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谭嗣同之死》课件

合集下载

马井堂-北师大版七下《谭嗣同之死》【第2课时】教案

马井堂-北师大版七下《谭嗣同之死》【第2课时】教案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
1.完成练习册1—3题。
2.再次朗读全文,升华情感并尝试背诵狱壁诗。
5.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交流,适当点拨、补充,使学生明确答案要点。同时多媒体出示。
“忍死须臾待杜根”
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 。
这里以杜根比林旭等同时被捕的人,意思是期望他们能侥幸脱
险,将来继续推行维新变法。
“我自横刀向天笑”
1.引导复习,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2.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具体学法指导。
课题
比较·探究谭嗣同之死
学习
目标
1.知识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过程方法: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懂得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学习谭嗣同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献身的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 学习谭嗣同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献身的精神。
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懂得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 视
1.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写了谭嗣同被捕前后的哪些事?
被捕前:谋救皇上、谋救康有为、劝梁启超东渡。
被捕后:狱壁题诗、慷慨就义。
2.理解谭嗣同的绝命诗:
“望门投宿思张俭”
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 接纳他。 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谭嗣同之死阅读拔高北师大版(new)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谭嗣同之死阅读拔高北师大版(new)

6.谭嗣同之死阅读拔高1.小清同学想撰写对联表达对烈士的敬仰与哀思,他先写了上联“青山绿水留浩气”,却写不出下联.请你帮他从下面的句子中选出最贴切的一项( )A.苍松翠柏慰英灵 B.美德常与天地在C.桃花流水杳然去 D.明月清风何处游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画,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

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日:“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旋闻垂帘之谕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事卒不成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只断句,不加标点)(3分)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卒不去,故及于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谭嗣同为什么不东渡日本避难?(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文段,你认为谭嗣同最使你敬佩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 解析根据对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的特点以及对联的语境,可知只有A项符合题意。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6谭嗣同之死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6谭嗣同之死word教案(1)

《谭嗣同之死》【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课文。

2.分析人物性格,懂得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3.学习谭嗣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认识人物思想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谜题第一步:介绍人物,悲叹英雄遭遇。

幻灯片出示个人资料谭嗣同:简介: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牺牲日期:1898年9月28日(年仅33岁)第二步:回顾历史,触摸时代脉搏。

导入语: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我中华民族居然出过这样的人类骄子。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谭嗣同用生命垫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谭嗣同却永远地倒下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战乱纷争的年代,揭秘谭嗣同之死!(板书课题:《谭嗣同之死》梁启超)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熟识案情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划出文中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榻(tà)擘(bò)谕(yù)谒(yè)箧(qiè)杵(chǔ)臼(jiù)就戮(lù)2.学生两人一组朗读课文,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通文本,熟识案情1.再读课文,翻译句子。

语文选修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语文选修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二十岁 认为……不平凡 没有成功
第一段:
物色豪杰 走集应和之 将以谒先生 任记纂之役 经世之条理 为父妾所虐
本指状貌、形貌,引申为访求 奔走聚集响应他 将要来拜访 担任编辑工作 治理国家的策略计划 被父亲的小妾虐待
第二段:
知其为非常人矣 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 冥探孔佛之精奥 会通群哲之心法
不平凡
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我的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并军机四卿以及其 他志同道合的人尽快设法营救。
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 就请你到颐和园告发我,从而杀了我。
待之恐不易易。
第五段
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 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 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 不昌的原因
作业: 1、找出文中所记载的谭嗣同一生的大事,说 说在这些大事中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人格魅力, 并列出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2、课后思考探究二
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幼:丧母,为父妾所虐 弱冠:从军新疆 后十年:壮游 甲午海战后:倡学会,提倡新政 1898年4月:入宫参与新政 1898年8月3日:见袁世凯,求其救助皇上 1898年8月10日:被捕 1898年10月13日:殉国
(三)“-------我加入革命,不过是一个生员、一个生力军。但如 我做隐性的,情况就完全不同。我觉得死比生效果大得多。因为死 可以血荐。”
(四)“他说了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各国变法都要流血,他 愿意流这个血,用他的血,来振奋人心,以利于变法的宣传; 另一个理由倒很怪,他说他本来决定不了救中国到底走革命的 路好呢,还是走改良的路好,只是比较倾向革命。后来碰到了 康梁,他才走改良的路,一起搞变法,这次变法结果,他愿意 用一死来证明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今后死心塌地的走革命的 路。”

