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伊尹《汤液经法》 方药学之鼻祖
林亿比较大黄黄连泻心汤与附子泻心汤指出,方中应有黄芩, 唐代孙思邀《千金翼方》中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后细字注,已提 及‚此方必有黄芩‛的看法。因此,怀疑此方应加黄芩,在 唐代早已开始,自宋以后许多注家都同意此观点。
《伤寒论》所述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金匮要略》之泻心汤均为 《辅行诀》中记载泻心汤之变方。 其中小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连各三两。上三味,以麻沸 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主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 者。《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心下痞、按之濡、脉关上浮。 而《金匮要略》中泻心汤主治证是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泻心汤临床应用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一节 泻心汤类方
2
1、大黄黄连泻心汤 2、附子泻心汤 3、半夏泻心汤 4、生姜泻心汤 5、甘草泻心汤 6、黄连汤 7、黄芩汤 8、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9、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0、旋复代赭汤 1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泻心汤类方(11方)
牙周炎、牙龈炎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牙龈出血。 多见牙龈红肿充血、口臭、便秘,有的伴有高血压、胃炎、失眠、焦虑等。
眼部出血
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外伤等导致的眼部出血,外伤性前 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等。
皮下出血
如脾功能亢进导致的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痔疮出血
通便、止血、消炎
结节性红斑
女,34岁。双下肢结节性红斑3年,加重1个月。伴有关节疼痛,反复发作。 双下肢伸侧散布对称性红色结节,略高于皮面,周围水肿,肤温高,自觉疼痛,触之痛甚。伴 有畏寒,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药用:黄芩10g,黄连6g,黄柏10g,生地12g,丹皮10g,赤芍12g,金银花12g,玄参12g,牛 蒡子10g,独活10g,木瓜10g。水煎服,每日1剂。7天后双下肢结节消退近半 结节性红斑属中医“瓜藤缠”、“梅核火丹”范畴,为素体血分有热,外受湿邪,湿热蕴结, 导致脉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 结节性红斑在症状发生之前,约有80%以上的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50%左右是β溶血 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泻心汤方中3味药均具有一定抗菌作用 三黄清心火燥湿,生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血;金银花、玄参解毒利咽,牛蒡子疏散风热,独 活、防己利下焦之湿;川牛膝、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散结,引药下行。
【释义】
(1)误下转归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 柴胡汤证具 邪郁少阳,治宜 和解,不可攻下。
①柴胡汤证仍在—邪未内陷—复与柴胡汤,必战汗而解。
误下 转归
②心下满而硬痛—邪热内陷,与水相结—大陷胸汤主之。 ③但满而不痛—邪热内陷,中虚气滞(痞证)—宜半 夏泻心汤。
(2)半夏泻心汤证治
主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 呕逆 下利 肠鸣 气机升降失常 ——寒滞于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三 泻心类现代临床应用
35
一、止血—百试百效方
《金匮要略》: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清代名医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 百试百效‛。
胃炎、胃溃疡出血
三黄泻心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胃溃疡出血 三黄泻心汤合四逆汤或附子理中丸,治疗壮实男士的胃病黑便。
一清胶囊与附子理中丸同时服用,或用生姜红枣汤送服一清胶囊
中晚期肝癌上消化道出血 金氏报道以大黄粉(冲服)5-10克 黄芩10克 黄连5 克,每日1剂。西药:6-氨基己酸6.0加入10%葡萄糖 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甲氰咪胍0.2g加 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注射,间隔8h1次。 对照组单用上述西药治疗。两组中Hb<60g/L或血压下降 者给予输血、输液、升压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
【主治】吐血、衄血,因火热迫于血分,血分热盛而迫血妄行所致。
血分病,取其厚味而直泻血分之热。
大黄

