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
乐府民歌的音乐特点与文化意义
乐府民歌的音乐特点与文化意义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民歌的重要形式,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时代。
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深厚的文化意义,对中国音乐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音乐特点1.旋律简单朴实:乐府民歌的旋律通常简单朴实,易于人们记忆和传唱。
这种简约的旋律使民歌更容易在群众中传承流传,成为口耳相传的文化载体。
2.节奏明快活泼:乐府民歌的节奏一般明快活泼,具有明显的舞蹈性。
这种活泼的节奏给人以轻快愉悦的感觉,使乐府民歌成为欢庆和宴会等场合的必备音乐。
3.抒发真挚感情:乐府民歌以抒发真挚感情为主要特点。
歌词中通常表达着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的真切体验,旋律和唱腔则以情感的高低起伏和抒情的多样性来表现。
4.具象描绘:乐府民歌往往会运用具象的描绘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词藻和音乐表现手段,描绘出具体的人物、景象和事件。
这种具象描绘使得乐府民歌更加生动有趣,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文化意义1.民俗文化的载体:乐府民歌作为古代民间歌曲的代表,承载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
它记录着古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是研究古代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源。
2.历史变迁的见证:乐府民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研究乐府民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演化,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3.文化传承的媒介:乐府民歌作为一种传统音乐形式,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
它不仅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还培养了人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对后代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艺术审美的享受: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优美的旋律,成为人们欣赏艺术和享受美的一种途径。
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提升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培养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敏感度。
总之,乐府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意义使得它成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我们应该加强对乐府民歌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领略到这一独特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南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体裁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但同时创造了 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 言体,语言质朴无华。 二、表达感情爽直坦率,风格豪放刚健。
木兰诗
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运用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 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木兰诗》的艺术成就
填空题
梅花是春天的信息,六朝人折梅以寄远人, 象征着 。 诗中以 的变换点明季节,在景物与气 候之中写人的活动,而一切活动又无不在刻 画这位女子的心理状态,景色清丽而情思清 怨。
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今存70余首,大部分保存在郭 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 曲》里。 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 南朝,被当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 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 有一小部分。
第四节
南北朝乐府 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之后以 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 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 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 和风格。
南朝民歌的保存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 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由于 产生在不同地区,所以在音乐的声节和歌唱 方式上也有所差异。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 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西曲于宋、齐、梁、 陈都有。 清商曲辞中还有神弦歌一类,是民间祀神乐 章。
一、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 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பைடு நூலகம்来刻划人 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 三、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 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 或写景,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其中既 有朴素自然的口语,又有对仗工整、精妙绝 伦的律句。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是汉乐府民歌的继承,沿着“缘事而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反映社会生活,朴素无华,大胆坦率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南朝民歌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生活,以清丽缠绵见长,以《西洲曲》为代表。
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动荡的社会生活与北方人民的生活风习,风格粗犷豪放,以《木兰诗》为代表。
一、南朝民歌南朝民歌现存约500首,主要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之中,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声歌与西曲歌两类。
另有神弦歌18首,是民间祀神乐章。
南朝民歌的特点:1、内容:以情歌为主。
原因:A.江南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作者多为商贾、妓女、船户、市民。
B.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
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C. 统治者的好尚,收集新声艳曲。
2、艺术特点:A、体裁较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对后世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语言清新自然,有较强表现力。
C、表现手法巧妙。
大量运用双关语:同音同字;同音异字;比喻、夸张、想象、衬托等,使情感表现委婉含蓄,意味丰富。
D、风格清新婉丽,柔媚缠绵。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喏。
