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样品采集采样.PPT

食品样品采集采样.PPT
总之,采样后应尽快分析,对于不能及时分析的样 品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保存,在保存的过程中应避免样品受潮、 风干、变质,保证样品的外观和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一般检 验后的样品还需保留一个月,以备复查;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 保存时应加封并尽量保持原状。
产品样品采样记录 (格式样板)
4、采样的注意事项
· 采样工具应该清洁,不能将任何有害物质 带入样品中。 · 样品在检测前,不得受到污染、发生变化。 · 样品抽取后,应迅速送检验室进行分析。 · 感官性质上差别很大的食品不允许混在一 起,要分开包装,注明性质。 · 盛样容器可根据要求选用硬质玻璃或聚乙 烯制品,容器上贴上标签,做好标记。
不得带入污染物,样品应密封保存;容器外贴上标签,注明 食品名称、采样日期、编号、分析项目等。
样品的保存
· 2. 防止腐败变质 对于易腐败变质的食品,采取低温冷藏的方法保
存,以降低酶的活性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已经腐 败变质的样品,应弃去不要,重新采样分析。 · 3. 防止样品中的水分蒸发或干燥的样品吸潮
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固体食品主要是从每批产品上中下各部位抽取混合 均匀,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一的样品, 装人磨口瓶中备用。
2、半固体样品就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对于这 样的食品, 例如甜面酱, 取样时, 应先搅拌混匀, 然后方可取样。
3、液体食品, 例如散白酒, 一般先进行搅拌再分别从上中 下
· 根据分析目的和分析对象采样
■ 检测整体 ◆ 针对不同部分分别采样,混匀; ◆ 将分析对象混合后再采样。
■ 检测某一具体部位:从很多样品的该部位采 样,混合。
④罐头、瓶装食品及其他小包装食品 · 根据批号连同包装随机采样。 · 采样数量=被测对象数量的平方根 · 同一批号取样的件数,250g以上包装≥6个 250g以下包装≥10个。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_PPT课件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_PPT课件

固体样品取样法
二、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 等过程。
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不同而异。
1、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摇匀,充分搅拌。
常用的简便的搅拌工具是玻璃搅拌捧,还有带变 速器的电动搅拌器。可任意调节搅拌速度。
2、互不相容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 先分离,再分别取样。
要求: (1)有机物与水不混溶、不反应 (2)近100℃时,蒸汽压不小于1.33kPa
水蒸汽蒸馏装置见下图。
视频:水蒸汽蒸馏
(三)溶剂抽提法
原理:同一溶剂中,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溶解度,同一 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也不同,利用样品中各种 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其完全或部分 分离。此过程称为提取,也叫萃取。
萃取: 利用适当溶剂(常为有机溶剂)将液体中的被 测组分(或杂质)提取提取出来的操作。
(1)原理: 利用适当的溶剂把样品溶液中的一种组分萃取 出来,
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的溶 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
(2)适用范围: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 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
注意事项分样器必须与地面垂直。切忌放入稻草、
麦杆之类杂物。分样格请勿任意拔动,以免产生分 样误差。工作完毕之后,清理积物,保持清洁。
细则
大量不均匀食品的采样 ①几何法; ②流动定时采样; ③分档采样; ④分区分层采样; ⑤按批次件数比例采样。
1. 散粒状样品(如粮食、粉状食品)
可用双套回转取样管(因2—1)插入容
2. 湿法消化
原理: 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
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 分转化为离子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PPT课件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PPT课件

如稀奶油、动物油 脂、果酱等
采样件数 采样
. 从每个包装中分层(上、 中、下)分别取出检样, 混合分取缩减到所需数 量的平均样品.
