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SOP-QM-018-02)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SOP-QM-018-02)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偏差处理操作规程,以规范偏差的处理,在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处理操作。

3.职责质管部、生产部、工程设备部、物流部、销售部等对本操作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 偏差定义:偏差是指任何相对于已生效的GMP文件的偏离。

其中GMP文件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4.2 偏差分类:根据偏差的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微小偏差、一般偏差和重大偏差三类。

4.2.1 微小偏差是指发现后可以采取措施立即予以纠正、现场整改,无需深入调查即可确认对产品质量无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例如:生产前发现所领物料与生产不符且未进行进一步生产可作退库处理;生产中由于设备不稳定、调试导致的物料补领等。

4.2.2 一般偏差是指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即在偏差出现后,需对产生的原因调查清楚,采取恰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才能继续生产,并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且无潜在质量风险。

例如:设备故障、损坏、清场不合格等。

4.2.3 重大偏差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偏差出现后,已明显对产品质量产生了影响,需对其重新处理或销毁处理等或者当时没有发现产品的质量发生变化,但产品质量在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患,对该产品进行重点留样及稳定性考察并可能采取产品召回等。

例如:关键参数偏离、测试结果未达到质量标准或超过警戒水平、混药、混批、包装材料混淆等。

4.3 偏差的处理方式:根据偏差的严重程度不同偏差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4.3.1 微小偏差的处理方式:微小偏差主要由发现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汇报工艺员和QA,工艺员负责对应急措施进行复核并对产生原因进行调查、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QA对偏差的原因调查、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评估。

偏差发现部门经理和质管部部长对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

4.3.2 一般偏差、重大偏差及QA无法确定的偏差的处理方式:由发现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汇报工艺员和QA,工艺员对现场应急措施进行复核和提出补充意见。

偏差产品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偏差产品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偏差产品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偏差产品的管理。

二、适用范围:包括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中的偏差产品。

三、责任者:品质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四、偏差产品管理:1 凡发现有物料有偏差,检验人员必须进行复检,复检仍有偏差,发出有偏差报告单。

凡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准投入生产,有偏差的半成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偏差成品不得入库。

成品有偏差报告单须抄报技术副总和生产部。

2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包装材料经检验判为有偏差后,应立即转入规定存放间放置,挂上有偏差牌。

3在每件偏差产品的包装单元或盛装容器上贴上有偏差证,标明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内容。

4填写偏差产品处理报告单,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有偏差项目及原因,检验数据及负责查明原因的有关人员等,并分别送品质管理部、技术副总,按程序进行处理。

5对有偏差产品查明原因,提出书面处理意见并报品控部审核批准,最后经技术副总同意后执行,负责处理的部门限期处理,执行者要有详细记录,结果报综合管理部备案。

6生产部主管应召集有关人员召开质量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做好会议记录,品质管理部派人参加。

7大量或整批偏差产品,由生产车间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检验数据、原因、补救措施,报品控部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处理结果要详细记录,并保存三年。

8 必须销毁的有偏差产品由仓库或车间填写销毁单,经品质管理部部长审核同意后技术副总审核批准,然后在品质管理部监督下销毁,并做好记录,保存三年。

五、偏差成品销毁程序1 拆包:1.1 所有偏差成品拆包集中。

1.2 所有偏差产品拆开,集中倒入桶中。

2分类集中处理:2.1凡是纸质包装材料,要撕碎烧毁。

2.2凡是塑料制成的包装材料,经机器压碎后送入塑料制品回收站回收处理。

2.3凡是铝箔包装材料,请有关专门回收铝箔的单位处理。

3 处理:3.1 固体用火烧毁,但应不造成环境污染。

3.2 固体溶解,且不造成环境污染,可倒入污水中作污水处理。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题目:偏差处理管理规程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制定部门:**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执行部门:***文件编写/修订历史:1.目的:建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

2.职责:质量部、质检员、生产技术部、车间主任、操作人员。

3.范围: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处理。

4.内容:管理规程4.1 生产偏差是指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偏离批指令、预定的生产工艺、岗位操作参数、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等的情况。

