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优质课教案带板书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优质课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咏雪》难点名称通过《咏雪》,学习评析咏雪佳句。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习评析咏雪佳句,要建立在理解并掌握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将佳句加工为意象展开存在一定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分析文言文内容,体味和推敲佳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此学段的学生来说不能有效把握;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领悟作品内涵处在初步阶段。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视频,直观感受雪景,理解咏雪佳句。
2.在听说读写中,循序渐进,掌握修辞手法,积累有关雪的优美语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回顾《咏雪》,熟读成诵2.观看视频,用《咏雪》原文中的话表达你的感受?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理解佳句(1)对比“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①翻译句子②品析:这两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将雪比作了什么;(盐柳絮)为何这样比作。
(颜色神态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小组合作)(2)你认为谢太傅更认同兄子还是兄女的观点,何以见得?①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补充点名兄女身份,暗示谢太傅对她才气的赞赏)②因为雪与柳絮,形状和颜色相近,又都很轻柔,都会在空中飘飞,比喻得形神兼备。
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4.巩固提升①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说-生自行交流②练笔: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描写雪听-背景音乐(雪落下的声音)写-契合主题、字数不限5.拓展延伸①交流:你知道哪些描写雪的佳句吗?(指名回答)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在古诗词中,描写雪诗句也有很多。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通过分析“撒盐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等句子,了解古人是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来描绘雪的。
举例:解释“未若柳絮因风起”中的“未若”和“因风起”等句式结构。
(2)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举例:通过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者生平,探讨作者对雪的赞美背后所反映出的审美情趣。
(3)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
举例:“撒盐空中”这一比喻,理解其意义和修辞手法。
(3)培养文学素养: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课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分析比喻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1)古文句式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古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咏雪》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文教学的一些挑战和乐趣。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文的理解和欣赏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被充分激发。
首先,我意识到在古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我发现他们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这对于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更多地利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古文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和句式,能流畅朗读并翻译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文本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趣,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理解“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比喻含义。
难点:体会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和艺术化表达,以及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雪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2. 介绍《世说新语》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初读感知(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语调和节奏。
3. 学生尝试翻译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三、细读理解(20分钟)1. 分析文言词汇和句式,重点讲解“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比喻。
2. 小组讨论:谢道韫为什么选择“柳絮”来比喻雪?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3.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拓展相关文化知识。
四、情境再现(1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扮演谢安家庭的场景,用现代语言进行“咏雪”对话。
2. 角色扮演后,全班评价,教师点评。
五、深化感悟(10分钟)1. 讨论: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达美?2. 拓展阅读:推荐其他《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人生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总结,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咏雪》全文。
2. 以“雨”为题,模仿文中的比喻手法,写一段小诗或短文。
【板书设计】:1. 《咏雪》——《世说新语》2. “撒盐空中”VS“柳絮因风起”3. 文言词汇解析4. 角色扮演与讨论结果【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掌握重点词汇和成语:课文中出现的“梁园”、“咏絮”等成语和词汇,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举例:“梁园”指的是古代梁国的花园,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欣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咏雪》选自《世说新语》,通过描绘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这篇文章是了解古代文人审美情趣和修辞手法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来描绘雪的美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朗读与赏析: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和赏析。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赏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在本节课中能够透彻地理解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雪花,它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雪的美妙和古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咏雪》教案问题导入1,以古诗导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两大家族。
谢安(谢太傅)的介绍:淝水之战,闻名古今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有一冬日,太傅一家聚会,聚会中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问题思考自主学习《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朝临川王,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此书8卷,分36门。
