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_乾隆时期的仿古瓷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
1 乾隆瓷器介绍
乾隆年间的瓷器受到神圣的外国舶来品的影响,采用多种表面装饰,包括釉下彩绘、釉下金彩、彩塑、浅浮雕等,釉质清晰、色泽抢眼、图案繁密,它们不仅演绎出地方特色,更是宫廷文化的精华体现。
2 雍正年制瓷器特征
1722年-1725年四年间,雍正年制的瓷器特别著名,以《雍正通宝》的进项瓷为最佳,雍正年制瓷器多以釉上施金银彩绘、釉下堆叠
彩绘、釉上彩绘朱砂,充分体现出将西方金属亮面带与中国传统绘画
结合,形成典雅宫廷式装饰风格。
3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
雍正年制瓷器的底款可以分为施金款、施金银款和无底款,器口
通常印有“雍正通宝”字样,其上配有古籀、古韵、古押等字样,每
字母数及押法有特定规律,另外有的瓷器底款以定制字样印刻。
鉴定
雍正年制瓷器的底款,需要熟悉款式及字体,分析字句、笔划、穿佩
等属性,最终判断款式、年代、是否为绝版。
4 以雍正年制瓷器鉴定为例
以雍正年制瓷器为例,可以从底款水洗技术上来看,一般来说刻
花技术为深底款,印款技术为浅底款,此外,如果字体有满、篆、楷、
隶等字体,或者有金液融入,从底款上可以判断是雍正年制碗、盘等瓷器,其伪造的瓷器则没有这些特征,人们可以以此来区分真假。
5 总结
雍正年制瓷器是宫廷文化中最珍贵的国瓷,其鉴定非常重要,从底款水洗技术、字体等多方面来考察,只有熟练掌握该熟知,才能正确鉴别真假。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清代官窑瓷器的文化历史藏友们好。
今天我主要讲一下清代初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官窑器的鉴定和它们的收藏。
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官窑器,官窑器的定义是什么。
官窑器就是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官窑器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1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明清两代,地点是景德镇御窑厂。
好多其它窑口在明清两代生产的瓷器也有进贡给皇室的不能叫官窑器,只能说是贡器或者民窑贡器。
还有的藏友问,宋代不是有五大名窑吗。
均汝官哥定也有个官窑,这个官窑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官窑。
只能说是宋代的著名窑口。
为什么呢?1是宋代不是明清两代。
2不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是河南开封或者是浙江杭州生产的。
所以第一要说明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第二要说明的是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厂地处景德镇珠山龙珠阁。
御窑厂的窑工要求很严格。
一定是技术精湛,而且有很高造诣的有经验的窑工。
所以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非常精美。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往往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但时间长。
远远不能满足宫廷的需求,所以供需之间的矛盾很大。
怎么来平衡这个予盾呢?还有一个制度称之为“官搭民窑”或者叫“官搭民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在民窑里选择质量最好的窑口、最有信誉的窑主,在他的窑里再选择最适宜烧制瓷器的窑位。
为什么呢?一个窑可以烧好多瓷器,但是不是每一个部位烧出来的瓷器都非常满意。
因为受火的部位有均匀和不均匀之分,所以一个窑里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位置让给“官搭民烧”送给御窑厂的瓷坯来用。
“官搭民烧”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可以把它列入御窑厂官窑器的范畴。
同时“官搭民烧”的窑有一个很严格的检验制度,稍稍有一点瑕疵就不能交上去,打碎或处理掉。
质量不好还要赔偿,这种制度保证了“官搭民烧”的质量和御窑厂产品的质量相提并论。
第三“官搭民烧”还有景德镇御窑厂烧的坯,是用最好的瓷土烧制出来的。
瓷坯当然是洁白如玉,而且造型奇特新颖。
7286 清乾隆 御制古香书屋制青花缠枝莲大洗
7286 清乾隆御制古香书屋制青花缠枝莲大洗尺寸:直径68cm估价:RMB 22,000,000-32,000,000成交价:RMB 25,300,000“乾隆丙寅年古香书屋制”款精工细作的乾隆御窑青花瓷器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产量大,式样多,做工精细。
乾隆青花瓷器的最大特点是生产逐渐程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继承雍正遗风的仿古之作,又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工细之作。
雍正一朝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御窑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一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那些属于雍正朝、哪些属于乾隆朝。
乾隆时期的仿永乐、宣德青花瓷器见有无当尊、撇口碗、执壶、玉壶春瓶、梅瓶、折沿洗、锦纹壮罐、松竹梅纹盘等。
