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验PPT
合集下载
细菌—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一)侵 袭 力
包括
黏附结构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
侵袭性物质
1. 菌体表面结构——菌毛 菌毛黏附可抵抗体液的冲刷作用
2. 侵袭性物质
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 透明质酸 链激酶 A群链球菌 链道酶 胶原酶:产气荚膜梭菌
(二)毒 素
外毒素 内毒素
1. 外毒素
定义:是由G+菌分泌及部分G-菌合成后释放 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DIC等
7/18/2023
第二部分
细菌的侵入数量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引起感染的数量与其毒力成 反比。
第三部分
细菌的侵入途径
三、细菌侵入的途径
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途径和部位。细菌可通过:
➢ 呼吸道 结核杆菌 流脑奈瑟菌 白喉杆菌 ➢ 消化道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 皮肤粘膜接触 葡萄球菌 链球菌 ➢ 创伤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 多种途径侵入机体 结核杆菌
性质:为蛋白质,毒性强,具有组织选择性, 不耐热,抗原性强,可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 。
分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2. 内毒素
定义: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菌体裂解后 释放出来。内毒素也存在于螺旋体、衣原体和 立克次体中。
性质:脂多糖(LPS),耐热;毒性较弱,无 组织选择性;抗原性弱,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LPS毒性成分为脂质A。
微生物与免 疫学
细菌的致病性
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途径
01
目
02
录
03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途径
第一部分
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免疫ppt课件

细胞损伤
释放更多的核抗原
四.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的相关因素
(一) 抗原因素 1.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精子、眼内容物、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 手术、外伤、感染 交感性眼炎、自身免疫性睾丸炎
2.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包括药物)等因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
红细胞抗原改变
变性IgG
抗自身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此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放疗、化疗、手术、创伤
等均有明显抑制或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
18
四、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感染:持续、严重的反复感染常常是免疫缺陷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 因,应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2、免疫重建 :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代替受损的免疫系统以达到免 疫重建,可用于治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和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胎儿胸腺移植可用于治疗 Di George 综合征。 3、基因治疗:借助逆转录病毒载体将正常腺苷脱氨酶 (ADA) 基因转染患 者淋巴细胞,再回输体内以治疗腺苷脱氨酶缺陷引起的重症联合免疫缺 陷病已获得成功,患者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4、免疫制剂:输注免疫球蛋白、新鲜血浆 ( 补体 ) 、中性粒细胞可用于治 疗体液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和吞噬细胞缺陷病。如定期给 Bruton 病 患者补充免疫球蛋白,可以明显减轻感染。转移因子 (TF) 、胸腺素、干 扰素 (IFN) 、白细胞介素 2(IL-2) 及某些中药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对 细胞免疫缺陷病都有一定疗效,集落刺激因子 (CSF) 可增强中性粒细胞 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
释放更多的核抗原
四.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的相关因素
(一) 抗原因素 1.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精子、眼内容物、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 手术、外伤、感染 交感性眼炎、自身免疫性睾丸炎
2.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包括药物)等因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
红细胞抗原改变
变性IgG
抗自身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此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放疗、化疗、手术、创伤
等均有明显抑制或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
18
四、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感染:持续、严重的反复感染常常是免疫缺陷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 因,应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2、免疫重建 :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代替受损的免疫系统以达到免 疫重建,可用于治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和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胎儿胸腺移植可用于治疗 Di George 综合征。 3、基因治疗:借助逆转录病毒载体将正常腺苷脱氨酶 (ADA) 基因转染患 者淋巴细胞,再回输体内以治疗腺苷脱氨酶缺陷引起的重症联合免疫缺 陷病已获得成功,患者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4、免疫制剂:输注免疫球蛋白、新鲜血浆 ( 补体 ) 、中性粒细胞可用于治 疗体液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和吞噬细胞缺陷病。如定期给 Bruton 病 患者补充免疫球蛋白,可以明显减轻感染。转移因子 (TF) 、胸腺素、干 扰素 (IFN) 、白细胞介素 2(IL-2) 及某些中药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对 细胞免疫缺陷病都有一定疗效,集落刺激因子 (CSF) 可增强中性粒细胞 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是非常广泛的生物类别,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我们将了解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特征、 分类和重要性。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对其功能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将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如细菌的形态类 型、病毒的结构组成以及真菌和寄生虫的特征。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自养、寄生、共生等。我们将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 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系统。我们将研究免疫系统 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抗体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起着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关键作用。我们将探讨免疫系统的 重要功能,如识别病原体、产生抗体和调节免疫反应等。
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应对方式
免疫系统采取多种方式来应对微生物的入侵和感染。我们将了解免疫系统的主要防御机制,如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等,并探讨它们的重要性。
《微生物与免疫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微生物与免疫学》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免 疫学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准备好开始这个充满知识和惊喜的旅程吧!