(《子夜歌》)讲读:《西洲曲》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全诗通过季节之变化描写,表现女子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情意深切、婉转、缠绵,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艺术特点:1、通过四季变化,表现人物感情。
2、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采莲、弄莲、置莲的行为描写)3、采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构成一种音律美。
4、用双关语,以“莲”关合“怜”,表现女子的爱恋之情。
二、北朝民歌北朝民歌约70首左右,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也有一部分。
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差异 文档
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差异:南朝乐府民歌的兴起有三大背景:首先是整体动乱,局部偏安;其次是思想开放,文化交融;再次是风气更替,好尚大变。
因此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如下:其一:曲调繁复,内容狭窄,都离不开男女之情。
其二:总体风格类似。
其三:情感鲜明突出,修辞手法活泼多样。
而语言表达有的较为朴素无华,风格恬淡;有的较为鲜丽,但却不同于文人诗的华美典雅,是一种浅俗的鲜丽,与大量运用双关隐语有密切关系。
南朝民歌柔媚清丽,婉转缠绵。
北朝乐府民歌兴起也有赖于特殊的背景:首先是北方独特的自然风光;其次是游牧民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北方的长期战乱;最后是北方经济和中心城市的衰落。
因此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1.描绘北方的风光景色,游牧生活,富有地方特色;2.赞美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3.反映战争与徭役之苦;4.反映了穷苦人民饥寒迫的生活以及贫富对立等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而语言表达较少修辞,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
北诗的比兴仍沿袭《诗经》主客体分而为二的传统,主要着眼于字词语义意义上的联系。
北朝民歌直率粗犷、质朴刚键。
对后世的影响:
南朝乐府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着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
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
浅论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
东晋后, 、 梁、 宋 齐、 陈四朝, 均据南方之地 , 史称南朝; 北 快的神情和活动, 别离以后的沉重而又痛苦的相思情绪。它 魏、 北齐、 北周均据北方之地, 史称北朝。南北朝在文学风格 们描写得真挚而又深刻, 字里行间洋溢着生命的热情和 力 上, 存在着不少差异。 量, 表现了广大群众在爱情生活方面的积极行动和美好愿 南朝乐府民歌 , 吴声歌” 西曲歌” 以“ 和“ 为主, 约近 50 望。在那个时代, 0 在封建礼教强大的统治威力的笼罩下, 男 首。吴声歌是长江下游以建业( 今南京市) 为中心这一地区 女的正当爱情经常不能得到满足, 反而受到许多无理的折磨
的东西。《 西洲曲》 代表了南朝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a 主, 数量虽不及南朝多, 但反映的生活十分广l 风格也比吴 闶, 描写她们的焦灼甚至绝望的情绪。如子夜歌: 夜长不得眠, ’ 吴声、 西曲歌词都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诗 , 其中最多的是 北朝乐府民歌现存的有 6 0多首, 梁鼓角横吹曲” 以“ 为 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 虚应空中诺。
的民 以《 歌, 子夜歌》《 、 子夜四 时歌》《 畿》《 歌》 和迫害; 、华山 、读曲 等 热烈而又大胆地歌唱了男女爱情的这类诗歌 , 就具 为代表 ; 西曲歌是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的民歌。南朝乐府民 有很大的进步意义。这些爱情诗歌在内容方面描写因失恋 歌内 容狭窄, 几乎全是反映男女爱情的, 而且有许多不健康 而形成的悲愁和痛苦特别多, 这类诗篇往往通过女子的口吻
Ke r y wo ds: eup e F lsn Th uhD ns T eNot yat Yuf om ok g o eS t y at o y h r D ns h y
作 者简 介 : 晏天丽(93 )女, 16一 , 益阳广播 电 大学讲师。湖南益阳 470 视 100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
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
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
南朝乐府民歌一、南朝乐府民歌的局限性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
这些歌词在内容上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几乎全是情歌,所谓“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子夜歌》)。
产生上述特点或者说局限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些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的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是为“都市之歌”。
这也就规定了它的狭隘性,不能反映广大农村的面貌,并难免有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其次,也由于统治阶级有意识的采集。
南朝统治阶级是腐朽透顶的士族地主,他们采集民歌,丝毫也没有“观风俗,知薄厚”的意味,而只是按照他们的阶级趣味、享乐要求,来加以选择和集中。
二、南朝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特征南朝乐府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一)在爱情问题上,封建社会的罪恶之一,是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由。
这在南朝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反映。
这里有失败者的哀鸣,如《华山畿》:懊恼不堪止。
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
为什么要上吊呢?《懊侬歌》回答了这一问题:懊恼奈何许。
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
(二)封建社会的另一罪恶,是男女不平等。
这种现象在中上层社会、在大都市里更加显著。
因此在这些情歌中虽有少女们青春的欢笑,但更多的却是对男子负心背约的猜疑和哀怨。
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
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摘要]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奇峰。
出现于同一时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因产生的背景不同,故而民歌主题,民歌风格有着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古典文学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的又一高峰。
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新发展。
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长期对峙,北朝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各异,因而南北朝民歌呈现出不同色彩和情调。
一、民歌产生的背景不同1.南朝乐府民歌——繁荣都市里的艳语南朝乐府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指明“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
又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
”由此可见,这些民歌其实是“都市之歌”。
江南自古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建业为六朝故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刘宋时期曾出现一度平安稳定、繁荣局面,以官僚地主和寺院地主为代表的庄园经济活跃发达。
