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看!有位小朋友在做摆图形的游戏,看他摆的多整齐!(出示课本图片) 观察图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每行有5个,有3行,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3个5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谁会列出算式:3乘5=15这是前面学过的知识,现在难不倒大家,你敢挑战更难的吗?出示:剩余“2”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呢?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1、独立尝试:列出算式师巡视:点名板书。

2、生讲解列出的算式:生1:5+5+5+2=17(这个算式是一年级学过的连加,把每行的个数加起来,大家都明白。

)生2:5X3+2=17(这个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看起来有点复杂,你给大家讲一下吗?5X3表示每行5个,有3行,表示3个5 是15,再加剩余的“2”,就等于17.),生3:4X5-3=17(这个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看起来也很复杂,你给大家讲一下,5X4表示每行5个,有4行,表示4个5 是20,本来有3个5,为了好算,就先算出4个5,再把多着的“3”去掉,就等于17.),师:我们原来学过这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那今天这两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减法的算式,叫什么呢?出示课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3、跟踪练习:我也画了一些图形,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圆形吗?生:独立解决。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要求:1、同位两人轮流讲讲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其意义是什么?2、你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X4+2=18,4X5-2=18,生1:先算4X4表示4行,每行4个,4个4是多少?再加上剩下的2.生2:先算4X5表示4行,每行5个,第五行是2个,所以减去“2”.4、师:观察这些乘加、乘减的算式,回想计算过程时: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呢?师总结:都是先算乘法,在算加减的。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乘加混合运算a. 引导学生观察乘加混合运算的算式,发现其特点。

b. 讲解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c. 学生尝试计算乘加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点评并指导。

(2)乘减混合运算a. 引导学生观察乘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发现其特点。

b. 讲解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c. 学生尝试计算乘减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1)解决实际问题a. 出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b. 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问题,教师点评并指导。

(2)趣味数学活动设计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相关的趣味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3. 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本单元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

2、突出了运算法则形式的层次性。

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教材在设计内容时采取了“减缓坡度、留有空间”的策略。

一方面,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概括和提炼;同时,还注重将一部分空间留给学生,在他们获得了“先乘后加减”的经验后,主动推广,概括出“先除后加减”的结论,最后形成完整地认识。

这样一安排,有利于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4、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算理,提出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掌握运算顺序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先来考考大家,看谁反应快!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信息(课件出示图片),女生有30人,男生20人,问题是一共多少人?第二个条件,问题是生列式,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加法?这里是将谁和谁合起来了?板书:女生+男生=总人数师:像这样含有文字的式子就是数量关系式。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不错,而且还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把这道题改编一下,你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吗?二、初步感知1、师: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下:(纸条贴)呈现:合唱队女生站5行,每行6人;男生有20人。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是一种必要的探究过程,它有助于反思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精选篇1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是四册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比较聪明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根据学生的基础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一、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 因此,这节课我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将全班学生的名字按照行列利用多____呈现出来,7行6列,并告诉学生我们班有16名女生,问有多少名男生,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出,并迅速计算出结果,把计算过程告诉大家。

之后又呈现了,学生中的一些相关数学信息:一只玫瑰花3 元,每顿营养餐7元钱,打电话每分钟6角,一根跳绳4元,一吨水4元,每天上6节课,每个星期有7天。

将这节课的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得有兴趣。

二、大胆尝试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曾经参加过马明艳老师讲的数形结合讲座,当时没有很好的消化应用。

在我的这节课中,大胆的尝试了一把,学生给了我很好的答卷,学生能够理清楚数学信息中的关系,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图画出来,利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三角、小圆点、集合图等,加上自己简单的文字注释把题意表述出来,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理解讲清楚。

三、训练学生审题意识。

审清题目要求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我为学生出示的题都是文字叙述,在学生画图后再解答,但是往往生活中的题是有色彩的,由声音的,需要观察的。

因此,在课的`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认真看了教材,一是了解今天学习了什么,二是让学生认识有图有字的题。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_青岛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_青岛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2、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方法谈话法演示法、迁移类推法手段画一画、讲一讲、课件演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手段板书设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共有多少人?左边比右边多几棵?4×9+5 5+4×9 3×4-7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以谈话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我们的家乡夏津的美丽图片)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们夏津的美丽景色。

夏津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是我们家乡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今天大家就跟随我去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游玩一下吧!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课件出示情境图)假如现在你是一名老师,要想带领同学们进入风景区,你应该知道什么?(板书:一共有多少人?)(电脑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上哪些数学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画一画,列出算式。

(师巡视指导)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自己的做法,小组长把小组的几种做法汇总起来。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你给大家讲一讲是怎么想的?4×9求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求的是4组的人数)为什么再加5呢?(引导学生说出说出:因为还剩下5人)这个同学讲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谁再来说一说。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

(找一位列综合算式的)请你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在这个算式里先求的什么?也就是要先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先求4组的人数,也就是先算4乘9)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课件展示)老师是用1个圆形表示1个人,9人一组就画9个圆形,一共画4组,还剩5人。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上册数学青岛版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上册数学青岛版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因此我认真准备了这节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年上册第47页例题以及相应的练习。

