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五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33aef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8.png)
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加以 解决。
①改革的性质: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基础的发展。
经济基础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上层建筑
F 人民大会代表制度 G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①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②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 进步; ④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
(1)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含义) 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要素)。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特点)。
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力
劳动者(人) 劳动对象(对象) 劳动资料(工具)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人与人 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起
社会意识之间会相 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体现了社会意识
互影响
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
①改革的性质: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基础的发展。
经济基础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上层建筑
F 人民大会代表制度 G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①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②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 进步; ④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
(1)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含义) 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要素)。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特点)。
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力
劳动者(人) 劳动对象(对象) 劳动资料(工具)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人与人 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起
社会意识之间会相 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体现了社会意识
互影响
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
哲学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哲学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https://img.taocdn.com/s3/m/560c707dc850ad02de8041e1.png)
借助恐龙化石,考古学家们还原了侏罗 纪世界。
主动创造性(从跨度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
主动创造性(从跨度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推测未来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
(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1)意识活动(能动性)的特征 自觉选择性
主动创造性
(不同于动物的消极适应性活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决 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决能
定动
作作
把用 用
握 意识的
思 能动性
维
的 方要
奥 妙
法求 论
一切从实 际出发, 实事求是
从意识的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特点
9、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 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0、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错误: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1、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 发展
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错误。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 观事物。
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 人脑想象的结果。
错误。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 相互依存。
错误。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 在。
哲学 第五课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哲学 第五课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0f2b077231b765ce05081440.png)
C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对此正确的理解 有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 事物作出了反应 ③具体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抽象思维则可以脱 离客观事物,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 对未来的预测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 ② B.②③ C.③ ④ D.①④
①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物质基础 ②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生物学前 提 ③人的意识
⑵意识是劳动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①劳动和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 ②劳动和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2、从生理基础看: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 是人 脑的 机能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现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依赖于物质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
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
意识 是物 质世 界长 期发 展的 产物 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材料一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 材料二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将存在看作是人的感觉 的产物,这就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将感觉、意识当作是第 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 材料四五进一步说明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观 一性的,物质的存在当作是第二性的,认为意识可以决定存在。 般状态。”——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第 念的东西是紧紧地依赖于物质的东西,依赖于存在的,即使是荒谬的观点、 255页。 臆想的东西,也不过是对现实的反映,也不能完全“凭空创造"。人的意识对 材料二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材料一否认了意识与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关系。表象、思维都离不开物质器 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观念来自于客 官——人的大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依赖于物质, 材料三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 观,又是对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加以改造,创造性的反映的结果,具有主观性。 其根据之一,就在于意识依赖于意识的物质器官。 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 材料四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 材料三主要说明了意识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根据现代科学提供 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 的事实,说明了意识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从无生命的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 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 反映特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发展,从动 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三个阶段。 体上,增加了眼晴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五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 l12页。 材料三、四、五说明了意识的本质问题。 请问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三、四、五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https://img.taocdn.com/s3/m/03ea56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5.png)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2.(2020·全国Ⅰ卷)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
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
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
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
备考指导 1.解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阐明社会存 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以“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为议题,运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和 普遍规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说明改革的必要性 3.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说明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真题实战]
1.(2021·湖南卷)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
神话也就消失了。”这表明( B )
①神话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
②神话作为一种虚幻的意识不具有能动性
③神话作为一种主体的想象源于主观自由创造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4.“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
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
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B )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课件1 -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课件1 -](https://img.taocdn.com/s3/m/074e428e51e79b896802264a.png)
人生是不断变化的,人生要想发展,要想成 功,就需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求新求变。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树立积极的 人生态度,谋求自身的发展。 作为中职生,必须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对人生充满希望,既要客观的认识自己, 乐观的接受自己,又要勇敢的挑战自我,超越 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谋求人生发 展。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
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增加,不是重复。 发展的实质
含义: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实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
正确把握发展的概念
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本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漫画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保增长” :
科学发展观则是在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形成的 科学的发展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集中表现。
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联系: 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的。 区别: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 是一般的变化。 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 的、进步的,也有下降 的、向后的、退步的。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 进步的变化。 没有直接表达 或规定运动、 变化的总体性 质和趋势
经济要发展一 定要上产值保 增长呀
发。 科学发展观,第一 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 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 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 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 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通过《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 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97deff396bd97f192279e9ff.png)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 都具有的 反应特性
生物的反应 形式(刺激 感应、感觉、 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 质基础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 提
思考: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 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 物心理能自发产生意识吗?