《宋书•孔季恭传》记载“江南为国盛矣……地广野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正因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统治阶级隔江偏安,尽情享乐。
新兴的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四面八方的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绝的涌向都市。
(《宋史•循吏列传记》)梁•裴子野的《宋略》说“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巨贾,舞女成群,相竞夸大,互有争夺”。
于是“歌舞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炫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
这就是南朝民歌得以问世和流传的根源。
2.南朝乐府民歌与汉乐府民歌一样,是统治阶级收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
民歌分“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三种,现存歌辞471首。
皆为对男女爱情生活的抒写,且大多以女性为主体,用女性的口吻唱出这一时期都市妇女的悲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八章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一、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背景1、经济背景2、时代风尚3、统治者的有意采集与提倡二、南朝民歌的分类南朝乐府民歌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洲曲”为主。
大体可分为三类:吴声歌,西曲和神弦歌。
三、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都为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都市之歌”,爱情几乎成为唯一主题,有些民歌还有色情描写。
四、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从内容上看,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且多作女子口吻,基调哀怨缠绵。
并以抒情为主,感情真率动人。
2、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
3、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
4、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
五、南朝民歌的代表作《西洲曲》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是北朝各民族的民间歌曲,多产生于西晋末至北魏初。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少部分保存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共70首左右。
所谓《横吹曲》,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
北朝民歌大部分是这种军乐的歌词,由梁代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一、北朝民歌的内容北朝民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1、反映了北方的景色、风俗和北方游牧生活的民歌,如《敕勒歌》。
2、表现尚武精神、征战生活的战歌。
3、反映婚恋生活的恋歌。
4、反映人民苦难和贫富对立的诗歌。
二、北朝民歌的特点北朝乐府民歌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体裁多样,自由灵活。
多叙事,但感情强烈,且直抒胸臆。
语言质朴无华,气盛词质,不像南朝民歌,它没有巧妙的双关语,也没有所谓一唱三叹的袅袅余音,而是名副其实的悲壮激越的军乐、战歌。
风格古朴悲凉、粗犷豪放。
三、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
南北朝之民歌
《隔谷歌》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 粮食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琅琊王歌辞》 东山看西水,水流盘石间。 父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2、反映人民疾苦: 与战争并行的人口掠夺,大批流亡,出现许多怀
土思乡作品,流露着悲哀和绝望的感情。 《紫骝马歌》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组诗,造成完整的叙事。 情节、动作塑造模糊的形象。 夸张、比喻手法精熟。 南北审美风味的组合。
(4)谴责男 子的负心、背 约:
《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 千年无转移。
欢》
渊冰厚三尺, 素雪履千里。
我新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
8、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约占 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余的四言及杂言体诗,篇 幅也很短小。
短小的篇幅对形成明快的诗风,具有关键的意 义。
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所剩余60余首,保存在《乐府诗 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其它在《杂曲歌辞》 和《杂曲谣辞》中,数量没有南朝乐府民歌多。
婢乃歌曰:‘歌繁霜,繁霜侵晓幕。伺意空相 守,坐待繁霜落。留连宴寝,将旦别去,以金 簪遗文韶。文韶亦赠以银碗及琉璃匕。明日, 於青溪庙中得之,乃知得所见青溪神女也。” 按干宝《搜神记》曰:“广陵蒋子文,尝为秣 陵尉,因击贼,伤而死。吴孙权时封中都侯, 立庙钟山。”《异苑》曰:“青溪小姑,蒋侯 第三妹也。”
艺术特色
1、语言质朴无华; 2、风格豪迈刚健; 3、表现感情爽直、坦率; 4、体裁多样。除五言四句外,还有七言四句、
荆州、扬州(武汉、南京)城市最繁荣。
宋书: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
城市盛行歌谣、舞蹈。
江浙,其中心城市建业一带为吴歌的土壤; 荆楚,其中心城市江陵等地为西曲的滋生地。
南北朝乐府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被乐府机关采集和保 存下来的民间歌曲。南朝和北朝都有相 当数量的乐府民歌流传至今。但由于自 然环境、社会状况、文化风俗、以及艺 术趣尚的不同,它们在内容和风格方面 都有很大区别。
一、南朝乐府民歌
•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产生于东晋和宋、齐三代,梁 陈的乐府诗则多为文人拟作。这些作品主要保存 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还有一小部分 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南朝乐府民 歌从音乐上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吴声歌曲,今存 二十四个曲目,三百二十六首诗,主要产生于建 业附近;二是西曲歌,今存曲目三十四种,一百 四十二首诗。此外有神弦曲,今存十一个曲目, 十八首诗,是民间的祭歌。
• 诗中以季节的变化为线索,写出女主人公在由春 到秋对情人的深切思念。物候的变迁和少女婉转 的情思交融在一起,使感情得到升华。季节的变 化又暗示着人生的匆促节奏,为主人公的这份相 思增添了几分悲剧感。这首诗还非常善于过主人 公的行动表现她的复杂而幽怨的内心世界。从 “门中露翠钿”一句开始,以细腻深婉的笔触, 描写了主人公微妙的恋爱心理,刻划了一个柔情 似水,一住情深的人物形象。
• 同时,战争也造成了社会生产的凋敝,使大量人 民背井离乡,到处漂泊,《陇头歌》三首即表现 了下层人民这种流离飘泊的生活:“陇头流水, 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新城, 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 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 北方少数民族长期过着游牧生活,习于骑射,加 上北方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使当地的人民养成了 刚健勇武、豪放强悍的性格。一些北朝民歌表现 了他们这种生活和性格特点,例如:“健儿须快 马,快马须健儿。(足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 雌。”(《折杨柳歌》其五)“李波小妹字雍容, 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 男子安可逢!”