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6谭嗣同之死》word教案 (3)

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6谭嗣同之死》word教案 (3)
1.创设谈话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文题。
2.出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的重、难点。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4.阅读《配套练习》了解作者、主人公相关常识及背景资料。
1.学生倾听,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学生感知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3.看幻灯片,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
4 .学生依据练习册中对作者的介绍以及收集到的资料掌握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法
选择
点拨法指导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3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1.导语:南海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吟联一副凭吊友人: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让康有为因为他的离去一度万念俱灰的人就是谭嗣同。板题:谭嗣同之死
2.了解主人公: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我国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要求变法图强。游历北京,结识梁启超等维新名士。戊戌变法失败后,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使称戊戌六君子。
3.背景介绍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得到要巩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手中将国家
本文为《谭嗣同传》的节录。原传全文记述了谭嗣同的学问、人格和可歌可泣的一生,从少有大志到成为戊戌变法的激进派,都贯穿了为理想而献身的豪情。文章突出写了他甘冒杀身之祸,游说袁世凯发动兵变,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经过,充分表现了他光明磊落,奋不顾身,置个人安危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选文是文章的最高潮。

34 谭嗣同.ppt

34 谭嗣同.ppt


義始之國變,康的,瀏
。!所未法不有政激陽 主﹄以聞,避為治進縣 要隨不有無追主家的人
。。
) , 字
1.
孔之仁曰無可言是是元仁
、間不耶者極仁無亦,,
論 墨 , 同 。 有 於 者 亦 仁 從 從 仁 , 則 。 而 三 無 不 從 也 二 二
孔曰能孔,。可二。從從
、墨調與曰能不從無兒人
墨。變耶:為知人,。,
抗困名是年制。則 拒妻軛酷來其又其 ,,民焉,下況教 在兄,矣三而名已 仁弟父。綱不者為 尚朋以君五能,實 有友名以倫不由之 少各壓名之奉人賓

倫必亦禮夫 常嚴猶,禮 皆立倫不, 原等常特依 於威親別仁 仁而疏為而 。苛,標著
持自識, 之亂而仁 也而刻則 。有繩自 禮,之然 與不,有
焉黔乃在皆遂君 。首並,三各臣
?器之器 (體道于于;能果 (也中而 短立。禮倫麗見非 興,有後 書而故樂紀于。空 算所所有 用道征,心麗言 學以謂實 報行,伐有思於而 之馭道用 貝,用,忠,耳已 義是矣, 元器也有孝有目, )器。果 征存;治友仁,必

4.
·
敘固盛言 不血更四以天 書既道
上無美新 新氣?時運不 變,
論 ) 往 而 必 , 不 草 不 行 新 報 , 用 變 不 無 極 三 新 木 新 ? , 貝 道 也
善斯 性以已 設性 ?情 善太立 之無
性 ,

故亦 也有而 詞性 可
曰善 。相論 。, 也
:, 成之 皆 ;
皆生 相, 使 無
性與 愛性 人 性
也形 之一 物 可
。色 能以 歸 言

何為而別之惡天 也也有欲世
不誰可有,者地 。。天為俗
可用名所與,間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谭嗣同之死》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谭嗣同之死》

初中第6课【谭嗣同之死】教学目标:1、学习谭嗣同热爱祖国敢于为革命舍身取义的崇高品质,认识这一人物思想上的局限性。

2、掌握相关文言文常识。

教学重点:学习谭嗣同热爱祖国敢于为革命舍身取义的崇高品质,认识这一人物思想上的局限性。

教学难点:对谭嗣同的评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舍生取义,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

广东新会人。

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次年访康有为,被这为今文经学大师所折服,于是依毅然退出学海堂,从学康三年,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戊戌政变后,出亡日本,广读西书。

