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合集下载

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及其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及其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及其艺术特色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及其艺术特色李贺诗歌中的白色意象具体指什么呢?关于李贺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大家清楚吗?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词进行了量化统计,发现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色彩词不是红、黄、绿这些较为鲜明的色彩,而是相对平淡的“白”。

i清人马位也说过:长吉善用白字,如“雄鸡一声天下白”,“吟诗一夜东方白”,“蓟门白于水”,“一夜绿房迎白晓”,“一山唯白晓”,皆奇句。

ii本文即以李贺诗歌中“白”字的运用为切入点,探寻李贺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

一、白――背景之色钱钟书先生曾说:余尝谓长吉文心,如短视人之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故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之字,如明珠错落。

iii大抵可以理解为李贺对于近处的景物总会做出十分细致的描摹,对于远景则模糊处理,他的视线只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

也有学者进一步阐发认为这也是李贺的心理特点之一,即更多的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注重主观的感受,而缺乏远大的视野。

iv李贺的这一创作技巧,在“白”字的运用中有很多的体现,也就是说李贺常常将远景或者说背景处理成白色的或者是带有白色特征的,例如《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塘水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v首句像是铺开了一张底色苍茫的画布,塘水清且深,秋虫低声鸣叫,接下来色泽鲜艳浓郁的意象出现了:青苔、红花、稻子、萤火虫、鬼火,伴随这些颜色的是寒冷而浓重的湿气:塘水、露、泉。

把这些颜色抽象出来我们发现淡淡的白色背景上跳动着绿、红、黄等色点,在湿冷气氛的笼罩下,色彩变得更加浓艳,再加上轻轻的虫鸣、液体流动滴落的声音,一幅冷艳的画作展现眼前,而我们似乎也能看到年轻的诗人孓然独立,内心满是凄郁。

除了用白色形容秋天,李贺还经常使用白日、白晓、白天、白昼、白空等意象,表现日光和天空,例如《感讽五首・其三》: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浅论李贺独特的诗歌精神

浅论李贺独特的诗歌精神

浅论李贺独特的诗歌精神摘要:李贺是中国诗歌界一朵奇葩,其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而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应其独特的诗歌精神影响生成的。

其精神气格具体表现为:傲骨远志、高格、独化、冷不退避、哀绝不屈。

一个时代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个人身世背景同时作用下,诗人在接受和选择过程中生成的生命意识形态,并成为一切行为活动的本源。

本文主要从诗人被动接受的背景以及主动选择接受的艺术结构入手,试探究其最终形成的精神气格。

帮助读者更深层次解读艺术家艺术作品。

关键词:李贺背景接受精神气格Shallow LiHe unique poetry theoryAbstract:In general,thespirt of poetry is a subject fewer people deal with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reviews.In fact,it is a little vague to a certain degree.It is a psychoiogical ideology in deep level,which towers above creative methods,linguistic of social,cutural and family background of individuals influence of life in the process of accepting and selecting,is the cause of all activities.This essay tries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peculiar spirit of poetry in order to help the readers to explain and understand artistic works,from active and passive acceptance.Key words:LiHe background accpting spirit of poetry绪论:李贺,中唐诗人。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5篇_李贺代表作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5篇_李贺代表作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5篇_李贺代表作赏析李贺(后世称李昌谷,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马诗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六)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袁? 马诗(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马诗(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诗(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马诗(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给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马诗(十七)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马诗(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慕青山? 马诗(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马诗(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马诗(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马诗(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李贺的诗体

李贺的诗体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人,他少年早成,自成一家。

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采用的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乐府诗和古体诗,很有特色。

李贺留传至今的诗共二百余首,其中多数诗在思想上都有特点。

过去,曾有人因为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杜甫、韩愈等风气的影响,便说他是唯美主义诗人,那是不对的。

李贺的诗歌也有糟粕,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

但并没有构成李贺诗的主要倾向。

不能以偏概全。

诗人生活在贞元,元和年间,那时,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声势浩大,产生了许多乐府诗,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主疾苦。

李贺有一部分诗,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黄家洞》、《宫娃歌》、《扬声青花紫石砚歌》、《古悠悠行》、《苦昼短》、《贵主征行乐》和《吕将军歌》等。