第九讲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含蓄缠绵,更多地反映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生活风习。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一、南朝民歌的存在状况与分类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吴歌共3 2 6首,西曲共14 2首。
另外还有神弦歌18首。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原因有二:1 、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构,负责采集民歌配乐演唱。
现存南朝民歌就是由这些乐府机构采集而保存下来的。
汉代统治者采集民歌尚有“观风俗,知薄厚” (《汉书〃艺文志》)的目的,而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则完全是为了满足其纵情声色的需要。
《南齐书〃萧惠基传》载:“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
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2、南朝民歌中多含蓄缠绵的情歌,与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本自多情的青年男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免油然生发出怀春之情,正如民歌中所唱的那样:初阳正二月,草木郁青青。
蹑屐步前园,时物感人情。
(《读曲歌》)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
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内容:南朝民歌,大部分就是城市中的产物。
它们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之口,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凡4 2首)、《子夜四时歌》(凡7 5首)、《华山畿》(凡2 5首)和《读曲歌》(凡8 9首)最为重要。
1、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南北朝民歌比较
浅论南北朝民歌差异姓名:闵芹学号:1050110056 班级:汉语言文学2班摘要: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总体来说,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表现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方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1】其中,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最能代表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关键词:南朝北朝民歌内容风格情感差异一反映内容上的差异南朝民歌分为:吴歌、神弦歌和西曲歌,基本上南朝乐府民歌内容都是反映现实的。
吴歌内容集中于爱情,题材上略显单调,但其中有些民歌缠绵悱恻,婉转动人。
如《子夜歌》“始终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写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内心的沉痛、伤感;又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表现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与坚贞,以死殉情来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等等。
南朝神弦歌内容在于表现人神之恋,将美好的爱情注入祭祀神灵之中,心意缠绵,富于浪漫风情,大都是江南一带民间的祭神歌,与屈原当初在沅湘一带改写当地民歌而创作的《九歌》在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祭祀之际表现人神之恋。
此外还有西曲歌,西曲歌也主要写缠绵的爱情,与吴歌相比,突出特点是结合劳动写爱情,也有幽默诙谐的一面,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如《石城乐》“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
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可见在商旅离别,在情调上与吴歌的闺阁之气有所不同,风格也较为明快开朗。
而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内容包括景象雄浑之作,代表有《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色尽显辽阔苍苍的草原景象,其意境恢宏博大,雄浑壮阔,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生活的面貌和精神面貌;另外,凄苦之音,反映战争动乱给人们带来的凄苦心境;还有尚武之歌、爱情之歌及反映社会贫富不均、贫富对立的内容。
南北朝民歌差异与名篇赏析
南北朝民歌差异与名篇赏析张世新班级汉语言文学0911班学号09302108南北朝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民族风气以及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但南北朝民歌由于长期处于对峙局面,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婉约,北朝民歌粗犷豪放。
但各有其特点,各有千秋。
南朝民歌的基本特点有以下三点:首先,绝大多数是情歌。
这与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置身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之中,多情的青年男女,不免怀春。
其次,极具浪漫色彩。
它所表现的爱情大多表现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的爱情,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种爱情生活能够在南朝民歌中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并广泛流布,自然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是为了更能够表现对爱情的、单纯的、热烈的追求,表现对人生的幸福与快乐的渴望。
再次,基调哀伤。
南朝民歌中多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曾经美好的爱情遭到破坏,不再美满,会在人们心中唤起对它更热烈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语出天然。
吴歌中的《大子夜歌》中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大量运用双关隐语,防止了过于简单直白、一览无余的表现,明朗而又巧妙。
如《子夜歌》中“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莲”与“怜”谐音。
又隐喻男子的感情犹豫含糊。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的一篇抒情长诗,诗中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情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回忆起从前西洲梅下相会的浪漫情景。
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想去西洲寻找情郎。
