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
汉英对比动态与静态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动态与静态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在众多的差异之中,动态与静态显得尤为明显。
因汉语表达中多用动词,而英语表达中则多用名词,故汉语多呈现为动态,英语则多呈现为静态。
汉语中一个句子中的动词可以多于一个并在使用时不用受时态和形式的约束,而英语中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动词且动词在使用时要受到严格的时态语态规则的束缚,汉语中动词词组可以充当汉语句子的各种成分,而英语中动词只能作谓语,为使句式结构多样化,英语表达中多用动词名词化。
下面我就以上所提到的汉英语言间的词性使用上的差异结合例子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繁,英语中多使用名词。
例如:赶车,吃饭,打麻将,洗衣服,聊天,看微博,发表说说,说书,听戏,看电影,等词经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
而在英语表达中使用这些词时必须添加其他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英语表达同样意思时会使用catching bus, having meals, playing Majiang, washing clothes, chatting等名词化了的词。
2.汉语中一个句子中可以有多个动词,而英语中想要在句子中使用多个动词则需要依靠各种从句。
例如:(1)我说你脑袋瓜子好使就是好使。
(2)我拿了一本《简爱》给他看。
(3)他想办法摆脱困境。
(4)What I need to do now is waiting.(5) You are as smart as what your father has told me.(6) The boy who is studying at the corner was ranking the last in our class, but now after hardworking he has become a top student.(7)来的来,去的去。
Some are coming and others are going.(8)说是说了,没有结果,做是做了,没有成功3.在汉语表达中,陈述者可以省掉主语等其他成分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者也可以明白说者本意并且不会产生歧义。
翻译的难点和疑点2(handout)

翻译难点和疑点:英汉语言的两种倾向对比静态vs.动态物称vs.人称静态vs.动态(dynamic vs. static)He was a nonsmoker and a teetotaler.Vietnamese war is a drain on American resource.The people are with him.He came to me with a smile.英语中动词的弱化和虚化I am doubtful whether she is still alive.I'm afraid he is out, but he'll be in soon.There was a tropical storm off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汉译英中体现英语的静态倾向汉语动词转换成名词,介词,或形容词,副词等。
他谋杀了老板。
他在工作。
他在睡觉。
演出已经开始了。
服下药很快见效了。
非本单位人不得入内。
他回家去取钥匙。
物称/非人称(non-personal)vs. 人称(personal)A terrible thought suddenly struck me-had I locked the door?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she was so dishonest.非人称的手段:1. 非人称主语句采用"无灵主语" (inanimate subject)2. 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
The forty years, 1840-1880, brought almost ten million migrants to America.I am very sorry that the pressure of other occupations has prevented me from sending an earlier reply to your letter.The smallest excuse would have served.My conscience told me that I deserved no extraordinary politeness.The beautiful scenery gained the place quite a reputation.Paying his son's debts left him almost penniless.Her habit of biting her nails irritates me.Her refusal surprised us all.When he had to speak, his confidence suddenly deserted him.The old house had seen better days.Everything at the party spoke of careful planning.It is generally felt that his appointment was a grave mistake.The 5th century saw the end of the Roman Empire. The universe is not rich enough to buy the vote of an honest man.翻译难点和疑点长难句翻译Psychologically there are two dangers to be guarded against in old age. One of these is undue absorption in the past.(英语名词和介词用得多,汉语动词用得多。
英汉对比静态与动态

5.静态-ADJ&ADV.IN PLACE OF VERBS
❖使用动词的同源形容词与弱化动词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动词的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 静态与动态
英语—静OR动?
1. Admittance Free 免票入场
2. Out of Bounds 游客止步
3.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 闲人免进
4. Danger of Death – High Voltage! 高压危险!
英语-静态STATIVE
3.静态-PREPARATION- PROMINENT
❖ 英语常用介词短语代替动词短语,即“以静代动”
1)他们立刻出动去追击敌人。 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 2)有人给他撑腰。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3)他在读书。 He is at his books. 4)机器正在运行。 The machine is in operation 5)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4.静态- VERB- WEAKEN
❖动词虚化: 把动词转化或派生成名词,置于虚化动词(have, make, take, do)之后做其宾语,如have a look, take a walk, make attempts, pay visits, do some damages, put up a proposal
英汉对比研究 静态与动态

