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的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程的哲Hale Waihona Puke Baidu思想
程颐( 程颐(1033-1107) ) 字正叔,伊川先生。 字正叔,伊川先生。
程颢( 程颢(1032-1085) ) 字伯淳,明道先生。 字伯淳,明道先生。
一、天理观念
在中国哲学史上, 在中国哲学史上,把“理”(“天理)提升 天理) 为最高哲学范畴,是从二程兄弟开始的。 为最高哲学范畴,是从二程兄弟开始的。 吾学虽有所受,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 出来。 二程集》 出来。”《二程集》
6、天理自然 、 抽去了原先“ 天道” 抽去了原先“天”或“天道”范畴所具有的 人格神(上帝)的神学内涵, 人格神(上帝)的神学内涵,使“理”就成 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哲学范畴。 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哲学范畴。 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帝者,以主宰事而名。 二程集》 帝者,以主宰事而名。”《二程集》 “天理”就是自然 “天之所以为天,本何为 天理” 天理 就是自然:“天之所以为天, 苍苍焉耳矣。其所以名之曰天, 哉?苍苍焉耳矣。其所以名之曰天,盖自然 之理也。 二程集》 之理也。” 《二程集》
B.程颢提出了“仁”与“万物同体”的重要 .程颢提出了“ 万物同体” 观点。 观点。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皆仁也。 礼、智、信、皆仁也。”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 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 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 相干。 相干。”
区别了“ 区别了“理”、“命”、“性”、“心”、 等范畴。 “情”等范畴。 天之付与之谓命 禀之在我之谓性 “天之付与之谓命,禀之在我之谓性,见于 事业(一作物)之谓理 事业(一作物)之谓理。” 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穷理则 三者未尝有异。 则知天命 天命矣 天命犹天道也 尽性,尽性则知天命矣。天命犹天道也,以 其用而言之则谓之命 者造化之谓也。 其用而言之则谓之命,命者造化之谓也。 在天为命 在义为理 在人为性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 其实一也。 心。其实一也。 之本谓之命 之自然者谓之天 性之本谓之命,性之自然者谓之天,自性之 有形者谓之心 之有动者谓之情 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凡此 数者皆一也。 数者皆一也。
其三,万理最终可归为一理。 其三,万理最终可归为一理。 天地之间,万物之理 无有不同。 “天地之间,万物之理,无有不同。” 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 “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 天下只有一个理 “天下只有一个理。”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天理。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理则天下只是一个理,故推之四海而准。 理则天下只是一个理 故推之四海而准。 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 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 《二 程集》 程集》
二、伦理观念
1、价值之源 、 轴心时代”及由这一时代出现的“哲学的突破” “轴心时代”及由这一时代出现的“哲学的突破” 哲学的突破”在中国的表现, “哲学的突破”在中国的表现,就是春秋时期对 学在官府”的突破, 王官之学” “学在官府”的突破,“王官之学”由此逐渐地散 为诸子百家之学, 为诸子百家之学,首推孔子和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 派。 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心性论的因素, 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心性论的因素, 以后有《孟子》 尽心知性知天” 中庸》 以后有《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中庸》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荀 心者道之主宰” 大学》 子》的“心者道之主宰”,《大学》的“诚意正 心”。
C.以“生”论“仁”之体。 以 之体。 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生之谓性, 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生之谓性,万物之生 意最可观,此元气善之长者也,斯所谓仁也。 意最可观,此元气善之长者也,斯所谓仁也。 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 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 二程集》 《二程集》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 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 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秋日偶成》 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秋日偶成》
5、形上形下 、 程颢: 系辞》 形而上者谓之道, 程颢:《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 而下者谓之器。 又曰: 而下者谓之器。”……又曰:“一阴一阳之 又曰 谓道。 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 谓道。”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惟 此语截得上下分明。元来只此是道, 此语截得上下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 默而识之也。 默而识之也。 程颐: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非阴阳, 程颐:“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所 以一阴一阳,道也。离了阴阳更无道, 以一阴一阳,道也。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 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 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 道是形而上者。形而上者则是密也。 道是形而上者。形而上者则是密也。
2、仁之本体 、 先生(程颢)为学,自十五六时, “先生(程颢)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 周茂叔(周敦颐)论道,遂厌科举之业, 周茂叔(周敦颐)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 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 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 入于老、释几十年,返求六经而后得之。 入于老、释几十年,返求六经而后得之。明 于庶物,察于人伦。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 于庶物,察于人伦。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 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 礼乐。 悌;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辨异端似是之 开百代未明之惑, 汉而下, 非,开百代未明之惑,秦、汉而下,未有臻 斯理也。 二程集》 斯理也。”《二程集》
1、“理”之渊源 、 战国诸子论“ 主要有二层含义:其一, 战国诸子论“理”,主要有二层含义:其一, 是指客观事物的条理、 是指客观事物的条理、纹理及对社会动乱的 治理等, 治理等,这一层含义并不具备哲学范畴的意 其二, 义。其二,是指事物自身的规律或事物的当 然准则,这一层含义已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 然准则,这一层含义已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 但都不是诸子思想的主要范畴。 但都不是诸子思想的主要范畴。