4.2生产偏差的分类4.2.1重大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

该类偏差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长效预防性措施。

4.2.2主要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4.2.3次要偏差:该类偏差属细小的对法规或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无需进行深入调查,但必须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4.3生产偏差可能出现的偏差情况4.3.1人员:人员未按规定的程序进入,着装不规范,行为不规范对洁净室造成污染和交叉污染,人为差错造成混淆和差错等;4.3.2设备:设备未按操作维护规程操作维护,设备带病或未清洁投入使用,计量器具未校验或校验已过有效期等;4.3.3物料:物料存在质量问题,中间产品或成品检验结果与规定控制标准要求有偏差,物料状态标识不清造成混淆和交叉污染,清场不彻底,物料未按规定条件存放,物料平衡超过限度规定,已灭菌物品超过有效期使用或造成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等;4.3.4操作: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生产过程工艺条件控制发生偏移、变化;未按操作规程操作等;4.3.5环境:温湿度压差不符合标准要求,洁净度不符合要求,高效过滤器出现泄漏等;4.3.6监测:取样方法不合理造成取样没有代表性,中间产品、中间控制、环境监测或成品检测方法未按规定执行,或偏离预定标准等;4.3.7其它偏差情况。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内蒙古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圣龙分公司 GMP文件 SMP/QA/006-03内蒙古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圣龙分公司管理规程(SMP)1.目的:明确和规范偏差处理程序,确保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偏差得到有效的调查和评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控性,防止类似偏差再次发生。

2. 范围:适用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发生及处理。

3. 责任部门:偏差发生部门、质量管理技术部及相关部门。

4. 内容:4.1偏差定义:偏差是指任何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

4.2 偏差分级:根据偏差对药品质量影响程度不同,分为:一般偏差:对产品的质量没有影响,不会导致返工,但存在违反GMP并属于GMP认证检查中的一般缺陷,发现后可以采取措施立即予以纠正、整改,无需深入调查即可确认对产品质量无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例如:未严格按SOP执行,SOP的内容不完全适用于实际操作;按SOP操作后结果不佳。

在产品使用前发现状态标识错误;生产过程中包装材料的使用超出预定的范围;在使用前发现仓库送来的物料已超过复验期;产品状态标识中不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内容的缺失;生产现场不够清洁整齐等。

严重偏差:是指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设备、厂房、工艺、环境等发生偏移,违反GMP或相关文件对产品的质量造成或可能造成影响,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返工,或影响产品正常生产或一个月内连续发生相似的一般偏差3次及以上的。

例如:收率、物料平衡超出设定范围;设备发生异常或工艺条件发生偏移等在批生产记录中关键工艺数据或质量数据丢失;未按规定的程序执行或执行不规范;送检样品未及时登记或标识缺失或错误。

仓库储存条件超出规定要求;验证过程中验证结果超出规定范围,如清洁验证时,其残留超出可接受标准。

已完成包装的产品发现打码错误或使用的标签错误等重大偏差:指已经或可能对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注册工艺处方,超出内控标准等,将会造成整批产品报废,重大客户投诉,产品召回,吊销许可证,收回GMP证书及批件等后果,影响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或一个月内连续发生相似的严重偏差3次及以上的。

(SOP-QM-018-02)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SOP-QM-018-02)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SOP-QM-018-02)偏差处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偏差处理操作规程,以规范偏差的处理,在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处理操作。

3.职责质管部、生产部、工程设备部、物流部、销售部等对本操作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 偏差定义:偏差是指任何相对于已生效的GMP文件的偏离。

其中GMP文件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4.2 偏差分类:根据偏差的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微小偏差、一般偏差和重大偏差三类。

4.2.1 微小偏差是指发现后可以采取措施立即予以纠正、现场整改,无需深入调查即可确认对产品质量无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例如:生产前发现所领物料与生产不符且未进行进一步生产可作退库处理;生产中由于设备不稳定、调试导致的物料补领等。

4.2.2 一般偏差是指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即在偏差出现后,需对产生的原因调查清楚,采取恰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才能继续生产,并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且无潜在质量风险。

例如:设备故障、损坏、清场不合格等。

4.2.3 重大偏差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偏差出现后,已明显对产品质量产生了影响,需对其重新处理或销毁处理等或者当时没有发现产品的质量发生变化,但产品质量在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患,对该产品进行重点留样及稳定性考察并可能采取产品召回等。

例如:关键参数偏离、测试结果未达到质量标准或超过警戒水平、混药、混批、包装材料混淆等。

4.3 偏差的处理方式:根据偏差的严重程度不同偏差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4.3.1 微小偏差的处理方式:微小偏差主要由发现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汇报工艺员和QA,工艺员负责对应急措施进行复核并对产生原因进行调查、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QA对偏差的原因调查、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评估。

偏差发现部门经理和质管部部长对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1目的规范偏差处理流程,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偏差时,正确报告、调查并处理,减少因偏差造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推动持续改进,确保产品的质量和GMP符合性。