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仍采取使用较浓青料点染纹饰的方法,力求产生类似“苏麻离青”的艺术效果。
乾隆早期著名的青花瓷器见有乾隆五年和六年督陶官唐英敬制的缠枝莲纹五供(香炉1个、花觚1对、烛台1对),其中的花觚形体高达60多厘米,装饰繁复,图案线条流畅。
乾隆中期的青花瓷器,青花色泽清丽,很少有晕散现象,将乾隆青花做工精细、强调形式美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乾隆晚期,部分青花瓷器的胎体变得干白,青花发色蓝中略带紫,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嘉庆朝。
乾隆御窑青花瓷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造型丰富多样,可谓不计其数。
除大量盘、碗和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以外,印泥盒、笔筒、糊斗、水盂、笔插等小件文房用具和仿青铜器造型的器物尤为多见。
此时还特别流行以螭耳、象耳、凤耳、铺首耳等装饰的各种大瓶,以及贯耳瓶、天球瓶、鹿头尊等。
在装饰风格方面,乾隆御窑青花瓷器讲求的是图案对称、规矩,构图严谨。
装饰题材以云龙、云凤、蟠螭、松鹿、仙鹤、折枝花果、折枝莲托八吉祥、缠枝花卉、松竹梅、荷莲、九桃五蝠、云蝠“寿”字戟磬、梵文等较为多见。
除传统的白地青花瓷器以外,乾隆时期还盛行各种色釉地青花瓷器,如天蓝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黄釉青花、哥釉青花瓷器等。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瓷的介绍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瓷的介绍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青花瓷仍是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的烧造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遗留下来的传世品,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
乾隆时国内陶瓷市场广大,据文献记载,清代早中期内销情形为“利通十数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
景德镇外销瓷自康熙中期开始兴盛,至乾隆时最盛。
中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而其中主要的优质瓷运往欧洲和美洲。
据国外有关档案统计,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销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的32年间销往瑞典的瓷器达110万件。
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
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
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
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放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
2015年各大春拍之清三代御瓷合辑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不同
2015年各大春拍之清三代御瓷合辑 ,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不同!何谓“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提起这三位皇帝,康熙仁厚大度,雍正严谨精细,乾隆倜傥洒脱。
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
那些制作精美、品种丰富的清三代官窑瓷器或古拙、或雅致、或华贵,既一脉相承又风格迥异。
受欢迎原因?中国制瓷业经过漫长发展后,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历史顶点,无论质量、数量都为前代不可比拟,当时的官窑瓷器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清三代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在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藏家对清三代瓷器的关注与日俱增,原因有五:首先,到了清代康乾时期,中国瓷器经过1500多年的历史演变,无论是工艺还是美术,都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次,比之高古、中古文明板块,清代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离我们今天最近的,这使它较容易获得人们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第三,是稀有。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他喜好的东西或是所用之物,都是百里挑一或是独一无二的,况且这些物品经历了改朝换代、战争和政治运动,流传至今相当不易,堪属凤毛麟角;第四,是精湛。
由于皇帝的独裁和权威,各地官吏都会将最好的东西拿来进贡。
第五,清三代瓷器具有流通性好、保值增值功能。