其中《咏雪》就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部分。
字词太傅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撒柳絮朗读课文(板书:咏:抑扬顿挫地读)找几个学生试读全班按照停顿划分齐读教师更正指导,全班再次读。
(讲究抑扬顿挫)二,合作探究梳理文义(解释重点字词的方法:①课下注释,②推断法:组词法或替换法;③使用工具书)(1)同桌交流,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何所似:兄子:胡儿:差可拟:未若:因风:公大兄无奕女:王凝之:师:关于字词,还有疑问吗?(生发问,生解答。
)学生逐句翻译。
师:既然是谢太傅一家在咏雪,那他们咏雪时的语调是怎样的?找出咏雪的句子来分析一下。
撒盐空中差可拟——脱口而出又又不确定的语气未若柳絮因风起——自信满满,愉悦师:现在我们带着这些语调,再把课文读一遍,尤其注意写雪的句子。
(齐读并板书:咏:用诗词等来描写)问题解决文中是怎么描写雪的?(板书:雪撒盐空中——形似,柳絮因风起——神似)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个更妙?妙在何处?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学生小组讨论后,找代表回答。
主观题,教师不用给确切答案。
)太傅对于更偏向哪种比喻?从哪里可以看出?(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打油诗,可以对比下,哪种说法更美。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优质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难点名称通过《咏雪》,学习评析咏雪佳句。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与以往学习的比喻有所不同,不再局限于找本体和喻体,更讲求形似,赏析难度增大。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小学时学生学习比喻更注重形似,而这节课重点在讲解比喻的神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来赏析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本质。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诗句导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讲解(难点突破)品析《咏雪》中的两个比喻句(1)撒盐空中差可拟赏析:雪的颜色跟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状物必先求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谢朗就近取譬,用撒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不多可以形容了。
(2)未若柳絮因风起赏析:谢朗虽然有才华,但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
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
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与前文的“俄而雪骤”遥相呼应,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正如雪莱在诗中写到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幅雪景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三、检查预习:1、同学们,这篇文言文短小精炼,请同学们先听示范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
2、正音正字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谢太傅. fù俄.而é雪骤. zhòu 差.可拟.chā nǐ柳絮.. liǔ xù无奕. yì王凝.之 níng 谢道韫. yùn3.指导朗读准确读出句子节奏:谢太傅 /寒雪日 /内集白雪纷纷/ 何所似撒盐空中 /差可拟未若 / 柳絮 /因风起左将军王凝之 / 妻也4.自读课文5、指名学生读课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
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自学要求:1.圈点勾画,积累文言词语,在书上用▲标出疑难词语。
2.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比不上。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重点句子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2、了解古代儿童的机智聪慧和谢氏家族家庭生活的温馨和雅趣;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2、了解古代儿童的机智聪慧和谢氏家族家庭生活的温馨和雅趣;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美女和网红大行其道的网络时代,似乎颜值变成了女生成名的最重要因素。
不过,当你走出浮躁的氛围,拔开历史的云烟,在雅静的书卷中,你会发现另外一种更具吸引力的女子一一才女。
如比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才女:西汉的卓文君、东汉的蔡文姬、唐代的上官婉儿、宋代的李清照。
她们的才情,加上独特的女性魅力,持续了千年,不论文化历史的变迁,始终成为读书人最温存细腻的遐想。
这节课,我们就要认识一位东晋的大才女一一谢道龌,她凭借《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举成名。
二、说《世说新语》1.课前学生查阅世说新语资料。
2.课上分享。
3.教师简介《世说新语》这本书,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义庆编纂的笔记小说(注意:作者不是刘义庆,他只是组织别人编纂了《世说新语》。
)刘义庆本人是典型的富家公子,他的叔叔很厉害,是宋武帝刘裕,废了当时的东晋皇帝,但刘义庆是个文人,不愿参与当时混乱的政局,倒是对编书更有兴趣,于是就组织一批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乱世,了解三国历史的同学都知道,曹操的儿子曹丕得到了东汉的传国玉玺,建立了曹魏政权;之后,又被司马炎夺了政权,建立了晋朝;可惜政局并不稳定,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各种动乱的历史事件后,终于在100多年后被刘义庆的叔叔一一刘裕给灭了。
但之后天下变得更乱,南北各自出现了好几个王国和朝代,即“南北朝时期”,所以历史上把这整个400多年的乱世合称为魏晋南北朝,直到最后隋朝的建立才结束。
在这动乱的400年里,有一个阶层的境遇是极其无奈的,这就是士大夫。
士大夫的理想,本是做官为臣,辅佐君王,治理出一个太平盛世。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小荷尖角,谢家玉树——《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3、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教学难点】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某日,窗外突观雪花潇洒舞动,出门观之,似白羽之物落之以鼻,欣喜之时,仆人奉上家宴邀请函一封。
家宴邀请函久未通函,展信如唔。
今晓时分忽见窗外大雪盛景,兴味盎然,乃邀族内亲友莅临寒舍,行人间乐事,赏美景吟诗。
一赏乐景二品才情,为家中小辈学问指点迷津。
雪重路难行,切记小心。
顺颂时祺。
谢安亲笔作为谢氏家族成员,请你应邀出席宴会。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任务二:处境析情,品宴会雅言任务三:谢家玉树,感宴会雅风二、宴前准备早闻谢家叔父家学渊博,盛名在外,许久未见,你倍感压力。
故请搜集《世说新语》相关知识,了解亲友,盛装赴宴。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文学家。
字季伯。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的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
3、走近亲友——谢安: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二、知识加油站 (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 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 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 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咏雪》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 二则之一。本课通过讲述晋朝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 才华和聪明机智,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 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流露羁縻出一种家庭生活 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展现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乐 趣的生活情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点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智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 时,重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 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 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 圣洁,从而到达教学目的。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 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是他们 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弱,具化形象思维占主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 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想象力丰富,但阅读时间缺乏,生活经 历较少,很难进入诗歌的阅读感受层面,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较差 。