一算 试了一试 A着A着(A了A了):看着看着 走着走着 老了老
•
了 完了完了 AABB式:说说笑笑 来来往往 吃吃喝喝 摇摇
•
晃晃 吵吵闹闹 ABAB式:讨论讨论 学习学习 休息休息 热闹
•
热闹 走动走动 ABAC式:无依无靠 有始有终 任劳任怨 没完
•
没了 敢作敢为
汉语还有大量对偶复意的动词词组,如:
静态与动态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Static vs.Dynamic
走开! Stay away! 别管我! Leave me alone! 他吃素,不吃荤 He is a vegetarian.
她们飞上了蓝天(报纸标题) Women Pilots in China 周阿斗寻父记(文章标题) A Reunion of Father and Son 你老是看钟等着下课啊! Oh! You're a clock-watcher!
佛罗里达东海岸有一场热带风暴。
A tropical storm lashed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一场热带风暴袭击了佛罗里达东海岸。
It was the finding of the committee that
there had been bribes paid by company manager
He is at his books.(=He is reading books)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Someone supports him)
The machine is in operartion. (=The machine is working.)
Is this train for Chicago? (=Is this train going to Chicago?)
英汉语言“动静”翻译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动静”翻译对比研究摘要:众所周知,翻译是是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翻译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成果,博采众多为我所用。
正是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世界各国人民都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思想情感,不再受到疆域的限制。
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众多差异,有时候很难达到交际的目的。
其实我们在语内交际的过程中,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两种语言内的词类经常发生转换,然而我们在进行语际翻译翻译的过程中,这种词类的转换更加普遍。
就语言习惯上来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较少使用动词。
英语更注重静态词语的使用,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都可以来表达动态含义。
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英汉动词的使用,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词类转换。
因此,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熟悉两种语言的操作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进行翻译研究。
本文从英汉“动静”差异入手,分析了两者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一些“动静”语际转换策略和翻译技巧,以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和句式结构。
关键词:动静差异;英汉对比;翻译1.英汉语动静差异的原因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间存在诸多不同,这些不同是导致英汉语言动静差异的根本原因。
总体而言中西方差异主要体现在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差异及主客体思维的差异。
[2]1.1.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所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1]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汉民族思维表现出直观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常被定位为具象思维;受西方实验科学的影响,西方思维“注重分析性和精确性,注重形式逻辑”,属于抽象思维[3]。
正因如此,英语中有大量呈“静态”的抽象名词和使语法结构更为严谨的弱化动词、虚化动词及介词,这些词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所以转换成汉语时常被转化为呈“动态”的动作动词。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学号:117114033273 姓名:吴宁玲摘要:早期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将两种语言从各个角度进行比较。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也有很多。
有宏观与微观的;历时与共时的;归纳与演绎的;描写与解释的;定性与定量的;静态与动态的。
本篇将集中描写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英汉语言,静态,动态,对比分析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语言学理论,其实质就是语言学的比较,就是世界各名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这说明,研究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而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一般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归纳与演绎研究、描写与解释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
而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
这种方法目前成为英汉语言学者进行对比研究的一个趋势。
而英汉语言动态与静态的倾向性评定,一般在翻译中会体现的较为明显。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体系,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邵志洪认为,汉语的动态性较强,动势性强,而名词则较为凝滞,而英语则倾向于使用名词来表达动词的概念,因而叙述呈现静态,汉语则多用使用动词,能给人呈现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1 汉语的动词优势与英语的名词优势大体上来说,英语的静态优势就是体现在英语的名词优势,汉语则是动词优势。
这就将英汉对比的方法具象为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与名词及一些代词关系词的使用方面。
但在早期,并没有人提出汉语动态性和英语静态性这一观点。
,甚至一些学者认为西洋语法重在动词,而中国语法重在名词,比如郭邵虞就曾多次声明这一观点,而林同济则说:“英语中有大量的介词,有大量的连词,以及汉语中诉没有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 言对比
静态与 动态
形合与 意合
树状与 竹状
主语与主题
试比较以下的汉英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只要用功读书,就能提高成绩。 If one studies hard enough, one will … 国庆节七天我们第一天全家人北京路购物。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seven-day National Day holiday, our whole family … 刮风了,下雨了。 It is windy and rainy.
主语与主题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一下的简单句子掌握这一技巧。 1.I would not believe what he said. 他的话,我可不信。 2.I did not remember a single point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会上讲了什么,我一点也没记住。 3.He is the best singer. 唱歌,他是最棒的。
形合与意合
思考:汉语也 和英语一样具 有基本句型吗?
形合与意合
在不同语言中,句子内部连接或者外部连接几乎都是用三 中手段:句法手段(Syntactic),词汇手段(Lexical equivalence)和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用前两种手段 连接成为形合(hypotaxis),用后一种手段连接成为意合 (parataxis)。 英语句法结构重形合,句中各个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 的连接词语,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句中各个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 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少用连接词语。
学英语须知的10大英汉差异