最典型的是2004年苏富比秋拍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以无底价起拍,结果各路买家互不相让志在必得,最终以1518.24万港元拍出,而此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嘉德拍卖成交价仅为440万元,由此大大提升了清三代瓷器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值。
种类及风格?清三代瓷器品种主要有斗彩、五彩、素三彩,这些瓷器烧制水准都很高。
康熙年间又出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天蓝、祭蓝、冬青等单色釉瓷器也是有增无减。
清三代瓷器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各式装饰性瓷器较元、明两代大为增加。
清雍正时期仿古颜色釉瓷艺术探究
摘
要 : 雍正 时期颜 色釉 瓷 方 面具 有极 突 出的 艺术 成 就 , 古 颜 色釉 瓷 又 是 其 中 的佼 佼 者 , 就 空 前 。 清 仿 成 雍正
致 、 工 细 作 、 釉 俱 佳 。 到 青 出 于 蓝 而 胜 于 蓝 的 高 超 精 胎 达
2 其 它品 种 仿 古 色釉 瓷 、 ( ) 龙 泉釉 器 。明初 永 乐 、 德 时期 , 德 镇 官 窑 即 1仿 宣 景
已 开始 烧 制 仿宋 龙 泉 青釉 器 , 一 直 延 续 至 清 雍 正 时 期 , 并
仿 古 颜 色釉瓷 的 主要 品 种 有 宋五 大名 窑 色釉 瓷 、 龙 泉 青 釉 瓷 、 影 青釉 瓷、 仿 仿 霁红 、 青等 。其 巨大成 功 是 与 雍正 霁 帝本 人 对仿 古颜 色釉 瓷的 偏 爱和 唐 英 的 杰 出贡献 所 分 不 开 的。 其 在 造 型上 仿 古而 不 泥 古 、在 釉 色上 既有 继 承 亦
马肺 五种 , 有 几 种为 创 新 钧 釉 。 另
了 集 天 下名 窑 之 大 成 。 唐英 在雍 正 十 三 年 著 《 陶成 纪 事 》 ,
对雍 正 瓷生 产 状 况及 品 种 进 行集 中 简要 总 结 ,共 列 举 了
五 十七 个 瓷 器 品 种 , 类 仿 古 颜 色 釉 瓷 占 了很 大 比例 , 各 并
且 列 于 最 前 列 的 均 为 仿古 颜 色 釉 瓷 ,其 中宋 代 五 大 名 窑
排 列 在 最 前 面 。充分 表 明仿 古 颜 色 釉 瓷 在 雍 正 瓷 中 的极 重要地位。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答案: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且有明显旋痕。
扩展:一、雍正时期瓷器特点1、雍正时期的瓷器,除了以仿明代永乐、宣德及成化瓷器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连瓶、灯笼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足琵琶尊等。
2、雍正时期瓷器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橘皮纹。
3、雍正时期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现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
4、雍正时期瓷器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
5、雍正时期民窑瓷器的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且有明显旋痕。
6、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施青花料时系一笔涂抹,并无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小笔触痕;二是用加重点料来模仿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自然黑铁斑。
7、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甜白碗、盘之类的瓷器,器物底部呈完全透亮的特征。
二、雍正时期瓷器款识特点1、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官窑只有极少数沿用康熙前期风格,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及其他明代瓷器款识。
2、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及粉彩瓷器落款主要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圈款。
3、雍正时期斗彩瓷器有少数落款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双方框款。
4、雍正时期颜色釉瓷器多数落“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5、雍正时期使用“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极少,“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集中用于仿钧釉、炉钧釉或茶叶末釉等瓷器。
6、雍正时期的“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只用于珐琅彩瓷器。
7、雍正时期在特别精致的粉彩瓷器或仿木纹釉瓷器上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描金款,这更是属于罕见。
8、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把“清”字写成“淸”字的,则属于雍正初期瓷器作品。
9、雍正时期官古窑的民窑瓷器,大多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浩然堂”、“澹宁堂”、“百一山房”、“望吟阁”、“千松祭用”等。