学习乐府民歌,继承前人诗歌的优良传统,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他们的勤劳智慧,嘲讽皇帝官僚的迷信求仙,不满于贵族权门的奢侈荒淫和宦官专权,其精神和新乐府运动是一致的。

当然,李贺写的更多的是直接或间接反映他的生活、他的抱负、他的悲愤的诗。

如《致酒行》和《开愁歌》、《赠陈商》、《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等。

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中唐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

李贺的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许多作品,多用比兴,又能摆脱思想上和节律上的束缚,充满奇情异想,显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是唐人写诗用形象思维的典型例证。

李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又是从中唐时期到晚唐时期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

如果单就其浪漫主义而言,他恐怕是唐代仅次于李白的重要诗人了。

难怪为后人誉为“诗鬼”。

然而他的神奇想象,优美的诗句,来自于他的勤奋、刻苦。

相传,他外出游历,也肩背着诗囊,忽发奇想,或触景生情时,所留下的美妙诗句,会都纳入“诗囊”之中了。

所以,在我们本着扬弃的精神,学习李贺,研究李贺之余,他的勤奋、刻苦的精神,也是要我们认真学习的。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箜篌的音乐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山上的白云都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被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是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得就像昆仑山的美玉被击碎,凤凰在鸣叫;时而又像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清冷的乐声让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帝王的心弦也被乐声打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引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看见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中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潭中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2、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梦天唐代: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

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李贺的思想艺术

李贺的思想艺术

摘要: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

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花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

千百年来,李贺的诗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为什么它们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试图从内容主题、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论述李贺诗歌生生不息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和宗旨。

关键词:李贺;诗歌;内容主题;艺术特色李贺,字长吉,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

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死时年仅27岁。

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之自己仕途不顺,遭遇坎坷,因而奋强激越,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的反响,为后世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影响巨大。

李贺,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他成功地推动了唐代诗歌发展的另一高潮。

内容主题是诗歌的灵魂和血肉。

具备深刻的思想内容是一切优秀诗歌的必备条件。

毋庸置疑,李贺的诗歌是优秀的:用生命创造诗歌,用诗歌挖掘生命,忧郁、深沉,充满着个性使然,那是一种真正属于“长吉体”的生命之歌。

压抑苦闷、悲天悯人的内容主题唐中朝是一个崇尚门第出身的年代。

李贺的家族是一支疏淡的皇族血脉,诗人他很看重自己的贵族身份,常以“唐诸王孙”“皇孙”“宗孙”自称。

无奈两百多年前的祖上繁华早已不复存在。

现实的阴霾,家道的中落,仕途的泥泞沉重地打击着落寞“贵公子”李贺他那薄弱的意志和体质。

作为诗歌天才和病态畸零儿的结合者,李贺性格乖异,感情胜于理智。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无力超脱。

现实无望,他唯有寄寓诗歌。

诗歌是李贺的生命之所系,他苦苦经营着幻想中天堂,他用脆弱的身心支撑起了庞大的诗歌体系。

述说怀才不遇、悲天悯人是李贺诗歌的核心内容。

“我当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心谢如枯兰、无处逐英雄、迷魂招不得、唤天云不开……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李贺抑郁不得志的呐喊和哭泣。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摘要:
一、《马诗》背景介绍
二、李贺创作《马诗》的原因
三、《马诗》的主题思想
四、《马诗》的艺术特色
五、结论
正文:
《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创作的一组诗歌,共二十三首,以马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贺生活在唐朝盛世,那时的社会风气喜好骏马,马成为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李贺出身贫寒,但他才情出众,渴望为国家效力,因此,他以马为载体,借马抒怀,寓意自己希望建立一番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

《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诗人对马的优良品质进行了赞美,如马的矫健、勇敢、忠诚等;其次,诗人借马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渴望,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对马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观念。

在艺术特色方面,《马诗》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李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其次,诗人采用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法,如拟人、排比、设问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李贺在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马诗》是李贺以马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李贺小传知识点总结

李贺小传知识点总结

李贺小传知识点总结一、李贺的生平据《旧唐书》载,李贺是唐德宗景云元年(710年)举进士人员,由于添发举试提问之词与主考官赞许,因而名重朝野。

然而,具体的生平事迹却鲜有记载,有关他的生平资料并不是很全面。

据传李贺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少年时即显出文采,性情放荡不羁,晚年流落异乡,历经风雨,最终在狱中逝世。