免疫学基础知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它的重要性的第一步。我们将介绍免疫学的定 义、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
《微生物与免疫》课件

1 微生物和免疫的重要 2 免疫系统的作用和意 3 生物技术在免疫学中
性
义
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以及 免疫系统的功能对人类健 康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保护机 体免受微生物侵害,维持 机体的稳态和健康。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免疫学 研究和疾病治疗带来了新 的机遇和前景。
微生物与免疫
探索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生物技术在免疫 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的定义
微观世界的奇妙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包括水、土壤、空气和人体。
微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功能
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消灭外来微 生物,并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分类
免疫系统可分为先天免疫和获 得性免疫两大类,分别担负着 不同的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的类型
1
免疫反应的基本类型
免疫反应可分为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
细胞免疫反应
2
疫反应,两者共同参与免疫的整个过程。
细胞免疫通过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
胞的协作,直接消疫苗的制备与应用
疫苗通过使用微生物的成分或 病毒修饰物,激发免疫系统产 生特定的免疫应答。
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用于检测人体中 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有助于早 期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免疫治疗技术
免疫治疗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调 节免疫系统,治疗免疫相关疾 病,如癌症和自身免疫病。
总结
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
1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能导致疾病, 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 真菌感染等。
细菌—细菌的人工培养(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微生物与免 疫学
细菌的培养
01
目
录
02
03
培养基的分类 细菌的生长现象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一部分
培养基的分类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人工配制适合于细菌 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的分类
1. 基础培养基 牛肉膏、牛肉汤+蛋白胨+氯化纳+磷酸盐+水
2. 营养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 葡萄糖、血液等
沉
混
菌
淀
浊
膜
生
生
生
长
长
长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菌落、菌苔
大小、形状、颜色、气味、透明度、表面光滑或粗糙、湿润 或干燥、边缘齐整与否、溶血情况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有
无
鞭鞭毛源自毛菌菌有无
鞭鞭
毛毛 菌菌
第三部分
细菌人工培养的应用
细菌人工培养的应用
细菌学的研究 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生物制品的制备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细菌的培养 小结
➢ 培养基的分类 ➢ 细菌的生长现象 ➢ 细菌的人工培养
3. 鉴别培养基 基础、营养培养基 + 指示剂
4.选择培养基 基础、营养培养基 + 抑制性化学物质
5. 厌氧培养基 基础、营养培养基 + 无氧环境
按照物理状态分类
液体培养基 2-5%琼脂 固体培养基
0.2-0. 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第二部分
细菌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的培养
01
目
录
02
03
培养基的分类 细菌的生长现象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一部分
培养基的分类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人工配制适合于细菌 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的分类
1. 基础培养基 牛肉膏、牛肉汤+蛋白胨+氯化纳+磷酸盐+水
2. 营养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 葡萄糖、血液等
沉
混
菌
淀
浊
膜
生
生
生
长
长
长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菌落、菌苔
大小、形状、颜色、气味、透明度、表面光滑或粗糙、湿润 或干燥、边缘齐整与否、溶血情况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有
无
鞭鞭毛源自毛菌菌有无
鞭鞭
毛毛 菌菌
第三部分
细菌人工培养的应用
细菌人工培养的应用
细菌学的研究 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生物制品的制备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细菌的培养 小结
➢ 培养基的分类 ➢ 细菌的生长现象 ➢ 细菌的人工培养
3. 鉴别培养基 基础、营养培养基 + 指示剂
4.选择培养基 基础、营养培养基 + 抑制性化学物质
5. 厌氧培养基 基础、营养培养基 + 无氧环境
按照物理状态分类
液体培养基 2-5%琼脂 固体培养基
0.2-0. 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第二部分
细菌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微生物学第九章感染与免疫(共71张PPT)

相应抗原作用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是抗体的免疫作用。
二、免疫学(Immunology)
• 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 索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 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可用以发展有效的免疫 学措施,实现动物和人类的防病、治病。
• 实际上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已经扩展到化 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诸多学科 和领域。
可从一个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另一宿主个体 的疾病。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 ;环境因素。
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
毒力(virulence) :某种微生物对一定宿主,在一定 条件下引起疾病的能力,亦称为致病性 (pathogenicity) 。强弱取决于侵袭力和毒素。
•根据刺激机体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细胞辅助 又可分为:
–胸腺依赖性抗原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绝大多数天然抗原属于前一种。
(四)、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等都是很好的抗原,由 它们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微生物抗体,一般都 有保护机体不再受该微生物侵害的能力。