3、理无增损 、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 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 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 穷居不损。这上头来更生说得存亡加减。 穷居不损。这上头来更生说得存亡加减。是 佗元无少欠,百理俱备。 二程集》 佗元无少欠,百理俱备。” 《二程集》
4、理一分殊 、 就是探讨个别与一般之间的关系问题。 就是探讨个别与一般之间的关系问题。 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 “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 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 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 之以一,则无能违也。 二程集》 之以一,则无能违也。”《二程集》 “天下之志万殊,理则一也。” 《二程集》 天下之志万殊, 二程集》 天下之志万殊 理则一也。
三、心性理论
(一)性即理也 程颢: 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 程颢:“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 便不是。” 便不是。 程颐: 性即理也,所谓理, 程颐:“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 ”“性即是理 理则自尧、舜到于涂人, 性即是理, 也。”“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到于涂人, 一也。 一也。”
7、理必有对 、 程颢: 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 程颢:“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 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灭。 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灭。斯理也推之 其远乎!人只要知此耳。 二程集》 其远乎!人只要知此耳。” 《二程集》 程颐: 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 程颐:“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有善 则有恶。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则有恶。”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自然 理如此,道无无对。有阴则有阳, 理如此,道无无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 有是则有非,无一亦无三。 恶,有是则有非,无一亦无三。” “理必 有对待,生物之本也。有上则有下, 有对待,生物之本也。有上则有下,有此则 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 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 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二程集》 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二程集》
2、天下一理 、 其一, 是指自然界具体物的所以然。 其一,“理”是指自然界具体物的所以然。 “凡物皆有理。”“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 凡物皆有理。”“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二程集》 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二程集》 其二, 是指人类社会具体事的所当然。 其二,“理”是指人类社会具体事的所当然。 一是“义理” 即指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 一是“义理”,即指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 间。” 一是“性理” 即指人的本性或道德本质。。 一是“性理”,即指人的本性或道德本质。。 既为人,须尽得人理。”“视听言动 视听言动, “既为人,须尽得人理。”“视听言动,非 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人伦者 人伦者, 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人伦者, 天理也。 二程集》 天理也。”《二程集》
3、礼乐本体 、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此固有礼乐 此固有礼乐, 钟鼓云乎哉?”“此固有礼乐,不在玉帛钟 先儒解者,多引‘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鼓。先儒解者,多引‘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此固是礼乐之大用也,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此固是礼乐之大用也, 然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 乐只是一个和 然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 只此两字,含蓄多少义理。 只此两字,含蓄多少义理。” 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 “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 常履之道也。下顺乎上,阴承乎阳, 也,常履之道也。下顺乎上,阴承乎阳,天 下之正理也。 下之正理也。”
秦汉以降, 秦汉以降,对“理”的论述: 的论述: 一是《礼记 乐记 中提出: 人生而静, 乐记》 一是《礼记·乐记》中提出:“人生而静,天 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物 夫物 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 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 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 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 后来二程反复探讨“天理人欲”问题, 也。” 后来二程反复探讨“天理人欲”问题, 与此当有很大关联。 与此当有很大关联。
二是佛教禅宗的“真如佛性” 二是佛教禅宗的“真如佛性”论和华严宗的 理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二程“天理” “理事”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二程“天理” 是从佛教思想中整合过来。 是从佛教思想中整合过来。 程颢: 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 程颢:“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 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 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 程颐: 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 程颐:“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 一物须有一理。 一物须有一理。”
A.对宋代以前“仁”概念解释的批判。 对宋代以前“ 对宋代以前 概念解释的批判。 “‘孝弟为仁之本 孝弟为仁之本’ 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 至仁否? 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 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 盖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 盖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 之是仁之本则不可。 仁是性也 之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 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几曾有孝弟来? 也。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几曾有孝弟来? 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 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 其为仁之本欤! 者,其为仁之本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