1902年创《新民丛报》。

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一生著述等身,总约千万余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1912年回国,1918-1920年旅欧,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

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

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集》。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9年病逝。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

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三.谭嗣同及百日维新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谭嗣同之死》

《谭嗣同之死》

导学案教者:序号:课题《谭嗣同之死》课型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戊戌政变记•殉难六烈士传》中的《谭嗣同传》。

该书写于崐1898年,即戊戌政变的当年,记载了戊戌政变是始末详情。

六烈士是谭嗣同、崐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是维新崐运动中的左翼,他所著《仁学》一书,猛烈地抨击了二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崐在当时是一部思想敏锐、富有战斗性的著作。

学情分析本文是传记,先概述后详叙,全文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崐动具体的描写和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叙述的事件和描写的情景都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层次清晰。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2.了解义的变化。

3.了解谭嗣同为了变法图强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了解义的变化。

学习难点了解义的变化。

了解谭嗣同为了变法图强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导学过程评注《谭嗣同之死》导学案预习案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课文。

2、熟记基础知识。

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基础知识要求:会拼读、会写、会解释觐 ( ) 擢 ( ) 懋( )朕 ( ) 恸 ( ) 劾( )榻 ( ) 擘 ( ) 谒( )箧 ( ) 杵 ( ) 臼( )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崐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宣传家和学者。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跟随其师康有为“公车上书”,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崐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后主讲崐长沙时务学堂,为维新变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京,参与康有为的“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后逃入日本。

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与《新小说》,崐热情介绍西方社会科学,提倡“小说界革命”,对当时知识界有很大影响。

七年级语文下册3比较研究谭嗣同之死教案北师大版20180602298

七年级语文下册3比较研究谭嗣同之死教案北师大版20180602298

《谭嗣同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谭嗣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认识人物思想的局限性;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新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南海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吟联一副凭吊友人: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让康有为因为他的离去一度万念俱灰的人就是谭嗣同(字复生)。

超链接视频短片《谭嗣同》。

二、作者、背景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创办维新团体“强学会”,与康有为共倡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作为改良派的主将,与革命派论战,遭到反对。

引进介绍西方文化,发起领导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运动,成为“五四”文体改革的先导,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体裁“新文体”,将小说提高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地位。

作品结集为《饮冰室文集》。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得到要巩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手中将国家权柄夺回来的光绪皇帝的支持。

戊戌年(1898)6月11 日,光绪帝宣布变法。

封建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和旧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立即采取措施,派奸诈阴险的荣禄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以重兵控制北京政局,9月21日发动政变。

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三、解读课文(一)介绍谭嗣同的出身、性情,交代其初学新学的情况。

倜傥:豪爽洒脱。

淹通:深通。

故操心危,虑患深:语出《孟子·尽心上》,内云:“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谭嗣同》课件

《谭嗣同》课件

2、梁启超笔下的谭嗣同是怎样的人?
谭嗣同作为戊戌变法激进派的一员, 在变法失败后,没有考虑个人生命的安危, 想方设法地营救皇上,救康有为,体现了 他奋不顾身,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明知 要被捕,在完全可以逃走的情况下,却甘 愿赴死;而且多次劝梁启超东渡保存实力, 最终慷慨就义,这表现了他具有光明磊落、 奋不顾身、置个人生死于之度外的英雄气 概。
重要虚词—之、乃
结构助词,的。 例:定国是之诏 所寓之法华寺 句中语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翻译时没有意义。 例:君之始入京也 皇上之真无权矣

代词,承前指代上文提到的人、物或事。一般都 是承前句内容而指代,必须回归上下句的环境。 翻译的时候必须将指代的内容指明。 例:1、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 之:代词,承前指代袁世凯 2、岂不知之 之:代词,承前指代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


副词,就 例:乃扶病入觐
乃告同人曰
判断词,是 例:圣主乃吾辈共事之主 险极巧极之处
此乃荣贼心计
重要虚词—以
在 ,一般都用在表时间的词前面 例: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以 介词,表手段,翻译为“用”、“拿” 例:结以恩遇 足下以何待之 介词,表目的,翻译为“来”、“以便” 例:传号令以诛奸贼 以待捕者
忍死须臾待杜根
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 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 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 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
这里以杜根比林旭等同时被捕的人, 意思是期望他们能侥幸脱险,将来继续 推行维新变法。。
我自横刀向天笑
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向天笑:表示 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谭嗣同》课件