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实验室超标异常结果除外。

3职责3.1偏差发生部门3.1.1识别偏差,如实记录偏差;3.1.2及时、如实向质量保证部报告偏差;3.1.3初步评估偏差对生产批次和相关批次带来的质量风险;3.1.4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配合质量保证部和调查小组进行偏差调查及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3.2质量保证部3.2.1负责对偏差系统的管理(其人员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权威);3.2.2负责偏差的分类,确保所有偏差分类的正确性;3.2.3在调查过程中,协作调查组长的工作;3.2.4批准采取的立即措施,包括是否停止或继续生产,确保合规性3.2.5审阅、评估调查延期完成的合理性;3.2.6决定产品、系统、设备的处置,确保合规性;3.2.7负责跟踪纠正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并结束偏差和/或启动CAPA程序;3.2.8负责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3.2.9负责审核和批准趋势分析报告。

3.3质量保证部部长3.3.1负责次要偏差分类及处理意见的确认;3.3.2负责次要偏差CAPA的批准;3.3.3参与主要偏差和关键偏差的调查、评估及处理。

3.4质量管理负责人3.4.1确保所有偏差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批准主要和关键偏差。

3.5各部门责任人3.5.1各部门负责人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且出现偏差后必须按程序上报。

3.5.2配合质量保证部对偏差进行调查和评估,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落实。

3.6管理层3.6.1确保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完成,包括隔离整批或部分批次或停止生产操作;3.6.2为调查及措施跟踪提供足够、合格的资源,包括调查人员和调查团队。

4内容4.1术语4.1.1偏差:是对批准的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偏差处理是组织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它旨在确保组织的正常运作和绩效达到预期水平。

针对偏差的产生,组织需要制定一套偏差处理操作规程,以便及时发现、解决和预防偏差。

下面是一份偏差处理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偏差的定义偏差是指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偏差可以是负面的,即绩效低于预期,也可以是正面的,即绩效超出预期。

无论是负面还是正面的偏差,都需要进行处理。

二、偏差的识别与跟踪1.定期目标评估: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并定期对目标进行评估。

通过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偏差。

2.异常情况报告:员工应该被鼓励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并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对偏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3.绩效测量与监控: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测量和监控机制,以确保偏差能够及时被发现和跟踪。

三、偏差处理的流程1.偏差发现:当发现偏差时,责任人应立即将其报告给上级或相关部门,并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数据以支持偏差的分析。

2.偏差分析:组织应根据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对偏差进行分析和评估。

分析可以包括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和解决方案分析等。

3.偏差处理方案制定:根据偏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偏差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应包括具体的解决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等。

4.偏差处理方案的执行与监控:责任人应按照偏差处理方案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措施,并定期监控和评估处理效果。

5.偏差处理方案的调整和改进:根据执行和监控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偏差处理方案,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预防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四、偏差处理的责任人1.上级主管:负责监督和指导偏差处理工作,确保处理方案的有效执行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2.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的偏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

3.员工:负责及时报告偏差和提供必要的信息,积极参与偏差的分析和处理。

五、偏差处理的监督与评估1.管理层应定期对偏差处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偏差处理工作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进行改进和调整。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目的:为规范生产偏差处理标准、程序,对出现偏差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与已批准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有关的任何偏差。

职责:质保部、质检部、生产车间负责实施本规程。

内容:1.偏差定义:是指与已经批准的影响产品质量的标准、规程、条件等不相符的任何情况,它包括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和各种相关影响因素。

如物料平衡、收率超出规定限度范围、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生产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和变化、产品质量发生偏移和变化、生产过程中设备突然异常、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等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产品质量发生偏移。

2.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严格、正确执行预定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产生。

3.偏差处理原则:3.1任何偏差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对涉及重大偏差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3.2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应有清楚的解释或说明,重大偏差应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其它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

3.3偏差调查报告应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人员审核并签字,偏差及其处理情况应向质量受权人通报。

3.4应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3.5未经修订批准严禁对已批准的各种标准、规程、条件等进行任何变更。

3.6所有偏差处理必须不能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4.偏差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序分类。

4.1重大偏差: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影响,造成整批返工或报废等后果。

4.2次要偏差: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潜在影响。

5.偏差处理程序:5.1发生偏差时,偏差部门必须填写“偏差处理单”,写明偏差涉及的产品名称、批号、工序、偏差事项、偏差原因、建议处理意见及采取措施,交QA人员确认后报质保部部长。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一、目的
1.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稳定性,规范偏差处理流程,减少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二、适用范围
1. 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各类偏差,包括但不限于材料偏差、设备偏差、工艺偏差等。