大黄是蓼科植物,药用部分是大黄的根茎。蓼科大黄属约 有60种植物,几乎全部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部分,而以我 国为其分布中心,约占总数的2/3以上。我国西北及西南海 拔200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甘肃、青海、四川、西藏、贵 州、云南、陕西等地均有出产。大黄饮片呈棕黄色或棕红 色,横断面有花纹,味苦,有清香。
1、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主治】热痞证 无形邪热壅滞于心下,中焦有热(关主中焦,浮主热) 【金匮要略】“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17)
大黄二两,黄芩、黄连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应 用 依 据


大黄、黄芩、黄连。
大黄: 攻积滞;清湿热;泻火; 凉血;祛瘀;解毒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
热在气分,闭塞中焦,而产生的‚火气痞‛ 火热迫于血分的吐血、衄血 【功用】泻火解毒,燥湿泄热。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或 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 舌生疮,咽喉肿痛、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尿黄、便秘; 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大黄的图片示
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连的 根茎。主产于四川东部者品质最佳,称川连。因其根茎多 分支,形似鸡爪,故有称为鸡爪连。产于云南德钦、维西、 腾冲等地者,品质稍次于川连,称云连。
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黄芩的根。目前发现,黄芩的 同属植物共有300多种,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101种及 29个变种,但以河北北部出产者最为道地。素有“热河黄芩 ”之美誉。 黄芩根呈圆锥形,质硬而脆,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 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成空洞。故处方名有人书“ 枯黄芩”者。
【临床应用】 1、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慢 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 乱、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2、妊娠恶阻; 3、其他:复发性口疮、美尼尔氏综合证等 其它疾病。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二 泻心类方现代药理研究
29
1 抗菌、细菌内毒素作用
康梅等采用连续稀释培养法对48株院内感染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进行质粒消除 试验,与传统SDS法相比较,三黄片质粒消除率为31%(15/48),其耐药性也随 之部分消失,SDS法粒消除率为27%(13/48),说明三黄片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 消除作用。 刘秀书等实验表明三黄胶囊对大鼠酵母性发热有解热作用,具有明显的泻下和 促进胃肠蠕动作用,还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痢疾杆菌。 三黄泻心汤和黄芩苷具有抗炎活性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药理和药效学研究也 越来越深入,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保护胃黏膜、促凝血、止血等作用被大量 的实验研究所证实
3、半夏泻心汤
【主治】 寒热错杂痞
【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 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 逆,①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 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 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词解】 ①蒸蒸而振: 蒸蒸,形容热势由里向外蒸腾。 振, 指周身振颤。蒸蒸而振,是形容内热由里向外蒸腾,身 体振颤,即战汗的前趋表现。 【提要】 论柴胡证误下后的三种不同转归。
支气管扩张出血
咳血暗红、唇红、失眠者。 根据成都市中医医院对3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其平均止血时间为4.29天。
鼻出血
大黄3克、黄连5克、黄芩5克,开水泡后加白糖30克,每日一剂,治疗儿童反 复发作鼻衄。(郭东华,儿童反复性鼻衄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9(5):
36)
牙龈出血
将泻心汤改做为蜜丸,且因季节、疾病之不同三味中药之间用药比例不断发生变化 ;
宋 代
我国第一部政府编制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 收录了本方,名为三黄丸。
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之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 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 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瘄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 ,或下鲜血,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痤疮