微生物的各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及与蛋白质结合的 各种多糖和脂类,都可能是抗原,并可产生各种 相应的抗体。
• 现代免疫的概念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和更为复杂的内涵。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 。免疫细胞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适当应答,使之清除,执行免 疫防卫功能。另一方面,免疫细胞的不适当应答,或应答过高, 会致过敏性疾病;或应答过低,易致严重感染,对自身组织发生 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均会对生物机体有害。
② 复合半抗原:复合半抗原的分子量较大,有多 个抗原决定簇.一般的半抗原都属于此类,能 与相应的抗体发生沉淀反应。二硝基氯苯、多 糖类、脂质、脂多糖等都属于这类抗原 。
二、免疫学(Immunology)
• 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 索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 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可用以发展有效的免疫 学措施,实现动物和人类的防病、治病。
• 实际上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已经扩展到化 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诸多学科 和领域。
可从一个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另一宿主个体 的疾病。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 ;环境因素。
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
毒力(virulence) :某种微生物对一定宿主,在一定 条件下引起疾病的能力,亦称为致病性 (pathogenicity) 。强弱取决于侵袭力和毒素。
•根据刺激机体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细胞辅助 又可分为:
–胸腺依赖性抗原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绝大多数天然抗原属于前一种。
(四)、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等都是很好的抗原,由 它们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微生物抗体,一般都 有保护机体不再受该微生物侵害的能力。
微生物的各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及与蛋白质结合的 各种多糖和脂类,都可能是抗原,并可产生各种 相应的抗体。
• 现代免疫的概念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和更为复杂的内涵。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 。免疫细胞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适当应答,使之清除,执行免 疫防卫功能。另一方面,免疫细胞的不适当应答,或应答过高, 会致过敏性疾病;或应答过低,易致严重感染,对自身组织发生 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均会对生物机体有害。
② 复合半抗原:复合半抗原的分子量较大,有多 个抗原决定簇.一般的半抗原都属于此类,能 与相应的抗体发生沉淀反应。二硝基氯苯、多 糖类、脂质、脂多糖等都属于这类抗原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生态环境
微生物在土壤、水域、空气、动植物 体内等多种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分布范围
微生物分布范围广泛,几乎无处不在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生命维持起 着重要作用。
02
CATALOGUE
免疫学基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组成,它们共同作用,维护机体的健康。
制备方法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纯化 、灭活或减毒处理,以及加入佐剂等 。
疫苗接种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程序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或卫生部门的建议, 按照规定的年龄和时间进行接种。
VS
注意事项
确保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符合规定,避免疫 苗失效;接种前应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 避免在疾病状态下接种;接种后应留观 30分钟,确保无异常反应。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 联系。
例如,与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 入探索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奥秘,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
未来,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推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肿瘤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 和细胞疗法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如CTLA4和PD-1,来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免 疫反应。
肿瘤疫苗
利用肿瘤抗原制备的疫苗,旨在激发 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细胞疗法
利用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 瘤细胞,如CAR-T细胞疗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利用免疫疗法来调节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反应,以达 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微生物实验 革兰染色(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4、染色: 革兰染色过程: ▪ 初染: 结晶紫 1滴
1分钟
▪ 媒染: 碘液1滴
1分钟
▪ 脱色: 95%酒精2滴 半分钟
▪ 复染: 稀释复红1滴 半分钟
▪每步染色完后均需水洗。
5、镜检 结果: 呈紫色为G+菌; 呈红色为G-菌;
紫碘酒红 一一半半 球阳杆阴 阳紫阴红
思考题
1.在细菌染色涂片的制作过程中,固定 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 细菌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等电点较低,在 pI2-5之间。故在近于中性的环境中,细菌多带负电 荷,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
2. 细菌胞质中含有大量呈酸性的RNA,也与碱性 染料有亲和性。
单染和复染 ▪ 单染:一种染料 ▪ 复染:两种或两种以上染料进行染色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革兰染色(Gram stain)
个细菌菌落,在玻片上涂成直径约为1.0cm 的菌膜。(Tip:菌量不宜过多,以免标本过 厚,影响染色结果)
2、干燥: 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或放入37度培
养箱,也可在远离火焰上方微微烘干,但 切勿靠近火焰以免烤焦标本。(Tip:如烘干, 以玻片不烫手为宜。)
3、固定:
火焰固定。固定的作用一是杀死细菌,同 时可改变对染料的通透性(因为活的细菌一 般不让各种染料进入细胞内)。再者使细菌 与玻片粘附牢固,三是使细菌蛋白凝固后保 持其固有的外形。
2.革兰染色的意义。 3.革兰染色时,为什么会出现阳性菌阴
染的现象?
