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

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诊断主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诊断,影像学中X线平片观察鞍区、甲状腺、肾上腺区钙化,CT、MR 常用于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等疾病的诊断。

垂体腺瘤

一、垂体的解剖和生理:腺垂体、神经垂体构成

二、垂体腺瘤分类:据分泌激素功能;据大小:据临床内分泌亢进的症状:

三、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1.正常X线表现:蝶鞍:前后径7~16mm;深径为7~14mm;横径为8~20mm

2. 正常垂体CT表现:鞍内长圆形,上缘下凹、平直或略上凸至鞍底高度为.4~7.0mm。

3.正常垂体MRI表现:T1W:前叶 = 脑白质信号后叶 = 高信号;增强:垂体前叶、后叶、垂体柄明显强化

(二)垂体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蝶鞍扩大、变形和骨吸收,鞍背变薄,后床突后移、变直;垂体窝深度增加。

2.CT表现:

(1)垂体高度异常:超过垂体正常高度(男 <7mm,女<9mm)这一标准

(2)垂体内密度/信号改变:多为等密度,也可略高密度、低密度或囊变。

(3)垂体上缘膨隆:少数病例垂体上缘平坦。

(4)垂体柄偏移:垂体柄左右偏移。偏侧的肿瘤可以将垂体柄挤向对侧,居

蝶鞍中部的肿瘤,可以使垂体柄变短。

(5)鞍底骨质改变:

(6)肿瘤对周围的关系:

垂体微腺瘤:垂体前叶内低密度区;增强早期肿瘤为低密度,延迟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垂体增大、高径≥8mm,上缘局部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骨质变薄、凹陷。

3.MRI:

1.垂体微腺瘤 T1WI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T2WI微腺瘤呈高信号或等信号。边界清楚。

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早期信号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

主要诊断手段:MRI 。

2.垂体大腺瘤:T1WI和TVWI鞍内肿瘤向鞍上生长,信号强度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

垂体多被完全破坏而不能显示。肿瘤出现坏死囊变,T1WI信号略高于脑脊液;

肿瘤出血,T1WI为高信号。肿瘤向鞍上生长,冠状面呈称“束腰征”。

鞍上池亦可受压变形、闭塞。肿瘤还可向鞍旁生长。

(三)垂体腺瘤的诊断

1.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主要靠MRI,直接征象是T1WI上垂体内的低信号病灶,增强检查更为明确。

2.垂体肿瘤常见蝶鞍增大和鞍内及向鞍外延伸、边界清楚的肿块,CT上为略高度,MRI上,T1WI 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

肾上腺影像学诊断

一.肾上腺解剖与生理:

组成和功能:皮质、髓质和基质构成。

肾上腺病变而分为三种类型: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

原发醛固酮增多症又称Conn综合征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功能低下性病变:原发性阿狄森病,主要病因-特发性肾上腺萎缩,肾上腺结核

继发性:由于垂体ACTH分泌不足

肾上腺非功能性病变:肾上腺非功能性腺瘤

肾上腺转移瘤

肾上腺髓脂瘤

二. 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1. 正常CT/MRI表现

位置:右侧:肾上方,下腔静脉后方,肝内缘与膈肌之间;左侧:肾上极前方偏内侧

形态:肾上腺可分为内侧肢、外侧肢以及由内、外侧肢相交构成的体部

右侧:倒Y或倒V形,线条形;左侧:倒Y或倒V形,三角形大小:肾上腺侧支厚度小于10mm,面积小于150mm2,不超过同层面膈肌角厚度

密度/信号:CT:均匀软组织样密度; MR:T1WI和T2WI上信号类似肝脏

增强检查:正常肾上腺发生强化。

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

肾上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首选方法为超声和CT检查,MRI和核素显像可为补充检查手段。

(二)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

1.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

定义:不同病因所致肾上腺皮质长期过量分泌皮质醇而产生的一组综合征。

特点:成人、女性多发

临床:满月脸、多血质、向心性肥胖、紫纹、痤疮、高血压、骨质疏松

实验室:血、尿皮质醇增高,垂体性和异位性者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升高,而肾上腺性者ACTH降低。

【病因】垂体性Cushing病(垂体ACTH腺瘤)(70%〜85%)