由于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所以不可能产生意识。
狼孩
1929年,在印度加尔各答 东北的米德纳波尔,人们常看 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 一到晚上,有一个四肢走路的 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 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 两个母狼养大的女孩,大的有 七八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 的习性象狼,吃生食,爬行, 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象 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 觅食。
C
)
二、判断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 ) 2、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 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 ) ×
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 子对事物的反映一样。 ( ) × 4、具体感觉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理论是人 脑思维的产物。( ) ×
5、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 意识是主观臆造的。( ) × 6、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所以“鬼神” 等宗教迷信观念是人们主观想象。( ) ×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 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 )
C.意识可以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D.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可以创造
出新的形象新概念
6、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 完美,但如果不凭籍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 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籍事实,就 永远不会飞起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https://img.taocdn.com/s3/m/9977773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1.png)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
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增加,不是重复。
发展的实质
含义: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实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正确把握发展的概念
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本质,树立科学 的发展观
正确把握发展的概念
第二,必须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看 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早知道只吃这半个饼就行了”
《百喻经》中讲了一个寓言:有一个人饿了,狼吞 虎咽地吃了一个饼,觉得没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 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吃,吃到一半,饱 了,这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聪 明地说 “我今天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吃 的六个都是白白的浪费。如果早知道是这样,我应该只 吃这半个饼就行了。”
人应如何正确看待逆境?
• (1)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逆境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 强者无惧逆境。
• 例: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故事,他个子不高,但有句很 著名的话:天塌下来有高佬顶着。
• (2)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促使人反省自己的缺 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人的成 长。
• (3)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失败经验,使人越变越聪明。中 国古训:“吃一堑,长一智”
• 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前进中有曲 折,曲折中有前进。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有 顺境和逆境。
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案例1
《哈佛女孩刘亦婷》
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
刘亦婷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1996级(1999届) 学生。她在高中的班主任是李晋蓉。于1999年 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8月1日赴 美国留学,2003年6月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 她学的是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刘亦婷根据她 “先就业,再深造”的计划,于2003年10月应 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同时也在准备 读研究生。毕业后刘亦婷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设 有“刘亦婷课外活动奖”专门为奖励,激励在 学校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校友。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d1df2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2.png)
(时间、不完全同步)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 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 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性质、反作用、双重性)
方法论
要从社会存在 的实际出发
要树立正确的 社会意识,克 服错误的社会 意识。
特别提醒: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项目
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点2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内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容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 现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 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注意:区分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特别提醒:走出两个误区
(1)误认为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就一定会促进社会发展 ①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是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
社会历史发展
生产力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社
社会历史的
会
发展
的规律
决定 经济基础 反作用 上层建筑
的
社会历史发展 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真 谛
的总趋势
实现方式
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直接动力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含义 性质
社会历史的 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与群众
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③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 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 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性质、反作用、双重性)
方法论
要从社会存在 的实际出发
要树立正确的 社会意识,克 服错误的社会 意识。
特别提醒: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项目
