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复习专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复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基础知识梳理PPT课件

高考生物复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基础知识梳理PPT课件

2.实验步骤
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
(1)诱虫器(A 图): 该装置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 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 图): 该装置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核心考点突破】
1.注意区分丰富度的两种统计方法 (1)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 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2)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 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 较多、较少博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 中,正确的是( )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 实际数值要低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方法 C.对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一定要采用样方法 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 应在同一水层取样
【答案】 D 【解析】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 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森 林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B错误; 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鼠妇只是土壤小动物的 一个种群,应说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C错误;对于土壤小 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 的密度,D正确。
【答案】 B 【解析】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种群数量值=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 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 捉,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统计得到 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大,A错误;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正 确;土壤小动物中许多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而常用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C错误;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 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因不同的水层分布的生物存在差异, 所以应在不同水层取样,D错误。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特色专题一 生物实验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特色专题一 生物实验

呈现橘黄色,与苏丹Ⅳ反应呈现红色。
题型二 实验操作题 实验操作题主要考查实验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实验步 骤与程序。要求必须参与实验,仔细观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该题型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有的是以改正或完善实验 步骤的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解答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要熟悉考纲要求的所有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等。 (2)观察类实验中通常用到了显微镜和染色技术,在复习中
火柴、清水等。 (1)在实验过程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实验中要鉴定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还需要斐林 试剂,甲液:0.1g/mL 的 NaOH,乙液: 0.05g/mL 的 CuSO4。 实验原理是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 生砖红色沉淀。
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
素或条件。
[答案](1)D A B
(2)D (3)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跟踪训练】 1.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 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 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 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 示的颜色应为__________。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目要求验证的内容中寻找。
②“探究性”实验:要根据原理、目的,预测出可能的结 果和推出相应的结论,此时一般有几个不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典例 4】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 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 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 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 度范围 0~10 000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 直尺等。 (1)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三生物学实验专题研究(课本实验)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三生物学实验专题研究(课本实验)
D
3、蛋白质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颜 色是( D ) A、浅蓝色 B、砖红色 C、绿色 D、紫色 4、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的溶 液进行加热时,操作不正确是( D ) A、将这支试管放在盛开水的大烧杯中 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 C、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 D、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
必修3
(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6)模拟尿糖的检测 (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8)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 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 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 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 剂的结合。
2、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3、实验选材:
(1)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2)常用的观察材料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 片叶表皮细胞(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 紫色表皮细胞) (3) 取材要点 ① 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 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② 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 肉组织细胞。
4、讨论题: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 什么? 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 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 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 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 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 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 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 行? 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 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实验专题

10.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细菌+酚红培养基
红色
生物+刚果红培养基 12.DNA DNA+二苯胺试剂 沸水浴加热 蓝色
透明圈
幻 灯 片
实验方法类考查
1.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和观察细胞结构等实验的说法错误
的是( C )
A. 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中,需先将NaOH与CuSO4混合后再加入到组织 样液中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五、实验分析
(一)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目的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性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 对照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保证实验结果是自变量造成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避免结果的偶然性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保证实验结果可信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五、实验分析
(二)实验目的分析 ——利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容结构和功能的变 化;繁殖快 7.大肠杆菌(细菌、真菌)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容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殖快 8.梨、苹果等颜色鉴定反应材料
富含XX,且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不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二、实验中的一材多用——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 含有紫色大液泡, 便于观察
2.洋葱根尖 材料易得,能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
3.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一般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
4.玉米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雌雄同株异花, 省去人工去雄的麻烦
实验分析类考查
一、课本出现的各种材料——选材依据
5.果蝇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繁殖快,易饲养 6.T2噬菌体(病毒)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8讲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8讲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
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且下表皮中叶绿体大且少,易于观察
(2012·广东高考)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黑藻叶片薄,可直接用于
(2)若观察时发现叶绿体的分布不发生变化,应立即采取措施,
适当增加光照和提高温度 改变叶绿体的分布,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显微镜外,还需刀子、镊子、 滴管、吸水纸、 载玻片、盖玻片 。 (4)在D组实验中,要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原因是
↓ 制作藓类叶 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 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片临时装片 ↓ 放入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低倍显微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1.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 态? 保持有水状态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失水收缩, 影响叶绿体形态的观察。 2.叶绿体的分布状态与光照强度有何关系? 叶绿体的运动使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改变方向,在强光下,以其 侧面朝向光源,避免被强光灼伤;在弱光下,以其正面朝向光源, 以接受充足的光照。 3.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为什么要滴加健那绿染液? 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活细胞中 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从而在高倍显微镜下 可以观察线粒体的分布和形态。

