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第六章明代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编一第六章明代诗歌

明代诗歌的总体成就不及唐宋,而且与唐宋诗鲜明的时代特色相比,明诗也缺乏独特的个性色彩。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说:“宋诗近腐,元诗近纤,明诗其复古也。”其言虽不免以偏概全,但至少可以说,复古还是反复古,是明代诗人思考的主要问题。

明代诗歌有三个比较活跃、成就相对较富的时期:一是立国之初,有一批由元入明的诗人,其中高启的成就最高;二是弘治、正德间,李梦阳、唐寅等人雄峙南北,开创了明代诗歌的新气象;三是万历后期,公安派力反复古,竟陵派折中于复变之间,明末党社成员则再揭复古派大旗,为明代诗歌发展画上了一个苍凉悲壮的句号。

第一节高启与明前期诗

♦高启

高启的诗各体兼工,尤以笔力矫健、气势纵肆的七言歌行最胜。

最能代表他创作特点的,是表现自我个性、抒写生活志趣的诗。如《青丘子歌》。他不但是明初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有明一代诗人之翘楚。

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于()。

A.七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七言排律

D.七言歌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高启的诗各体兼工,尤以笔力矫健、气势纵肆的七言歌行最胜。他不但是明初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有明一代诗人之翘楚。

【考点】高启与明前期诗一一高启

♦明前期的诗坛

“台阁体”:畅土奇、杨荣、杨溥,追求雍容醇厚、平正典雅。

茶陵诗派」为明前期诗坛揭开新篇章,李东阳为代表。论诗强调诗歌的审美规范,强调诗与文有别,重视诗的声调、情韵之美。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他的声名和影响虽至弘治年间臻于鼎盛,但他以台阁重臣的身份领袖文坛,其诗风与台阁体渊源颇深,习惯上仍将他视为明前期的诗人。他论诗强调诗歌的审美规范,强调诗与文有别,重视诗的声调、情韵之美,认为诗应“贵情思而轻事实”,具备“陶写性情,感发志意,动荡血脉,流通精神,有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怀麓堂诗话》)的感染力,并主张宗法唐人,推崇李、杜、王、孟。这些观点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使他的诗歌格律谨严、声调宏畅。

“台阁体”的风格特征是()。

A.平正典雅

B.雄放俊逸

C.平易自然

D.醇雅清丽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台阁体”杨土奇、杨荣、杨溥的作品用于歌功颂德、应酬交际。追求雍容醉厚、平正典雅,缺乏个性风采。

【考点】高启与明前诗一一明前期的诗坛

第二节明中期的诗坛盛况

♦李梦阳和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高举复古大旗,在当时和后来的诗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人们把李、何二人和徐祯卿、边贡并称“弘正四杰”,又把他们和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七子”,形成了一个关系较为密切的文学社团。

“七子”主张复古,古诗必学汉魏,近体、歌行宗法盛唐。

李梦阳(1473—1530),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直言敢谏,屡与外戚、宦官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一生四次入狱,”才思雄鹫,卓然以复古自命”(《明史•文苑二》),贬抑宋诗“主理不主调”,“其词艰涩,不香色流动,如入神庙,坐土木骸”(《缶音序》),提倡比兴,认为“真诗乃在民间”(《诗集自序》),认为诗应“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法古,无袭其辞”(《驳何景明论文书》)。他的诗主要学习杜甫,长处在于关怀现实,有深沉的忧患意识,感情激越,气势充沛,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他写得最好的是七言歌行,如《石将军战场歌》.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诗,咏叹的是发生在本朝的“土木之变”,且着重表现武将石亨的英勇杀敌、战功赫赫,结尾“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的慨叹,却是针对现实且充满忧患意识,也有批评今日将帅无能的意旨。诗歌情思纵横驰骋,感情跌宕起伏,深得杜甫七言古诗的神髓。

七律也深得杜甫的神⅜⅝,如《秋望》写得雄浑流丽而又苍李梦阳在歌行体上取得的较高的成就,彳

凉深沉: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唯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在开阔深远的历史时空中发出对边防形势的忧思,并非貌袭杜诗。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他与李梦阳并为“前七子”领袖,但不同于梦阳的“刻意古范”而主张“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构结,不仿形迹U《与李空同论诗书》)。他同样写了大量关怀现实的诗篇。如七律《鲍鱼》讽刺正德皇帝宠信宦官,七言歌行《岁晏行》截取岁暮时节“长官叫号吏驰突”、“贫家卖男富卖田”的催租场面,表现徭役和赋税的沉重,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何景明的诗也深受杜甫影响,但他更推崇初唐歌行的流转之调,他表现个人情怀的诗篇写得更美?.更能代表他「俊逸朗秀”.的风格。如《秋江词》。

李梦阳是“前七子”的代表,他写得最好的诗歌形式是()。

A.五言古诗

B.五言律诗

C.七言律诗

D.七言歌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李梦阳,认为“真诗乃在民间”,他的诗主要学习杜甫,长处在于关怀现实,有深沉的忧患意识,感情激越,气势充沛,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写得最好的是七言歌行。

【考点】明中期的诗坛盛况一一李梦阳和前七子

♦唐寅和吴中诗人

祝允明、唐寅、文徽明和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受到富庶繁华的江南地区市民文化和享乐风气的影响,反对伪道学,提倡真性情,且都兼擅书画,文采风流震耀一时,为明中期的诗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间举乡试第一,受科场舞弊案牵连下狱,后一生不仕,卖诗画为生。有《六如居士集》。唐寅的诗抒情性很强,多涉及人生短暂、及时享乐的主题,能够真实地抒写自我性灵,在艺术上我现上则自由挥洒,不假外饰,无意于工拙。王世贞称其诗如“乞儿唱莲花落”,指其不避俚俗,节奏明快,韵脚流转的民歌特点。此虽与传统诗歌有异,却已开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之先声。

♦王世贞与“后七子”

“后七子”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徐中行、吴国伦、宗臣、梁有誉。

他们在嘉靖后期重揭复古的大旗,比“前七子”更加重视诗歌的艺术特征,从艺术风貌上追摹古人。在黑暗的政治氛围里,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关怀现实、干预现实的精神普遍减淡,因而并没有为诗歌发展找到新的出路。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有《沧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