风吹着乌桕树,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待情人的到来,“门中露翠钿”中“露”字,表露了迫切、害羞的少女情怀。
但情人仍旧没有来,她抑制不住心中的焦急之情,只好出门去采红莲,借此聊作宽慰。
“莲”与“怜”双关,“怜”的意思犹如今天所说的“爱”或“爱人”吧。
可以体会到抒情主人公对“莲”的态度是多么深情。
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比较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比较卫倩倩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南北朝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集中形式出现的人民口头创作,大大促进了中国诗歌历史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客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在逐步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主要是以短小篇幅为主,体裁内容多为叙事抒情。
尽管南北朝乐府民歌属于同一时期产物,但由于当时南北长期对峙,彼此之间的政治、文化、风俗和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南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情感色彩。
本文就南北朝乐府民歌之间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客观阐述两者之间不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内容,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作者简介:卫倩倩,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河南大学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74-02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形成环境不同,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自然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造就了更具特色的乐府民歌。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北朝乐府民歌中有很多名篇人尽皆知,如《木兰诗》、《西洲曲》等,得到了大量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研究。
关于南北朝乐府民歌相关研究较为丰富,出现了很多专门性论述,随后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乐府诗集研究达到了高潮。
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反应,也有着一个时代的特色文学。
研究南北朝乐府民歌的论著同样受到不同时代所影响,有很多鲜明特色观点,也有很多有失偏颇的观点。
所以,南北朝乐府民歌中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深度和广度,挖掘潜在价值,对于了解当时的时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南北朝乐府民歌概述东晋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国,这四国地处南方,史称南朝;北魏、北齐和北周地处北方,史称北朝。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北朝民存在着较多的原始风俗,在两性关系上,远没有 汉族那样复杂的礼数。在他们看来,男欢女爱,男婚女嫁,原 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有什么需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地方。 他们没有中原汉族那种繁缛的礼教约束,也没有严重的压抑人 性等级森严的政治统治,因此,他们可以坦诚地、直率地、无 须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优美,更容易动人。美好的事物、真诚的感情受到破坏,不能实 现,会在人们心中唤起对它们的更为热烈的向往与追求。
北朝乐府民歌今存70余首,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 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另有几篇收在《杂曲 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鼓角横吹曲是军乐,也用于仪仗、 典礼、娱乐等场合。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 泛,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 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 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其中最广为流传的 如《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 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 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 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 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 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 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 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 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自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和439年北魏建立以来,历经南北朝的世纪之变,直到580年南朝陈灭亡,中国进入隋唐,南北朝的历史画卷就此结束。
在南北朝时期,民间文学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乐府民歌也开始出现南北的差异。
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显著,包括语音、风俗、文学等等。
南方由于气候较为湿热,所以南方的朝代将更加注重文学方面的发展,也相对更加注重民间文化的传承。
而北方则因其干燥的气候和较为简陋的生活条件,因而对于文学的崇尚则不如南方。
因此,南北方在乐府民歌中的表现形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南方的乐府民歌,一般呈现出比较流畅、优美的特点。
其歌词多为描绘人情世故、生活风情等,情感表达以柔美细腻见长。
南方作品中有很多以爱情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歌曲,例如《燕石如何》、《长恨歌》、《阳关三叠》等等。
这些作品对于南方文化特征的描绘比较突出,展示出了南方文化优于北方的一面。
与南方相反,北方的乐府民歌则更加朴素,节奏较为稳定,歌词多为描绘爱情、劳动生活、战争等方面。
在乐器和节奏方面,北方的表现也比较粗旷、有力,恰恰体现出北方人民的坚毅和勇气。
北方乐府民歌中许多歌词都反映了北方自然环境的特点,表现出“北风”特有的沉稳和坚毅。