10、雍正时期一般民窑瓷器使用香炉、灵芝、龙、凤、鹤、团花、席纹等各种图案标记作为瓷器款识。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1大清乾隆年制瓷器的特点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楷书款比较少。
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大清乾隆年制的特征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
清代青花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清代青花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清代青花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有清一代,特别是康、雍、乾三代,中国陶瓷制造达到了它历史上的最高峰,青花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自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大约60年间,官窑停烧,民窑独秀,这一时期以顺治瓷为代表。
顺治青花胎骨大多疏松,口沿普遍施或深或浅的酱黄釉,青花呈色灰者居多;纹饰线条大多粗壮,纯图案性质的内容较少,画面有刻板沉闷之感。
顺治瓷流行题写纪年款,在顺治十四年以前的青花瓷题诗,往往用隶体书写。
康熙青花为清代之冠,取得了后代无法超过的卓越成就。
康熙早期青花带有显著的晚晚遗风。
康熙中期开始青花用国产浙料,提炼极为纯净细腻,在画面上可分深浅不同的近十个层次,因此称"青花五彩"。
青花发色鲜艳青翠,绝好的如宝石般的纯蓝色,俗称"佛头蓝"。
青花深沉釉底,紧贴胎体。
在装饰上采用了中国工艺画的"分水"方法,有的还用西洋画的透视方法,使画面有了新的风范。
康熙青花除白地青花外,还有豆青地、酒蓝地及青花黄彩、青花矾红等品种。
雍正早期青花与康熙晚期制品相似,以后趋于仿古,尤以仿明宣德青花瓷为特色。
雍正中后期至乾隆前期,仿明永乐、宣德青花器非常普遍,官、民窑均有出品。
在清代瓷器中,雍正瓷胎最为洁白坚致,规整轻盈,与成化颇多共同之处,因而仿成化青花都很成功。
但和成化同样制品相比,雍正仿制的画面布局似乎不够舒展。
除了仿古瓷外,雍正青花还出现了一些新器型,如牛头尊、贯耳斜肩大瓶、盘口弓耳瓶、贯耳六方瓶、灯笼瓶等。
制作粗巧,造型奇特是乾隆青花的重要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乾隆瓷刻意追求豪华与工致,已无自然、生动的艺术生命力。
乾隆早期青花和雍正相似,呈色不稳定而有晕散,以后则呈色稳定,纹饰清晰,为纯正的蓝色。
晚期青花呈色有偏灰的倾向,纹饰趋向繁缛,许多器物看上去犹如织锦。
嘉庆青花大体承袭乾隆旧制。
后期所制青花飘沲暗淡,纹饰层次也欠清晰,釉面因含铁量增多而泛青色。
云南省博物馆藏清乾隆瓷器赏析
云南省博物馆藏清乾隆瓷器赏析高傲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 一 1799 年 )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
25 岁登基,在位 60 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闻名的皇帝。
乾隆继位后,在政治上买行“宽严相济”之策,务买足国,整改吏治。
厘定各项典章制度,厚待士人,抚慰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
经济上奖赏垦荒,兴修水利。
乾隆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开疆扩土、壮大疆域,进一步达成了多民族国家的一致,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巅峰。
当时的经济、文化、手工业都达到极盛。
全国体现出一派繁华富强情景。
瓷器生产也获得了空前的繁华,特别官窑瓷器达到了历史发展的最巅峰。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宏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的各样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不论是工艺技巧仍是装修艺术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乾隆瓷器主假如生活用瓷、摆设赏析瓷、文房器具等。
造型千姿百态,无奇不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
创意追求精、奇、巧,与康熙、雍正对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点。
他喜爱繁褥喧闹、华贵亮丽之风,因此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秀方面不及雍正。
但拥有华丽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只精良奇特,并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
除传统外,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云南省博物馆藏陶瓷中就有 100 多件乾隆朝官窑瓷器。
本文检选数件,以飨读者。
一、摆设赏析瓷摆设瓷最早发端于北宋,模拟青铜礼器中的一些标记性器型,用近似玉器的摆设与表现形态,在日臻成熟的青瓷造型艺术的基础上达成的。
至清朝,康乾盛世,跟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御用瓷器中的摆设瓷发展抵达了巅峰。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图 1)高 37、口径、足径 12 厘米。