细菌是无色半透明的微小生物,肉眼看不到,必须 借助于显微镜才能够观察。然而,未经染色的细菌 标本,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粗略地看见其形态 和大小,只有经过染色后才能观察清楚。染色后镜 检,不但可以识别细菌的各种不同结构,还可以辅 助鉴别细菌。
幽门螺杆菌(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其他细菌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一、螺杆菌属
目前本属细菌共发现有23个种。与人类疾病关系密
切的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萎缩性胃炎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之 间的病因关系已确立,该菌的感染与胃窦和胃腺癌, 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密切关联。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一)生物学特性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三)临床意义
1.致病物质 ➢内毒素 可以引起发热反应。 ➢透明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 细菌可以通过完整的皮肤和黏膜 进入宿主体内,并在体内有很强的繁殖和扩散能力。
助产专业资源库
2.致病途径 ➢人类对布鲁菌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 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呼吸道、消化 道、眼结膜、生殖道等多种途径感染。
酸铋(RBC)
+
两种抗生素
胶体铋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四环素、
甲硝唑(替硝唑)、 呋喃唑酮
左氧氟沙星、利福霉素(rifamycin )
助产专业资源库
二、白喉棒状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细长弯曲,排列不规则,革兰染色阳性,美蓝或奈
瑟法染色时,出现异染颗粒。
助产专业资源库
2、培养特性
● 需氧或兼性厌氧
助产专业资源库
百日咳鲍特菌
✓G-小杆菌,两端浓染 ✓光滑型(有毒)菌株有荚膜,无芽胞; ✓需氧菌,营养要求高,鲍金培养基培养 ✓所致疾病:百日咳
✓病程:分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三期
✓预防:百日咳死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 ✓治疗:首选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助产专业资源库
嗜肺军团菌
✓G-小杆菌,常用镀银染色 ✓需氧菌,营养要求高,F-G培养基培养 ✓人工管道水源中常见 ✓引起军团病,分三型: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一、螺杆菌属
目前本属细菌共发现有23个种。与人类疾病关系密
切的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萎缩性胃炎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之 间的病因关系已确立,该菌的感染与胃窦和胃腺癌, 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密切关联。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一)生物学特性
助产专业资源库
(三)临床意义
1.致病物质 ➢内毒素 可以引起发热反应。 ➢透明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 细菌可以通过完整的皮肤和黏膜 进入宿主体内,并在体内有很强的繁殖和扩散能力。
助产专业资源库
2.致病途径 ➢人类对布鲁菌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 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呼吸道、消化 道、眼结膜、生殖道等多种途径感染。
酸铋(RBC)
+
两种抗生素
胶体铋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四环素、
甲硝唑(替硝唑)、 呋喃唑酮
左氧氟沙星、利福霉素(rifamycin )
助产专业资源库
二、白喉棒状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细长弯曲,排列不规则,革兰染色阳性,美蓝或奈
瑟法染色时,出现异染颗粒。
助产专业资源库
2、培养特性
● 需氧或兼性厌氧
助产专业资源库
百日咳鲍特菌
✓G-小杆菌,两端浓染 ✓光滑型(有毒)菌株有荚膜,无芽胞; ✓需氧菌,营养要求高,鲍金培养基培养 ✓所致疾病:百日咳
✓病程:分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三期
✓预防:百日咳死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 ✓治疗:首选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助产专业资源库
嗜肺军团菌
✓G-小杆菌,常用镀银染色 ✓需氧菌,营养要求高,F-G培养基培养 ✓人工管道水源中常见 ✓引起军团病,分三型:
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特点:可以复制、可以传递 3.胞质颗粒
四、核质
由一条细长的闭合双链DNA反复盘绕卷曲而成。
核质具有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细菌的遗传性状,是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壁
(一)功能: 1.维持菌体固有外形,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外环境;
2.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相关;
3.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4.与细菌致病有关;
5.屏障作用
二、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①与物质交换相关 ②参与供能 ③与生物合成有关 ④形成中介体
三、细胞质
1.核蛋白体 2.质粒 概念: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L-赖、 D-丙
五肽桥: 五个甘氨酸
G- 菌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同G+ 菌
四肽侧链:L-丙、D-谷
DAP、D-丙
G+菌特有成分
磷壁酸功能:
抗原性强, 是阳性菌表面重要抗原
(分型), 并与细菌的黏附(致病)
有关。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
