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教资理论精讲8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领悟的课程——任课教师领悟
4
运作的课程——教师实际实施
5
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
二、课程的类型
01 内容属性: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02 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04
设计开发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05 课程任务: 基础性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03 实施要求: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三)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制)
1.概念:教学活动的材料 2.主体:教材→教科书(课本)和讲义 3.编排方式: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2.直线式(不重复);螺旋式(重复)
名称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
概念 教育教学 学科教学 教学用书
核心 科目设置 课程目标 教科书和讲义
地位 教学活动和课标编写的依据 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的类型
01 内容属性: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02 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04
设计开发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05 课程任务: 基础性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03 实施要求: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06 课程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07
课程的层次: 理想的 正式的 领悟的 运作的 经验的
1.概念: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构成:培养目标、教学科目的设置(核心)、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地位:教学活动的依据、课程标准的依据
(二)课程标准(依据课程计划编制)
1.
概念:某门学科的指导性文件
2.构成:前言、课程目标(核心)、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3.地位: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五、课程资源
(一)概念——课程直接来源 (二)分类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A来 源
校内课程资 源
校外课程资 源
B 存在方 式
显性课程资 源
隐性课程资 源
C 功能特 点
素材性课程资 源
条件性课程资 源
D性 质
自然课程资 源
社会课程资 源
(2019 下)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统故事、传统 节日、文化活 动等资源属于( )。 A. 自然资源 B. 校内资源 C. 社会资源 D. 个体资源
A. 共情
B. 移情
C. 同情
D. 亲情
2.(2018 上)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 制是(
A. 激情
B. 共情
C. 热情
D.反移情
)。
(2)印象形成效应 光圈、 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
最近效应 近因效应
刻板效应
首因效应
一群人→一个人
第一印象 最初效应
投射效应 以己度人
D 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4.(2019 上)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 分科课程为主
B. 活动课程为主
C. 综合课程为主
D. 校本课程为主
温馨小提示~
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的内容与综合素质重合,在综合素质中 也是考查材料题,且综合素质会专门用2~3节课来讲解这一部分内 容,因此,在科目二的学习中不再重复讲解,但是仍然需要大家作 为一个重要的材料分析题来进行记忆。
口诀:你它我他
教学观
学习者中心 教会学生学习 结论过程并重 关注人
口诀:学习过人
评价观
发展性 激励性
评价观
发展性 激励性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 评价内容综合化; 4 评价标准分层化; 5 评价方法多样化; 6 评价主体多元化; 7 关注发展过程。
新课改的教育观:
学生观
发展的人 独特的人
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观
(一)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与研究: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与课程:课程的建设/开发者 学校与社区:社区型开放老师
口诀:见(建)醋(促)放盐(研)
口诀:两独一发
(二)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你) 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它) 自 我: 强调反思(我)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强调合作(他)
六、课程开发
(二)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儿童
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三)课程开发模式
01
02
泰勒
1 确定 目标
2 选择 经验
3 组织 经验
4 评价 计划
斯腾豪斯
七、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01 忠实取向
忠实执行课程计划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刻板效应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 心理学基础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重点
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A 课程功能的转变
三维目标观
B 课程结构观: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的目标
C 内容联系观:
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联系
学习方式观 D
合作、自主、探究
发展评价观
E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02
相互调试取向
计划与实际的双向互动与改变
03
缔造取向(创生)
教师开发缔造新的经验
(2018 上)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
删减,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
A. 忠实取向
B. 创生取向
C. 技术取向
D. 相互适应取向
八、课程评价
(一)概念 (二)主要模式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四、课程内容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计划
1.概念: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构成:培养目标、教学科目的设置(核心)、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地位:教学活动的依据、课程标准的依据
(二)课程标准(依据课程计划编制)
1.
概念:某门学科的指导性文件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并列式
D.循环式
3.【2019上】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例】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 3.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课程管理观
F
国家、地方、学校
十一、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
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 小学——综合课程
初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高中——分科课程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一研二社二技)
教学的主要依据
小试牛刀
1.【2016上】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
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
D.综合组织
2.【2019上】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
识,再是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
06 课程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07
课程的层次: 理想的 正式的 领悟的 运作的 经验的
1.【2013下】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 D.融合课程
2.【2014下】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其课程类
2 0 2 0 上小学教师资格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8
主讲:杜小玥
十二、社会心理
(1)自我防御功能
心理咨询
升华 冲动
赞许
转移或移置 踢猫效应
移情 生
师
补偿(代偿) 弥补
共情
反移情 师
生
1.(2019 上)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 感的满足,这种心
理现象属于( )。
内母猪过重,方去膘
小结
课程安排:
预习完 第二章第二节观察学习( P140)
课后要求:
听懂了——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今天的内容——预习 有地方没听懂——回放+班级群——梳理内容——预习
学科
活动
课程
课程
(经验课程)
分科 课程
综合 课程
必修 课程
必须学 共性
选修 课程
选择学 个性
(4) 开发 主体
国家 课程
地方 课程
校本 课程
(学校课程)
(5) 任务
基础
基础能力 “三基”
拓展 开阔视野
研究 探究能力
显性
隐性
课程
课程
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 1
2
理想的课程——研究机构、专家 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
英语等学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
A. 综合性
B. 均衡性
C. 选择性
D. 时代性
3.(2017 下)2001 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 改革目标
是( )。
A. 设置综合课程
B.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C.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1.一般认为女生心细、胆小、娇气,男生则大胆、粗气、傲气,这是社会知觉的( )。
A.投射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2.当一个人外表具有魅力时,其他外表之外的特征往往也被肯定,这是(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效应
3.【2013上】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3.【2018下】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
A来自百度文库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
D.经验课程
4.【2019上】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
2.构成:前言、课程目标(核心)、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3.地位: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三)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制)
1.概念:教学活动的材料 2.主体:教材→教科书(课本)和讲义 3.编排方式: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2.直线式(不重复);螺旋式(重复)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计划
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2015 上)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同的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A. 掌握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索学习
D. 发现学习
2.(2016 上)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既开设语文、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