生物实验ppt课件

生物实验ppt课件
细胞培养的步骤
细胞培养的过程包括细胞复苏、细胞传代和细胞冻存等步骤。这些步骤 都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保证细胞的存活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03
细胞培养的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筛选、毒理学
研究、基因治疗等。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
理过程,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信息学的价值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医学领 域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于疾病预 测、个性化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 在农业领域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 于作物抗逆性分析和新品种选育等。 同时,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 了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生命 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生物实验的类型与分类
类型
根据实验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生物实 验可以分为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和模拟实验等。
分类
按照研究领域和对象的不同,生物实 验可以分为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等。
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等。
准备细胞和培养瓶
确保细胞处于适宜的生长状态,准备 好清洁、消毒的培养瓶。
消化细胞
加入胰蛋白酶等消化酶,使细胞从瓶 壁上分离下来。
分散细胞
轻轻吹打、搅拌使细胞充分分散。
接种细胞
将分散的细胞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
培养细胞
将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细胞培养。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信息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技术是以计算机科学和统 计学为基础,通过对生物数据进行分 析和挖掘,揭示生命现象内在规律的 科学方法。常见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包 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等。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5.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ppt课件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5.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ppt课件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条纹对非条纹为显性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5单元
第2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课堂在线 1.依据题图如何判定绿色对黄色是完全显性还是不完全显性? 提示:分析题图可知,F1绿色个体自交后代中只有绿色和黄色,没 有中间类型,说明绿色对黄色是完全显性。 2.条纹和非条纹,哪个是显性性状? 提示:分析题图可知,F1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有条纹的性状, 说明非条纹是显性性状。 3.如何说明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
关闭
由F1的表现型可知,野鼠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F1雌雄个体间相 互交配,F2出现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说明双显性为野 鼠色,双隐性为棕色,即M_N_表现为野鼠色,mmnn表现为棕色,只具有M或关闭 NA(M_nn或mmN_)表现为黄色或黑色,A项符合题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6-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2)试写出F2四种表现型可能包含的基因型 ①黄色圆粒:a. YYRR ,b. YYRr ,c. YyRR , d. YyRr 。 ②黄色皱粒:a. YYrr ,b. Yyrr 。 ③绿色圆粒:a. yyRR ,b. yyRr 。 ④绿色皱粒: yyrr 。
第2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5单元
第2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实验与探究—— 教材基础实验与经典实验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实验与探究—— 教材基础实验与经典实验
溶解蛋白质,析出DNA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冲洗卡诺氏液
显微观察类实验
1.在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 )2.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 )3.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甲紫溶液染色。 (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使细胞保持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 )5.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 )6.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2022·湖南)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A
(2021 ·辽宁)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选项
实验名称
观察指标
A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的位置变化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实验与探究课件

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实验与探究课件

A.66只/hm2
B.77只/hm2
C.83只/hm2
D.88只/hm2
答案 B 解析 第1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并且 调查过程中种群总数量稳定,则相当于第1次被标记的鼠有39-5=34(只),由 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34×34÷15≈77(只 /hm2)。
3.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和调查类实验的叙述是否正确。 (1)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至少分三组,其中一组在最适条件下 进行,且注意不能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控制相关条件。( √ )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所设组别除用不同浓 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外,还要增加一组用蒸馏水处理的空白对照。
50%
洗去浮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70%
消毒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酒精 95%
解离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 有丝分裂
溶解、提取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 盐酸
15%
营造酸 性环境
解离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 有丝分裂
试剂
体积分数(或质量 分数、质量浓度)
作用原理
斐林试剂、
NaOH 0.1 g·mL-1
9.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中,为什么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 落上挑取细菌?
提示 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抑菌圈边缘的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 耐药性的细菌,因此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
10.在PCR扩增DNA的实验中,预计1个DNA分子经过30次循环后,应该得到 230个DNA分子,但是结果只有约210个DNA分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什么?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一)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专用)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一)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专用)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一)
Sz-lwh
主干知识 归纳整合
(必1 P50)
(必1 P9) (必1 P64)
(必2 P24)
(必1 P116) (必2 P89)
(选必2 P5) (必2 P6) (必2 P93)
(必1 P51) (必1 P102)
(必2 P44)
(必2 P54)
(必1 P18)
(必1 P98) (必1 P30)
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③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_成___熟__的___具__有__颜___色__的___植__物__细___胞,
如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其细胞内含有紫色的大液泡)。
SzLwh
一、教材基础实验和实验方法 5、教材实验中的“一材多用”——洋葱
SzLwh
新鲜洋葱也可用于DNA粗提取
根尖细胞的DNA复制。
(×)
(4)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 )
SzLwh
一 教材基础实验和实验方法 二 生物科学史和科学实验方法
SzLwh
CONTENT S