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点2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内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容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 现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 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注意:区分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特别提醒:走出两个误区
(1)误认为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就一定会促进社会发展 ①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是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
社会历史发展
生产力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社
社会历史的
会
发展
的规律
决定 经济基础 反作用 上层建筑
的
社会历史发展 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真 谛
的总趋势
实现方式
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直接动力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含义 性质
社会历史的 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与群众
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③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哲学 第五课 1.意识的本质
![哲学 第五课 1.意识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70a5a99a02020740bf1e9b26.png)
人脑的功能
说话 嗅
阅读 运动
听 视觉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 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人脑是怎样进行意识 活动的呢?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的刺激
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刺激
明天考试 人类所特有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Lesson 5 : Grasp the mystery of thinking
教师:XXX
一
意识的本质
What is the essence of consciousness
前景提要
自然界 整个世界 人 类 社 会
物质世界
人的思维
意识世界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铁片生锈
岩石风化
第一阶段: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含羞草
向日葵
第二阶段 生命物质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生物的反应形式 (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三阶段: 一切动物都具有感觉的能力,高等动物还会有感觉和心理
人脑
产生
意识
原材料
意识的反映对象和内容
厂房和机器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产品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思考
人类迄今为止都没有真映,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
思考
※ 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正确的意识——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人脑
说话 嗅
阅读 运动
听 视觉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 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人脑是怎样进行意识 活动的呢?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的刺激
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刺激
明天考试 人类所特有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Lesson 5 : Grasp the mystery of thinking
教师:XXX
一
意识的本质
What is the essence of consciousness
前景提要
自然界 整个世界 人 类 社 会
物质世界
人的思维
意识世界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铁片生锈
岩石风化
第一阶段: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含羞草
向日葵
第二阶段 生命物质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生物的反应形式 (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三阶段: 一切动物都具有感觉的能力,高等动物还会有感觉和心理
人脑
产生
意识
原材料
意识的反映对象和内容
厂房和机器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产品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思考
人类迄今为止都没有真映,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
思考
※ 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正确的意识——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人脑
哲学与人生_第五课_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哲学与人生_第五课_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https://img.taocdn.com/s3/m/370e3907998fcc22bdd10d1c.png)
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富二代这二个案例, 正是从正反两面说明顺境对于人生的作 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
• 2、人应如何正确看待顺境?
• (1)首先看到顺境好的一面: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 有利条件。
• 举例:IBM子承父业的成功、香港新鸿基地产
• (2)其次看到顺境不好的一面:顺境也容易使人沉浸于安 逸,养成惰性和骄、娇二气,缺乏危机感和奋斗的欲望与 冲动。
18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要有乐观主义精神, 做新事物的促进派
勇敢接受挑战, 准备走曲折的路。
19
7、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故事
新生婴儿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创造很多,这当然 离不开实验。期间,他几乎每天忙于实 验。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有人甚至 认为他的实验毫无价值。一位老太太曾 问他:“你天天搞这些玩意,有什么意 义?”爱迪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 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17
(1)你知道袁世凯做了多少天皇帝吗?
83天。
(2)为什么袁世凯复辟必然要失败?
民主共和是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封建帝制是旧事物,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得不到认可。
(3)为什么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会解体,倒退回资本主义?
因为社会主义当前还不够完善,人们对这一新事物的认可还需要一 定的过程,以及资本主义极力扼杀和企图颠覆社会主义造成。
云 应该学习的事情。
谈
创 当时做支付宝的时候,大家说这是一个很傻的担保服
业
(
务。张三要从李四那里买点东西,但是张三不肯把钱 汇给李四,李四也不肯把货给张三。所以我们就开了
在
一个账户,跟张三说,把钱先汇给我,如果你对货物
• 2、人应如何正确看待顺境?
• (1)首先看到顺境好的一面: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 有利条件。
• 举例:IBM子承父业的成功、香港新鸿基地产
• (2)其次看到顺境不好的一面:顺境也容易使人沉浸于安 逸,养成惰性和骄、娇二气,缺乏危机感和奋斗的欲望与 冲动。
18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要有乐观主义精神, 做新事物的促进派
勇敢接受挑战, 准备走曲折的路。
19
7、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故事
新生婴儿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创造很多,这当然 离不开实验。期间,他几乎每天忙于实 验。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有人甚至 认为他的实验毫无价值。一位老太太曾 问他:“你天天搞这些玩意,有什么意 义?”爱迪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 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17
(1)你知道袁世凯做了多少天皇帝吗?
83天。
(2)为什么袁世凯复辟必然要失败?
民主共和是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封建帝制是旧事物,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得不到认可。
(3)为什么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会解体,倒退回资本主义?