关于他的具体生平事迹,可能还有许多未知之处,后人只能据《全唐诗》和《文选》中的诗文片段来推测和描绘。

二、李贺的诗歌创作风格李贺的诗歌创作风格可概括为豪放奔放,狂放不羁。

他的诗作在表现手法和题材选择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1. 独特的表现手法李贺的诗作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著称。

他擅长以大胆的想象和奇特的表现手法来展现诗歌的艺术魅力。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反常的事物,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例如,他在《李凭箜篌引》中描绘了一幅意象独特的画面:“醉眠天地阔,万象不思归。

白帝乡,黄鹤楼,南浦回雁,定应多。

” 这种艺术手法使他的诗歌充满了狂放不羁的个性,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2. 多样的题材选择李贺的诗作题材十分丰富多样,包括山水、风物、宴会、饮酒、游戏等等。

在这些题材中,他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他的诗歌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世间万象的深刻思索。

三、李贺的代表作品李贺的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梦玉》、《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诗歌艺术魅力和独特的个性。

1. 《李凭箜篌引》这首诗以箜篌曲调为引子,描绘了一幅颠覆常规的画面,展现了李贺豪放的诗风。

诗中写道:“醉眠天地阔,万象不思归。

白帝乡,黄鹤楼,南浦回雁,定应多。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意象独特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2. 《梦玉》这首诗以散文体写成,描写了一个富家公子在梦中游览了美丽的仙境,颇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

这首诗构思巧妙,意境幽远,给人以深刻的感悟。

3. 《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夜晚泊船于牛渚,怀古伤今之情。

中国文学史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中国文学史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中国文学史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李贺,唐代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展现出狂放奔放的艺术风格,具备多种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李贺诗歌的形象世界、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题材选择等方面,来探讨其艺术特色。

一、形象世界的独特创造李贺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形象世界脱颖而出。

他以锋芒毕露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奇幻而狂热的世界。

在他的诗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奇特形象,如“山君射玉箭,峰峦拒朝霞”、“走麋鹿、是横云间”。

这些形象既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现实,又具备想象力的力量。

通过这些形象,李贺能够将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给读者带来一种新奇感受。

在创造形象的过程中,李贺尤其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他的形象往往带有象征性,如“酣风楼下轻颺发,玉箫金管响潮威”。

这些形象通过富有情感的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具备了更强烈的普遍意义。

二、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李贺的诗歌以其多样性的艺术表现手法而闻名。

他不拘一格,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首先,李贺经常使用对偶和反衬来表现出形象的对立和冲突。

他能够将截然不同的词语、形象巧妙地对比在一起,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样的对偶和反衬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丰富了表现手法。

此外,李贺的诗歌作品中还常常出现音韵的变化和变调的运用。

他善于利用语音的音乐性,通过押韵、换韵等手法,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流畅。

例如,“木落雁吹霜,光寒人思亲。

”这种音韵上的变化使诗歌更富动感和韵律感。

另外,李贺的诗歌还常常使用夸张和夸饰的手法。

他善于将形象和情感进行夸张,生动有力地表达出内心的冲动和痛苦。

例如,“无教画作况相从,满目形单影只空”中的“画作况相从”之类的描述,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三、题材选择的广泛性李贺的诗歌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主题丰富多样。

他既描写了自然景物,又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如下是有关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唐代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以奇著称。

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有独创性
李贺诗歌的想象和构思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

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2)诗歌意象非同寻常
李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

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代表作如《李凭箜篌引》。

(3)“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字词上浓妆重墨,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

(4)唯美倾向
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总之,李贺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第1页共1页。

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

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

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每个诗人的诗歌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长吉体最为成功的因素。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

”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

想象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和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