撇口,长颈,鼓腹浑圆,圈足外撇,修胎精美,成滚圆形,整体造型挺秀俊俏。
胎釉白哲滋润,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制,口沿及颈部分饰海水波浪、如意云头、蕉叶、缠枝莲花及回纹,胫部及足际则饰变形莲瓣纹和卷草纹,腹部主体满绘双层缠枝莲花纹,大花,小叶,花朵鲜活饱满,枝叶旺盛繁密,枝蔓线条纤细,伸曲自然。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PDF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3.胎釉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
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
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高清实拍
馆藏瓷器高清实拍!|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兰谷文化2018-11-22 07:30:00清代(公元1644年一公元1911年)清代康乾盛世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巅峰,清王朝继续在景德镇设御窑厂。
由于清代皇帝对瓷器的青睐,御窑厂不断进行仿古、创新,尤其是雍正、乾隆年间烧造的珐琅彩、粉彩、斗彩、色轴等瓷类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代表世界瓷器艺术最高水平的中国瓷器精华,荟萃京都,散布于皇室宫廷、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文人墨客之中。
青花及釉里红青花雉鸡牡丹纹盖罐Blue-and-white Covered Jar with Pheasant and Peony Design清康熙(1662-1722)康熙青花瓷绘画借鉴西洋透视画法、仅用一种青花色料,利用深浅、虚实的变化、描绘出景物的阴阳向背,疏密远近,使画面颇有立体感,称“五色青花”。
青花寿山福海纹笔筒Blue and white brush pot with hill and seadesign 清雍正(1723-1735)青花缠枝葫芦纹橄榄式瓶Blue-and-white Vase with Interlocking GourdDesign 清雍正(1723-1735)青花缠枝花卉纹绶带扁壸Blue-and-white Flat-sided Pot with Silk-ribbon Design清乾隆(1736-1795)此壶仿永乐青花绶带耳扁壶造型,是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将永乐瓷器尺寸加大、并将造型略加改进而烧造。
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青花“法华寺”铭花卉纹觚(音姑)Blue-and-white Gu Vases with Floral Designand the Inscription Fa Hua Si"(Fahua Temple)清乾隆(1736-1795)明清时流行的佛前供器一般为五件,包括一对花觚,一对烛台及一件香炉,合称“五供”。
瓷器鉴别—点点
现代高仿品
民国仿乾隆珐琅彩
颜色
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晕散和下凹斑痕等 特有现象,后代仿品都不能准确再现,清雍正 仿永宣器,常用复笔加重点染青花来刻意仿较 宣青的效果,但因钴料不同,就无法克服色彩 漂浮的弊病。 至于施彩工艺的演变,如成化斗彩中独具 的姹紫色和不施黑彩;明代及清初红彩均为深 枣皮红色;明代绿彩多显黄绿色;粉彩是于康 熙中晚期才出现的;此类知识必须具备。
后作阳文款 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
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旧胎新彩 专指在宋代或明代白釉瓷器上彩绘者。盛行于晚
清民国时期。常见的有仿宋红绿彩花卉纹盘碗,仿明嘉靖矾红 彩或红绿彩碗,有的在盘底用红彩书”御膳房“三字楷书款, 也有书”上用“两字的。
瓷器鉴别大体讲,从器型、纹饰、胎釉、款式等几个方面入手。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 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 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 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 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
我国古陶瓷的时代总体风格是:
商周:幼稚粗糙。
春秋战国:造型多仿青铜器,刚劲古朴。
东汉:简单粗疏。
西晋--东晋: 浑圆矮胖--秀骨清象。
双底足也称“双圈足”。清康熙前期景德镇
流行的器物底足特有样式。多见于青花和五彩 大盘。
棕眼 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合而形成的小孔。 缩釉 坯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着出现的露胎现象。 漏釉 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窑裂 专指瓷器烧成出窑前胎体带有裂痕者。
窑粘 专指瓷器在窑内粘在一起。 夹扁 专指瓷器在窑内变形者。
就珐琅彩瓷而言,康熙底
款特征是"康熙御制"宋体
乾隆:“父皇……”雍正:“朕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乾隆才是熊孩子中的王者!