《谭嗣同》课件

3、从容待死期 、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自我牺牲的悲壮
4、慷慨以就义 、
从容慷慨之色不改 注意:按照时间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归纳的时候注意几个要点—谁 注意:按照时间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归纳的时候注意几个要点 谁、 做了什么、表现出什么品格。同时要学习怎样通过动作、语言、 做了什么、表现出什么品格。同时要学习怎样通过动作、语言、 表情、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表情、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重要虚词—之 重要虚词 之、乃
句中语助词, 的意思, 句中语助词,的。翻译的时候必须翻译出 “的”的意思,才能形成一个句子 例:定国是之诏 所寓之法华寺 句中语助词, 翻译时没有意义。 句中语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翻译时没有意义。 例:君之始入京也 皇上之真无权矣 代词,承前指代上文提到的人、物或事。一般都是承前句内容而指代, 代词,承前指代上文提到的人、物或事。一般都是承前句内容而指代, 必须回归上下句的环境。翻译的时候必须将指代的内容指明。 必须回归上下句的环境。翻译的时候必须将指代的内容指明。
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总结归纳人物形象 谭嗣同
1、擢升预新政 、
充满热忱,有忧患意识, 充满热忱,有忧患意识,力图有所作为
2、游说袁世凯 (二人动作、表情、性格的对比) 、 二人动作、表情、性格的对比)
谭:捧诏恸哭、激切、径造、直诘、叮咛而去 捧诏恸哭、激切、径造、直诘、 正色厉声、笑而不言、 袁:正色厉声、笑而不言、怒目视
例:无以图将来 无以酬圣主 注意:这些固定结构的形式和翻译方法相对固定, 注意:这些固定结构的形式和翻译方法相对固定,考试中出现此类 固定结构的句子,一般都是要拿出来让大家翻译的重点句子。 固定结构的句子,一般都是要拿出来让大家翻译的重点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谭嗣同之死》(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谭嗣同之死》(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谭嗣同之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课文。

熟悉课文内容,能提取主要信息,完整复述课文。

.分析人物性格,懂得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疏通注重重点语句,理解强调整体感知。

积极开拓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谭嗣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认识人物思想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谜题第一步:介绍人物,悲叹英雄遭遇。

幻灯片出示个人资料谭嗣同:简介: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牺牲日期:1898年9月28日(年仅33岁)第二步:回顾历史,触摸时代脉搏。

导入语:再过数百年,人们也很难想象,我中华民族居然出过这样的人类骄子。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洋夷,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5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行开天辟地之壮举。

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谭嗣同用生命垫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谭嗣同却永远地倒下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战乱纷争的年代,揭秘谭嗣同之死!(板书课题:《谭嗣同之死》梁启超)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熟识案情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划出文中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榻(tà)擘(bò)谕(yù)谒(yè)箧(qiè)杵(chǔ)臼(jiù)就戮(lù)2.学生两人一组朗读课文,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朗读。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6谭嗣同之死》word教案 (2)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6谭嗣同之死》word教案 (2)

谭嗣同之死【教学目标】学习谭嗣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认识人物思想的局限性;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新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南海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吟联一副凭吊友人: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让康有为因为他的离去一度万念俱灰的人就是谭嗣同(字复生)。

超链接视频短片《谭嗣同》。

作者、背景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创办维新团体“强学会”,与康有为共倡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作为改良派的主将,与革命派论战,遭到反对。

引进介绍西方文化,发起领导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运动,成为“五四”文体改革的先导,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体裁“新文体”,将小说提高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地位。

作品结集为《饮冰室文集》。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得到要巩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手中将国家权柄夺回来的光绪皇帝的支持。

戊戌年(1898)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

封建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和旧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立即采取措施,派奸诈阴险的荣禄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以重兵控制北京政局,9月21日发动政变。

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三.解读课文(一)介绍谭嗣同的出身、性情,交代其初学新学的情况。