三、责任主体
1. 生产部门负责偏差处理的具体执行和跟踪;
2. 质量部门负责偏差原因的分析和改善措施的提出;
3. 相关科室负责协助偏差原因的调查和整改。

四、偏差处理流程
1. 偏差发现: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偏差情况,立即向生产主管汇报;
2. 偏差确认:生产主管对偏差进行初步确认,并通知质量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3. 偏差分析:质量部门对偏差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明确偏差原因;
4. 偏差整改:质量部门提出偏差改善措施,并协调相关科室进行整改;
5. 偏差验证:生产部门对整改措施进行验证,确保偏差得到有效的处理。

五、偏差处理记录
1. 偏差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和措施都应该有相应的记录,包括偏差发现记录、偏差确认记录、偏差分析报告、偏差整改方案、偏差验证结果等。

六、偏差处理流程的持续改进
1. 定期对偏差处理流程进行回顾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不断完善偏差处理流程,提高偏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上为《偏差处理操作规程》,请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可靠。

医疗器械公司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公司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偏差处理操作规程,有效处理产品生产、检验过程所出现的偏差。

2.范围:适用于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偏差的处理。

3.职责:3.1 偏差发现人:识别偏差,如实记录偏差,并立即向部门经理报告。

3.2 偏差发生部门经理:(必要时)负责偏差的即时(紧急)处置;负责立即报告质量部门和(必要时)企业负责人。

3.3 偏差处理小组:负责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负责评估偏差的影响;负责提出和执行CAPA。

3.4偏差执行部门经理:按批准的措施组织进行偏差处理。

3.5 QA现场监控员:对偏差处理措施进行核查,并对偏差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3.6 QA:负责偏差的分类;负责审核偏差报告;负责跟踪CAPA的执行。

3.7 质量部经理:负责批准CAPA、偏差报告。

3.8质量管理员:负责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

4.内容:4.1处理流程4.1.1 偏差发生—→偏差识别—→偏差记录和报告经理—→判断是否需执行紧急措施—→偏差报告质量部—→偏差分类—→根本原因调查—→偏差影响评估—→建议纠正行动和纠正预防措施—→批准纠正和纠正预防措施—→完成纠正行动—→完成偏差报告→偏差记录归档。

4.2 偏差识别4.2.1偏差的识别是偏差处理活动的起点,所有产品生产质量相关人员均应接受偏差管理程序培训,理解偏差概念并具备识别偏差的能力。

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和QA现场监控员关于偏差识别的培训、经验和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4.2.2 偏差也可能没有在操作过程中被发现,而是在记录复核或审核过程中被识别出来。

在对此类偏差进行调查、定义行动和纠正预防措施或偏差趋势分析过程中,应包括对员工是否具备适当偏差识别能力的评估;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例如培训、职责或职务的调整等)。

4.3 偏差记录和报告经理任何偏离标准和程序的情况均应以文件形式记录并有清楚的解释或说明。

对产品质量有潜在影响的偏差应当进行调查,调查及结论均应记录在案。

偏差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偏差处理的规程,以便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范围:适用于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异常等情况,包括生产全过程中的偏差和实验室偏差。

责任人:生产部所有人员、物料部所有人员、质量管理部所有人员、生产副总经理、质量受权人。

内容:1.定义:1.1偏差: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

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物料、产品存贮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1.2紧急措施:本文所指的紧急措施是指为了不使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的方法。

常见的紧急措施包括:暂停生产、物料或产品隔离、物料或产品分小批、设备暂停使用、紧急避险及恢复正确状态(如工艺参数偏离后调整为规定指标范围内)等。

1.3纠正(本文亦表述为纠正行动、纠正活动):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如:降级、返工、销毁、重新包装、重新贴签等。

1.4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根源所采取的措施。

1.5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偏差处理原则:2.1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2.2出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并按偏差处理的程序进行,严禁隐瞒不报偏差及产生原因或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

2.3偏差调查应彻底,确保根本原因被识别和采取的纠正活动和纠正措施正确,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2.4在偏差的根本原因被识别和纠正活动被确定之前,相关产品不得放行。

2.5每年至少对偏差进行一次趋势分析,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小偏差。

偏差处理规定

偏差处理规定

偏差处理规定为确保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偏差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处理,特制订本规程。