第30页/共81页
2 具体样品的取样
(3)液体物料
(如植物油、鲜 乳等)
包装体积 不太大的
大桶装的或散 装的
确定采样件数, 开启包装充分 混合后取样
虹吸法分层取样,每层 500ml左右,充分混合后, 分取缩减到所需数量
第15页/共81页
固体样品取样法
第16页/共81页
第17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18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19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0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1页/共81页
双套回转取样管的实际操作
第22页/共81页
四分法
第62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原理
HNO3浓、 HSO4浓 KMnO4、高氯酸
有机物质 无机物质
强氧化剂
样品
加热消煮
气态 待测无机物
第63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优点
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 需时间短。
②加热温度较干法低,可 减少金属元素挥发逸散的 损失。
第64页/共81页
2 湿法消化(消解法)
• 感官不合格的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第54页/共81页
采样的注意事项
• 采样后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单,盛装样品的器具 上要贴牢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 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 目及采样人。
• 样品采集完后,应在4h之内迅速送往检测室进行 分析检测,以免发生变化。

食品样品的采集课件

食品样品的采集课件
目的
通过对食品样品的采集,可以对食品 的质量、安全性和营养成分等方面进 行检测、分析和评估,从而保障消费 者的健康和权益。
采集原 则
代表性
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 性,能够反映整体食品
的质量和安全状况。
随机性
采样的过程应遵循随机 原则,避免主观因素对
样品选择的影响。
可追溯性
采样的过程应记录详细 信息,确保样品来源可 追溯,以便后续调查和
生产线、储存地点、销售场所等。
确定采样量
根据采样的目的和样品的代表 性要求,确定适当的采样量。
进行采样操作
按照选定的采样方法进行实际 采样,注意保持采样的随机性 和代表性。
记录采样信息
详细记录采样的时间、地点、 样品名称、生产日期等信息,
以便后续分析。
采样记录
记录采样信息
将采样的所有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包 括采样的时间、地点、样品名称、生 产日期、采样人员等。
按照一定的间隔系统地选取样品。适用于有规律性分布的样品。
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按照各层内部的一致性进行采样。适用 于各层内部均匀且各层之间差异较大的样品。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以群组为单位进行采样。适用于群组内 部差异较大的样品。
采样实施
选择采样点
根据采样的目的和食品的特性,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如食品的
在采样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样品受到外部污 染,如使用清洁的采样工具、容器和手套等。
保持低温
对于需要低温保存的食品,应确保采样过程中样 品温度保持低温状态,以避免食品变质。
记录详细信息
对采样的时间、地点、人员、采样方法等信息进 行详细记录,确保采样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采样的可追溯性
标识样品
对采集的每个样品进行唯一标识,包括样品编号、采集时间、采 样人员等信息。

食品分析课件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食品分析课件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罐头食品
采样注意事项
• 样本一式三份(检验、复检、备查),每 份不少于0.5kg;
• 不污染; • 及时送检; • 做好标记:名称、时间、地点、批号、
采样方法、数量、分析项目、采样人。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样品的制备:
目的:保证样品十分均匀,使分析时,取 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被测物质的成分;
(四) 化学分离法
2、沉淀法原理(净化)
•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或澄清 • 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 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 优缺点:时间长(过夜),温度高;对挥发性物质损失较大; 试剂用量少,产品空白值较低,无需工作者经常看管。
湿法消化
• 分类:硝酸硫酸法、硝酸高氯酸硫酸法、硝酸高氯酸法等。 • 操作:凯氏烧瓶→称样→加浓硝酸、浓硫酸→电炉小火加热→加大火力
→不断滴加浓硝酸→溶液透明→继续加热→白烟溢出→溶液澄清透明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 ➢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各种添加剂、成品、 包装材料等。
分析的一般程序: ➢ 尽管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 的项目不尽相同,但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 行,一般为:
•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一定蒸汽压的有机组分
(四) 化学分离法
1、磺化法和皂化法 • 目的
• 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使本来憎水 性油脂变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除去。
(1)硫酸磺化法(磺化法)原理
• 用浓硫酸处理样品,通过磺化反应,引进典型的磺酸基极 性官能团,使脂肪、色素、蜡质等干扰物质变成极性较大 、能溶于水和酸的磺酸或盐类化合物,然后采用萃取或分 液的方法与那些溶于有机溶剂的待测成分分开。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pptx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pptx
适用对易挥发、热不稳定性组分的浓缩。
第16页/共19页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要根据分析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来 选。
2.要考虑分析方法的繁简和速度。 3.考虑样品的特性。 4.现有条件。
第17页/共19页
二、分析方法的评价
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它 代表测定方法的稳 定性和重现性。
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反映测定结 果的可靠性。
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 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
掩蔽法
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而失去了干扰作 用,多用于络合滴定中。
第15页/共19页
六、浓缩
1、 常压浓缩 待测组分不易挥发,可用蒸发皿直接加热浓缩,
也可用蒸馏装置等。 2、 减压浓缩
缺点: 萃取剂往往易燃、易 挥发、有毒。