例题给出了一个实际情景:小华买了3个皮球,每个皮球5元,又买了2个足球,每个足球10元,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个例题,学生可以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册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问学生如果我要买3个篮球和2个足球,我需要花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例题:我在黑板上写出例题,解释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3. 学生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选几位学生上台板书他们的答案。

4. 讲解答案:我讲解学生们的答案,并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

5.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个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公式,并配合例题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运算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小华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又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2元,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小华一共花了18元。

(2)小明有5个橘子,每个橘子2元,他又买了3个香蕉,每个香蕉4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小明一共花了2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上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下手。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今天开始更新三年级知识解析,和大家共同探讨、记录学习中的点点滴滴。

三年级开篇为混合运算,主要是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等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后面还有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应用。

1.在此之前,孩子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注意一定要把它和乘加、乘减这类运算的运算顺序区分开来。

笔记中有写到它们的不同之处。

2.乘加、乘减运算需要注意书写格式,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脱式计算,书写的几个要求都需要遵循,避免出错。

3.乘加、乘减运算为什么要先乘后加减,主要是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需要把不知道的部分先算出来,然后再脱离情境进行计算。

注意先算的部分一定要画线,不算的部分照着写下来。

这部分还举了几个课本上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具体情境与算式的结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

2.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难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作业设计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四则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四则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四则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西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5.1四则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我今天要教学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5.1节,主要内容是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出结果,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运算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通过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请问小明的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克的苹果?”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使用学具进行实际的操作,例如用小木棍代表苹果,用小盒子代表重量,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会重点讲解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来进行讲解。

例如:“如果有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个人,第一个小组每人有4个苹果,第二个小组每人有5个苹果,请问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教具和学具,例如小木棍、小盒子等,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来展示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例如“如果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第一个小组每人有3个苹果,第二个小组每人有2个苹果,请问五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讲解更多的例题或者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种运算的规则。

九 休闲假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九  休闲假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九休闲假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结合实例,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3. 应用: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解答。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九休闲假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

(2)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结果。

2. 提高题: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学生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否理解,课堂练习是否完成,课后作业是否能够独立完成。

3. 改进措施: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大巴车上共有48人。 有两辆中巴车, 每辆车上有26人。
大巴车的人数 + 2辆中巴车的人数 = 总人数
分步算式: 26×2=52(人) 48+52=100(人)
综合算式:
48+26×2 =48+52 =100(人)
探索新知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 应该先算什么?
48+26×2
第六单元 混合运算
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 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复习导入
计算。
16×8= 128 24×7= 168 19×9= 171
情景导入
一共有60 只篮子。
还可以住进 几2 只熊猫?。
课堂小结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 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 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8+27×5 =18+135 =153(千克) 答:师生一共摘了 153 千克。
学以致用 5.我帮熊猫安新家。
观察情景图,读取信息。
尝试两种方法解答。
有16个山洞, 每个山洞能住 4只。
已经住进62只。
分步算式:
16×4=64(只) 64-62=2(只)
综合算式:
16×4-62 =64-62 =2(只)
我们来了18 家,每家分 3只篮子。
这辆大巴 车上共有 48人。
后面还有两辆 中巴车,每辆 车上有26人。
明明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所以,表达式:9 × (4 - 2) + 3 解法:同样,先进行括号内的减法运算,再 进行乘法和加法运算。所以
例子
9 × (4 - 2) + 3 = 9 × 2 + 3 = 18 + 3 = 21 所以,结果为21
例子
例4
计算以下表达式:(8 - 3) × (6 - 2) 解法:同样,先进行括号内的减法运算,再进行乘法运算。所以 (8 - 3) × (6 - 2) = (5 × )4 = (20) = 20 结果是20
乘加乘减混 合运算
-
运算法则
目录
例子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是数学中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是掌握了加 减乘除概念后自然而然需要掌握的一种运算
x
以下我们列出了一些基本的规则和例子
1
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
乘法和加法的优先级比减法 高
即,如果有加法和乘法同时存在,那么先进 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如果有括号, 那么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运算法则
r
xxxxx
运算法则
例如:5 × (2 + 3) + 2 = 25 + 2 = 27
以上就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运 算法则。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还需要 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练习和巩固。如 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提 问
2
例子
例子
让我们通过一些 例子来进一步理 解乘加乘减混合
运算
例子
例1
计算以下表达式:9 × (4 + 5) + 3
解法:根据运算法则,先进行括号内的加法 运算,再进行乘法和加法运算。所以 9 × (4 + 5) + 3 = 9 × 9 + 3 = 81 + 3 = 84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上册数学 青岛版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上册数学  青岛版

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并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用。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通过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用,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讲解: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3.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用(2)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想跟大家聊聊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的学习呢。

在刚开始学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时候,我就觉得它像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

你看啊,乘法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整整齐齐地站成几排,比如说3×4,那就是3个4或者4个3小伙伴们在一起呢。