第一条:偏差的定义: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包括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凡是与现行标准规定的技术参数、质量参数、数量参数、设备操作参数、计量标准等发生偏离的情况及生产过程中不可预计的突发异常情况,如停电、停水等,都称为偏差。

第二条:偏差的分级1次要偏差: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

2重大偏差: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或不能确认对产品质量是否造成影响的偏差。

第三条:偏差的种类(举例)1.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跑料;生产过程时间超出工艺规定的允许范围;物料平衡超出合格的范围;生产过程中设备突然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外观、含量等)发生偏移;包装材料领用数与实用数、剩余数及残损数之和发生偏差;生产过程中所有超出批准的指令和既定的标准的情况。

2混淆:两种不同产品或同种产品不同批号,或同种(同批)而用不同的包材产品混在一起。

3异物:在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或生产包装过程中发现的异物。

4潜在的污染:如不正确清除,可能导致产品的污染。

5过期的物料或设备: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体)超过规定的有效期或储存期限;使用了超出校验期的设备。

6设备故障或过程中断:因设备故障导致产品质量缺陷或潜在威胁;生产中断:因动力原因(停电、汽、气、水)导致流程中断。

7环境:与药品生产相关的空调系统、防止蚊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照明设施的故障,以及洁净区尘埃粒子检测超限,生产车间人员、空气、地面、墙面环境检测指标超限、温湿度控制超限、压差超限等偏差事件。

8校验或预防维修:设备仪器校验不能按计划执行,或在校验过程中发现计量结果超出要求范围;预防维修未按计划准时执行或在预防维修中发现设备关键部位问题已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

9包装缺陷:包装设计缺陷。

10文件记录缺陷:使用过期文件、记录不规范、文件丢失。

生产偏差处理管理规定

生产偏差处理管理规定

xxx有限公司GMP文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药品生产过程中生产偏差处理方法和管理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生产偏差的处理。

2相关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返工、重新加工、回收产品管理规定》3术语偏差:指对批准的程序、指令或标准的偏离。

生产偏差:生产中出现的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的偏差。

4 目的通过实施本规定,建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规范,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并提出整改或预防措施。

坚持适用、有效的原则。

5 职责5.1所有员工: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发现、报告并与直接主管、技术质量部人员、质量受权人联系。

5.2 部门负责人:负责确保所有人员严格、正确执行预定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6 内容6.1 生产偏差的范围6.1.1 物料平衡率超出合格范围。

6.1.2 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

6.1.3 生产过程工艺条件操作参数发生偏移、变化。

6.1.4 生产过程中设备突然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6.1.5 产品质量发生异常偏移。

6.1.6 标签使用数、剩余数、残损数之和与领取数发生差额。

6.1.7 生产中其他异常情况。

6.2 生产偏差处理程序6.2.1 操作过程中发生超限(异常)偏差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应急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采取措施仍不能将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时,立即停止生产,标注“生产偏差标识卡”,注明:出现偏差的产品名称、规格、产品批号、工序、偏差的内容,发现人、岗位负责人签字,并通知车间QA。

6.2.2 车间QA填写“生产偏差处理单”,写明出现偏差的产品品名、规格、批号、批量、工序、偏差的内容(包括偏差物料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地点等。

6.2.3 由生产部经理会同公司QA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6.2.3.1 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继续加工。

化妆品生产过程偏差处理操作规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化妆品生产过程偏差处理操作规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操作规程,使生产过程偏差处理操作标准化。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偏差处理。

职责: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内容:1、偏差范围。

1.1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合理范围;1.2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1.3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1.4生产过程中设备突发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1.5产品质量(含量、外观、工序加工)发生偏移;1.6标签实用数与领用数发生差额;1.7生产中一切异常。

2、偏差处理原则:确认不得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规格标准,安全、有效。

3、偏差处理程序3.1凡发生偏差时,必须由发现人填写通知单,写明品名、批号、规格、批量、工序、偏差内容,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地点,日期。

并通知车间主任及质量管理部门QA和负责人;3.2车间主任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措施;3.2.1确认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情况下继续生产;3.2.2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进行返工或采取补救措施;3.2.3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采取再回收、再利用措施;3.2.4确认影响产品质量,报废或销毁措施;3.3车间管理人员将上述调查结果,采取的措施(必要时应经过验证),写出书面报告,一式两份,经车间主任签字后附于偏差通知单之后,上报质量管理部,经质量管理部经理审核、批准、签字,一份留QA人员,一份送回车间;车间按批准的措施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要在QA人员控制下进行,并详细记录,同时将偏差报告单及调查报告,处理措施等附于批生产记录。