例如《白雪歌》、《敕勒歌》、《北地篇》、《秦妇吟》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反映出北方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总之,南北朝时期,南北乐府民歌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南方乐府民歌以细腻、优美的表现形式为主,反映了南方文化的柔美和优越性;而北方乐府民歌则更加朴素、坚定,反映出了北方人民的勇气和坚毅,反映了北方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第八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3、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都为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都市之歌”, 爱情几乎成为唯一主题,有些民歌还有色 情描写。 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些民歌都产生于商业 发达的城市,礼教相对松弛。舞榭歌台, 歌伎逐增,娱乐场所互以乐调娱乐调情。 二是统治者的好尚和有意识的采集
4、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从内容上看,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 且多作女子口吻,基调哀怨缠绵。并以抒情 为主,感情真率动人。如《华山畿》二十 五首,抒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感人至深。 (2)、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 汉民歌不同。
12
(3)、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 如《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其十七)“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其七) (4)、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
13
5、南朝民歌的代表作《西洲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杰作,也是 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作品通过季节变换,层 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 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缠绵, 笔触细腻。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转韵, 流利宛转,声情和谐。沈德潜说:“续续相生, 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 源》)
25
《木兰诗》
三、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一首长篇叙事 诗,写少女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 十二年,屡立战功后辞官回乡的故事,塑 造了一位英勇善战而又机智活泼的巾帼英 雄形象。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 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 淳朴勇敢的象征。
26
叙事长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 葩。它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流畅 明快,顶真修辞运用巧妙,比喻恰切生动, 铺排有致,且善于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风格刚健清新。 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 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
汉乐府民歌与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汉乐府民歌与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
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南北朝时期因政治上长期对峙,经济、文化方面呈现出独立发展、自然环境、民族传统等巨大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特点。
异一、内容(一)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流传下来的总共不过四十多首,题材内容广泛:1、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东门行》写一位男子在家庭生活濒临绝境时铤而走险;《妇病行》描绘了一个妻死子幼、衣食无着的贫困家庭悲剧;《燕歌行》写流落他乡、为人佣工的几兄弟内心的痛苦。
2、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
汉乐府民歌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战城南》写战士战死沙场暴尸不葬,为乌鸦所食;《十五从军征》写一位十五从军、八十退役的老兵回乡后的凄惨情况;《古歌》写远离家乡服役者的思乡思亲之情。
3、汉乐府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出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
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
《上山采蘼芜》是弃妇诗;《有所思》写一个姑娘听说恋人另有他心时痛苦复杂的心情;《上邪》是女性忠于爱情的誓言。
4、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把创作主体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
郊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个体寿命;收录在杂曲歌辞中的《艳歌》描绘出一幅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幻想自己升上云宵,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相和歌辞中的《长歌行》《董逃行》中的长生之乡不是天国,而是仙山,靠神药延年益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民歌的主题各异
诗歌史上的新发展 。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 ,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
1. 南朝民歌皆为一色的情歌 。这些情歌从女性的视角审视社会 ,解读
式和风格 。
男女风情 ,民歌反映社会生活面狭窄 ,但具有一定的深度 ,同时也塑造了千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但由于南北长期对峙 ,北朝受鲜卑 姿百态的 、丰富多彩的女性群像 。这固然是江南繁荣都市中商业社会中主
[1]唐 ·房玄龄等.《晋书 》. 中华书局 , 1956年.
健儿 、冲天鹞子 、呼天怨地的女子等诗歌形象 ,连本该委婉缠绵的爱情生活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 中华书局 , 1962年.
也是快人快语 ,快刀斩乱麻 。诗歌整体呈现“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 ”之美 ,秉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3年.