因为社会主义当前还不够完善,人们对这一新事物的认可还需要一 定的过程,以及资本主义极力扼杀和企图颠覆社会主义造成。
云 应该学习的事情。
谈
创 当时做支付宝的时候,大家说这是一个很傻的担保服
业
(
务。张三要从李四那里买点东西,但是张三不肯把钱 汇给李四,李四也不肯把货给张三。所以我们就开了
在
一个账户,跟张三说,把钱先汇给我,如果你对货物
高二政治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高二政治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514072c02cc58bd63186bd2a.png)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 是思维的物质器官,但不是思维的源泉,人脑不能自 行产生意识。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 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 节进人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 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⑵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 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P36⑤)
※反射分为: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什么叫做第一、二信号系统?(p36⑤)
※条件反射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
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 人和动物共有的。
▲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 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 特有的。
c 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 )
A.都是人的意识
B.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
C.都是根源于物质的
D.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小结: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
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 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内容 本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来看,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反映; 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来看,有正确的,也有歪曲的反映。
小结: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
(l)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结 果和社会实践发展的结果,即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也是社会的产物。概括地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D.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
3、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 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 节进人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 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⑵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 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P36⑤)
※反射分为: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什么叫做第一、二信号系统?(p36⑤)
※条件反射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
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 人和动物共有的。
▲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 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 特有的。
c 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 )
A.都是人的意识
B.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
C.都是根源于物质的
D.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小结: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
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 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内容 本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来看,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反映; 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来看,有正确的,也有歪曲的反映。
小结: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
(l)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结 果和社会实践发展的结果,即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也是社会的产物。概括地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D.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
3、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
哲学第五课
![哲学第五课](https://img.taocdn.com/s3/m/9fff358d02d276a200292edd.png)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
本 质
生理基础
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象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 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 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 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 是因为 ( ) A.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
5、互联网的大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 代。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互动时指 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 要重要”。这表明 ( ) ①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决定因素 ②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重视精神的力 量 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想问题、办事情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②③
反应器官 物质 细胞膜 大脑
举
例
岩石风化 葵花向日 警犬破案 马做算术 谈虎色变 苹果与万有 引力
高
人脑
一.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②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 和心理)
思考:(材料见P35) 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客观 事物
实践
作用于
人的 感官
信息 传输
人脑
加工
形成
意识
结论:(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 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 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
本 质
生理基础
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象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 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 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 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 是因为 ( ) A.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
5、互联网的大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 代。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互动时指 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 要重要”。这表明 ( ) ①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决定因素 ②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重视精神的力 量 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想问题、办事情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②③
反应器官 物质 细胞膜 大脑
举
例
岩石风化 葵花向日 警犬破案 马做算术 谈虎色变 苹果与万有 引力
高
人脑
一.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②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 和心理)
思考:(材料见P35) 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客观 事物
实践
作用于
人的 感官
信息 传输
人脑
加工
形成
意识
结论:(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 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 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哲学与人生》课件第五课
![《哲学与人生》课件第五课](https://img.taocdn.com/s3/m/7b25a8275a8102d276a22f52.png)
本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线”,三点就 是运动 变化 发展。一线就是一个原理,这个原理就是事 物是变化发展的。通过学习我们要在生活中用发展的眼光 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把握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善于发现 和支持新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九尺之台,起 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解释 参天大树也是 由从小树苗长起,在这过程中经历过无数严寒酷暑的考验, 多少风雪雷电的洗礼,树人一理都是生命的体现,我们每 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要克服一个一个困难,不断的磨 练自己。正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 身”。就像一句歌词所说的“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三)巩固练习
1、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注意分寸,掌握 火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2、质变是指( ) A、事物性质相对稳定时期
B、事物处于数量的增减时期
C、事物处在急剧变化状态 D、事物处于程度、规模、大小等方面的变化时期 3、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 A、重视量的积累 B、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 )
笨人吃饼
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 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 吃。吃后觉得不饱,就又买了 一个吃,但肚子还是饿得慌。 于是他一连吃了6个,感觉还 不是很饱,最后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 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 责骂道:“我是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呀!先前的6个烧饼 都被我白白地浪费啦!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 什么不先吃它呢!” 议一议: “笨人”笨在哪里?在由饿与饱的变化中哪
zxxkw 学.科.网
是量变?哪是质变?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6ad7c7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0f.png)
C ②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A. .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② ④