第8课《世说新语 二则咏雪》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等奖创新教案《咏雪》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常见的文言文词语,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积累重要字词。
教学难点: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教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
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一一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预习检测1.作者与作品上节课布置了预习作者的任务,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的预习情况。
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师:这位同学预习的十分全面。
同学们一起齐读一遍课下注释一,注意作者的朝代,拿笔圈画一下。
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作者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2.老师强调几个字的字音字形。
骤拟奕(字音)差(多音字)三、整体感知(一)、朗读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把文章读通顺,接下来由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标注不会读的字的字音,并勾画出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请一位同学来试着朗读一下。
这位同学读的十分流利,停顿也很到位,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世说新语》之《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3、发挥想象,学习和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法:学生初识文言文,利用多种形式的诵读,读顺句子,读懂文意,读出情感2、讨论法、点拨法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学会欣赏古代少年的聪颖和机智,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诵读中掌握和积累文言文句、文意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习和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妙处(二)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三、教具准备PPT课件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展示、历史人物介绍,激趣导入)淝水之战古战场图片导入,引出故事人物之一——谢安,再多媒体展示谢安和王羲之二人简介,带领同学们浏览了解,进而通过图片展示本短文所牵涉的所有人物的关系图,引导学生确定故事的主人公——谢道韫。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本文出自《言语》,题目为编者加的。
(提醒学生勾画重点)2、讲解课文课前忠告:初次学习文言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的一点学习文言文的“忠告”。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学生朗读,现场选择读完,师生共同点评(2)二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节奏——教师范读多媒体展示全文停顿节奏,读完,进行简洁地朗读指导及点拨,然后学生自由朗读(3)三读课文,把握文意,读对语气(人物问答语气)——音频听读①学生参照注释尝试自主翻译短文,指名翻译,当场评价②多媒体展示全文翻译,要求学生对关键字词句进行必要的圈点勾画、补充记录(引导学生当场询问相关文言释义和翻译疑难地方,当场给予回答和强调)③结合翻译内容和人物关系,听音频,揣摩人物对话语气,齐读感悟(4)四读课文,赏析比喻,读出韵味——分角色朗读①多媒体分别展示两个比喻句,生自主谈谈两个比喻哪个更好,并阐述理由(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明确:后者更好,理由有二:一是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二是从“公大笑乐”的反应可以侧面看出他的认可。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优质课教案带板书

8 《世说新语》二则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课时咏雪同学们,下雪时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骤.(zhòu) 絮.(xù)奕.(yì)谢道韫.(yùn)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还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作家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教案

《咏雪》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重难点突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古人家庭生活中的雅趣,感受谢氏家族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学习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的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具多媒体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打一自然现象)你们能猜得出是什么吗?对,是雪。
有没有同学知道雪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张雪花的图片)好的,同学们,现在来看下这几张图片上的雪花,我们来观察一下雪花有哪些特点呢?(参考: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同学们描述得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能把它比作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咏雪》优质教案

《咏雪》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2.感受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3.多角度解读文本,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我见解。
教学重点1.积累文学常识、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2.感受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文本,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我见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喜欢看小说吧。
我国古代有一部笔记小说得到鲁迅先生很高的评价:“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并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出自这本笔记小说。
同学们看注解了解作家作品。
2.PPT:展示“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的介绍。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非常简短,流传很广,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则著名的故事《咏雪》。
二、疏通文意1.教师播放情境课文《咏雪》。
2.准确翻译下列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骤欣然拟未若差因3.学生翻译下列语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课文研读1.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 找出依据。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3.谢太傅对二人的回答做何反映?你如何理解他的态度?对“公大笑乐”,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4.为什么结尾要特别交代兄女“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思考探究: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播放微课)四、活动学习1.谢家兄妹用“盐”和“雪”来比喻雪,你会怎样来比喻雪?2.诗词中有哪些描写雪的佳句,同学们来分享一下。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举例解释:
