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校训”作文讲评(整理精校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校训”作文讲评

作文辅导

0429 07:47

::

有关“校训”作文讲评

一、题目

校训,对于造就学人,营造校园文化,乃至引领社会风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列是中外一些大学的校训。

清华大学:厚德载物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

北航大学:德才兼备,行知合一

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账

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海德堡大学:服膺勇气、真理及人文精神。

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或其中一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二、审题

1、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这则材料中需要特别关注“校训”、“造就学人”、“营造校园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等一系列词语。

2、确定写作范围或者主旨。在材料下面提及的写作要求中,有“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或其中一条”的表述。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写作。

(1)可以选择某一个大学的校训作为文章的主旨构思全文;

(2)材料中有些大学的校训说的意思其实非常接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的范围来作为写作范围。例如,可以把写作范围定义高等学府兼容并包的精神(清华和川大的校训)、德与才的关系(云南、北航、国家会计学院、海德堡大学校训)、对智慧和真理的渴望(香港大学、悉尼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然后根据写作范围确定主旨。

(3)把校训本身作为写作的话题,分析大学的校训在造就人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影响社会风气上的作用也可以,如果能引申到大学对于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更好。

提示:因为材料中提到校训的作用不仅在于“造就学人”、“营造校园文化”更有“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论述的时候不必局限于学校,可以讲校训中蕴含的精神拓展到今天的社会风气上。

3、确定文体。本文应当写成理性思辨色彩浓厚的议论文。写成一事一议的记叙文不妥。

4、确定文章结构。本题的材料可以拟很多的主旨,因而分析方法也有多种多样。

(1)因果分析,回答为什么要在社会上提倡某一个学校的校训所包含的精神,然后从造就学人,营造校园文化和引领社会风尚三个角度分析其作用;

(2)分条列举,在校训的三方面作用中选取任何一方面,然后说说“造就学人”、“引领社会风尚”需要哪几方面的精神;

(3)辩证分析:当话题中包含的概念不止一个的时候,可以用辩证分析法来分析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人格、学识和事业的关系。

5、选材方面。题目中提到的校训

三、推荐结构

构思I:主旨:要提倡兼容并包的精神,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和气魄。

因果分析:为什么需要兼容并包的精神?

(1)学人治学需要有兼容并包的精神,才能对各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兼收并蓄,成一家之言;

(2)高等学府需要兼容并包的精神,这样才能形成多元宽容自由的氛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3)社会需要提倡兼容并包的精神,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充满生机,不断强大。

构思II:大学的校训能够对社会的风气有正确积极的引导。

分条列举:大学校训中的哪些精神可以对社会的风气有正确的引导?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句提倡的兼容并包的精神能够引导社会走出偏狭和盲目,走向宽容和多元;

(2)“繁星纵变,智慧永恒”一句表现的对智慧的热爱能够引导社会走出浮躁和功利,静下心来追求智慧;

(3)“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一句提倡的对真理的执着能够引导社会走出盲从和奴性,学会质疑,焕发生机。

构思III:主旨: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

辩证分析:(1)高尚的品格是做人立身的根本,是做学问和成事业的基础;

(2)高超的学识提升人的见识和素养,是成就一等事业的先决条件;

(3)成就真正伟大的事业离不开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学识。

联系现实:在充斥着浮躁和功利的现代社会中,对人品和学识修养的关注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四、有用资料积累:

1、相关课文链接:《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邂逅霍金》中,著名学府北大和剑桥大学中洋溢着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可以成为本文的论据。

2、虽然不能说是清华校魂的丧失导致了现今的道德失范,然而我们不可否认校训对于引领社会风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北大为例,从最早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到如今的“爱国、民主、进步、科学”。前者可谓开一代民智之先,作为“五四运动”的领路人,后者则催生了如季羡林在内的一众国学大师。季老曾常感叹“我不是什么国学大师、国宝,真正的大师属于陈寅恪、吴宓他们。”季老一言感人至深,他可谓北大校训的很好的践行者。

3、中华大地,天高九霄,德占其八,自古即有尊礼重德之说。章太炎育子,不学经文四书,独考其德行雅量,他说:“人若不把气捋直了,又怎么把学问用在正当处?”虽为古训,于今也有其现实意义,且德存乎今,意更远之。因为现代人大多追求利益,寻技术科学也是为了高效获利,人皆忘其德行所在。而大学的功利气息淡了许多,借此育生成人的文化之地适时地告诫莘莘学子要注重才德,人品当先,对人性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4、而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便提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口号,海外崇真理之思想已可见一斑。然而真理的重要更在于使人摒弃迷信,坚守客观。叔本华说:“我对真理的热爱甚于爱我的生命。”他是真理的侍仆。拉瓦锡也有言:“追求真理是我一生的义务。”他是真理的导师。与德有所不同,真理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那样的至高无上。唯一的困难在于,谬误有时被当作真理,真理亦会遭人唾弃。亚里士多德显然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西方大学提倡追求真理的校训,实在必要。

5、米兰•昆德拉在其耶路撒冷的演讲中引用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或许上帝笑的是我们的媚俗与伪敬,笑的是我们认定“人定胜天”的真理。在大力倡导学国学的当代,学的是“先贤圣人”这块招牌,还是圣人们保持谦恭的状态而追求真理的精神?要与“柏拉图”这个符号为友,还是与真理为友呢?

6、《铁达尼号》中为给人们的心灵一丝安慰而在船触礁后依然拉奏乐曲的乐师们;跨越海峡,跨越偏见,抱起麻风病村的孤单孩子,把无助眼神柔化为对世界的希望的台湾爱心人士;舍下年老父母,为成为最好的父母,用极致的深情与不悔的抉择从成都上山区支教的高原并蒂雪莲——胡忠夫妇,依靠卖羊肉串来资助他人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只是用最平凡的一丝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了向善的涟漪。就是这样一颗向善的心,为众多可怜的孩子带去希望。即便如此,在社会上也不乏一些“小悦悦”事件的发生,这不是给日益冷漠的社会一记重拳吗?

7、在清华大学的校庆之际,清华的二校门被一张巨大的张贴板所装饰。这板上罗列了大大小小的“名人”,在最中间,最显眼的位置不是别人,正是政坛的“风云人物”。从任期、任职到名片、称呼、绝不遗漏。而那些知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以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学者、文人都靠边站,一律被挤在了最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