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音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音韵

第一节音韵概说

一、音韵学的概念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变化。

二、音韵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音韵学一般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

古音学研究上古音,即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楚辞》等韵文以及形声字等为主要研究材料。

今音学研究中古音,即研究南北朝至唐宋这一时期的语音,以《切韵》一系的韵书(主要为《唐韵》《广韵》)作为主要的研究材料。

等韵学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语音学,它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汉语音节结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此外,还有北音学,即以《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主要材料,研究元明清(近古)时期的语言(主要是以北京和开封、洛阳等北方话为研究对象)。

在以上四方面内容中,等韵学侧重研究的是古代汉语的音韵理论,而今音学、古音学及北音学侧重研究的是汉语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

中古时期出现的《切韵》一系韵书,标志着音韵学开始成为中国语言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研究音韵学应以今音学为基础和重点。

三、学习音韵学的意义

1、为当前的汉语语音规范化服务。

2、为阅读、研究和整理古籍服务。

第二节、汉语的声韵结构

一、声

(一)声、纽、字母

声,即声母,又称“声纽”或“母”、“纽”。古代没有音素字母,就选用一些汉字来表示声母,这些用来表示声母的汉字就称为“字母”。(二)三十六字母

唐代和尚首温首创三十字母,后增加为三十六个字母,即“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中古声母的系统。

三十六字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来日晓匣。

现代汉语中有21个声母,依据发音部位分为双唇音(b p m)、唇齿音(f)、舌尖前音(z c s)、舌尖中音(d t n l)、舌尖后音(zh ch sh r)、舌面音(j q x)、舌根音(g k h);依据发音方法分为塞音(b p d t g k)、擦音(f h x sh r s)、塞擦音(zh ch j q z c)、鼻音(m)、边音(l);依据声带是否颤动分为清音和浊音(m n l r);依据送气或不送气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三)五音、七音(发音部位)

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七音:五音及半舌音、半齿音

(四)清浊(发音方法)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辅音,又称不带音;

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又称带音。

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也不颤动的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

次清: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颤动的塞音、塞擦音。

全浊: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次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五)双声

两个字的声母相同谓之双声。

考察古汉语的双声时,应以古音为根据,而不能以今音为根据。现代汉语中是双声的,古代不一定是双声,如“威望”等;现代汉语中不是双声,但古代不一定就不是双声,如“微妙”等。

二、韵

(一)韵母、韵、韵目、韵部、韵摄

一个音节除去声母的部分就是韵母。韵母最多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其中韵腹是每个韵母必不可少的,韵头和韵尾则不一定都具备。

韵,有别于韵母,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声调相同,但不要求韵头相同。

韵母则要求韵头、韵腹、韵尾完全相同,但不要求声调相同。

例如:“东董送屋”虽然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因此不同韵。

“沙家花”虽然韵母不同,但韵腹相同,声调相同,因此同韵。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韵目:从同韵的字中选取的代表字。(韵目是韵的代表字,一个韵目代表的同韵字往往因韵头不同,而包含几个不同的韵母。)

韵部,韵腹和韵尾相同,即为同一韵部,不讲求韵头和声调。

韵摄,简称摄,即把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韵归并而成的大类。

前人把《广韵》的206韵归并为十六摄:通摄、江摄、止摄、遇摄、蟹摄、臻摄、山摄、效摄、果摄、假摄、宕摄、梗摄、曾摄、流摄、深摄、咸摄。

(二)开合口和四呼(韵头或韵腹)

呼,即根据韵头和韵腹发音时唇形的不同给韵母分的类称为“呼”。

宋元时期将韵母分为开合口两呼。凡韵头是[u]或以[u]作韵腹的,就是合口呼,其余为开口呼。

现代汉语中,分为开齐合撮四呼。凡没有韵头、韵腹也不是i、u、ü的韵母为开口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为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为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为撮口呼。

(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韵尾)

凡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凡以鼻辅音[-m]、[-n]、[ ]收尾的,叫做阳声韵。阴阳声韵合称舒声韵。

凡以塞音[-p]、[-t]、[-k]、收尾的,叫做入声韵,又称促声韵。

(四)叠韵

音韵学中,如果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就叫做“叠韵”。

判定古汉语中的叠韵,必须以古音为依据。

三、调

(一)四声

古汉语四声:平上去入

中古四声和现代普通话的关系:

1、平声分为阴平、阳平;

2、全浊上声变为去声;

3、入派三声。

(二)平仄、舒促

根据声音高低变化的角度分析声调,分平声和仄声(上去入)两类。

根据声音长短缓急的角度分析,又分为舒声(平上去)和促声(入)。

四、其他

韵书是按声、韵、调关系将汉字编排而成的书,是为写诗文押韵而作的。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韵书是《广韵》。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著的《切韵》,在隋唐时影响很大。

等韵图简称“韵图”,是古代音韵学家制定的一种声韵调配合表,它用图表的形式将汉语的语音系统表现出来。现存最早的等韵图是《韵镜》。第三节中古音韵

中古音韵是指南北朝至宋这一时期的语音系统,它以《广韵》音系为代表。

(一)《广韵》及其体例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期陈彭年等人奉皇帝之命重修《切韵》、《唐韵》而编写的一部韵书。《广韵》一出,其他韵书逐渐失传。

体例:四声为经、韵目为纬。即先按平上去入四声将所收字分为四部分,然后在每个声调下再按不同的韵目进行编排。韵目排在各韵之首,又根据声母或韵头的不同将各韵中的字分为许多同音字群,称为“小韵”。每个小韵在第一个字下用反切注音,其余字则不注音。若某字又有其他读音,则在该字下注明“又音”。

《广韵》收字26000多,分为206韵,其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一般认为,有35个声母。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