G- 菌特(O抗原), 有 种特异性 核心多糖: 有属特异性 类质A:内毒素生物活性主要 组 分,无种属特异性
微生物与免 疫学
细菌的基本结构
01
目
02
录
03
04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一、细胞壁
(二)基本成分
肽聚糖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G+菌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G- 菌
肽聚糖 外膜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脂多糖 脂质双层
脂蛋白
G+菌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四肽侧链: L-丙、 D-谷、
四、核质
由一条细长的闭合双链DNA反复盘绕卷曲而成。
核质具有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细菌的遗传性状,是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壁
(一)功能: 1.维持菌体固有外形,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外环境;
2.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相关;
3.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4.与细菌致病有关;
5.屏障作用
二、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①与物质交换相关 ②参与供能 ③与生物合成有关 ④形成中介体
三、细胞质
1.核蛋白体 2.质粒 概念: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L-赖、 D-丙
五肽桥: 五个甘氨酸
G- 菌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同G+ 菌
四肽侧链:L-丙、D-谷
DAP、D-丙
G+菌特有成分
磷壁酸功能:
抗原性强, 是阳性菌表面重要抗原
(分型), 并与细菌的黏附(致病)
有关。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
G- 菌特(O抗原), 有 种特异性 核心多糖: 有属特异性 类质A:内毒素生物活性主要 组 分,无种属特异性
微生物与免 疫学
细菌的基本结构
01
目
02
录
03
04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一、细胞壁
(二)基本成分
肽聚糖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G+菌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G- 菌
肽聚糖 外膜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脂多糖 脂质双层
脂蛋白
G+菌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四肽侧链: L-丙、 D-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免疫球蛋白(共38张PPT)

(二) 激活补体
IgG1-3和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因构型改变而使其 CH2/CH3功能区内的补体结合点暴露,从而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和IgE的凝聚物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免疫球蛋白
免
疫
分 子
(三) 结合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
1.调理作用 ( IgG):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 段与巨 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 细胞对细菌等颗粒抗原的吞噬,此即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n 铰链区能改变两个Y形臂之 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 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 位。IgD、IgG、IgA有铰 链区,IgM和IgE则无。
免疫球蛋白
免
疫 分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
子
● 连接链(joining chain,J链) 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
细胞合成。
作用: 连接Ig分子形成二聚体和五 聚体。
n 意义: • 用于研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
功能;
• 构建基因工程抗体。 • 避免超敏反应。
可变区
免疫球蛋白
抗原结合部位
VH
CH1
N端
VH
VL
VL
CL
Fab段
CL
FC 段
铰
链
区
CH2 补体结合
恒定区
C端
CH3
Fc受体结合
免疫球蛋白
免
疫 分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子
n (一)同种型:同种型(isotype)是指同一种属所有个 体的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为种属型标志。同 种型抗原决定基存在于Ig C区,表现在全部Ig的类、亚类、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五章-免疫应答

3.放大性,遵循再次应答规律
4.MHC限制性:”和“非己”: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
第二节 抗原呈递
内源性抗原的呈递 外源性抗原的呈递
APC
靶细胞的蛋白酶
内质网中 通过高尔基体呈递到细胞表面
供T细胞识别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I-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粘膜免疫应答
三、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是由多细胞、多因子参加并受到严格调控和制约 的复杂生理过程。
分为3个阶段: [1]抗原识别和递呈阶段(感应阶段)
对抗原的摄取、加工、递呈的一系列过程; [2]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反应阶段)
T、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的阶段; [3]效应阶段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子的 识别自身活化(或失去活化潜能)、克隆 扩增、分化及产生效应的全过程。
