,使得译文文字所属的国家的 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用原作文 字的人们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翻译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词义的选择,二是语 言的表达。
二、社会集体想象物
社会集体想象物是某一社会对相异的 集体或社会文化所做的阐释,也就是一 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言说。 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一个建构性的存在, 它会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迁。 歌德:德国人还在丛林中的时候,在遥 远的东方就有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度。 马克思:希腊是一个正常的儿童;中国 是一个早熟的儿童;德国是一个粗野 的儿童。

《利玛窦中国札记》(1615年)在德国出 版问世,利玛窦先生以其亲身经历详尽描 述了中国人的形象。在他的笔下,中国人 勤劳、多才多艺、温文有礼、尊师重教。 同时也指出他所见的中国陋俗,诸如迷信、 算命、炼丹,溺婴鄙女,酷刑枉法以及中 国人普遍的多疑与怯懦。

伏尔泰:“我们对于中国人的优点即使不 崇拜得五体投地,至少也得承认他们帝国 的治理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 在西方一百多年的启蒙运动中,人们发现 中国人的思想竟成为思想家们行进队伍的 一面耀眼的旗帜。孔子的礼制、孟子的仁 政,儒家哲学所代表的唯道德主义的中国 文明,成为那个时代欧洲的文化理想。

1842年英国海军军官在《英军在华作战记》 中写道,中国是个长期愚昧而又骄傲自大 的国家,是一个没有自我更新能力和缺乏 活力的国家。鸦片战争,西洋火炮战舰战 胜东方大刀长矛的必然结局。
第五节 形象学的反思与前景
反思: 形象学存在的盲区:一、它的跨学科性造
成对文本分析的缺失。二、形象学中的民 族主义色彩。 解决对策:一、从叙事策略入手,关注和 分析作家在作品中如何观察、描述和阐释 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形象,从文学文本出 发研究文学与其他话语生产的关系。二、 开放的民族主义,平等的对话和豁达的心 境,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与传统。
第四节 形象学案例分析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在马可· 波罗眼里,中国人善良恬静。与 传教士不同,作为一个商人,马可· 波罗 更具世俗色彩。在他所著的《马可· 波罗 游记》里,通篇都是对中国人的赞美。

宋朝皇帝“性情温和、行为仁爱”。苏州人 “民性善良怯懦”,机智能干,具有商业才能。 杭州人“性格和平”,“民性恬静温文”,品 德忠厚,邻里间友好和睦。友善好客,“那些 来这里经商的异乡人,也一视同仁,竭诚相待, 随意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表示友好。” 男女 间相互敬重,“男人对自己的妻子,表示很大 的尊重,没有妒忌和猜疑。”中国完全是一个 世俗的乐园,生活在这个乐园里的中国人个个 都品性良好。
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1993)等著述 出版
第二节 形象学的基本概念
形象、社会集体想象物 、 套话、他者
一、形象
形象学的“形象”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形象”,它 特指“异国形象”,体现跨种族,跨文化的特质。 形象学的形象不仅仅指人物、景物,也包括作品中 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和言辞的总和。
形象学中“异国形象”的特点 1、由作家创造 2、作家的理解来自其本人所属社会和群体的想象; 3、这个异同形象承载着“社会集体想象物”
第七讲
形象学
形象学是影响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和 扩展,与其他三个分支相比,形象学把 研究的目光投向文本形象所体现的文化 冲突和文化对话上。 形象学(imagologie)研究一国文学 中异国形象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换句话 说,通过文学了解民族国家之间的互相 观察和互相表述。
本讲概要
第一节 形象学发展历史 第二节 形象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形象学与文化政治 第四节 形象学案例分析 第五节 形象学反思与前景