-通过对《陈元方候袁公》的阅读,学生应能理解“候”在此处表示等待、迎接的意思,并能在其他语境中正确运用。
-在分析《谢太傅夸赞王导》一文时,学生应能指出“藻荇交横”是对雪景的生动描绘,体会古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表达。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的把握,尤其是对古文中特有的停顿和语气变化的感知。
-对古汉语词汇在现代语境中的转换和应用,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将故事中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哲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举例解释:
-学生在朗读文言文时,常常难以把握正确的节奏和语气,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会在适当的地方停顿,理解不同的语气变化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故事中对雪的描绘,体会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3.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反思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创作出富有诗意的咏雪短文。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仍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训练。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咏雪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让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4、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2、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演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次机缘巧合,你穿越到东晋。
某日,你在家中闲坐,收到一封来自谢太傅谢安的邀请函,他邀请你参加“冬日茶话会”,与他的家人一同饮茶赏雪,早就听闻谢太傅大名的你欣然答应。
为了能尽快融入这次家宴,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查阅《世说新语》的相关材料,了解谢太傅一家。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谢太傅一家谢太傅:谢安,是东晋后期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
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谢道韫:谢安长兄谢无奕之女,王凝之的妻子,有“咏絮之才”之称。
知风雅之事——说一说“茶话会”所见做好充足的准备后,你立即前往谢太傅的住所。
谢太傅热情地接待了你,你也见证了一场冬雪日的大家庭文艺茶话会。
世说新语二则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咏雪

世说新语二则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咏雪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咏雪第1篇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2.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1、注意字音骤差奕谢道韫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点“公”指谁;补充“欣然”)(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5)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四、悟读课文,自主探究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rsquo;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小结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咏雪第2篇知识目标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2.背诵两篇短文。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举例: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描绘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难点: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用词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
解决方法:教师可采用逐句讲解、翻译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在翻译和理解文言文时,对一些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不够熟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大对重点词汇、句式的讲解力度,通过例句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3.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咏雪》的艺术魅力,学会用古诗描绘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能。
4.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通过学习重要词汇、句式和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咏雪》一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吃力。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弥补不足,提高整体水平。
最后,注重课后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需要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来检验。我将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理解难点内容时仍有一定困难。比如,对典故中人物品质的深入理解和词语的准确运用。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实例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世说新语》这部著作的了解程度有限。因此,我适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加强了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两个典故,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人物品质的特点,这种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们热情高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小诗。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创作还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词语积累:学习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谢安、孙康、咏雪、映雪等。
5.朗读与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6.思想教育:通过两则故事,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品质。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咏雪典故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世说新语》二则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课时咏雪
同学们,下雪时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骤.(zhòu) 絮.(xù)奕.(yì)谢道韫.(yùn)
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
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还不如比作柳絮
随风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
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作家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
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王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交流】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