“ 天 下 无 难 事

只 怕 有 心 人 ”
一、教材基础实验和实验方法 (一)观察类实验的一般操作流程
跟踪训练
高三二轮复习
1.(2021·浙江1月选考,6)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
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

A
A.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高考生物(江西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篇专题十四实验与探究课件

高考生物(江西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篇专题十四实验与探究课件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2.(2014·江苏卷,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
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知Leabharlann 主线命题动向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 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
需用高倍镜 观察 先加A液, 摇匀后加 B液,摇匀 无
蛋白质 蛋白 的鉴定 质
紫色
尿糖的 葡萄 检测 糖
葡萄糖 试纸
有色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绿叶中

提取液:
胡萝卜素:橙黄 色;叶黄素:黄 色;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
新鲜 加入二氧化 的绿 硅是为了研
色素的
提取和 分离
种 无水乙醇;
色 素 分离液: 层析液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答案
(1)脂肪
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 ℃)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 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
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
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由以上考题可见,近年高考对教材实验的考查频度较高,且 多数题目考查形式为教材实验小选项整合,为此,备考时应
结构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解析
甲基绿可将 DNA 染成绿色, 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
中,A正确;在光镜下观察有丝分裂,需要经过取材、解离、 漂洗、染色、制片后方能观察, B错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

高中生物实验总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实验总复习课件
生物实验设计 专题讲座
————高 考 生 物 实 验 怎 样 设 计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
教学大纲: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初步学会提出 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 数据,作出合理的结论。 课程标准: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考试说明(2004): 1.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实验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的分析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
2、明确目的原理
3、确定实验思路 4、设计实验步骤 5、记录现象数据 6、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原理对 实验作出假设, 并对可能产生的 现象作出预测, 充分利用实验材 料设计实验思路
实验设计题的分析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
2、明确目的原理
3、确定实验思路 4、设计实验步骤 5、记录现象数据 6、分析得出结论
在探究实验题中常见的错误

没有弄清题意--审题错误 忽视实验原理的分析--科学性错误 实验材料、仪器功能不熟悉--实践经验不足 混淆假设与预期,结果与结论--缺乏方法性知识 不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测量实验变化--缺乏方法 性知识 不善于从图、表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解读数据能 力不足 不会用有关的原理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结 论错误 对实验结论的表达不到位或错位--表达方法能力 不强
实验设计的原则(一)
实 验 原 理 的 科 学 性
科 学 性 原 则
材 料 选 择 的 科 学 性
实 验 方 法 的 科 学 性 结 果 处 理 的 科 学 性
实验设计的原则
—对照性原则
如何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是指实验在正常条件下进行,不接受实验 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是指实验含有 未知的、需要探究的因素,接受实验变量 处理的对象组。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基础实验·不含例题(一)课件(1)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基础实验·不含例题(一)课件(1)