德国人赫尔德在《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 中写道,中国,“这个帝国是一具木乃伊,它 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画有象形文字,并且以 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 如冬眠的动物一般。所以,它对一切外来事物 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它对外部世 界既不了解,更不喜爱,终日沉浸在自我比较 的自负之中”。 英国散文家德昆西:“中国人就更荒谬绝伦了! 他们把一切仪式都搞得精细繁复,但又都愚蠢 透顶。……更有甚者,他们比世界上任何民族 都更加冥顽不化,千百年来死守着一些先代留 下来的陋俗恶习”。
二、异国形象与主体建构 研究主体与他者的对应关系及其变化 推动主体建构 作家张若谷国外留学:“身为异乡孤客,观 光西方各邦,见闻虽广,感想也多,看到大 都会中市政建设的美观,便要感叹中国市政 的简陋污秽,看到彼邦实业的改良发达和商 战的剧烈竞争,不免又要感叹中国工业的幼 稚及商人的守旧;再看到列强积极扩充国防 军备,自然又要忧虑我们国家。。。左思右 想,想到事事落在人后的中国前途,不由不 受到深刻刺激,而思奋起,追他人后尘。”

如法国人的浪漫 德国人的严谨 西班牙人的热情 中国的功夫 日本人勤奋 韩国人时尚 犹太人精明 洋鬼子,大鼻子


四、他者
后殖民的他者:在萨义德看来,东方 作为西方的“他者”形象存在的是被西方 建构和表述的。东方是被西方虚构和 想象出来的。 他者是自我映照,自我指涉
美国形象——它究竟是谁的形象?欧洲人对于美 国人的想象,会不会对我们自身的镜照?或者美 国人创造的关于我们的形象,是不是他们反过来 借以发现他们自己的一种尝试? 丹麦 斯文德· 埃里克· 拉森

卢梭在《新爱洛依丝》里这样表述:在中 国,“文人、懦夫、伪君子和江湖骗子, 整天说个不停,但都是没有用的空谈,他 们富有思想但是却没有一点才能,徒有虚 表,在见解方面匮乏得很。他们有礼貌、 会恭维、机智、狡猾和会骗人,把所有应 尽的义务挂在口头上,对所有的道德都装 腔作势,不知道其他的人性,他们的所谓 的人情交往不过是行屈膝礼。”
影响研究的另一分支:译介学

传统的翻译研究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归 为一种语言研究,而比较文学的翻译研 究其实质是一种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 它不局限于某些语言现象的理解与表达, 也不参与评论其优劣,而是把翻译中涉 及的语言现象置于民族、文化或社会这 一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下加以考察。
一、中英文字的差异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译介学的研究对象
(一)文学翻译史的研究 (二)翻译大家及其译著风格的研究 (三)译本的文化研究
四、翻译在文学交流中的作用
(一)影响时代风尚 (二)产生新的词语 (三)发展新的技巧与文体 (四)翻译与作家
五、翻译的负影响
(一)作品选择上的失衡 (二)译者翻译中的误译 误译包括自觉或不自觉两种。 不自觉:由于知识和语言能力上的欠缺,造成 翻译的失误。 自觉:译者有意的处理,例如出于政治、宗教、 道德的考虑,对原作有所增删,从而歪曲原作 的语言和思想;或者有意将西方的某些成分纳 入到本国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中。
In the Quiet Night (Witter Bynner )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 head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第三节 形象学与文化政治 一、形象学中的政治 法国启蒙时期的中国形象。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辛亥革命前,尼采是具有伟大意志和智力的“才士”, 希冀雄杰的个人可以拯救中国的危亡。“五四”前后, 尼采是一个摧毁一切旧传统的光辉的偶像的破坏者。 1927年前后,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进步思想界已经 很少提到尼采。到了40年代,为适应法西斯统治的政 治需要,尼采又在国统区一部分知识分子中广为传播。


价值与前景: 中国在发生变化,外界最中国的了解在加深, 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更为丰富;中国对 外国的了解和认识也将更为客观深入。受多 种文化影响的作家笔下的异国形象也将展示 各种文化互动,呈现出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的景观。足以说明形象学是一个极具发展潜 力的研究领域。 形象学自身也在不断更新,研究领域在扩展, 也有新的理论的加入,研究方式也将多样化。 如,由他者形象的真伪偏离程度转向对形象 制作方的追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