乾隆:“父皇……”雍正:“朕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乾隆才是熊孩子中的王者!关于雍正和乾隆这对父子的审美,有网友贴出了这张图。
半年前看到差点笑哭!(乾隆:父皇……雍正:朕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下面这个叫乾隆瓷母瓶,也叫各色釉大瓶。
运用了所有的施釉和烧造工艺。
炫耀到无以复加。
没错,乾隆爷的审美!朋友,你以为这是极限了吗,下面这个,才真真辣眼睛。
这是清乾隆粉彩百花图葫芦瓶,因花卉布满全身,看不到底釉,故称“百花不露地”,妖艳繁复无以复加。
然而美学价值嘛……对不起,负分。
有网友形容这瓶子就像把LV、Prada、Gucci等大牌一股脑穿在身上。
钱是没少花,然而土掉渣。
东北花棉袄即视感↓乾隆的瓷器品位,那是一丑丑一片。
还有更多类似的例子,你们随意感受下:下面这只拍出5.5亿人民币的乾隆粉彩转心瓶,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中国国家博物馆,清乾隆蓝地粉彩花卉纹包袱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清乾隆黄地粉彩番莲八吉祥贲巴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乾隆绿地粉彩开光花卉诗句纹瓶清乾隆粉彩鹿纹尊乾隆爱奢华,可是他的爹雍正却爱极简,审美水平极高是业界公认滴,这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米斯·凡德罗所提倡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不谋而合。
雍正期的瓷器,淡雅大气;他爷爷康熙大帝期,孔雀绿釉瓷器,庄重沉稳。
下图分别是雍正时期和乾隆时期的不同种类瓷器,巨大的反差令人咋舌。
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来都是从简单到最高的艺术形态再到极尽繁华的没落,比如夏商周的青铜器。
左边像青瓷,艺术成就最高在宋朝,右边像用了斗彩。
和他爹的审美仿佛隔了一个太平洋。
雍正表示睁不开眼了。
老雍内心是崩溃的;乾隆年间不光瓷器艺术水准下降,家具更是不忍直视,什么描金填漆螺钿金银平脱工艺全上。
人称爱新觉罗·牛皮癣;高贵冷艳爹生了个暴发户儿子。
中国历史上的审美断层,从清寡走向艳俗。
乾隆到底是怎么基因突变审美变得这么浮夸的?你以为烧了一堆暴发户瓷器就结束了?Naive!乾隆是谁呀,人家可是个有钱、有地位、又爱作的皇帝,朕就是要存在感!于是,乾隆在瓷器上非得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痕迹,表示“朕已阅”。
乾隆青花瓷器鉴定
乾隆青花瓷器鉴定乾隆青花瓷器鉴定乾隆青花瓷器鉴定隆朝(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开展到鼎盛时期转向衰弱的时期,瓷器消费还是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前人赞道“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乾隆朝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斐然,民营窑场也蓬勃开展。
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景德镇御窑厂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
这些送入宫中的瓷器,不管是烧制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的可谓鬼斧神工,如转心瓶。
乾隆朝的青花瓷器仍是当时瓷器消费的主流,它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不断创新、进步,在制作技巧上获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清乾隆青花瓷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胎釉: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乾隆青花所用的青料,是浙料,呈纯粹蓝色,发色明艳,但难分浓淡层次,多仿宣德青花中的铁锈状黑斑,但与明宣德青花瓷中的铁锈斑是有区别的。
宣德青花瓷色泽浓艳、晕散、铁锈斑凹陷至胎骨,且闪银白色"锡光".乾隆青花瓷就显得急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皆施满釉;亦有局部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品种丰富多彩,大致有豆青釉青花、青花矾红彩、外酱色釉里青花、外豆青里青花、哥釉青花;乾隆还首创了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和淡描青花填绿彩等新品种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
还有执、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
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开光式(百鸟朝阳)清雍正柠檬黄釉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壶清乾隆松石绿釉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清乾隆青釉刻花缠枝莲纹花口瓶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壶清乾隆青花莲花纹如意耳蒜头瓶清乾隆粉彩花碟如意耳葫芦尊清乾隆粉彩九桃大天球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清乾隆粉彩皮球花罐清乾隆青花八吉祥抱月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如意耳大扁壶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蝠耳大扁壶明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明万历彩绘双龙纹双耳罐明永乐青花开光如意莲纹执壶清嘉庆蓝地黄彩云龙贲巴瓶清乾隆斗彩加粉彩婴戏图罐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