抗原是启发免疫应答的始动因素。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根据应答的特异性划分
固有免疫:即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即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根据免疫应答的细胞类型和效应不同分
即:成熟B细胞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被激活、 克隆扩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同时分化 为少数的记忆B细胞。
引起体液免疫的B细胞有B1和B2两个亚群。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TD-Ag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需依赖T细胞的辅助
(一)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
呈递过程:
TDAg
APC(Th)
MHCⅡ类 分子-Ag肽
抗感染作用 抗肿瘤作用 免疫损伤
第五节免疫耐受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PPT:免疫学技术概论

电解质
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具有对应的极性基(羧基、氨基 等),它们互相吸附后,其电荷和极性被中和因而失去亲 水性,变为憎水系统。此时易受电解质的作用失去电荷而 互相凝集、发生凝集或沉淀反应。
温度:通常在37度 酸碱度:常用pH为6-8
三、细胞免疫技术的种类
淋巴细胞计数及分类技术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技术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 体内细胞免疫试验
位之间形成的非共价键的数量、性质和距离, 可分为高亲和力、中亲和力和低亲和力抗体。
抗原与抗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能发生结合反应。
但对于血清反应,只有在抗原与抗体呈适当比 例时,结合反应才出现可见反应,在最适比例 时,可见反应最明显
Ag –Ab
前带 等价带 后带
复
合
物
Ag浓度
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免疫学技术概论
第1节 概 述 一、免疫学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免疫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 建立的各种检测与分析技术,以及建立这些技 术的各种制备方法。
分为
免疫血清学技术 免疫制备技术 细胞免疫技术
二、免疫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般特点 特异性与交叉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力 最适比例性 反应的阶段性
第3节 沉淀试验
可溶性抗原 如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 的可溶性抗原,血清等
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试验 (precipitation test)
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沉淀试验可分为液相沉淀试验和固相沉淀试验
液相沉淀试验主要有环状沉淀试验和絮状沉淀 试验等。
影响因素 电解质 温度 酸碱度
特异性与交叉性
血清学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如抗猪瘟病毒的 抗体只能与猪瘟病毒结合,而不能与口蹄疫病 毒结合。
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具有对应的极性基(羧基、氨基 等),它们互相吸附后,其电荷和极性被中和因而失去亲 水性,变为憎水系统。此时易受电解质的作用失去电荷而 互相凝集、发生凝集或沉淀反应。
温度:通常在37度 酸碱度:常用pH为6-8
三、细胞免疫技术的种类
淋巴细胞计数及分类技术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技术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 体内细胞免疫试验
位之间形成的非共价键的数量、性质和距离, 可分为高亲和力、中亲和力和低亲和力抗体。
抗原与抗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能发生结合反应。
但对于血清反应,只有在抗原与抗体呈适当比 例时,结合反应才出现可见反应,在最适比例 时,可见反应最明显
Ag –Ab
前带 等价带 后带
复
合
物
Ag浓度
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免疫学技术概论
第1节 概 述 一、免疫学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免疫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 建立的各种检测与分析技术,以及建立这些技 术的各种制备方法。
分为
免疫血清学技术 免疫制备技术 细胞免疫技术
二、免疫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般特点 特异性与交叉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力 最适比例性 反应的阶段性
第3节 沉淀试验
可溶性抗原 如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 的可溶性抗原,血清等
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试验 (precipitation test)
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沉淀试验可分为液相沉淀试验和固相沉淀试验
液相沉淀试验主要有环状沉淀试验和絮状沉淀 试验等。
影响因素 电解质 温度 酸碱度
特异性与交叉性
血清学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如抗猪瘟病毒的 抗体只能与猪瘟病毒结合,而不能与口蹄疫病 毒结合。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抗原

———————————————————
A型 A抗原
抗B抗体
B型 B抗原
抗A抗体
AB型 AB抗原
无抗A、抗B抗体
O型
无A、B抗原 抗A、抗B抗体
———————————————————
第三十八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胎儿(Rh+)
抗Rh抗体 + 新生儿RBC (Rh+)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