实用!学英语须知的10大英汉差异不少学英语的小伙伴总会苦恼于自己说出来的“中式英语”,有时还会陷入交谈的时候别人好像听不懂,或者产生误会的尴尬境地。
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除了要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之外,还要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脱离语言外壳,更接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让对方觉得你是在“说人话”。
英汉的10大差异0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功不可没,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 )一书中,他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即表示句内种种逻辑关系,须用连接词,如if, although, because, when, in order that, 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缺少了此类连接词,或者逻辑标记,如:It is late, I must leave. - It is late之前,缺少了because,如此英语表达,native speakers一般不说。
所谓意合,顾名思义,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句子靠意思,就能“捏”在一起,为听者或读者所接受。
如上句的对应汉语说法:迟了,我得走了。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两句话英汉间的差异: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them.②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以上2句,讲究形合的英句中的but, who皆不可省略。
汉句则干净利落,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
02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结论、断言、结果以及事实,应该成为句子的“重心”,但就“重心”位置而言,“英前汉后”。
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从词类运用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来看,英语和汉语有一个显著的差异: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
也就是说,英语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动词十分丰富,应用广泛而自由。
这是因为汉语动词没有人称与数的限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没有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的区别,所以使用频率非常高。
英语的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方式和词汇方式两方面:句法方式是指用非谓语动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词汇方式是指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等等。
英译汉——化静为动(在译文中强化汉语的动态色彩)1. 英语名词与汉语的动词的转换名词是英语的优势词,在英语中大量被使用,特别是常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各种动作概念。
由于英语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很多汉语中的动词功能在英语中是用名词来行使的。
而动词是汉语的优势词,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多种成分,没有太多的限制。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有大量的英语名词可以对应成汉语的动词。
例(1) 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译文:看到我国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特别神往。
例(2) She has a great taste for music.译文:她十分爱好音乐。
例(1)中的sight 和sound两个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在翻译时对应成两个动词“看到”和“听到”。
例(2)中的“taste”本是名词词性,在汉语中对应成动词词性。
两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英汉静态与动态的语言特征。
2. 英语形容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英语中的形容词也常常译成汉语的动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系表结构”中用来表达情感、思维、知觉等意义的形容词,常常被译成相应的动词。
同理,汉语中用来表达这种意义的动词也可以译成英语的这种结构。
请看一下几例。
例(5) We are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meeting us at the airport.译文:我们非常感谢你来机场接我们。
从认知看英汉语言静态与动态对比及翻译启示

束缚 , 使用时就非常灵活 、 方便。结果反而形成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一 o 5
作者 简介 : 王文莲( 1 9 8 8一) , 女, 山 东省 临沂人 , 华 东理 工大学外国语 学院 l 1 级在读硕 士生 , 专业 : 英 汉对 比与翻译 。
7 0
山 东广播 电视 大 学学报 2 0 0 1 : 1 6 7 ) 。所 谓 一 致 式 , 从 语 言 的概 念 意 义 上 讲, 就是 通过 名词 体 现事件 过 程 的参 与 者 , 用 动词
山东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2 0 1 4年第 1 期
本 , 从 认 知 看 英 汉 语 言 静
一 譬 J 动态 对
比
不 及 翻 译 启
王 文 莲
( 华东 理工 大学 , 上海 2 0 0 2 3 7 )
摘
要: 关于英 、 汉语静 态与动态的差别 , 传统语 法做过 深入 的研 究, 本文拟从认 知 角度 解释 造成英 汉语
渡类型 , 这 和汉语 的形 式特 征是 密 切相 关 的 ( 丛迎 旭, 2 0 0 4 ) 。因此 在 英 汉 语 的互 译 中 , 往 往 需 要 把 英语 的静态 转 换 为 汉 语 的动 态 , 英 语 原 文 名 词 非
一
分别 由 h e , t h e a u d i e n c e 体现 , 两个过程分别 由动
义的体现关 系。区分 了两种体现关 系, 一种是一 致式体现( c o n g r u e n t r e a l i z a t i o n ) , 即语 言结构直接
反 映现 实世 界 的结 构 , 语 法 是 对 现 实 世 界 的 语 法
词受到限制 , 语言的运用必然更多地借助于名词。
英汉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精品文档