清乾隆金瓯永固杯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高6.5cm,口径15.1cm,足径6cm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高6.6cm,口径24.3cm,足距10.2cm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珐琅彩花卉纹瓶,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清乾隆窑变双耳菊瓣尊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11.6cm窑变釉弦纹瓶,高25.3cm,口径7cm,足径11.7cm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高16.1cm,口径3.4cm,足径4.5cm清乾隆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通高5.8cm,腹径4cm清乾隆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高21.5cm,口径6.9cm,足径7.4cm清乾隆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清乾隆厂官釉牺耳尊高51cm,口横径24.5cm,口纵径19cm,足横径26.7cm,足纵径21cm清乾隆仿古铜金釉三足炉,通高33.1cm,口径14.9cm清康熙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清光绪绿地粉彩公道杯通高6cm,口径12cm清光绪粉彩江山万代纹碗高6.5cm,口径12.2cm,足径4.9cm清康熙五彩竹纹笔筒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雍正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清同治红地描金喜字碗高7.2cm,口径10.5cm,足径3.9cm清嘉庆斗彩花卉酒杯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清乾隆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高5cm,口径3.3cm,足径5cm清光绪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清光绪粉彩龙凤纹碗高6cm,口径13.9cm,足径5.4cm清雍正黄地绿彩云蝠纹碗高7.3cm,口径15.2cm,足径5.2cm清嘉庆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高21.3cm,口径5.2cm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地开光花鸟纹瓶高32.8cm,口径10.2—7.9cm清乾隆松石绿釉镂空花篮高13.5cm,口径15.9cm×9.9cm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高52.9cm,面径31cm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口径15.2cm清乾隆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清康熙天蓝釉花觚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淡黄釉瓶,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淡粉釉瓶,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清乾隆粉青釉鸡形熏高22cm清乾隆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高18.3cm,口径2.3cm古铜彩牺耳尊,高22.2cm,口径13.2cm,足径11.7cm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纹大罐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四)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2789亿元明喜靖彩釉大罐59.8万美元。
粉彩瓷的特点有哪些
粉彩瓷的特点有哪些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粉彩瓷的特点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粉彩瓷的主要特点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
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
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
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
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
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
[1] 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
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粉彩瓷的历史发展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
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康熙、雍正粉彩瓷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
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
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
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
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案十分多见。