倜傥:豪爽洒脱。

淹通:深通。

故操心危,虑患深:语出《孟子·尽心上》,内云:“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主题
文章突出写了谭嗣同在变法 失败后慷慨赴死的经过,充分表 现了他光明磊落、奋不顾身、置 个人生死于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结构 谭 嗣 同 之 死
被捕前 谋救皇上 救康有为 劝梁启超
被捕后
题诗狱壁 慷慨就义
光明磊落 奋不顾身 先人后己
写法特点
本文虽为一篇文言文,但我们不 觉得很深奥,语言较为通俗易懂,没 有华丽的词语和晦涩难懂的语句,结 合注释,就能顺利翻译成现代文。
读准字音
榻 tà 杵 chǔ 戮 lù 擘 bò 臼 jiù 箧 qiè 臾 yú
串讲文意 一、重点词的理解:
变:政变。 遂:就。 方:正在。 寓:寓所。 抄:查抄。 旋:不久。 垂帘:女后辅佐幼主临政、 听政。 耳:罢了。 虽然:虽然这样,但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道它不可能还应该努力去争取。 足下:您,第二人称敬称。 谒:拜访、拜谒、拜见。 是夕:这个晚上。 竟日:整天。 东游:东渡日本, 指暂时去日本避难。 箧:小箱子。 无以酬圣主: 无法报答圣明的皇帝。 酬:报答。 未可卜:难以 预料。 遂:于是。 侠士:指大刀王五。 卒:终 于 再四:再三。 强:苦劝。 系狱:拘囚在监狱 中。系,拴脚,引申为拘囚。 须臾;极短的时间。 春秋:年龄。 神气:神情。 少:丝毫。 就戮:接 受斩刑。 戮:斩、杀。 烈:刚烈。
二、理解谭嗣同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 惶急情状。 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 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 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
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 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
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 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 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 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
梁启超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梁启超和谭嗣同的常识。
2、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3、联系历史,学习谭嗣同光明磊落、置个 人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
谭 嗣 同 简 介
谭嗣同 (1865-1898)湖南浏阳人。自幼鄙视 科举,喜好今文经学,讲求经世致用。中日甲午 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要求变法图强。游历 北京,结识梁启超等维新名士。著《仁学》两卷, 提出冲决封建“网罗”的口号。1897年,与梁启 超等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新政,参与筹 办新式工矿企业。次年,倡设南学会,创办《湘 报》,宣传变法。8月,应召入京,受光绪皇帝召 见,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事宜。9月21 日慈禧政变发生后被捕。28日临时刑前愤呼: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英勇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 著辑为《谭嗣同全集》。
2、梁启超笔下的谭嗣同是怎样的人?
谭嗣同作为戊戌变法激进派的一员, 在变法失败后,没有考虑个人生命的安危, 想方设法地营救皇上,救康有为,体现了 他奋不顾身,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明知 要被捕,在完全可以逃走的情况下,却甘 愿赴死;而且多次劝梁启超东渡保存实力, 最终慷慨就义,这表现了他具有光明磊落、 奋不顾身、置个人生死于之度外的英雄气 概。
梁 启 超 简 介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 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他是中国近代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 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 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 方面。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 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 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 中举人。1890年,他拜康有为为师,受康有为 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 术,并一直追随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是康有 为的得力助手。
作业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梁 启超。
这里以杜根比林旭等同时被捕的人, 意思是期望他们能侥幸脱险,将来继续 推行维新变法。。
我自横刀向天笑
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向天笑:表示 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
去留肝胆两昆仑
去:出奔。指康有为、梁启超;留:指自己。
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 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谭嗣同被捕前后的哪 些事? 被捕前:谋救皇上、谋救康有为、劝梁 启超东渡。 被捕后:狱壁题诗、慷慨就义。
戊戌变法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 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 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变法运动一开始就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抵制和反对,随 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 剧。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派发动 政变,慈禧重新“训政”,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等 6位维新志士惨遭杀害(这6位志士为谭嗣同、康广仁、 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史称“戊戌六君 子”)。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被推翻, 变法运动彻底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