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 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通常5~15个氨基酸
2. 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 antigen)
TI
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T细
胞辅助 。
第二十八页,共52页
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
特点
TD-Ag
TI-Ag
Th 细胞
+
-
体液免疫
+
+
细胞免疫
+
-
回忆应答
①甲胎蛋白(AFP)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②癌胚抗原(CEA)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结肠癌;
第四十一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七、超抗原 1、概念: 指那些同时能与MHC分子及TCR多肽链结合
、从而激活多克隆T细胞的蛋白质大分子。 超抗原只需极低的浓度(1-10ug/ml)即可激活2%
A型 A抗原
抗B抗体
B型 B抗原
抗A抗体
AB型 AB抗原
无抗A、抗B抗体
O型
无A、B抗原 抗A、抗B抗体
———————————————————
第三十八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胎儿(Rh+)
抗Rh抗体 + 新生儿RBC (Rh+)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
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 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通常5~15个氨基酸
2. 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 antigen)
TI
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T细
胞辅助 。
第二十八页,共52页
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
特点
TD-Ag
TI-Ag
Th 细胞
+
-
体液免疫
+
+
细胞免疫
+
-
回忆应答
①甲胎蛋白(AFP)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②癌胚抗原(CEA)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结肠癌;
第四十一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七、超抗原 1、概念: 指那些同时能与MHC分子及TCR多肽链结合
、从而激活多克隆T细胞的蛋白质大分子。 超抗原只需极低的浓度(1-10ug/ml)即可激活2%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2024)

涂布分离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024/1/29
19
革兰氏染色技术
初染
涂片固定后,滴加结晶 紫染色液覆盖涂片,染 色1分钟,然后水洗。
2024/1/29
媒染
脱色
复染
滴加卢戈氏碘液覆盖涂 片,媒染1分钟,然后水
洗。
用95%乙醇脱色30秒至 1分钟,然后水洗。
22
04
定期对实验室环境和设 备进行清洁、消毒和维 护,确保其功能正常
实验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要求
01
02
03
04
具备微生物学、医学、检验学 等相关专业的背景和知识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 方法和技术
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技 能,如生物安全防护、废弃物
处理等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 作精神,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方报告实验结果,并提供必 要的技术支持和建议
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和解释,避免主观臆 断和误导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汇报和处 理,确保实验质量和安全
2024/1/29
25
06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2024/1/29
26
微生物检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对检验技术的要求极高。
2024/1/29
检验灵敏度与特异性
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灵敏度低,特异性差,难以满足临床和科研 需求。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微生物逐渐增多,对检验技术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27
新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与展望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024/1/29
19
革兰氏染色技术
初染
涂片固定后,滴加结晶 紫染色液覆盖涂片,染 色1分钟,然后水洗。
2024/1/29
媒染
脱色
复染
滴加卢戈氏碘液覆盖涂 片,媒染1分钟,然后水
洗。
用95%乙醇脱色30秒至 1分钟,然后水洗。
22
04
定期对实验室环境和设 备进行清洁、消毒和维 护,确保其功能正常
实验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要求
01
02
03
04
具备微生物学、医学、检验学 等相关专业的背景和知识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 方法和技术
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技 能,如生物安全防护、废弃物
处理等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 作精神,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方报告实验结果,并提供必 要的技术支持和建议
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和解释,避免主观臆 断和误导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汇报和处 理,确保实验质量和安全
2024/1/29
25
06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2024/1/29
26