一、知识点梳理
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 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 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1)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 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 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 “
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
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A.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B.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
D
C.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D.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生产力
劳动者 (主导) 劳动工具 (衡量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一、知识点梳理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含义: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https://img.taocdn.com/s3/m/494f17ac551810a6f5248682.png)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所
在地区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我国在1975年测量其高度 为8848.13米,2005年,测 量高度是8844.43米。表面 上不变的山体其实也在变化 当中。
人类的通讯方式,从过
去的鸿雁传书、烽火狼烟、 到书信、电报的出现、再到 今天的数字化产品和方式: 手机、电脑、同时传递声像 的网络、发展越来越快,变 化越来越大。
1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运动
2
有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3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
普遍的、永恒的、不可抗拒的规律
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本质,树 立科学发展观和贯彻新发展理念。
要认识到发展是运动前进的、上升的、进步
的,会带来质的变化。就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 旧事物的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行 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 是它的发展道路是波浪式前进 和螺旋式上升的,即在前进中 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教学设计《
幸福来敲门
每一个人都是一奋斗的缩影,
看看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 亲朋好友、他们无不都在努力 奋斗着。
02 教学设计
3、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过去人们对疾病的认识
更多的是从生物医学入手研 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的 途径,而现在人们认识到很 多疾病还受到社会、环境、 生态、政治、经济宗教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而人们对疾 病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发 展的。
结合上面的例子,列举新事 例,说说你对发展的看法
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
考验。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 展的过程,这种向前也是在前 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 因此,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 不同的境遇。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五课-课件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五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cb06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1.png)
人生哲学的历史与发展
人生哲学的历史
人生哲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 腊时期,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等历史阶段,逐渐形成了现 代的人生哲学体系。
人生哲学的发展
现代的人生哲学在发展中不断吸收各 种思想流派的精华,形成了多元化的 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适应现 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词
中职哲学的历史、发展
详细描述
中职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哲学家开始,人们就开始了 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维关系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哲学也不断地发 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如今,中职哲学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介绍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流派和 思想。
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观和价值观
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以及如何塑 造个人价值观。
实践与应用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02
中职哲学概述
中职哲学的定义与特点
人生哲学在中职业中的体现
职业规划
人生哲学指导学生对自己 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明 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职业道德
人生哲学强调职业道德的 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发展
人生哲学帮助学生理解职 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培 养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和 创新精神。
中职哲学与人生的相互关系
中职哲学为人生提供指导和启示, 帮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
前行。
人生经验为中职哲学提供实践和 反思的素材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哲学第五课
![哲学第五课](https://img.taocdn.com/s3/m/d67af882a0116c175f0e48aa.png)
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 质 与 意 识 的 辩 证 关 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怎么样)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 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 物的发展。
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倾向,切忌凭空猜测,盲目妄 动(2分);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 导致消极无为,放弃权利(2分)。
补充:正确把握人的“主观能动性”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 具有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 “想”。 二是 “做”。 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 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农牧区由于长期 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 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 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 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 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 质 与 意 识 的 辩 证 关 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怎么样)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 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 物的发展。
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倾向,切忌凭空猜测,盲目妄 动(2分);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 导致消极无为,放弃权利(2分)。
补充:正确把握人的“主观能动性”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 具有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 “想”。 二是 “做”。 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 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农牧区由于长期 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 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 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 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 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人教版政治高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5课第2框意识的作用(共37张)PPT课件
![人教版政治高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5课第2框意识的作用(共37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ecc97ba5e9856a57126035.png)
3、 创造性:科技与自然、文化的结合,创意性强!
4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而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有所选择。
主动创造性使得,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 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 映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对我们人的 生理活动有影响吗?
11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的意识包括精神、心理等。如七情:喜、 怒、哀、惧、爱、恶、欲。
●人体生理活动: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
伤心难过时吃不下饭,高兴地睡不着觉
●七情等情绪心理对人体有重要影响。中医很 早就记载了“七情内伤”,如“怒伤肝”,“忧 伤肺”,“恐伤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脑 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我国高发疾病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长期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
13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高昂的 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错误 的、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 消沉,丧失斗志。
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4
[ 知识误区 ]
1、意识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2、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4、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
15
世 (1)自然界是物
界 质的
的 (2)人类社会也
本
具有客观物质性
物质决定
质 (3)人的意识是
是
4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而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有所选择。
主动创造性使得,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 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 映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对我们人的 生理活动有影响吗?