3.4相关事宜若调查发现有可能与前后生产批次的产品有关连,则必须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采取措施,停止相关批次的放行,直至调查确认与之无关方可放行。

4、偏差处理方法4.1 环境异常情况处理4.1.1 一般生产区、洁净区(室)的温湿度、压差、尘埃粒子数、微生物数等监控指标出现异常时,操作人员应暂停生产。

分别密闭封存各种物料,注明物料状态标记及意外发生时物料所处位置。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1 目的建立生产过程偏差管理规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偏差以外包括生产过程中一切偏差的处理。

3 责任人全部员工接收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按照偏差调查程序规定的定时限上报直接主管、QA员、质量部经理、质量授权人,不得私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QA员:负责整理收集适用于调查的支持文件及记录;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程序及时限。

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质量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负责偏差的调查;进行偏差分析。

对偏差的批次、设备、仪器、或工艺进行影响性分析并提出实施方案。

质量部经理: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负责组织调查小组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性再评估;审核和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跟踪报告,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批准调查报告,包括批准继续使用受调查影响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的书面解释;审阅、评估和批准调查延期完成的申请;相关部门配合调查小组进行偏差调查。

负责执行实施偏差处理措施的实施质量授权人:负责最终批准主要偏差和重要偏差:。

4 内容偏差偏差是指对批准的指令(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或质量标准的偏离,它包括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偏离批准的规程、处方、质量标准、趋势、设备或参数的非计划性差异。

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合格范围。

生产过程未按程序操作,时间、温度、压力等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

生产过程时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

生产过程中设备突发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生产环境条件发生偏离。

产品质量(含量、外观、工序加工)发生偏移。

错误投料、跑料。

生产中一切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

偏差处理原则要求所有可能参与调查的人员,包括从偏差事件的发现至文件保存的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明确偏差作用及处理程序;根据事件的严重性,规定报告及调查的时间周期,并在周期内完成;向不同的管理层报告;任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文件操作。

偏差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偏差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目的:建立一个偏差处理的规程,以便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范围:适用于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异常等情况,包括生产全过程中的偏差和实验室偏差。

责任人:生产部所有人员、物料部所有人员、质量管理部所有人员、生产副总经理、质量受权人。

内容:1.定义:1.1偏差: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

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物料、产品存贮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1.2紧急措施:本文所指的紧急措施是指为了不使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的方法。

常见的紧急措施包括:暂停生产、物料或产品隔离、物料或产品分小批、设备暂停使用、紧急避险及恢复正确状态(如工艺参数偏离后调整为规定指标范围内)等。

1.3纠正(本文亦表述为纠正行动、纠正活动):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如:降级、返工、销毁、重新包装、重新贴签等。

1.4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根源所采取的措施。

1.5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偏差处理原则:2.1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2.2出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并按偏差处理的程序进行,严禁隐瞒不报偏差及产生原因或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

2.3偏差调查应彻底,确保根本原因被识别和采取的纠正活动和纠正措施正确,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2.4在偏差的根本原因被识别和纠正活动被确定之前,相关产品不得放行。

2.5每年至少对偏差进行一次趋势分析,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小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出现的偏差作出正确处理,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偏差处理。

3.职责
3.1生产车间、操作员、班组长、工艺员、质监员按本规程操作。

3.2生产部、质量部负责行使管理职能。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偏差分类
4.1.1次要偏差:属细小的对法规或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无须进行深入的调查,但必须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GMP受控文件中。

4.1.2主要偏差:属较大的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4.1.3严重偏差:属大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

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

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外,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性措施。

4.2偏差处理范围
生产偏差处理包括发生在收货、待验、测试、储存、生产或包装期间发生的、影响产品包括临床产品的均一性、纯度、安全性或功效的偏差。

4.2.1.文件的使用
4.2.2.SOP/标准/方法
4.2.4.生产记录/包装记录
4.2.4.生产性物料的接收
4.2.
5.接受物料的取样
4.2.6.物料及状态控制
4.2.7.过程控制参数
4.2.8.除接受物料外的取样
4.2.9.物料放置时间/放置条件
4.2.10.环境控制
4.2.11.校验
4.2.12.设备/设施
4.2.14.产量/物料平衡
4.2.14.质量
4.2.1
5.数据记录/计算
4.2.16.签字/授权批准
4.2.17.设备、区域消毒/清洁/清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