第9页/共19页
常压蒸馏
蒸馏法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 不太高的物质。
第10页/共19页
水蒸汽蒸馏
• 适用于沸点较 高,易炭化, 易分解物质。
第11页/共19页
减压蒸馏
适用对象 常压下受 热易分解 或沸点太 高的物质
第12页/共19页
1906年,俄国植物 学家茨威特分离植物叶
原则:① 消除干扰因素; 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6页/共19页
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溶剂提取法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二、食品流通标准• (来自)食品流通规范标准– 《食品良好流通规范》(GB/T 23346-2009)规定了食品良好流通规范的 通用要求,适用于食品链中采购、流通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流通环 节中的任何组织
序 号
标准编号
1
GB/T 233462009
2
GB/T 343182017
3
GB/T 343172017
一、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
标准
• (一)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 2.标准的主要内容
– (1)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布局 – (2)设施与设备 – (3)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 – (4)控制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 – (5)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 (6)检验验证产品的安全 – (7)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 (8)产品召回管理措施 – (9)岗位培训 – (10)记录和文件管理 – (11)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传入的过程
– (2)虫害:
• 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 造成的不良影响
– (3)食品加工人员:
• 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的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食品接触面的操作 人员
– (4)接触表面:
• 设备、工器具、人体等可被接触到的表面
水果或肉禽罐头在捣碎之前应清除果核、骨头及葱、姜、 辣椒等调料。
• 三、样品的保存
一、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 标准
• (一)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 GB 1488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 范
– 是规范食品生产行为,防止食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污染, 生产安全且适宜食用的食品的基础性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有代表性的各部位(如肌肉、脂肪……,蔬菜之根、 茎。叶等)分别采样,经过充分打浆混合后成为平均 样品。
将样品装入预先洗净烘干的广口瓶中,瓶签上注明
名称、采样日期、交货数量、采样方法及其他应说 明的情况,并由经手人签封。
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 等过程。
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不同而异。
主讲教师:徐坤
第一节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第三节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 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 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 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 行一般为: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的溶 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
(2)适用范围: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 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
(3)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使用广泛。 缺点:萃取剂易燃、有毒。
(4)关于萃取剂的选择: a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且比重不同。 b萃取剂与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于组分在原溶剂
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SCF作为溶剂,用来有选择 性地溶解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溶质。对溶质的溶 解度大大增加。
超临界流体:流体的温度、压力处于临界状态以上。 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临界温度为31.05℃,临 界压力7.37Mpa),不可燃、无毒、廉价易得、化学 稳定性好。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
b.温度计选择及插放位置: 温度计的量程应在被蒸馏物质沸点20℃以上;温度
计水银球的上沿在蒸馏头支管下沿在同一水平面 上。
c.磨口装置涂油脂。 d冷凝水的流动方向: 下端进,上短出;
先通冷凝水,后加热
e.蒸馏速度:每秒1~2滴 f.蒸馏完毕先关加热器,稍冷后再关冷凝水。 g.安装、拆卸仪器的原则: 安装:自下而上,从左至右
刮平样品后打开漏斗开关,样品即 分别流入两个承接器内的样品同时 倒入漏斗内,继续混合二次,然后 取出一个承接器,仍按上述操作方 法继续分样,直至一个承接器的样 品接近所需试样的重量为止。
注意事项分样器必须与地面垂直。切忌放入稻草、
麦杆之类杂物。分样格请勿任意拔动,以免产生分 样误差。工作完毕之后,清理积物,保持清洁。
细则: 1、采集的样品应在短时间内分析,否则应 妥善保管。
2、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置于阴暗处 保存。
3、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 时间也不能太长。
4、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 5、特殊情况下,可加入不影响分析结果 的防腐剂或冷冻干燥保存。
目的: ①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②对样品进行浓缩。
要求: (1)有机物与水不混溶、不反应 (2)近100℃时,蒸汽压不小于1.33kPa
水蒸汽蒸馏装置见下图。
原理:同一溶剂中,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溶解度,同一
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也不同,利用样品中各种
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其完全或部分 分离。此过程称为提取,也叫萃取。
无机溶剂有:水、稀酸、稀碱 有机溶剂有: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石油醚等。
3. 液体样品 在采样前须充分混合,混合时可用混合器,如容