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

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

幽幻神奇、漂渺无端。

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

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

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

用“别浦云归”、“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

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

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

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

《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

李贺的诗歌特点

李贺的诗歌特点
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是长吉体成功的因素之一。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迭出。想象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与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李白
二、李贺诗以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
李贺诗境界幽邃朦胧,使人遐思无穷,迷离恍惝,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蓄多层。这和李商隐
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贺诗与李商隐不同之处,是李贺诗构成瑰艳凄冷的意境。李贺诗膜脱美、静穆美、动态美的图景,给人以阅目怕神之感受。朦胧幽奥,如烟浩渺;如《李凭望篌引》诗中一系列的典故,使人读起来如坠五里雾中,一片朦胧。如索解其典故,就可以知道作者技艺的精湛。全诗中心是李凭演技高超,作者处处按演奏的艺术效果来加以描写――云彩为之不流,舜纪素女因此而惆怅,声音如玉碎风鸣,像荷花的露珠那样圆润,又像香兰在微笑……这一切,都得调动读者的想象,完善诗中未讲到的演奏效果。这样用典,既灵活自如,又化为诗魂。同时许多典故又有了“多主性”,表达意蕴更为深奥高远。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想象奇伟,构思精巧。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这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

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鬼”。

他是中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创作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生平经历:李贺出生于一个较为贫寒的宗室家庭,自幼聪慧好学。

他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考中进士,但后来因种种原因未能长期担任重要官职。

在政治上,他历经坎坷,曾被诽谤、辞去官职,而后长期在昌谷、洛阳两地隐居,过着骑驴觅句的浪漫生活。

尽管如此,他仍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2.成就贡献:李贺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极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将神话、传说、历史等元素融入诗歌创作中,创造出一种奇幻、迷离的境界。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代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性格特点:李贺性格孤傲、狂放不羁,对诗歌有着极度的热情和执着。

他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

同时,他也是一位情感丰富的人,常常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入到诗歌中,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社会影响:李贺的诗歌作品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反思,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吸引了大量读者。

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当时文化界的焦点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故事传说:有关李贺的传说故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他构想“鬼哭”的传说。

传说李贺在某一天夜晚梦见自己到了阴间,听到鬼哭声。

他仔细观察发现,原来这些鬼是因为在人世间的功名不显、留有遗憾而哭泣。

这个梦境给了李贺极大的启发,他从此开始构思并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

6.实用信息: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李贺及其诗歌作品,可以去河南省宜阳县的李贺故里参观游览。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有关李贺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李贺墓园、长吉祠等,可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李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

李贺的创作风格

李贺的创作风格

李贺的创作风格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的创作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遣词造句的独特性:李贺的诗语言瑰丽、奇特,他善于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创造出一种新颖、怪异的艺术效果。

他的诗中充满了想象力和幻想色彩,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2.意境的营造:李贺的诗作常常营造出一种幽暗、凄美、悲凉的意境,这种意境与他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有关。

他的诗中经常表现出对人生、命运、梦境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3.艺术手法的多样性:李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对比、夸张等,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

4.诗中有画:李贺的诗作常常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他善于用文字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5.情感的直接表达:李贺的诗中情感真挚而直接,他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6.哲理的探讨:李贺的诗作中常常包含着对人生、宇宙、命运等深奥问题的思考,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情感的抒发,
也是对哲理的探讨。

李贺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诗鬼”,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金铜仙人辞汉歌讲解

金铜仙人辞汉歌讲解

《金铜仙人辞汉歌》讲解一、诗歌背景和创作时期《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中期,那个时代,唐王朝正经历着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政治局面动荡不安。

李贺作为一个有着敏锐洞察力和深厚历史感的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变。

二、诗歌主题与意义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它借用了金铜仙人的形象,寓言般地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历史巨轮无情推进时的无力与无奈。

诗中,金铜仙人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而它的离去,则代表着历史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三、对金铜仙人形象的描绘和寓意在诗中,李贺描绘的金铜仙人形象丰满而富有深意。

他以金铜仙人的沉默、孤独和无奈,展现了人类在历史大潮中的微不足道和无能为力。

同时,金铜仙人的离去,也寓言般地表达了历史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四、诗中出现的典故与意象诗中的“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一段,是借用了历史典故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感伤。

这里的“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不可逆转,“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则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五、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李贺在这首诗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十分精湛。

他巧妙地运用了寓言、象征、意象等手法,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哲理融入短短的四句诗中。

此外,李贺的诗歌风格奇特,想象丰富,语言犀利,节奏感强,这也是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之处。

六、赏析与启示《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生哲理的诗歌。

它启示我们,面对历史的巨轮无情推进,我们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然而,即使面对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仍应珍视和怀念那些已经消逝的美好时光。

同时,这首诗也告诫我们,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时光如流水般无情,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找回。