• Our son has been a disappointment to us.
2. To use Agentive Nouns in place of Verbs 用名词表示施事者,以代替动词 他妹妹老是说谎。 His sister always lies. His sister is a great liar.
(2)名词+介词的优势常见于英语里大量的弱式短语。 •give rise to (arouse) •make contact with (meet) •arrive at a decision (decide) •bring to a conclusion (finish) •undertake a study of ( study)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 consider) •afford an opportunity to (allow)
(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to pursue the enemy.)
有人给他撑腰。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Someone supports him.)
他在读书。 He is at his books. (He is reading books.)
4. Verb- weaken动词的弱化与虚化 (1) 英语里最常用的动词正是动作意味最弱的动词----to be,其各种形式包括must be, maybe, should have been都缺乏动态感,由it或there与be构成的句式,其静 态意味更加明显: • 山脚有一栋大别墅。 • There is a big villa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英汉对比研究(1)

名词优势造成造成介词优势,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为显著。 He is at his books. (He is reading books) 他在读书。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Someone supports him) 有人给他撑腰。
18
由于以上的特点,英汉互译的过程往往是静态与动态互相转换的过程。
打肿脸充胖子,吃亏是自己。 If you get beyond your depth, you will suffer.
9
紧缩句与成语
墙倒众人推。 When a man is going down-hill, everyone will give him a push. 不到黄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4
形合和意合 (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
2. 介词 (介词是英语里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是连接词、语或从句的重要手段。 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 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他有一种令人难堪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 化无常。
24
4.被动与主动 ( Passive vs. Active )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汇总

▪ 英语的限定动词只能做谓语,而汉语中的动词(包括动宾 词组、主谓词组等)无处不在,不仅做谓语,也可做主语,如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 宾语,如“鲁迅主张打落水狗”,
▪ 定语,如“讨论的问题很重要”,
▪ 状语,如“一定要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
▪ 和补语,如“小溪旁那些女人们听得笑起来了”。
▪ Our son has been a disappointment to us.
我们的儿子令我们失望。
▪ Any delay in the delivery of the products will disturb our plan.
产品不按时送到就会打乱我们的计划。
▪ The sight of the books sends my memory back three years ago.
(4) 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现在急需提供新办法来补救。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there be”句型在使 句子平衡的同时,为名词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 体现了英语的静态特征。而汉语没有这样的词语和 相似的结构,因此多数情况下应使用动词来翻译原文 当中的名词并使表达呈现动态特点。
试比较:
▪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 他能吃能睡。
▪ You are a terrible liar.
▪ 你谎话说得太差劲.
▪ His very appearance at any affair proclaims
it a triumph
▪ 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他一露面,就算是成功了。 ▪ He admires the President’s stated decision to fight
英汉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汇总

• 3)他失业以后,就很不合群了。
• Since he lost his job, he's been a loner.
• 4) 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 计算机 比人检查的更细心、更勤快。
• 5) I used to be a bit of a fancier myself.
• 过去我常常胡思乱想。
• 3 Preparation- prominent
• 3.1Preparation phrases in place of verb phrases • 英语常用介词短语代替动词短语,即“以静代动” • 3.2"noun+preparation" • 名词+介词的优势常见于英语里大量的弱式短语。
•
• • • • •
Stative English
1.Nominalization 2.Agentive nouns in place of verbs. 3.Preparation- Prominent 4.Verbs-weaken 5.e of verbs
3.1 Preparation phrases in place of verb phrases 1)他们立刻出动去追击敌人。 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
Part IV Stative vs. Dynamic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
1) 医生迅速到达,并非常仔细地检查了病人,因 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英汉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