加法呢,就像是又有新的小伙伴跑过来加入这个队伍。

而乘加混合运算就像是本来有几个整齐的小队伍,突然又有几个散兵游勇跑过来。

在课堂上,老师出了好多有趣的题目。

就像有一道题是2×3 + 4。

我当时就想啊,2×3那就是两个3,就是6啊,然后再加上4呢,那就是10。

可是有的同学就想得慢一些。

我的同桌就有点迷糊了,他小声嘀咕着:“哎呀,这个先算啥呀?”我就赶紧跟他说:“先算乘法呀,就像盖房子,要先把下面的地基(乘法部分)打好,然后才能在上面加东西(加法部分)。

”同桌听了我的话,眼睛一亮,就赶紧算出了答案。

这时候我可自豪了呢,感觉自己像个小老师。

还有乘减混合运算呢。

比如说5×3 - 2。

我就想啊,5×3是15,再减去2就是13。

可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有个同学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想法。

他说:“我把5×3看成是有5个3的小队伍,现在要减去2,就像是从这个队伍里赶走2个人。

”我们都觉得他这个想法超级酷,就像把那些枯燥的数字都变成了一个个有故事的小场景。

但是呢,这部分学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题目时,我也会出错。

就像有一道题是3×4 + 2×3。

我一开始就有点晕头转向了,我先算3×4得到12,然后又算2×3得到6,可是在加的时候我居然算错了,写成了17。

老师看到我的答案,就笑着说:“你这个小马虎呀,是不是在数字的小世界里迷路了?”我当时可不好意思了,脸都红到了耳根子。

我们在做练习题的时候,大家的表现也是五花八门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2)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六、附录本节课所需的教具、学具等物品。

注:本教案根据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相应教材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情境教学,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运算的实际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乘加乘减运算的掌握,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运算对生活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给出几个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完成计算。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计算方法,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总结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并初步了解了乘法运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掌握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引导,帮助他们建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熟练运用。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在面对复杂的运算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为例为把握对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体会几何直观在整个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下面,我们拟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为例,对些进行教学分析。

之所以选定“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分析,一是因为修订后的教材在该课中突出了几何直观对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算理的作用;二是意在通过对该课例的研讨,体会几何直观在“非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直观理解数学的价值。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小学阶段首次把加减法和乘法混合在一起的两步式题运算,是一级运算向二级运算及更高级运算的转折。

教学中,要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明确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下面是北师大版《数学》修订前后的教材设计:(修订前的教材(二年级下学期))纵观教材设计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修订后的教材在解决“应付多少元”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解决问题的思考的过程;二是先画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几何直观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无论是把画图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还是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手段,两种策略都注重通过画图帮助学生构建对算法合理性的直观认识,体现了几何直观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应用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 年版”对“几何直观”的论述是:“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用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这个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几何直观“在内容、意义和方法上远远超出对几何图形本身的研究范畴,其基本思想引导着我们要借助于直观看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整体把握,借助于直观提高对研究对象的思考能力。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修订的教材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学习要求变为“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件】三年级数学上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数学课件】三年级数学上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探索新知
还剩几只篮子?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 3只篮子。
你会解答吗?试试看。
探索新知
还剩几只篮子?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 3只篮子。
总只数、已分的只数、剩下的只数三者的关系是: 总只数-已分的只数 = 剩下的只数 总只数知道了,要先求已分的只数。
第六单元 混合运算
6.1 乘加、乘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 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复习导入
计算。 16×8= 128 24×7= 19×9= 168 171
情景导入
一共有60 只篮子。
答:买1千克巧克力比买3千克水果糖多 用59元钱。
学以致用
3、学校运动会上,参加接力赛的有12组,每组4人。参加 跳绳比赛的有20人,参加接力赛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12×4+20 =48+20 =68(人)
答:参加接力赛和跳绳的一共有68人。
学以致用
4.李老师带领5个小组的同学去农场摘棉花。
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先求已经分了多少只篮子。
18×3=54(只)
再求还剩几只篮子。
60-54=6(只)
探索新知
还剩几只篮子? 总只数-已分的只数=剩下的只数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 3只篮子。
60-18×3
怎样计算呢?
先求已经分了多少只篮子。
再求还剩几只篮子。
60-18×3 = 60-54 = 6(只)
60-18×3 = 42×3 = 126(只)
没有道理, 不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链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主备人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列式,加强学生乘法的运用,让学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2、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究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1、一共多少个小正方体?
(1)看图,独立思考解决方法再与小组成员交流组长记录有几种方法
(2)集体汇报方法师适时板书学生方法
(3)整理归纳5×3+2 5×4-3
结合情境图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2、一共多少个圆片?
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4+2 5×4-2
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习
1、自主1 先观察两组图片有什么不同?你会解决吗?
说明第2幅图不同方法的理由
2、自主2、
3、5、6独立完成,
教师批改指导
自主4:先说明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的怎么样?
自我评价一下。

5×3 + 2= 17 5×4-3=17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