11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的意识包括精神、心理等。如七情:喜、 怒、哀、惧、爱、恶、欲。
●人体生理活动: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
伤心难过时吃不下饭,高兴地睡不着觉
●七情等情绪心理对人体有重要影响。中医很 早就记载了“七情内伤”,如“怒伤肝”,“忧 伤肺”,“恐伤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脑 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我国高发疾病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长期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
13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高昂的 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错误 的、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 消沉,丧失斗志。
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4
[ 知识误区 ]
1、意识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2、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4、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
15
世 (1)自然界是物
界 质的
的 (2)人类社会也
本
具有客观物质性
物质决定
质 (3)人的意识是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
在逆境面前,敢于正 视困难,不怕困难,顽 强拼搏,积极进取。
境
感谢你的光临指导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 成功。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 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思考讨论:以上诗词、名言告诉我们,任 何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有怎样的特点?
课件四:基础知识探究
•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3.滴水穿石,铁杵成针 • 4.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 6.所有的伟大都是从平凡开始。 思考讨论:以上诗词名句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哪两种状态?
课件五:基础知识探究
课件七:相同的境遇,不同的人生结果
• 从前有弟兄两人,父母在哥哥五岁时就去世了,弟兄两
人无依无靠,以捡垃圾为生。每次垃圾换钱后,哥哥就拿 着钱去喝酒、赌博----- 而弟弟却把自己的那份钱分成两 部分:一部分用作生活必需,一部分用来买书学习。数年 后,哥哥因为抢劫成为了罪犯,弟弟却成为了一名作家。 一位记者问弟弟成为作家的原因和哥哥 变成罪犯的原因 弟兄的回答却惊人的相似:苦难的 生活经历。 思考讨论: 相同的生 活经历,不同的人生 结果,对我们有何启 示?
课件八:正确认识和对待顺境逆境
境遇 顺 境 正确认识 1.顺境为人生发展供机遇 和有利条件。 2.顺境也容易使人沉浸于 安逸,养成不良习气,缺 乏危机感和奋斗的动力, 是导致人生失败的因素。 1.逆境可能会阻碍人生发 展,使人生受到一时的挫 折。 2.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帮助人正确认识自己, 可以积累人生经验,还可 正确对待 在顺境面前,要居 安思危,有忧患意识, 善于抓住有利条件和机 遇,促进自身发展
课件一:诗词导学
诗词一: 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词二: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思考讨论:诗词一、二在对事物的描述上有何不同?
课件二:基础知识探究 • 1.好 坏 坏 好 • 2.先进 落后 落后 先进 • 3.民主 独裁 独裁 民主 • 4.精华 糟粕 糟粕 精华 • 5.科学 愚昧 愚昧 科学 • 6.高尚 庸俗 庸俗 高尚 • 思考讨论:以上左右两边对事物变化的描述上有
什么不同?
课件三:基础知识探究
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比市场 经济出现得早。但是市场经济却比计划经济更有优越性。 2.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十几名 党员,创立的武装力 量也只有区区数万人;而蒋介石的国民党有党员近一百万 人,武装力量三百六十多万人。其力量远远强大于共产党 但共产党却最终打败了国民党。 3.俄国著名作家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家庭音乐会。当时音乐 会播放的一支曲子作家感到非常难听,就把耳朵捂起来。 女主人非常惊讶地对作家说:“难道这首乐曲不好听吗? 这是一首非常流行音乐呀。”作家反驳说:“流行的难道 就 是好的吗?流行性感冒每年都流行,它也是好的吗?” 思考讨论:根据以上事实,你认为社会生活中人们有那些
课件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青蛙的悲喜剧
• 实验一:科学家把一只小青蛙放入一口冷水锅中然后慢
慢加热。刚开始时,小青蛙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畅游,没有 感受到任何危机。等到水温不断升高小青蛙感受到生命受 到威胁时,已无法逃离死亡,活活被烫死。 • 实验二:科学家把同 样的一只小青蛙直接放 入开水锅中,小青蛙却 一跃而出逃离了死亡。 思考讨论:结合两个实验, 说明实验一中小青蛙的悲 剧给了我们怎样的教训?