He is at his books.
4)机器正在运行。
The machine is in operation 5)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 3.2名词+介词的优势常见于英语里大量的弱式短 语。 • give rise to (arouse) • make contact with (meet) • arrive at a decision (decide) • bring to a conclusion (finish) • undertake a study of ( study) •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 consider) • afford an opportunity to (allow)
4. Verb- weaken动词的弱化与虚化
4.1 英语里最常用的动词正是动作意味最弱 的动词-----to be,其各种形式包括must be, maybe, should have been都缺乏动态感,由it或 there与be构成的句式,其静态意味更加明显:
• There was a tropical storm off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 佛罗里达东海岸有一场热带风暴
• A tropical storm lashed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 一场热带风暴袭击了佛罗里达东海岸
4.2 英语还常把动词转化或派生成名词,置于 虚化动词(have, make, take, do)之后做其宾语,如 have a look, take a walk, make attempts, pay visits, do some damages, put up a proposal等。 这类动词短语显得虚弱而平淡无味。如:
浅析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表现

浅析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表现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
英汉翻译离不开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对于翻译实践来说,明白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是翻译的前提,它对翻译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英汉语言静态与动态的特点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英汉语言特点和加强翻译实践能力。
标签:英汉语言对比;翻译;静态;动态1.英语的静态倾向表现1.1 名词化英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其显著特点是词缀丰富。
英语中丰富的词缀使得有些动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派生为名词形式,从而使得名词化成为英语常见的现象。
且名词与动词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英语的独特之处。
以下实例选自第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英译汉参赛原文Necessary Fictions 的第一段:英语静态:The play thus moves on two levels.On one,it is the story of a judicial murder for money,an indictment of materialism. 汉语动态:该剧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方面,它讲述了一个看似合法、实为有悖公理的图财害命的故事。
抨击了物质享乐主义。
1.2 名词表示施事者代替动词英语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很多由动词派生的名词既表示施事者又保留原来动词的意义。
例如基于动词词干的- er /-or 派生名词,- er /-or 派生名词化使原来动态的表达方法转换为静态的表达方法。
以下实例选自第二段以及参考译文《必要的虚构》(王宏译、徐青根审定,2004)英语:He is“Head master of College,and lover of t he noblest Muse.”He sponsors the town’s Youth Club and describes himself as “a humanist,a lover of the ancient Greeks,an admirer of Plato.”He is a true believer in all those liberal and rational values that Western culture has inherited from antiquity. 汉语:作为“居伦学校的校长、最尊贵的缪斯女神的仰慕者”,他资助了该城的青年俱乐部,并自诩“崇尚人文主义、热爱古希腊人、仰慕柏拉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汉英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 (Stative vs.Dynamic)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
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
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
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
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
而且我认为英语多用名词会使语言显得更加正式和地道;而汉语呈动态的原因是它是分析性的,所以词类界限并不明显,但动词距离人的体验最近,又无需形态变化,故而最具优势。
也就是说汉语不是屈折语,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
在使用中,由于对动词的约束不像英语那样死板,没有英语那样多时态,人称的变化,所以我们使用起来十分灵活,方便。
汉语同时也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之分,原形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可以在句中多次连用,甚至重复,重叠,合成并用,这无疑会使汉语动态意味更浓。
因此汉语除了部分句子没有动词以外。
大量的句子都不止使用一个动词,动词的优势必然使汉语的表达呈“动态”倾向。
”这就使得现代汉语显得优美而舒缓。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也要注意到语言的特点。