异位ACTH综合征( 10%〜15%)

肾上腺皮质肿瘤(15%〜30%):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皮质癌

(1).肾上腺增生(70% — 85% )

CT表现:对称均匀性增粗,形态及轮廓基本存在,边缘可有结节,密度基本正常。

标准:厚度≥ 10mm,也可局限性结节状突起

MRI表现:对肾上腺皮质增生诊断准确率低于CT检查。

(2)皮质腺瘤又称Cushing 腺瘤(10%〜30%)

CT表现:单侧肾上腺肿块,边界清,与肾上腺侧肢相连,大小多为2cm〜3cm;密度类似或低于肾实质;增强检查,肿块快速强化和迅速廓清;同侧肾上腺残部和对侧肾上腺萎缩性改变 MRI表现:在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类似或略高于肝实质。由于腺瘤内富含脂质,因而在梯度回波在同相位、反相位上信号改变明显为重要特征,反相位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3)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3%〜5%;)

CT表现:

•有分泌功能和非功能性的肾上腺皮质癌有相似CT表现:较大肿块,直径常超过6cm,呈类圆、分叶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周围为软组织密度,内有坏死或陈旧出血所致的不规则低密度区。肿块内可有散在点片状钙化

•增强后,不规则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周围侵犯及转移:肿块与周围器官组织之间界限不清,下腔静脉受累、淋巴结转移及其它脏器转移

MRI表现

•肿块信号不均:T1WI上主要为低信号;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常有坏死和出血所致的

2.原发醛固酮增多症又称Conn综合征

•肾上腺皮质病变过多产生和分泌醛固酮所致,导致水钠储留,血容量增加产生高血压。•主要特征高血压、低血钾、高醛固酮和低血液肾素活性

•年龄20岁〜40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1: 3。高血压、肌无力和夜尿增多。

•立卧位血液醛固酮水平测定有助于Conn腺瘤与增生鉴别

•大多单发,瘤体通常较小,直径多为1cm〜2cm。包膜完整,含有丰富的脂类物质。

•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中,皮质增生位于球状带,可为小结节或大结节型。(1)肾上腺皮质腺瘤亦称Conn 腺瘤(65%〜80% )

CT表现

•单侧肾上腺孤立性小肿块,偶双侧或单侧多发性。呈类圆形,与肾上腺侧肢相连或两肢间。•病变较小,直径多在2cm以下。密度均一,由于富含脂质,常近于水样密度;

•增强轻度强化,快速强化和迅速廓清。病侧肾上腺可受压、变形,但无萎缩性改变

MRI表现

• 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分别类似和略高于肝实质。

•肿块内富含脂质,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检查,反相位上肿块信号明显减低。

(2)肾上腺皮质增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T表现:双侧肾上腺常显示正常;少数者为弥漫性增大;偶尔,增生可致肾上腺边缘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直径甚至可达7mm — 16mm;密度类似正常肾上腺或稍低。

MRI和超声检查发现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敏感性很低,不宜作为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3)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起源交感神经,产生和分泌儿茶酷胺。主要部位:肾上腺髓质,占90%左右。

•也称10%肿瘤,即10%位于肾上腺外,10%为双侧、多发肿瘤,10%为恶性肿瘤和10%家族性。•病理上,常较大,易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有完整包膜,恶性者有包膜侵犯并可发生淋巴结或脏器转移。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峰值期为20岁〜40岁。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和皮肤苍白,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24小时尿中儿茶酸的代谢产物香草基扁桃酸(VMA)明显高于正常值。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肾上腺较大圆或椭圆形肿块,偶双侧性。直径常3cm〜5cm,也可较大,甚至达10cm以上。•较小肿瘤密度均一,类似肾脏密度;较大者常密度不均,内有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少数肿瘤中心或边缘有点或弧线状钙化。增强检查,肿瘤明显强化,内低密度区无强化。MRI表现

•肿瘤较大,在T1WI上信号强度类似肌肉,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肿瘤有坏死或陈旧性出血时,瘤内可有短T1或更长T1、长T2信号灶。瘤内不含脂肪,因而梯度回波反相位检查,信号强度无下降。增强检查,肿瘤实体部分发生明显强化。

肾上腺功能低下性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