实验类型考点
客观性质 题型
• 实验方法(技术) • 实验材料 • 实验原理 • 实验过程
主观性质 题型
• 实验设计原则 • 实验设计 • 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 • 实验结果与结论 •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类型考点
客观性质 题型
• 实验方法(技术) • 实验材料 • 实验原理 • 实验过程
《考纲》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 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 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 用。
(12)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 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 脂块的速率。( × )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装片制作的流程与观察植物 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同。( √ )
(14)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 取的措施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2018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 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14.(2019·河南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叙述,错误
2.科学发展史 (18)“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特定物质分子与基因结合确定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二者采用了相似的核心技术。(√ ) (19)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 构,提出生物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 ) (20)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来自水还是来自 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表达。
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 的”等。
(四)科学性原则
简明、准确组织语言文字、图形
4、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 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 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
5、注等意等避。免“词不达意”。 如:如图二,有些学生描述为“分别在甲、乙两试管中加 入A、B物质”,如此表达则成了图三的含义,显然与图 二不符。准确的描述应为“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A、 B物质”或“在甲试管中加入A物质,乙试管中加入B物
(相互对照) 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一)对照性原则
燕 麦 实 验 法
(条件对照)
给对照组部分实验因素,保证除了要 研究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一)对照性原则
小结
(一)对照性原则
控制变量法
在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影响 某一个生命活动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 很多。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当研究 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 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 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 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
④用酒精溶解叶中叶绿素时,酒精直接加热,还是隔水加热? ⑤使甲状腺制剂、胰岛素、生长激素进入动物体内的方法应 如何操作?是饲喂,还是注射?
⑥不同的情况下要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水。如:清水、池水、凉 开水、蒸馏水、生理盐水。……等等
(四)科学性原则
合理设计操作过程
(2)注意操作顺序的合理性 例:“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
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 意义的,但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三)等量性原则
明确实验要 求和目的
联系理 论原理
确定实验思路
实验设计的一般要求
实验结果的预测、 分析和讨论
保证实验信度 (单一变量性
等量性)
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现象)
(四)科学性原则
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确定实验思路 例:
①用最简易的方法鉴定高杆小麦是纯种还是杂种。 ②培育无子果实要求用秋水仙素还是生长素。 ③设计一个在室外空旷处进行的、在不用任何药 剂、装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幼嫩植株长成如 图示形态的实验方案,并说明其原理。
(四)科学性原则
合理设计操作过程
(1)注意操作细节合理性: ①溶液或培养基灭菌后是否要冷却后使用? ②向淀粉糊中加了唾液后是否要振荡试管呢? ③酶促反应的试管如何加热?是直接加热,还是水浴保温?
(二)单一变量性原则
实验中要做到“单一变量” ,应注意等量的原 ①生则物材料要相同
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 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实验器具要相同 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
型号、洁净度等要完全一样。 ③实验试剂要相同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 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处理方法要相同
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
先将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和乙液 (0.05g/mL的CuSO4)混合以后,再加入组织样液中,
“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 先将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 NaOH)加入组 织样液中,再加入B液(0.01g/mL CuSO4) 。
(四)科学性原则
(3)设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合理设计操作过程
(四)科学性原则
6、选用文字、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行具体、准确表达。
3/用图表示:
例: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
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
(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
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
2008年高考复习专题

实 验验中应 复遵循
(一)对照性原则 个
(四)科学性原则
题原则
甲状腺制 剂饲喂
实验组
对照组
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一)对照性原则
质壁分离 和
复原实验
(自身对照)
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一)对照性原则
不同盐浓度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影响研究
例:(2002全国高考题)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 元素”, ……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正缺确乏可思操路作性:1:取(生湖南长)状统计况发一现,致有的12大%的豆考 生养幼设液苗计培为 养,,“用再取用符1 完株合全生实培长养正验液常要培的养幼求”苗的,先容用器缺,镁完对全照营 组完缺全盛乏可培有操养含作性液植2,物:“必实用需验去掉的组镁各盛的砂种有性矿不土质 含壤培元 镁养素离幼苗的子” 缺的乏完可全操作培性养3:液“将,幼两苗组中运置载于Mg相2+的同载的体去适掉宜” 缺条乏件可下操作培性养4:。“将观植察物体比内较的两Mg组2+分植离物出来的”生 长发育情况。
(四)科学性原则
简明、准确组织语言文字
1、实验组别编号描述 如: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 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2、实验步骤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
如:第一步……。 如:1、……。
第二步……。
2、……。
……
……
3、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
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第一次测量
每分钟心跳次数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平均值
浓度1
浓度2
浓度3
蒸馏水(对照)
(四)科学性原则
(四)科学性原则
简明、准确组织语言文字、图形
6、选用文字、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行具体、准确表达。 2/座标曲线表示:
例:用幼叶鞘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探 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质。”
(四)科学性原则
简明、准确组织语言文字、图形
6、选用文字、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行具体、准确表达。
1/表格的设计:
例: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 水蚤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已将香烟和蒸馏水按照1︰ 1的重量比浸泡24小时,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如果你是 其中一员,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在实验时记录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