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阅读训练及赏析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的《蝶恋花》赏析一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蝶恋花晏殊阅读答案
蝶恋花晏殊阅读答案蝶恋花晏殊阅读答案蝶恋花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蝶恋花晏殊阅读答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蝶恋花晏殊阅读(一)蝶恋花[北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二)蝶恋花[北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青玉案[南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有“治学三境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A’此第一境也;‘B’。
此第二境也;‘C’此第三境也。
”请从以上三首词中分别找出有关词句,以表示这三种境界。
这三句词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蝶恋花晏殊阅读答案答案:清人王国维云: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蝶恋花晏殊的简评: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伤离怀远之词。
主角是一位闺中人。
上阕主要写所见。
起句写秋晓庭院中的景物。
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古诗词阅读理解
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①移玉柱?穿帘海燕⑨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①钿筝:用金银、贝壳镶嵌的筝。
①移玉柱:即弹奏筝。
①海燕:燕子的别称。
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偎”字写出了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
B.“浓”修饰“睡”,“觉”是“醒来”之意,与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中的“觉”同义。
C.一个“乱”字说明心绪之乱,“无寻处”点出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
D.此词词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写人由内而外,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
2.这首词上阕与下阕所写的春天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写的是早春之景。
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展现出金黄的碧绿色,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
①下阕写的是暮春之景。
已到清明时节,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黄莺在到处啼叫。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D项,“写人由内而外”错,应该是由外而内,词中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
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结合“杨柳风轻”“穿帘海燕双飞去”等分析,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
闺中安栖的燕子,被筝声惊起,双双穿帘飞去了,词人把这些情景都写得优美、精致,用笔非常细腻,有力地表现出春光的明媚。
均为早春的景色。
《蝶恋花》晏殊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蝶恋花[北宋]晏殊帘幕风轻双语燕。
醉后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
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
薄雨浓云,抵死[注]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
斜阳只送平波远。
【注】抵死:总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哀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呢喃,对照闺妇孑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
B.“柳絮飞撩乱”,以在风中飘飞的沸沸扬扬的柳絮烘托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
C.“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也衬托出主人公青春飞逝的悲伤。
D.全词刻画了一个内心充满殷殷思念之情和盼归不能的惆怅、幽怨的思妇形象。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查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以哀景写哀情”错。
是以乐景写哀情。
“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孑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
故选A。
2.结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看似平淡,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斜阳”写出了闺妇登楼倚望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②“平波”暗含游子取水路而归之意;③“只送”写出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④“送”“远”暗示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无穷无尽”“欲断更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一般先简单的翻译或描述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概括诗句的内容,如是景物描写概括特征,最后结合诗句中的词语、手法和注释等内容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
“斜阳”,交代时间,结合前面“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分析,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只送平波远”,闺妇只能望着斜阳映照水流,流向远方,表面游子取水路而归;盼归时间那么久,但是“消息未知归早晚”,终究失望;以水波的绵远,平缓而广漠,喻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翻译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注释无定据:没有一定。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几许:多少。
鉴赏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
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
晏殊《蝶恋花》冯延巳《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扰未见,余花落
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①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
只送平波远。
蝶恋花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
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
里无寻处。
【注释】①抵死:总是,老是。
14.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两词以景引情,以“帘幕”“行云”起兴,引出并衬托闺妇孤独之情。
B.两词以动作写情,以“醉醒”“独语”写闺妇倍加思亲念归的痛苦之情。
C.两词均写到花,晏词“余花”写春之流逝,冯词“千花”状春之繁盛。
D.两词均写到“双燕”“柳絮”,均是以哀景衬衷情,突出思而不见的悲哀。
E.两词均借景抒情,以春景抒发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
15.两首词的结尾在抒情手法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回答。
(6分)
14.BD【解析】B项,“独语”不是重在写动作,而是重在写神态;D 项,“均是以哀景衬衷情”错“燕子双飞”是乐景。
(答B项给2分,答D项给3分)
15.①晏词结尾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以斜阳送平波之景表现闺妇对游子的悠悠恩情别绪;(2分)②冯词结尾以虚写实(用比喻、想象、直抒胸臆),(1分)以柳絮喻愁之纷乱,以梦中的寻觅形象地表达闺妇的哀怨与痴情。
(2分)(意思对即可)。
《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
《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词开头一句是写景,特别是对“青杏”的描写,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冲淡了先前因为“残红”而生的伤感之情。
B.词上阕描写了一组初春景象,虽有些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词人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也是词人此时心境的写照。
C.词中“墙里”、“墙外”分别重复,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D.词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心生惆怅。
作者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的心绪。
E.综观全词,词人表达了一种欲奋发有为而不得的伤感之情,这也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2.本词首句的“褪”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请赏析其妙处。
(6分)参考答案1.B、E.(B给2分、E给3分,多选给0分)解析:B项“初春景象”错误,应是暮春景象,E项“意境鲜明,语言明白晓畅”分析错误,应是意境朦胧,语言含蓄婉转。
2.“褪”字既写花的掉落,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
(2分)点明时间在暮春(2分),曾经的灿烂炫目已逝去,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
(2分)简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
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叹。
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