举几个例子:(1)He was a nonsmoker and a teetotaler.(2)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
(3)Vietnamese war is a drain on American resource.(4)越南战争不断地消耗美国的资源。
(3)The paintings symbolize our efforts for over three months.这幅画是我们三个月的结晶。
(4)I am doubtful whether she is still alive.我怀疑她是否还活着。
(5)Newark's most impoverished neighbourhoods.他的家境急剧恶化与纽瓦克最穷困街区的崩溃有关。
(6)He is the murderer of his boss.他谋杀了他老板。
我认为英语和汉语各自的特点虽然不同,但是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它们都具有语言的美感。
首先英语的静态特点体现了英语的含蓄性——英语用肯定的方式只说现状、事实或者应该做的事情,其提示或警告的不应该做的事情有读者自己理解;而汉语则是直接做出明确的指示,具有外露的特点。
用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些标语举个例子:(7)Keep off the grass! 勿踏草地!(8)Keep your head in!别往外伸头!(9)Keep your hand in! 别往外伸手!英语不说 Don't step on the grass, 而说Keep off the grass。
远离草坪自然就不会去上面踏了。
这使“距离产生美感”的道理包含在其中,含蓄的说法是客气的,有礼貌的。
相反,汉语的表达方式则是外露的,汉语中多用“不要”、“请勿”等字眼,可谓清楚明了。
第二,我认为英语的静态特点使英语显得庄重而正式,而汉语的动态特点则会使汉语显得比较随和。
用一个法律英语的例子来说明:(10)sentence of life without parole 终身监禁不得保释第三,英语的名词化倾向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正如汉语中的成语一样。
举个例子:(11)fish for fame 沽名钓誉(12)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小处精明,大处糊涂英语的静态特点和汉语的动态特点除了使这两种我们熟悉的语言有了各自显着的特点,也使它们有很多共性。
第一,英语和汉语都具有整齐美,整齐美突出地表现在语言的节奏之中。
下面我用几个英汉的诗歌举例:(13)The seed you sow, another reaps;The wealth you find,another keeps;The robes you weave, another bears.这是一首雪莱的诗歌,全诗几乎全部是名词,由于各句的音节、重音、词性都完全一致,因此感觉十分整齐。
如果换做用动词表达,既显得累赘,又无法达到诗歌的韵律效果。
(14)夜更深,山更幽,月儿害羞,谁奏起,动人心弦的夜曲?是船上那位年轻的水手啊,轻把橹,山歌如泉顺水流!晓风啊,请你捎个信儿往回走,拿最美的话儿把最美的姑娘问候。
挥银镰,砍金枝,莫要划破手,采香茶,伴蝶舞,心儿莫乱舞这是一首现代诗,虎子《小夜曲》。
这首诗正是通过了大量的动词的妙用,使其显得唯美浪漫逼真传神。
这首诗仿佛是一个会动的画面,连续的场景,收到了声音和谐,优美动听的修辞效果。
再找几个英汉互译的例子:(15)Sweet and low, sweet and low, 西边海上的风啊,Wind of the western sea, 你多么轻柔,多么安详;...Silver sails all out of the west, 银色的月亮照在他的帆船上,Under the silver moon! 银色的帆船展翅飞翔向东方!(16)The lisp of leaves,and the ripple of rain. 树叶沙沙响,细雨霏霏落。
(17)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My old wife, prostrate by the wayside,Wailing, thinly clad in this wintry weather.(18)斜晖脉脉水悠悠。
The slanting sun sheds sympathetic ray;The carefree river carries it way.(19)He is all fire and flight. 他怒气冲冲,来势汹汹。
从以上这些优美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汉语言善于巧用动词,而英语更善于名词的堆砌。
但是无论是哪种语言,都体现了语言的整齐之美。
也许,我认为正式因为如此,英汉才有了可比之处和互译的可能性。
第二,英语的静态特点和汉语的动态特点早就了这两种语言对偶特点。
在写作课上我们学习过,英语讲究平行。
而由于英语中对动词的限制,使得平行变得困难,而英语的名词化特点则刚好在此时派上用场。
在汉语之中,古诗,对联等,都是对对偶最好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例子:(20)Mor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则不达(21)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 雄辩,沉默金(22)The life of the wolf is the death of the lamb. 狼的生即羊的死(23)Short accounts make long friends. 亲兄弟明算帐。
(24)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浇红叶。
(2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6)上联:夺铜牌,夺银牌,夺金牌,冲出亚洲争宝座,下联:战小球,战大球,战全球,走向世界占鳌头。
以上是我的理解和归纳总结,不一定到位。
总之,英汉互译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静态”与“动态”的相互转化过程,也是英语的形合结构和汉语的意合结构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英语综合语和汉语的分析语的相互转化过程。
而最根本是英语的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与汉语的形象思维的转化。
这也正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和认知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汉英语言发展中的简化倾向(tendency of simplification)是造成其各自特点的直接动因(motivation)。
无论是静态美还是动态美都使语言变得优美,简洁,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