三 、优化整合高校价值链 ,加强就业环节建设 ,促进大学生生就业 构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高校价值链 ,加强就业环节建设是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路径 ,应该引起各高校的重视 。 (一 )优化整合高校价值链 ,构建起招生 、育人 、就业各个环节协调平 衡 、良性循环的价值链体系 。如可以从大学生高考填志愿的环节就开始考 虑就业问题 ,高校提供给高考生填志愿时参考的大部分专业 ,必须以市场 预测为依据而设置 。另外 ,一些专家提出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则是一项 非常重要的常年工作 ,该机构应享有参与办学决策的“特权 ”,甚至可以“指 挥 ”校长的建议也有利于改变高校就业环节建设的薄弱问题 ,实现整个价 值链的均衡发展 。 (二 )加强就业环节建设 ,尤其建立相对独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服 务部门 ,完善其职能 ,提高其地位 ,强化其作用 。目前 ,各个高校都设有“毕 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但其建设不足 ,发挥的作用有限 。各高校应该加 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的建设 ,如在中心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数据 库 ”、就业心理辅导中心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 切联络 ,经常会根据媒体的一则报道或广告登门拜访企业 、建立联系 。 (三 )加强“就业管理 ”理论和思想建设 。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 ,就 业是一个非常重要内容和课题 ,需要高校进行系统 、深入的研究 ,探索出一 套完整 、科学的“就业管理 ”理论 ,来指导高校就业工作 。 (四 )加强高校就业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等课
贵族统治 ,政治 、经济 、文化以及民族风尚 、自然环境等各异 ,因而南北朝民 流思想的反映 ,其中所抒发的情感仍不失真纯 ,且朴质健康 ,这与六朝那些
歌呈现出不同色彩和情调 。
宫体诗所描写的女性及情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歌辞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
一 、民歌产生的背景不同
包括那些被歪曲的女性形象更是生动活泼 ,多姿多彩 ,其形象所反映的社
内涵 ,充满着批判现实精神 ,视野广阔得多 : 兵官对立 ,民风土俗 ,战争惨 创作 。
景 ,英雄人物以及爱情都有涉及 ,老女 、孤儿 、寡妇 ,男汉 ,种种人物都在诗
中出现 。歌辞描写的也正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情结 ,抒发一种悲慨激愤的
参考文献 :
情调 。民歌用朴实爽朗 、掷地有声的语言 ,塑造出慓捍英武的新刀 、快马 、
2. 粗犷豪放 、朴质刚健的北朝乐府民歌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广 气质 。
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突出北方战乱生活的特有气质 ,以北方广袤苍凉的大
南北朝乐府民歌在我国文学史上腾耀出一片清美的异彩 ,以其生气勃
自然为背景的诸因素下的形成的产物 。其蕴藏着深刻的社会 、历史 、文化 勃的艺术力量 , 吸引着当时及后代文人的爱好 , 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
1. 南朝乐府民歌 ———繁荣都市里的艳语
会生活与社会矛盾更是深刻幽邃 ,耐人寻味 。例如 : 那些热烈的大胆的爱
南朝乐府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农村 ,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 。郭 情追求者便唱出了“宿昔不梳头 ,丝发被两肩 。婉伸郎膝上 ,何处不可憐 ”
茂倩的《乐府诗集 》指明“盖自永嘉渡江之后 ,下及梁陈 ,咸都建业 ,吴声歌 (《子夜歌 》) 。那些坚贞执着的爱情守望者唱道 :“朝思出前门 ,暮思出后
传入北方 ,为统治阶级所接受所赏识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也设立乐府 ,“兼 但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 。
奏赵 、齐 、秦 、吴之音 ”。北魏统一北方后 ,扩大乐府规模 ,现存的乐府歌辞
三 、各具风格的南北朝乐府民歌
大多是民间采集而来 。
1. 缠绵曲折 、清丽婉转的南朝乐府民歌 。这种风格的形成 ,同其主题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是显著的 、深远的 。其现实主义诗风 ,在北朝
达出两种不同的意思 。如“莲 ”谐“怜 ”,“藕 ”谐“偶 ”,“丝 ”谐“思 ”。此外 乐府民歌中尤为突出 。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时期 ,这种刚健清新
还利用多义词 ,如“黄蘖向春生 ,苦心随日长 ”,“苦心 ”一词表面上讲黄蘖 的民歌出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
但是 ,是时的民歌却放出了异彩 。
青青黄黄 ,雀石颓唐 。槌杀野牛 ,押杀野羊 。 (《地驱乐歌 》)
4. 北朝乐府民歌以《乐府诗集 》所载“梁鼓角 ,横吹曲 ”为主 。现在能供