当时突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仿古瓷中的传统文化
仿古瓷中的传统文化作者:邱战其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仿古瓷表达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仿古瓷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完美结合,既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先民器物的缅怀,也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它的出现丰富了我国陶瓷文化的功能,增强了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
本文在仿古瓷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对仿古瓷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解析。
关键词:仿古瓷;艺术魅力;传统文化仿古瓷作为一种特殊的陶瓷文化,其历史由来已久。
传统意义上的仿古瓷最初萌芽于两宋时期,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前期,衰弱于清代末期。
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仿古瓷,是陶瓷中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历史上不论在民间作坊还是在官窑生产都曾出现。
所谓仿古瓷,《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解释为“后朝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称仿古瓷。
”而《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则是“仿古瓷即仿古代或后朝仿前朝青铜器、陶器、瓷器、漆器等而烧制的瓷器……。
由上可知,仿古瓷是仿制前朝或古代器物而制作出来的瓷器,定义大体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广义上的仿古瓷即指仿制前朝历代中的器物。
一般来說,仿古瓷大都仿制古代较有名的器物。
如仿青铜器、仿漆器、仿玉器,仿陶器及瓷器等而烧制出的瓷器。
商周青铜器里仿制最多的就是青铜鼎。
鼎作为礼器,被视作为皇权的象征,则后世多仿。
而狭义上的定义则是后代模仿前朝较有名的瓷器而烧制出来的瓷器,即瓷仿瓷。
古今历代仿制古瓷无外乎两种目的一是发思古怀旧之情意再仿,仿之上又有创新,追求的是与古人在艺术与韵味上的无限接近,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外来工艺成果为其所用,另一方面则起到继承传统的功效。
仿古瓷是一种传统工艺技术的延续与发展,极少刻意作伪。
胎釉、造型、纹饰、款识虽然力求与所仿对象接近,但仍然不可避免的会打上仿制时代的烙印。
二是以假乱真,以此谋求经济利润。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珐琅彩瓷器特点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珐琅彩瓷器特点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釉上彩瓷品种之一。
珐琅彩瓷器是由铜胎景泰蓝演变而来,因其将铜胎画珐琅彩料画置于瓷胎之上,故称为“瓷胎画珐琅”,又名“珐琅彩瓷”,以别“铜胎画珐琅”。
因画珐琅彩料昂贵,烧纸数量有限,又因珐琅彩瓷专为清宫皇帝及宫中之用,故弥足珍贵。
它的生产历史很短,延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珐琅彩瓷器特点陶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原始瓷器-瓷器,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志中,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
真正瓷器的出现,是在东汉时期,首先是在浙江绍兴上浦小仙坛发现的东汉晚期陶瓷窑址和青瓷残片,其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粗糙原始性,已经初步符合了现代瓷器的标准。
中国陶瓷历经长期的发展和创新,在不同时期,都会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后,在陶瓷的发展中,也会出现一些创新,比如,87年法门寺地宫第一次出土唐代的“密色瓷”,宋代的“五大名窑”官、汝、定、均、哥,元代的青花等等,都是一个时代陶瓷鼎盛时期的代表。
到了清代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反应在陶瓷的发展上,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这个时期的陶瓷发展又有了很好的机遇。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釉上彩瓷品种之一。
珐琅彩瓷器是由铜胎景泰蓝演变而来,因其将铜胎画珐琅彩料画置于瓷胎之上,故称为“瓷胎画珐琅”,又名“珐琅彩瓷”,以别“铜胎画珐琅”。
因画珐琅彩料昂贵,烧纸数量有限,又因珐琅彩瓷专为清宫皇帝及宫中之用,故弥足珍贵。
它的生产历史很短,延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由于珐琅彩是专供宫廷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制作数量非常少。
社会上的收藏者很少有人能见到此类珍稀品。
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珐琅彩瓷器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前身就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画珐琅”,“景泰蓝”兴起于明代,是从西洋传入的一种工艺技法,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纸而成的工艺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