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1.意气昂扬的诗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2.现实的打击使其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中,加之早熟、敏感,产生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呈现早衰的症状和心态:“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

3.人生短暂引起惊惧,怀才不遇的苦痛冲击多病的身心,如《秋来》。

4.带着沉重的悲哀和苦痛,带着对生命和死亡的病态的关切,对人生、命运、生死等问题进行思考。

写鬼怪,死亡,游仙,梦幻,用各种形式抒发苦闷。

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意境上:擅用虚幻奇怪的想象,改造神话传说,将仙境、现实、冥界糅合交织在一起,以心造的幻境,表现现实的思想感情。

2.构思上:以主观的想象思维为建构线索,其想象时空交错,物象频换,境界屡移。

章句之间,忽起忽接,若断若续,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3.修辞上:他苦心为诗,力求石破天惊的艺术效果。

大量运用通感手法比喻、借代,务求新奇。

4.遣词造语上:力求奇峭,多用鬼、泣、死、血、梦、冷、啼、病等词语,并着以冷艳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请看他的《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

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

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艺术心灵。

于秋,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么样?一开始他便用这样的文笔营造了一个悲苦的环境。

接着诗人不禁问道:“在这混乱的年代,有谁肯读我的一编书简,不让那蠹虫蚀蛀,把我的心血化为尘土?”诗人其实是不想只做一介书生,他有着自己执着的追求,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国十三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等句子中可以看到年轻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大展宏图。

然而在无情的现实压迫下,他终于只能成为一个“寻章摘句”的书生。

穷愁潦倒的际遇使李贺感到没有前途,悲愤抑郁之余,他便刻意追求艺术上创新,并深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可以取得成功。

“唯留一简书,泥金泰山顶”(《咏怀二首》)就表明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然而诗人苦心创作的诗歌,却因混乱的时局,无人问津,徒然饱蠹虫之腹,如今即令呕心镂骨,练句锻章,亦有何益?诗人不由自主地怀疑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起来。

这三、四两句无疑是牢骚满怀,愤愤不平。

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

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苦从中来,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发出一声长长叹息:“自己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写下的这些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蛀虫蛀蚀成粉末呢?”“粉空蠹”三字用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试想:诗人青灯独伴,长夜无眠铸就的那些秋风诗篇,无人赏识,只好束之高阁,任由无知小虫咬烂撕碎,几成粉末!一腔心血付之东流,诗人该是何等失望,何等愤慨!一个天才诗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世上无知音,英雄无主!陪伴这些凝重诗文的只有冷落、只有寂寞,这明明是对李贺的心灵谋杀。

想想一个人做诗做到了这种悲恸欲绝的程度,李贺该是怎么的痛?是呀,这样的内心世界必然生出奇特的语言,语言形式永远是思想内容的外化!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纡曲的肠子都变直了。

点点滴滴秋雨冷,只有古诗人的精灵来抚慰诗人幽独悲愁的香魂。

(香魂:这里是对古代诗人的誉称。

)使诗人在幻想中为自己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五、六两句构思奇特而新颖,独辟境界。

紧承三、四句的意思,描写苦中幻觉,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

他痛苦的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在迷离恍惚之际,他仿佛看到了赏识自己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淅沥的冷雨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慰我这个“书客”来了。

这里诗人对现实已经绝望,只能幻想古诗人的精灵于凄风冷雨中来抚慰自己。

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笔法自然诡谲多姿。

“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自铸新词,思绪本应乱如麻,愁肠也当似百结,而诗人竟然可以把它抹平拉直,理顺摆清,可见他愁思之惨烈!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李贺却反过来说鬼魂吊慰生者,而且鬼魂幽艳香冷,而且有形有态,这真是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这便是李贺,人称“诗鬼”的李贺的与众不同的“长吉体”!末两句进一步描绘鬼魂挽唱的凄清图景。

秋野阴森的墓间,鬼魂都在吟唱鲍照的诗篇,因为他们含恨地下,千年之后怨气仍不能消散。

这里借用“苌弘化碧”照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悲愤抑郁的心情。

似乎古往今来,像鲍照、李贺这样的文人,他们和遗恨如苌弘碧血,冤魂入土,千年不化,万世不消。

字面上说鲍照,实际上则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志士人才怀才不遇,正是千古同恨!明代王思任说李贺“以其哀几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这并不是偶然的。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