此外 ,还有反映人民疾苦的和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在六十七首歌辞中
我们研读的歌辞仅存十八曲六十七首 ,这在量上远远逊于南朝乐府民歌 。 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杂歌谣辞 》中的《敕勒歌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二十
都 ,是当时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刘宋时期曾出现一度平安稳定 、繁荣局 省 ,聊录几首为证 :
面 ,以官僚地主和寺院地主为代表的庄园经济活跃发达 。《宋书 ·孔季恭
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 ,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 ,棺木为侬开 。 (《华山
传 》记载“江南为国盛矣 ……地广野羊 ,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 ”。 畿 》)
来的 。民歌分“吴声歌 ”、“西曲歌 ”和“神弦歌 ”三种 ,现存歌辞 471 首 。皆 武精神 ;《紫骝马歌 》所揭示的是婚姻和人口问题 ;而《地驱乐歌 》中则是描
为对男女爱情生活的抒写 ,且大多以女性为主体 ,用女性的口吻唱出这一 写出北国的畜牧生活等等 ,录几首歌来证实 。
时期都市妇女的悲歌 。从所描写的生活状况考察 ,她们的社会成份复杂 ,
(上接第 32页 )上只是负责毕业生派遣这样简单的工作 ,以至于形成了这 样一种观念 ,大学生就业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 、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事 ,大学 只要培养出合格人才就算完成任务 。虽然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凸 现 ,使得高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给予了一定重视 ,但基本上仍是按照国家教 育主管部门政策进行 ,积极性和主动性仍不够 。
于鲜卑诸民族的汉化 ,现存部分歌辞原来就是用汉语创作的 。
绵曲折 、清丽婉转 ,也是指感情浓冽但又表达得细腻曲折 、流露婉转 。这里
154 11 /2007
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体育艺术
既有感情因素 ,又同艺术手法密切联系 ,歌中多用比喻 、比拟 、双关 、谐音等
陇头流水 ,呜声幽咽 。遥望秦川 ,心肝断绝 。 (《陇头歌 》)
酋贵族 。鲜卑诸民族的歌 ,原是所谓“其词虏音 ,竟不可晓 ”的 ,而现存的歌 晓 ”。这种天真近乎痴傻的浪漫情调正是南朝民歌的风格所在 。正如《大
辞全是汉语 ,这一方面是由通晓鲜卑语和汉语的人的翻译 ; 另一方面是由 子夜歌 》说 :“歌谣数百种 ,子夜最堪怜 ;慷慨吐清音 ,明转出天然 。”所谓缠
循吏列传记 》)梁 ·裴子野的《宋略 》说“王侯将相 ,歌伎填室 ;鸿商巨贾 ,舞
鸡亭故侬去 ,九里新侬还 。送一却迎两 ,无有暂时闲 。 (《寻阳乐 》)
女成群 ,相竞夸大 ,互有争夺 ”。于是“歌舞之盛 ,士女昌逸 ,歌声舞节 ,炫服
2. 北朝乐府民歌虽在数量上远不及南朝乐府民歌 ,但内容丰富多彩 ,
燕赵慷慨悲歌之遗风 ,以豪放雄健的气概引吭高歌 。试录几首为证 :
[4]陆侃如 ,沅君.《中国诗史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3年.
快马常苦瘦 ,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百 ,有钱始作人 !
[5]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80年.
《幽州马客吟歌 》)
(作者单位 :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学院 )
修辞手法 ,且融合使用 ,达到曲折含蓄的表达效果 。例如“春蚕不应老 ,昼
月明光光星欲堕 ,欲来不来早语我 。 (《地驱乐歌 》)
夜常怀思 。何惜微躯尽 ,缠绵自有时 ”(《作蚕丝 》) 。双关谐音是南朝乐府
驱羊入谷 ,白羊在前 。老女不嫁 ,蹋地呼天 。 (《地驱乐歌 》)
民歌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 ,它充分利用汉字同音的特点 ,使一个词同时表
新买五尺刀 ,悬着中梁柱 。一日三摩婆 ,剧于十五女 。
大多为城市中 、下层和不幸沉沦在社会底层的女性 。这是在中国民歌史上
东山看西水 ,水流磐石间 。公死姥更嫁 ,孤儿正可憐 。
独树一帜的 。
(《琅琊王歌 》)
3. 北朝乐府民歌 ———血沃北国中的豪言
男儿可怜虫 ,出门怀死忧 。尸丧狭谷中 ,白骨无人收 。
隐芙蓉 ,见莲不分明 ”,“石阙生口中 ,含碑不得语 ”,“桐树生门前 ,出入见 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
梧子 ”等等 ,不胜枚举 。
总之 ,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虽只局限于男女爱情一隅 ,但其所呈现的
民歌中有部分歌辞是男女的唱和赠答 ,这种形式在我国南方民歌中运 感情之真挚缠绵 ,用意之新鲜灵巧 ,语调之婉转清丽 ,以及人民运用丰富的
用较广泛 ,在“郎歌妙意曲 ,侬亦吐芳词 ”的唱和中 ,突出民歌的本身风格 。 生活经验及智慧所创造的双关谐音语的大量运用 ,艺术地完整地形成当时
《西洲曲 》标志南朝乐府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但研究者们疑为 南方民歌的特殊风貌 ;北方民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诗歌中呈现出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