微生物检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对检验技术的要求极高。
2024/1/29
检验灵敏度与特异性
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灵敏度低,特异性差,难以满足临床和科研 需求。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微生物逐渐增多,对检验技术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27
新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与展望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MHC~

外源性抗原肽
CD4+ T细胞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二、HLA的生物学功能
子
2.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
具有相同MHC分子的免疫细胞才能有效 地相互作用。
① 辅助性T细胞(Th)上的CD4分子是 HLA –Ⅱ类分子 的
受体,故巨噬细胞与Th间的相互作用受HLA - Ⅱ类分子的限 制。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HLA胚系基因图
子
No Image
No Image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Image
第二节 HLA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免
疫
分 子一、HLA分子的结构源自(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
二条多肽链 (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 ◆ 链(重链):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子
No Image
No Image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子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
结构 : 链:1和 2功能区 链:1和 2功能区 1和1 ---抗原肽结合部位,可结合较长 (约12~20个氨基酸残基)肽段。 2 --- CD4分子结合部位。
举例:(1)强直性脊柱炎与B27 (I 2)m 胰岛素N 依赖a 性糖o 尿g 病与DRe 3、DR4
No Image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镀银染色法
梅毒螺旋体 螺旋体细
长,有8-14 个致密而规 则的小螺旋 ,两端尖直 。
立克次体
•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
• 革兰染色阴性,但一般着染不明显,因此常用 Giemsa染色,将立克次体染成紫或蓝色
恙虫热立克次体
• 观察感染细胞内的恙虫热立克次体:注意在 单核细胞浆内靠近细胞核旁边,有成堆的紫 蓝色的球杆状的立克次体。
在琼脂板上打孔,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相 应孔中,二者自由向四周扩散,在比例合 适处形成沉淀线。若同时含有若干对抗原 抗体系统,可出现多条沉淀线。
可用于分析和鉴定标本中多种抗原成分
球菌 ( coccus )
葡萄球菌
双球菌
链 球 菌
杆菌( bacillus ):
大肠杆菌 棒状杆菌
炭疽杆菌
螺形菌( spiral bacterium):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验PPT
单向定量免疫电泳(火箭电泳)
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于琼脂中,制板,在板的一端 打一排小孔,加入待检样品,置于阴极端进行电泳 。抗原在泳动过程中与抗体在比例合适部位形成锥 形沉淀峰,状如火箭,称火箭电泳。沉淀峰的高低 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敏感度与单扩相仿,但需时较短。
双向免疫扩散
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G+
新生隐球菌(新型隐球菌)— 墨汁负染
Thank y 感谢聆
弧菌:一个弯曲
螺菌:多个弯曲
Hale Waihona Puke 肺炎链球菌G+淋病奈瑟菌G-
厌氧芽胞梭菌
破伤风梭菌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螺 旋 体(spirochetes)
是一类细长而柔软、弯曲呈螺旋 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根据螺旋体的大小、螺旋数目、规则 程度及螺旋间距等分为—— 疏螺旋、 密螺旋、钩端螺旋体。
密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螺旋体细
长,有8-14 个致密而规 则的小螺旋 ,两端尖直 。
立克次体
•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
• 革兰染色阴性,但一般着染不明显,因此常用 Giemsa染色,将立克次体染成紫或蓝色
恙虫热立克次体
• 观察感染细胞内的恙虫热立克次体:注意在 单核细胞浆内靠近细胞核旁边,有成堆的紫 蓝色的球杆状的立克次体。
在琼脂板上打孔,抗原和抗体分别加到相 应孔中,二者自由向四周扩散,在比例合 适处形成沉淀线。若同时含有若干对抗原 抗体系统,可出现多条沉淀线。
可用于分析和鉴定标本中多种抗原成分
球菌 ( coccus )
葡萄球菌
双球菌
链 球 菌
杆菌( bacillus ):
大肠杆菌 棒状杆菌
炭疽杆菌
螺形菌( spiral bacterium):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验PPT
单向定量免疫电泳(火箭电泳)
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于琼脂中,制板,在板的一端 打一排小孔,加入待检样品,置于阴极端进行电泳 。抗原在泳动过程中与抗体在比例合适部位形成锥 形沉淀峰,状如火箭,称火箭电泳。沉淀峰的高低 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敏感度与单扩相仿,但需时较短。
双向免疫扩散
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G+
新生隐球菌(新型隐球菌)— 墨汁负染
Thank y 感谢聆
弧菌:一个弯曲
螺菌:多个弯曲
Hale Waihona Puke 肺炎链球菌G+淋病奈瑟菌G-
厌氧芽胞梭菌
破伤风梭菌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螺 旋 体(spirochetes)
是一类细长而柔软、弯曲呈螺旋 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根据螺旋体的大小、螺旋数目、规则 程度及螺旋间距等分为—— 疏螺旋、 密螺旋、钩端螺旋体。
密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