女,20岁。面部前额、双颧、双颊等处见红色豆粒样丘疹数十个,散在分 布,持续2年余,丘疹微痛痒,有的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性情急躁,带下色黄,大便 秘结, 舌尖红,苔薄黄,脉弦。 药用:黄连6g,黄芩10g,制大黄10g,野菊花30g,白花蛇舌草30g,紫花地丁 30g,紫草15g,淡竹叶6g,夏枯草10g,丹皮10g,生甘草6g。日1剂,水煎2次, 早晚分服,药渣再水煎取液温洗面部。10剂疹消,病未再发。 痤疮乃心胃热毒,血热蕴发熏蒸于面部,阻滞肌肤而发为座疮。方中黄连、黄 芩苦寒泻心火解毒,大黄泻热引火从大便而走,加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 丁助清热解毒之力,紫草凉血消疹,加淡竹叶丹皮利尿清热,引火从小便而走, 生甘草调和诸药,如此,则心火热毒分从二便排除,痤疮随消。
对心血管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的影响 三黄泻心汤可缩短凝血和血浆复钙时间,促进血小板凝集。 三黄泻心汤具有显著降低动脉血压,而三黄泻心汤对肺动脉血压的降压作用优于对全身动脉血 压的降压作用。 血压 血糖——泻心汤具有类似磺服类药物和双肌类药物的降糖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能减轻由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抗脑缺血在灌注损伤的作用。 肥胖


黄连尤善清心经实火; 黄芩更长于清肺火及上焦实热。 大黄不仅能泻三焦实热,且其苦降作用能使上炎之火下泄,釜底抽薪, 引热下行,降逆平冲,直折上焦、中焦热势,具强而有力的泻火、止血 作用; 服用法:以麻沸汤(沸水)渍之——取其轻清宣泄之气,以泻热消痞。 诸药协同,共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化瘀止血之功。
促凝血或止血的作用
刘保林,出血血证上消化道出血 三黄泻心汤能缩短小鼠的出、凝血时间和家兔血浆复钙时间, 3P实验呈现阳性结果,表明该方具有明显的促凝血或止血的作用。 对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影响提示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可能主要作用 于内源性凝血系统方而
对胃钻膜的保护作用
通过强化胃粘膜屏障发挥为胃豁膜保护作用,胃粘膜的前列腺素合 成功能增强。
【刘渡舟教授总结泻心汤用法】 一治涌疝:涌疝热证也,热结而大小便不通,下无出路而 上涌。(火热内结,大小便不通) 二治心下热痞。 三治心之阴气不足,阳气有余之吐衄。 四治三焦积热,按上中下分部所出现的各种火热之证。 五治‚火中‛动风动痰之证。
2、附子泻心汤 【主治】热痞兼表阳虚证 【原文】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心下痞 恶寒 汗出 ——邪热壅滞于中 ——表阳不足,肌肤失其温煦。 ——卫阳不固,津液外泄。

陆灏等在研究三黄片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中,发现三黄片可明显改善实验大鼠的 胰岛素抵抗,其效果与二甲双胍相似,提示可能与抑制TNF-A的分泌、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的 水平有关。 三黄胶囊可促进小鼠小肠蠕动,注射用双黄连和三黄胶囊均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及棉 球肉芽肿的形成,两药联用对肠粘连的形成还有明显抑制作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
1、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三黄泻心汤”, “火齐汤”
泻心汤最早出于西汉时期的《汤液经法》, 其方名制定与《汤液经法》重五行学说,如 五脏补泻、药性五味生克制化的特点有关。 清代医家张璐亦指出:“伊尹三黄汤,仓公名 火齐汤,《金匮要略》名为泻心汤。‛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载西汉淳于意所用 ‘火齐汤’ 泻心汤,可治疗涌疝心火不能 降‚胞脉闭也‛ ;刘渡舟
【治法】 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药】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 泻热消痞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 ——扶阳固表 服用法:三黄以麻沸汤渍之,取其味薄以泻热, 附子单煎,取其味厚以扶阳。 【临床应用】 凡前面所述大黄黄连泻心汤后【临床应用】中所列病证而属阳 热内郁,表阳不足者,皆可用本方治疗。
汉代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大黃二兩 黃芩一兩 黃連一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頓服之。
其他剂型,如散剂和汤剂,分别名为‚三黄散‛和‚三黄汤‛
唐 代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收载了巴郡太守进贡给皇帝的养 生秘方‚三黄丸‛ 春三月 夏三月 秋三月 冬三月 黃芩四兩 黃芩六兩 黃芩六兩 黃芩三兩 大黃三兩 大黃一兩 大黃二兩 大黃五兩 黃連四兩 黃連七兩 黃連三兩 黃連二兩
——寒热错杂,气滞于中。
胃气上逆
传导失司
病机:寒热错杂于中,气机失降失职。
【治法】 和中降逆消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
wenku.baidu.com
半夏半升 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降逆止呕开结 ——温中散寒
泻热消痞 补益脾胃
辛开苦降法
煎服法:七味同煎,去滓后再煎,取其寒热补泻药 性相合,以除寒热错杂之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