晏殊《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宋] 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作品赏析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谭献《谭评词辨》)上阕从春光写起。
“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
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
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
而突如其来的琮琮筝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也惊起了双燕,穿帘而去。
由燕子的安居,可知闺中的冷清;由筝声的惊燕,可知声音之激越,弹筝者心情之郁闷也可见一斑。
尽管全部是写景,但闺中人独处的难堪之情已经隐约可见。
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
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
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
“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
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
最后一句由春光缭绕归结到春闺的愁思,一个“乱”字说明了心绪之乱,“无寻处”则点出了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
经过这两句一点化,前面的景语全都变成了情语,令人回味不已。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
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
《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2、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
3、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杨华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本词颇有意境,请从深、堆二字中任选一字进行赏析。
(2分)(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2分)参考答案:7.(1)B(2)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赏析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赏析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赏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注释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彩笺:古人用来题写诗词的精致美丽的纸。
这里代指题诗。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作为书信的代称。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译文1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烟,兰花哭泣的泪珠结成了露水,罗幕间透着缕缕轻寒,燕子双双飞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光穿过红红的门户照到床前。
昨夜西风凛冽,碧树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想给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哪里。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译文2围栏里薄雾笼罩着菊花,显得心情压抑;兰草上沾着露水,仿佛在伤心地哭泣。
轻风吹动帘幕,感到一丝寒气,只见一对燕子向远方飞去。
清明的月亮不懂得分离的伤痛,月光斜洒进房中,一直到天明。
西风吹了一夜,碧绿的叶子开始衰落。
我独自登上高楼远望,远方的道路伸展蔓延。
真想给思念的人寄一封书信,可山高路远,水路漫长,谁知道该寄到什么地方呢?《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译文3庭院里的'菊花笼罩在雾气里,像是郁郁含愁;兰花也仿佛在朝露中饮泣。
挂着丝罗帷帘的屋子里有寒气透过,筑巢屋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地联翩飞去。
明月啊,你不了解人间离愁别恨之苦,还把你的银辉,从晚间到清晓,斜射进我朱漆的窗户。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附赏析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晏殊的一首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附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 ①槛:栏杆。
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
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
④彩笺:彩色精美的字纸,借代书信。
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中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恨苦的?(3分)(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包含了抒情主人公怎样复杂的情感?(3分)(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一句有人认为它有“无理之趣”。
请联系作品简述其“无理之趣”。
(4分)《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1)①词人采用拟人手法,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移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②用燕子的双飞,反衬人的孤独,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2)①只身独处的孤独寂寞;②渴望所思之人归来的急切盼望之情;③不见所思之人的空虚怅惘。
(3)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主人公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惘。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晏殊《15、蝶恋花》课文及赏析(苏教版必修四)
晏殊《蝶恋花》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晏殊《蝶恋花》鉴赏一析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
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
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
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
如果说词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
“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
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
“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
“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了。
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了。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的过人之处。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篇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凤而尽凋,独自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苍茫空虚及怅惘感觉,抬眼远眺,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让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罗幕轻寒,③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晏几道蝶恋花-晏几道《蝶恋花》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晏几道蝶恋花|晏几道《蝶恋花》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晏几道《蝶恋花》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蝶恋花晏几道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1)有人说“画屏闲展吴山翠”这一句看似闲笔,其实正是传达抒情主人公心境的妙笔。
请赏析这句诗。
(4分)(2)这是一首怀旧词,请分析下阕是如何表现“凄凉意”的。
(4分)(1)床前的画屏在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地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
(2分)在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反衬出自己的郁闷伤感。
这里有怨物无情的意思,却含而不露。
(2分)(2)“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记,触发了自己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
只是如今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痕迹,反引起无限凄凉意绪。
(2分)“红烛”句用拟人手法,写红烛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长洒同情之泪。
因为烛油倾泻,似人流泪,这两句不说自己寒夜无眠,不说自己“自怜无好计”,不说自己垂泪,而移情于物,把这一切都归之于红烛,更能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情,词情感人。
(2分)【赏析】这首词写对恋人的无穷相思和无尽的离愁别绪。
上片写梦寻。
“梦入江南”直接切入梦境,借“烟水”意象点染江南水乡迷茫、浩渺的景物特征,也显示出梦境的迷离恍惚。
“行尽江南”几千里,写其在江南四方求索之急切与艰苦。
“离人”句方始点明词人苦苦求索之对象与目的,而“不遇”则流露了梦寻离别美人情侣的失落与怅恨。
“睡里”、“觉来”两句则概括了词人对情侣魂牵梦系,日思夜想的苦恋情怀,“消魂”伤神之状。
下片写梦寻不见,托鱼雁传书也无准信,再去倚筝弦以寄托相思,却是抚奏遍筝柱缓弦,奏出来的都是离愁别绪的悲曲。
全词不着一“愁”字,但处处言愁。
《蝶恋花》的阅读参考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的阅读参考答案附赏析《蝶恋花》的阅读参考答案附赏析「篇一」蝶恋花王诜①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王诜,北宋著名画家。
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曾贬官均州、颖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小雨初晴回晚照”起笔富于象征意味,请简要分析。