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

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秋来》这首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的艺术特色。

别具一种魅力。

二、借写鬼神表现现实人生李贺,人称“诗鬼”。

我认为李贺写鬼写神实为表现现实人生。

此特点在上文《秋来》诗中已有所体现,而他的《苏小小墓》更是在这一点上达到了极限: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著名的歌妓。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吴之妓人歌舞有名者,死葬于武丘寺前,吴中少年从其志也。

墓多花草,以满其上。

嘉兴县前,亦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传说苏小小容颜秀美绝伦,仪态高雅,恬静聪慧,当时曾名重一方。

然而,沦落风尘以藏哭卖笑为生的她得不到人间的真情温暖,不可能享受过发自内心的欢欣。

在她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里,她看透了权力豪富求欢色的本性,深感被人玩弄的屈辱和孤独无依的痛苦。

据说在她临终之际,有人问人她有什么话留给那些日常交往的人,她答道:“交,乃浮云也;情,犹流水也;随有随无,忽生忽灭,有何不了,致意于谁?”几百年后,当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天才诗人李贺面对苏小小的一座孤坟,能不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幽兰露,如啼眼”墓旁那幽冷的兰花上缀着的晶莹的露珠,多像她那美丽而凄然的眼泪。

由其眼睛之美可以想见其人的兰心蕙质,光彩与艳丽。

在这个令人心悸的特写镜头里,首先突出了墓地所特有的幽冷的氛围,给人以阴森森的感觉,这是在写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这是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

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郎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

前四句李贺仅用一十六字,便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

这几句表面是写墓地景色,实际上是在写人,你看:芊芊绿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珮声响。

这是写景还是写人,是写人还是在写鬼,读此我们也不禁冥想。

“油壁车,夕相待。

”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

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在愿望了。

物是人非,触景生情,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描绘了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凌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

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

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

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

“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很好的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这里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不是么,期会难志成,期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增光彩而一无所用。

至此,诗人成功的塑造了苏小小这个空灵飘渺、有影无形的鬼魂形象。

实际上,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鬼魂只是一种形式。

他要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要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李贺也曾“少年心事当拿云”,但面对现实却只能空叹“谁念幽寒坐呜呃”!因此,李贺也是“无物结同心”!在苏小小这个满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游荡的鬼魂形象上,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自己的影子。

因此说写鬼写神实为表现人生才应是李贺创作的初衷。

三、奇特多彩的想象李贺的诗也并不一味都是阴森森的鬼气,也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想象。

请看他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开篇便以非凡的气势,对比强烈的色彩征服了读者。

“黑云压城城欲摧”,这里比喻叛兵如黑云翻腾滚滚压来。

“压”字,形象的描绘了叛兵来势的凶猛,“欲摧”二字则进一步刻画重“压”的势不可挡,把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场面,极其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诗人以愤怒的笔触,给叛兵涂抹上一层“黑”的色彩,给人以严酷,阴沉,幽冷逼人的侵压感。

“甲光”,是指战士盔甲日光照射下闪耀着鳞鳞金光,“开”字,下笔劲拔,雄姿杰出。

形象地展示了将士们饱满的情绪。

“摧”“开”两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们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这两句都得力立立于善于酿造气氛,具有更强烈地展示事物本质的力量。

“黑云压城”状敌人压来之势,“甲光向日”传英勇抗敌之神,都在可以感受而不可尽言之间。

诗人的思想多么丰富而怪异,但又多么地合乎事理,难怪韩愈读此也为之震撼。

这“黑云”与“金鳞”对比鲜明,相互映衬,有力的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和将士高昂的士气,并透露出诗人的爱憎分明之情。

李贺写作此诗,正值安史乱后,藩镇蜂起,国土分裂,诸霸残酷地压榨人民。

他对现实深恶痛绝。

便以炽热的笔触,满怀热情地描绘守边将士。

开篇一抑一扬,状景含情,褒贬分明,显示了他非凡的才气。

颔联写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紧承“甲光”句,描绘守城将士们杀出城门,舍身奋战的情景。

作者没有正面描绘两车短兵相接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由于众寡悬殊,孤军无援,最终只好败退孤城。

“秋色里”表明时令,对这场与强敌拼死的厮杀描写,一语不及兵刃交加的情景,只用秋色里角声满天暗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