器内被检物量不多时,可用由这一容器转移到另一 容器的方法来混合。
采样用长形管或特制采样器。
可用虹吸法分层取化每层各取500毫升左右,装入 小口瓶中混匀。
4. 小包装的样品 如罐头、瓶装奶粉等连包装一起采样。 5. 鱼、肉、蔬菜等组成不均匀样品 视检验目的,可由被检物各个部分分别采样,须
中的溶解度。对其它组分溶解度很小。
c萃取相经蒸馏可使萃取剂与被测组分分开,有时 萃取相整体就是产品。
向溶液中加入某种盐类,使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 度大大降低,从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所加盐类要求:
(1)不会破坏析出物质的结构; (2)注意盐析条件的选择; (3)注意盐析后分离方法的选择。
采样的原则: 最常用的采集方法是随机抽样。均衡地、不加选
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 注意:随机≠随意。 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
的可能性均等。
具体作法: (补充) ①掷骰子—简便易行,适于生产现场用。 ②用随机表。 ③用计算器、计算机。 ④用抽奖机。
少量食品的采样 ①原始样品的采样:随机采样 虹吸法采样 电动搅拌器搅拌后采样 ②平均样品的采集 液体试样:按需要量采样 颗粒、粉状样品:四分法和分样器混匀缩分
优点
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 需时间短。
②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 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
①产生有害气体。
②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 溢。 ③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 而将其分离为纯组分。
蒸馏方法
常压蒸馏 减压蒸馏 水蒸气蒸馏 扫集共蒸馏 共沸蒸馏 萃取蒸馏
1、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摇匀,充分搅拌。
常用的简便的搅拌工具是玻璃搅拌捧,还有带变 速器的电动搅拌器。可任意调节搅拌速度。
2、互不相容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 先分离,再分别取样。
3、固体样品 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常用工具有绞肉机、
磨粉机、研钵等。。 4、罐头
除核、去骨、去调味品、捣碎。
大量不均匀食品的采样 ①几何法; ②流动定时采样; ③分档采样; ④分区分层采样; ⑤按批次件数比例采样。
1. 散粒状样品(如粮食、粉状食品)
可用双套回转取样管(因2—1)插入容
器中,回转一百八十度取出样品,每 一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 捡样,把许多检样合起来成为原始样 品。
双套回转取样管取样
b由相似相溶原理选择
c选溶剂沸点在45~80℃之间的。若沸点低,易 挥发;若沸点高,不易提纯、浓缩,溶剂与提取 物不好分离。
d选稳定性好的溶剂。
(2)提取方法 常用提取方法
振荡浸渍法 捣碎法
索氏提取法
萃取: 利用适当溶剂(常为有机溶剂)将液体中的被 测组分(或杂质)提取提取出来的操作。
(1)原理: 利用适当的溶剂把样品溶液中的一种组分萃取 出来,
A接收器:减压蒸馏必须以耐压的梨型瓶或圆底烧 瓶做接收器
B毛细管的高度其下端距烧瓶1~2mm C检查是否漏气 D蒸馏完毕,操作顺序: 先将蒸汽发生瓶与蒸馏瓶拆开,再撤掉热源。 避免发生回吸现象。
水蒸汽蒸馏是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体,使具有一 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汽分压成比例地自溶 液中一起蒸馏出来。 用于常压蒸馏时达到沸点后易分解的物质的提纯 和从天然原料中分离纯液体产物和固体产物。
2、不同的分离原理 分类
吸附色谱分离 分配色谱分离
茨威特分离植物叶绿体中色
素而得名,玻璃管中装 CaCO3,石油醚溶解植物叶 绿体倒入管内,再用石油醚
做淋洗剂,结果柱子中被分 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
色谱分离法: 是将样品中的组分在载体上进行分离的一系列方法。
1、按固定相材料及使用形式分类 柱色谱: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 纸色谱:层析滤纸为支持剂, 滤纸上结合水为固定相 。 薄层色谱(TLC):将固定相粉末制成薄层。 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 液相色谱(HPLC):流动相为液体。
原始样仍用四分法做成平均样品。
即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 上,压平成厚度在3厘米以下的正方形并划成对角 线,将样品分成四仇取两对角的二份再如上混合, 分为四份,取两对角的二份,这样操作至取得所需 数量为止,此即是平均样品。
2. 较稠的半固体样品(如稀奶油)
可用采样器从上、中、下层分别取出检样,然后混 合缩减至得到所需数设的平均样品。
原则:① 消除干扰因素; 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预处理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蒸馏法
溶剂提取法
化学分离法
浓缩法
色谱分离法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无机盐和金属离子)的 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 操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有机物破坏法:
样品的预处理
成分分析 数据记录,整理
分析报告的撰
写。
采样--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 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叫采样。
关键所在
1. 采样的意义 尽管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但如果
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组成成分,则其 检验结果也将毫无价值,所以采用正确的采样技术 采集样品尤为重要。
采样时的记录
样品名称 采样地点
时间 数量 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 签封
检样 采样的一般程序
原始样品
检验样品 0.5Kg
平均样品
复检样品 0.5Kg
仲裁样品 0.5Kg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称为检样。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 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 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四分法的做法是:将采集的样品放在干净的塑料薄 膜上弄碎,混合均匀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 分成四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 பைடு நூலகம்留的土样数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 对角的两份达到所需数量为止。
将分样器内部清理干净,关上漏半 开关,放好承接器,将样品从高于 分样器口5厘米处均匀地炷入漏斗内,
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 分转化为离子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 酸钾、过氧化氢等。
粉碎好的样品→凯氏烧瓶→浓 硝酸20ml
→小火加热使样品溶化→浓硫酸 10ml →加强火力→溶液颜色 变深即加硝酸→溶液无色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