(2分)(2)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与词人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多么相似啊。
但夕阳黄昏,词人也年华老去。
(2分)(2)上片运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1分),通过描绘雨后初晴,富丽迷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春色,(1分),反衬下片词人因被贬流落多年,如今归来,物是人非,年华老去,内心孤独、凄苦和悲哀的感情(2分)。
二:(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可见此园林之富丽,春意之盎然,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
(2)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更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
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
[赏析]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
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回晚照。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高中语文文言文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含赏析】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蝶恋花》阅读附答案
《蝶恋花》阅读附答案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
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恼乱横波秋一寸[注]。
斜阳只与黄昏近。
注:横波、秋一寸:皆指眼目。
(1)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请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与黄昏近”。
(3分)
参考答案:
(1)(4分)词的上片重在伤春,以“飞絮落花”等晚春景象,触发伤春情怀。
(2分)下片重在怀人,以“蝶去莺飞”抒孤独之感,“望断”极写倚楼盼望来信而终归失望之情。
(2分)
(2)(3分)借景抒情。
(1分)眼见日光西斜,黄昏将至,满腹的愁绪至夜深人静之时愈将深重。
此句以景结情,委婉抒写了因伤春、怀人而生发的绵绵愁恨。
(2分)
【《蝶恋花》阅读附答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蝶恋花》诗词赏析题及答案集合
《蝶恋花》诗词赏析题及答案蝶恋花赵令畴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注:①止:通“只”。
②沉烟:点燃的沉香的烟气。
③恼:撩惹。
恼破:恼煞,极尽烦恼。
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⑤宿酒:昨蜍所饮的酒。
8.结合词意,简要赏析“啼痕止恨清明雨”一句。
(5分)9.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试题答案:8.几朵残存的红杏,依稀还带着雨痕,就像啼哭的人儿一样,正在憎恨那残酷无情的清明雨。
(1分)这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花写人,(2分)写出了词中人物对青春将逝的感伤之情。
(2分)9.①感叹青春将逝之情(或:伤春惜春之情),如“啼痕止恨清明雨”写惜春伤春之情;②孤独寂寞之情,如“人在深深处”和“尽日沉烟香一缕”写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③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写出对远人的思念。
(每点2分,共6分。
)参考译文:想要减掉罗衣,可是寒气还没有退去。
珠帘也无心卷起,一个人在深闺中闲居。
红杏枝头的花不知还剩几许,美丽的面庞尚有啼痕,只恨这清明时的细雨。
终日无聊闷坐,看着沉香的'轻烟一缕。
昨夜喝闷酒而大醉,今早醒来得太迟。
被惜春的情怀所困,心中充满了愁绪,飞回的燕子又耽误了带来回信,我泪眼凄迷,呆呆地望着小巧的屏风,那上面画的是遥远的西江的水路。
蝶恋花阅读答案-晏殊
蝶恋花阅读答案-晏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蝶恋花阅读答案-晏殊蝶恋花(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蝶恋花》阅读训练及赏析 原文: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字词解释: ⑴蝶恋花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 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 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兼:一 作“无”。
翻译: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阅读答案 : 试题: (1) “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2 分) (2)“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4 分) (3)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 (1)(2 分)①拟人;(1 分)②清冷(哀愁)。
(1 分) (2)(4 分) ①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色萧索;(1 分)②暗示主人 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1 分)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 情。
(2 分) (3)(4 分)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 凄清;(1 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
(1 分)刻画了一位 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
(2 分)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 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 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 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 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 愁; 兰花上沾有露珠, 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 (象 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 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 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 但在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 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 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 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
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接下来两句“明月不 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 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 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 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 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 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 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 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肃 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 人又孤独, 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 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 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 所思的空虚怅惘, 但这所向空阔、 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 足, 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这是从“望尽” 一词中可以体味出 来的。
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 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 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 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 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 念远”的悲慨, 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 涯”相应, 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 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 尽的情致。
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 致深婉的共同特点, 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 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个人资料: 晏殊(991 年—1055 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 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 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 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 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 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 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
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